岳麓版历史必修二-9 工业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0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1.能力要求。
本课有两个层次要求,前者是一般层次具体史实、历史概念的记忆。
主要把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重大发明、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内容和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组织的变化;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等内容。
后者是高层次的学科认知能力要求,要求分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同特点;综合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整个过程;结合中国历史,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多方面影响等。
2.命题特点及趋势(1)从内容看,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特点、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是考查的重点。
(2)从题型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大量出现,表明了本课的重要性。
(3)从命题形式看,多采用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
多综合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全方位影响。
(4)从难易度看,难度适中。
3.学法技巧:(1)注意分辨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成果。
(2)结合7、8课内容,顺理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3)注意与后面10、11、12、13课,也就是中国历史的联系。
【情境激趣诱思】有趣的场面【诱思探究】左边是马和火车赛跑的情景,右边是人们接听电话的场景。
你可以想象,当火车刚刚出现的时候,有很多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马和火车赛跑的有趣想法;你还可以想象,当电话刚出现的时候,人们的那种惊奇和跃跃欲试的心情。
那么,你知道这样的情景发生在什么时候吗?让我们一起回到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来体会当时人们的更多的惊奇和不可思议吧!【教材内容详解】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学法指导] 重点掌握蒸汽机的问世及其产生的影响。
1.背景:(1)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2)18世纪中期,随着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2. 重大成就(1)棉纺织业:首先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提高织布速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
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得益于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
世界上那么多国家,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发英国呢?因为他首先具备了革命的条件。
哪些条件呢?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汽机考点/易错点2 :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①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5)引发社会意识的变化——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自由主义理念(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得到传播,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考点/易错点3 :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变化: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原因:①经济上: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商品,掠夺原料);③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④文化方面: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
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并为最终形成打下基础。
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首先我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主要介绍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早期经济组织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上承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下启西方对中国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经济变动,是本单元的重点。
而要系统的学习本节课,不仅需要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更要深入理解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本课知识容量和复杂度比较大,所以在授课时更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对于本次说课,我采取了分课时的方法,侧重在前两子目——蒸汽时代的到来、进入电气时代。
二、说学情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接下来谈一谈我对学情的分析。
我所面对的高一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思维方式也不够成熟。
因此,在授课当中我会运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讲授。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掌握和区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深入理解工业革命对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相关史料的分析,提升概括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难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