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知识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16.64 KB
- 文档页数:5
自由组合定律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总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杂合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注意掌握以下两点:1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2独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相互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一生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一门十分有意思的学科。
高一生物的学习需要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大家集中记忆。
但是如何进行总结是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词: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知识脑图
二、判断正误:
1.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比率是1/32
3.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1:1
4.基因型为aaXBXb表示纯合子
5.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
6.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l/4,红眼雌果蝇占1/2。
由此可推知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7.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8.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答案:全都错误。
三、记住下列重要结论。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F2代出现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是9∶3∶3∶1。
2.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
3.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别由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引起。
自由组合规律题型归纳题型一:用分离规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方法:单独处理,彼此相乘)一、配子类型、概率及配子间结合方式例1.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些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问此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有种,产生ABC配子的概率是。
例2.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为种。
答案:8种,1/8;32二、根据亲代基因型推知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以及概率练习3.亲本AaBbCc ×AabbCc交配,其后代表现型有种,子代中表现型A bbcc出现的概率。
子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子代中纯合子占。
答案:8种,3/32,9/16,1/4,1/8.三、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例4.某种动物直毛(A)对卷毛(a)为显性,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C )A. AaBbB. AabbC. aaBbD. aabb练习4.在一个家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A控制),母亲表现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聋哑的孩子(由隐性致病基因b控制),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以推知:父亲的基因型AaBb ,母亲的基因型aaBb 。
例5.用南瓜中结球形果实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结果如下:P: 球形果实×球形果实F1:扁形果实F2: 扁形果实球形果实长形果实9 : 6 : 1据这一结果,可以认为南瓜果形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
(1) 纯种球形南瓜的亲本基因型是 AAbb 和 aaBB(基因用A和 a,B和b表示)。
(2)F1扁形南瓜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是 AB:Ab:aB:ab=1:1:1:1 。
(3)F2的球形南瓜的基因型有几种?_ 4 种。
其中纯合体基因型___AAbb,aaBB____ 。
七年级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
自由组合定律是数学中的一个常用概念,也是初中阶段数学学
习的重点之一。
在七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自由组合
定律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七年级自由组合定律
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
一、自由组合的定义
自由组合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k个元素,不考虑顺序,且
每个元素只能取一次所组成的集合的数量。
用C(n,k)或者nCk表示。
二、全组合的定义
全组合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0个到n个元素,不考虑顺序,每个元素可以不取或取多次所组成的集合的数量。
用2^n表示。
三、自由组合的性质
1. C(n,0) = 1;
2. C(n,n) = 1;
3. C(n,k) = C(n-1,k-1) + C(n-1,k);
4. C(n,k) = C(n,n-k);
5. C(n,1) = n;
6. C(n,2) = n(n-1)/2。
四、例题解析
例1:从6本书中选3本,问有几种可能?
解:C(6,3) = 20,所以有20种可能。
例2:从5个人中选出一组,问有几种可能?
解:C(5,1) = 5,所以有5种可能。
例3:从4个数中取出两个数,问每个数都不重复地取,问有几种选择方法?
