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鼻咽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临床干预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2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7 期2020 Vol.7 No.741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田伟成,王玮莉,李 娜,刘德志*(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目的 研究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情况相比较,观察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相比较,调强放疗更低,且疗效显著,值得研究。
【关键词】鼻咽癌;常规放疗;调强放疗;远期并发症;疗效;影响【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7.41.01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中,鼻咽癌十分常见,且男性发病率相比女性较高,高发年龄为40岁至50岁[1]。
鼻咽癌早期以耳鸣、鼻塞、流鼻血等作为临床表现,症状较轻,易被患者忽视,临床也常出现误诊情况。
鼻咽癌一般以低分化鳞癌常见,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对化疗、放疗均较为敏感,而目前治疗该疾病主要手段为同步放化疗。
放疗能够将癌细胞进行破坏或杀死,对其繁殖和生长产生抑制,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易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2]。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鼻咽癌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以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时间分为为:200例、2017年6月~2018年8月;观察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
观察组(100例):组内男性8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9~58岁,平均为(48.51±1.32)岁。
鼻咽癌放化疗有哪些后遗症由于鼻咽部粘膜受照射后充血肿胀,出现与口腔粘膜相似的鼻腔粘膜反应,患者常有鼻粘膜干燥、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粘稠,严重者可影响休息与睡眠。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在长期存活的过程中的确会产生后遗症。
整理了关于鼻咽癌放化疗后遗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鼻咽癌放化疗后遗症1.口干、张口困难。
2.渗出性中耳炎。
3.鼻出血和鼻咽膜粘连。
4.面颈部皮下水肿及放射性丹毒。
5.齿龈炎、牙齿脱落。
6.视力减退、失明。
7.脑水肿、脑坏死。
8.放射性皮肤损伤和软组织纤维化。
9.放射性脑神经损伤。
后遗症的产生情况要看患者的总体体质,如果在放疗时有很好的耐受力来接受整个治疗,也未必一定会产生后遗症,所以在放疗期间增强自身体质与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选择一些药物如中医药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陪同患者适当的进行文娱及体育活动,调节生活,以增加体力,减轻放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鼻咽癌放射治疗(1)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治性放疗的适应证全身状况中等以上者;颅底无明显骨质破坏者;CT或MRI 示鼻咽旁无或仅有轻、中度浸润者;颈淋巴结最大直径小于8cm,活动,尚未达锁骨上窝者;无远处器官转移者。
姑息性放疗的适应证肿瘤KSP分级60分以上;头痛剧烈,鼻咽有中量以上出血者;有单个性远处转移者或颈淋巴结转移大于10cm。
经姑息放射后如一般情况有改善,症状消失,远处转移灶能控制者,可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禁忌证肿瘤KSP分级60分以下;广泛远处转移者;合并急性感染病者;放射性脑脊髓损伤者。
再放疗原则放射治疗后复发再放疗原则,具有下述情况者不宜再放射治疗:同一靶区包括鼻咽及颈部靶区放疗后复发时间未满一;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病或放射性脊髓病;鼻咽部靶区总疗程不宜超过三个疗程,颈部靶区不宜超过两个疗程。
(2)放射线的选择因鼻咽癌原发灶位置深在,周围有重叠的骨质包围,故应选择穿透力强,皮肤量低,吸收少的高能放射源如[60] 钴或直线加速器的高能X线。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营养的作用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营养的作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指出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问题。
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营养方面的效果。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内容以及营养状况评估方法,同时分析了同期放化疗对患者营养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营养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综合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患者营养改善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鼻咽癌、放化疗、营养改善、营养状况评估、作用观察、结果分析、临床意义、重要性、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同期放化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放疗和化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同期放化疗的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进行同期放化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营养摄入和消化吸收。
营养不良的患者容易出现体重下降、体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方式,通过营养支持、心理疏导、运动训练等措施,全面提升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促进康复和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并评估其临床效果。
通过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系统干预,旨在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将通过对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观察,探讨其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为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指导。
· 调查分析 ·1922020年 第30期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并让患者的治疗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肿瘤患者在进行放化疗时,需针对其中的不良反应展开深入分析,采用科学的对策进行解决,以此让患者的治疗可以高质量和高标准的完成,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提高。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目标全部为肿瘤放化疗患者,这些患者全部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选择60例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
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这些患者中,男性人数为36例,女性人数为24例,年龄最小的为31岁,最大年龄者为66岁,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为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和肺癌以及胃肠道癌。
在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血压降低、过敏反应和肌肉关节疼痛等,所有患者全部应用相同的方式进行放化疗,采用针对性措施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其结果产生的差异并不显著。
1.2方法针对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具体如下:①骨髓抑制。
针对出现此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果患者的白细胞在2.5×109/L 以下时,此时可以将其放化疗暂停,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给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方式进行干预,甚至在必要时还可以对患者多次输入新鲜的血液。
另外,还需对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加大重视,如果患者具有贫血等情况,此时需对其立刻展开吸氧和输血治疗。
②胃肠道反应。
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一般患者会表现出呕吐、恶心以及不同程度的腹泻等情况,此时可以对患者应用地塞米松8mg 和阿片类制剂止泻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让患者口服盐酸洛哌丁胺治疗,此药物首次应用剂量为4mg,然后患者每出现一次腹泻再服用2mg,直到腹泻症状消失为止,但是服药时,需注意每天的总应用剂量不能>15mg,而且还需对患者分次给予。
③全身性过敏反应。
此类患者治疗时,需将给药行为立即停止,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抗过敏处理,可以用地塞米松5mg/次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然后对其实施冷敷和局部封闭等处理,对患者皮肤颜色的变化和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分析高薇薇;董晓鸣;李舰波;周静;王治华【期刊名称】《中医康复》【年(卷),期】2024(1)7【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行放射治疗的40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5.00%(260/4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临床TNM分期、放射剂量、放射性口腔炎、放射性皮炎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有关(P<0.05);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放疗前BMI、放疗时间、性别、吸烟、合并基础疾病、同期化疗、饮酒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无关(P>0.0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0.934,OR=2.545,95%CI=1.652-3.922)、肿瘤临床TNM分期Ⅲ~Ⅳ期(B=1.142,OR=3.132,95%CI=2.006-4.888)、放射剂量>72Gy(B=0.703,OR=2.020,95%CI=1.312-3.111)、放射性口腔炎(B=1.593,OR=4.920,95%CI=3.049-7.939)、放射性皮炎(B=1.529,OR=4.612,95%CI=2.956-7.197)是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的高危因素(P<0.05)。
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较高,其受年龄、肿瘤临床TNM分期、放射剂量、放射性口腔炎、放射性皮炎等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上述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可能减少或避免患者发生吞咽困难。
【总页数】4页(P43-46)【作者】高薇薇;董晓鸣;李舰波;周静;王治华【作者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明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相关文献】1.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的影响2.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4.鼻咽癌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5.鼻咽癌放疗患者发生张口困难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护理鼻咽癌患者放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干预价值探析王艳杰(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一病区,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价值。
方法:回顾性方式选择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9年5月~2021年3月治疗的6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放疗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有6.06 %,放疗依从性高达96.96 %,对照组分别为24.24 %和78.78 %,两组数据对比,P < 0.05。
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较好,生存质量较高,两组数据相较,P < 0.05。
结论:分析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常见并发症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其放疗依从性。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放疗依从性;睡眠质量;生存质量鼻咽癌是临床耳鼻咽喉科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鼻咽腔侧壁及顶部,我国华南地区成为鼻咽癌高发区,发病率为30/10万~50/10万。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闷堵塞、鼻塞”等症状,疾病的进一步加重,在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危及生命安全。
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放射治疗成为现阶段临床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根治手段,但放射治疗时照射野较广且照射疗程长,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疗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1]。
可见,为避免或减少鼻咽癌患者放疗常见并发症,需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关预防性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放疗依从性并改善预后。
为分析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常见并发症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价值,特行此研究。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方式选择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9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6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防治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疗已成为鼻咽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良反应,如放射性口腔炎、红斑、疲劳等。