解:C(4,2) = 6,所以有6种选择方法。
综上所述,七年级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包括自由组合和全组合的定义,自由组合的性质和例题解析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由组合定律,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自由组合定律》讲义一、什么是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的遗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奇妙而又复杂的规律。
其中,自由组合定律便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这一定律是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发现的。
比如说,我们考虑豌豆的两种性状:种子的形状(圆形和皱形)以及子叶的颜色(黄色和绿色)。
假设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用 R 和 r 表示,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用 Y 和 y 表示。
当亲本为纯合的圆形黄色(RRYY)和皱形绿色(rryy)进行杂交时,子一代(F1)的基因型为RrYy。
在 F1 形成配子时,R 和 r 会分离,Y 和 y 也会分离,同时 R 和Y 或 y 可以自由组合,r 和 Y 或 y 也可以自由组合,从而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RY、Ry、rY、ry。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孟德尔通过多年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和分析了大量的数据,才得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他首先选择了具有明显不同性状的纯种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然后,仔细观察和记录了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的性状表现和比例。
在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时,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
而当他同时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时,经过精心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才揭示了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实验方法严谨而科学,他的发现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于: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我们以刚才提到的豌豆为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即携带 R 和 r 的染色体与携带 Y 和 y 的染色体分开。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就导致了 R 和 Y、R 和 y、r 和 Y、r 和 y 能够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进入配子中。
这一实质解释了为什么在杂交后代中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以及这些组合出现的比例规律。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总结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 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2 : 9黄圆: 3 绿圆: 3 黄皱: 1 绿皱。
②解说: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切合分别规律。
2)不一样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 和 y 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R 和 r 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 YYRR 、yyrr ,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 YR 和 yr ,F1 的基因型为 YyRr 。
F 1( YyRr )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率:等位基因分别,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 、Yr 、Yr 、yr 的数目同样。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剖析图示解:F1:YyRr→ 黄圆( 1YYRR 、 2YYRr 、 2YyRR 、 4YyRr ): 3 绿圆( 1yyRR 、2yyRr ):黄皱( 1Yyrr 、2Yyrr ):1 绿皱( yyrr )。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种类,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种类。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说的考证:F1( YyRr )X 隐性( yyrr )→( 1YR 、1Yr 、1yR、1yr)Xyr →F 2:1YyRr :1Yyrr :1yyRr :1yyrr 。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辈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根源;经过基因间的从头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拥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秀性状的新品种。
4、孟德尔获取成功的原由: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资料。
2)在剖析生物性状时,采纳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下手再顺序渐进的方法(由单调要素到多要素的研究方法)。
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规律及方法嘿,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规律及方法这档子事儿!咱先说说啥是自由组合定律哈。
就好比你有一堆不同颜色的积木,红的、蓝的、黄的,你可以把它们随意组合,能变出好多好多不同的搭配来,这就是自由组合定律啦!那解题的时候咋整呢?首先呢,你得把题目里给的那些信息都捋清楚咯,就像整理一团乱麻似的,可不能马虎。
然后看看涉及到哪些性状,哪些基因。
比如说,有个题说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还有圆粒和皱粒,这就是两对性状呀!那你就得琢磨琢磨它们之间是咋组合的。
咱可以用个类比,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有面包、牛奶、火腿肠,你得想想怎么搭配才能最合你心意。
解题的时候呢,得学会用一些小技巧。
比如说棋盘法,就像在下棋一样,一格一格地把各种可能的组合都摆出来,这样是不是就清楚多啦?还有分支法,就像树枝一样,一个一个分出来,也能让你一目了然。
再给你举个例子哈,假如说有两种基因 A 和 B,它们各有两种表现型,那组合起来不就有四种情况啦?这时候你就得好好想想,哪种情况是符合题意的。
哎呀,这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呢!就跟玩拼图似的,你得把那些碎片都找对地方,才能拼成一幅完整的画。
有时候题目会给你设个小陷阱,你可得瞪大眼睛看清楚咯!别一不小心就掉进去啦。
还有啊,多做几道题练练手,就像练功一样,越练越厉害。
等你熟练了,再看到这种题,那都不是事儿!反正啊,掌握好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规律及方法,就像掌握了一把打开遗传学大门的钥匙,能让你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畅游。
别嫌麻烦,别嫌难,只要用心,啥都能学会!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不能被这点小难题给难住了呀!加油干吧!。
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实验材料。
- 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子叶颜色(黄色和绿色)、种子形状(圆粒和皱粒)等。
2. 实验过程。
- 亲本:纯种黄色圆粒(YYRR)×纯种绿色皱粒(yyrr)。
- F1代: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
- F1自交:YyRr×YyRr。
3. 实验结果。
- F2代出现了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Y - R - )、黄色皱粒(Y - rr)、绿色圆粒(yyR - )、绿色皱粒(yyrr),比例为9:3: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 黄色和绿色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由R和r控制。
2. 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F1(YyRr)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YR:Yr:yR:yr = 1:1:1:1。
3.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16种受精方式,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1. 测交亲本。
- 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2. 测交结果。
-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YyRr:Yyrr:yyRr:yyrr = 1:1:1:1,表现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 1:1:1:1,证实了F1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 实质内容。
-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 细胞学基础。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五、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 指导杂交育种。
- 例如,有两个纯合亲本,一个是抗倒伏易染锈病(ddRR),一个是易倒伏抗锈病(DDrr)。
- 让它们杂交得到F1(DdRr),F1自交后在F2中选择既抗倒伏又抗锈病(ddR -)的个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自由组合定律高中生物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应用: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应用(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提出问题——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和F1的自交实验(1)发现者:孟德尔。
(2)图解:2.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
(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
(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
(2)预测过程:(3)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讲义一、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发现在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孟德尔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选取了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
他首先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即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在此基础上,孟德尔进一步研究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他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 代均为黄色圆粒。
F1 自交后,F2 代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分别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其比例约为 9:3:3:1。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在形成配子时可以自由组合。
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例如,对于两对基因 A、a 和 B、b 来说,它们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A 和 a 分离,B 和 b 分离。
与此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 A 和 B 或 A 和 b 或 a 和 B 或 a 和 b 自由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
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1、指导动植物育种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为动植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例如,在水稻育种中,如果想要获得既抗倒伏又高产的品种,可以选择具有抗倒伏性状的品种和高产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在后代中筛选出同时具有这两种优良性状的个体。
2、医学上的应用在医学领域,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有助于对某些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和预测。
例如,对于一些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病,通过了解家族中患者的情况以及基因的组合方式,可以评估后代患病的风险。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控制两对不同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这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各自自由组合到配子中去。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互不干扰的。
F1非等位基因重组导致了F2性状重组
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列
31.(7分)某种昆虫的正常翅与裂翅、红眼与紫红眼分别由基因B(b)、D(d)控制。
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取裂翅紫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数目见下表。
(l)红眼与紫红眼中,隐性性状是,判断的依据是。
亲本裂翅紫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2)F1的基因型共有种。
F1正常翅紫红眼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基因D的数目最多时有个。
F1出现4种表现型的原因是。
(3)若从F1中选取裂翅紫红眼雌性个体和裂翅红眼雄性个体交配。
理论上,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当堂练习
答案
(l)红眼紫红眼与紫红眼交配,F1出现了红眼BbDd
(2)4 2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5/6。
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知识梳理一、自由组合规律在育种中的应用1.在动植物育种实践中,人们常常发现所期望的优良性状散布在许多个体中,有些植物品种在具有某个优良性状的同时,又具有需要淘汰的不良性状。
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可以将许多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中,培育出人们希望的优良品种。
2.像马铃薯、甘薯等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通过品种间的杂交可直接获得杂种优势。
当需要的优良性状组合出现后,可通过选择的方法直接得到所需要的个体,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
3.在小麦、水稻等纯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育种实践中,当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后,还需经过自交,不断的进行纯化和选择,才能获得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4.杂交育种迄今仍然是世界各国培育新品种的主要手段。
目前,人们已经利用这一方法培育出了数以万计的家禽、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如我国著名的“丰产三号”小麦是由“丹麦一号”和“6028”小麦杂交选育而成的;乌克兰大白猪是由英国大白猪和乌克兰本地猪杂交选育而成的等等。
二、自由组合规律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1.人们可以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来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通过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预测家庭、家族以及某一群体中遗传病的发病率,为预防遗传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在实践中,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可以获得综合了双亲性状的多种个体。
这样,人们可以用具有互补性状的亲本杂交,从后代可能出现的新类型中,得到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但在医学实践中,则要根据这一规律,积极开展遗传咨询,通过预测遗传病的发病率,避免有害基因的重新组合,减少人群中有害基因的频率,优化人群遗传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知识导学1.学习自由组合规律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时可结合实际生产中的实例来进行。
可先观察杂交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建立感性认识,尝试用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图解模型来解决育种问题,并总结出选育纯种和杂种的育种模型:通过无性繁殖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出现所需优良性状组合后,直接选留。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知识梳理
生物:2.2.1《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知识梳理(中图版必修2)
知识梳理
一、探究性状间自由组合机制
1.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试验,黄色圆粒在子一代和子二代中都表现出,绿色皱粒在子二代中也重新出现,同时子二代中还出现了两种性状的新组合: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从中可以得知粒色、粒形这两对性状是分开遗传的。
2.在体验自由组合规律发现的过程中,我们采用测交方法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时,从理论上得到的后代表现型比值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3.孟德尔当年用黄色圆粒豌豆F1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试验验证假说时实际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测交比
F1作母本312726261∶1∶1∶1
F1作父本242225261∶1∶1∶1
二、总结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1.孟德尔在解释纯种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
试验时,认为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黄色和绿色由y和y基因控制,圆粒和皱粒由R和r基因控制。
子一代在形成配子时,y和y分离,R和r分离。
两对基因分离的同时相互自由组合,形成的雌雄配子各四种:yR、yr、yR、yr,比值为:1∶1∶1∶1。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二代有九种基因型,其比值为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1∶2∶2∶4∶1∶2∶1∶2∶1;子二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比值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2.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非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分离和组合时互不干扰。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这就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3.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杂交后代中不仅出现了亲本类型,还出现了双亲性状重新组合的新类型。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每个个体都有很多性状,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化,使生物界多样性不断丰富,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知识导学
1.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时,与基因的分离规律作横向比较,建议学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明确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比例是如何得出的,以及每种表现型中基因型的类型及所占比例,结合一些例题进行计算运用。
(2)两对等位基因常考查的后代比例为9∶3∶3∶1、1∶1∶1∶1、3∶3∶1∶1,把这些比例亲本的基因型搞清楚,当作公式定理利用即可。
2.学习本部分时,要熟悉F1杂合体(如AaBb)产生配子的种类、数量与比值,区分一个杂合体与一个精(卵)母细胞在产生配子的种类与数量上的差异,如下表: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4种2种(AB、ab或Ab、aB)
一个雄性个体4种4种(AB、ab、Ab、aB)
一个卵原细胞4种1种(AB或ab或Ab或aB)
一个雌性细胞4种4种(AB、ab、Ab、aB)
一定要通过掌握解题方法,结合精选例题掌握该部分内容。
在实践上应用也结合典型题目掌握巩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疑难突破
1.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染色体上)的传递情况
F1等位基因对数2对3对…n对
F1产生配子种数2223…2n
F1配子组合数4243…4n
F2基因型种数3233…3n
F2表现型种数2223…2n
F2基因型之比(1∶2∶1)2(1∶2∶1)3…(1∶2∶1)n
F2表现型之比(3∶1)2(3∶1)3…(3∶1)n
F2纯合子之比…
根据此规律推测个体基因型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如:已知豌豆的黄粒(y)对绿粒(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现有A、B两种豌豆,A为黄圆,B为黄皱,两者杂交的后代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4种表现型,请写出A、B的基因型。
剖析:先弄清显隐性关系,已知黄、圆为显性性状。
然后根据显性性状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隐性性状一定是一对隐性基因,写出个体已知的基因。
A已知是黄圆,至少含有一个y和一个R,将另一个未知的留下空位,如y_R_。
B是黄皱,至少含一个y,皱是隐性性状应是rr,故B为y_rr。
最后根据子代每对基因分别自双亲,亲代每对基因不可能传给一个子代的原则,从后代中的隐性性状入手分析:后代中有绿粒出现,一定是2个yy,应自双亲,故 A亲本中含有y,B亲本中也含有y。
将A、B的空位处填入y;再分析后代中的粒形,后代中有皱粒出现,说明A、B两亲代中
均含有r,将A的另一空位处填上r,最后即成为: A:yyRr,B:yyrr。
2.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要点
(1)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这两对基因又分别位于什么上?
(2)两亲本基因型、它们产生的配子、F1的基因型是怎样的?
(3)对配子的产生过程、种类、比例和特点怎样理解?
(4)四种配子结合机会如何?
剖析:解答这些问题时要掌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真正地理解其内在的规律。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分离和组合时互不干扰。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