为了减轻或预防这些不良反应,本研究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进行干预,以观察其疗效。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放疗治疗的60例
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干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同一治疗剂量和调整方案。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尤其是放射性口腔炎、口干、疲劳等常见症状的缓解效果明显。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 vs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生长因子、激素类、免疫调节因子等,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细胞损伤,从而达到预防和缓解放疗不良反应的目的。
同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干预相对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综上所述,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可有效预防和缓解放疗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临床防治的重要干预手段之一。
但由于样本量有限、治疗时间较短等局限性,还需开展更广泛、深入的研究以确认其临床价值。
鼻咽癌的放疗计划和剂量分配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咽癌的放疗计划和剂量分配的相关内容。
一、放疗计划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需要经过详细的放疗计划。
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通常情况下,放疗会与化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放疗计划中,医生需要确定放疗的剂量和治疗时间。
剂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以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
一般而言,早期鼻咽癌采用放疗为主的治疗方案,而晚期鼻咽癌则会采用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
针对放射治疗的计划,医生会利用放疗模拟设备对患者进行放射定位和模拟。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可以确保放射线能够准确照射到肿瘤部位,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二、剂量分配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分配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医生需要确定每个治疗阶段的剂量大小和分配方式。
一般而言,鼻咽癌的放疗可以分为预防性放疗和治疗性放疗两个阶段。
预防性放疗的目的是清除局部微小病灶,通常采用较低剂量的辐射。
而治疗性放疗的目的是彻底杀灭肿瘤组织,常常需要较高剂量的放射线。
在剂量分配中,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放疗会分为数个小分次进行,每个分次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
每个小分次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以便给予患者充分的休息和康复时间。
此外,对于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的剂量分配也需要注意。
通常情况下,放疗会包括原发肿瘤灶和淋巴结区域的照射。
总体而言,放疗的剂量分配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提高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
结论鼻咽癌的放疗计划和剂量分配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
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确定放疗的剂量和治疗时间。
通过合理的放疗计划和剂量分配,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2021年2月第3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临床疗效观察黄妙玲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贺州 542899【摘要】目的:讨论鼻咽癌实施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6例鼻咽癌患纳入本次实验,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38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剩余38例纳进实验组(实施调强放疗),比较2组放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鼻咽癌实施调强放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不良症状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鼻咽癌;常规放疗;调强放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9.63; 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3-0147-02鼻咽癌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头颈部肿瘤,该疾病早期症状尚不明显,且发病部位较为隐蔽,导致众多患者癌症发现时已在严重时期。
现阶段临床以放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但临床研究发现,常规放疗模式已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缺乏针对性,易导致患者病灶周期器官及组织产生一定损害,从而降低患者治疗效率,无法达到最佳放疗效果。
因此为该类患者提供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安全性的放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完善,最新研究表明,调强放疗可有效弥补常规放疗的缺陷,不仅有效保护病灶周围器官及组织,还有效消除癌细胞,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将不良现象降至最 低[2]。
鉴于此,本文选取76例鼻咽癌患者实施上述放疗方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将76例鼻咽癌患纳入本次实验,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38例纳进(实施常规放疗),剩余38例纳进实验组(实施调强放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2月,第17卷,第2期80 CHI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February 2010, Vol.17, No.2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副作用是影响咽鼓管功能,常合并有分泌性中耳炎,即使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照射耳,其鼓室导抗图峰压值在放疗前、后也呈明显波动性变化[1]。
我科通过布地奈德混悬液加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其改善咽鼓管功能的疗效。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我科自2006年9月~2008年2月收治的54例鼻咽癌患者,男42例,女12例,年龄18~62岁;临床分期I ~II 期26例,III 期17例,IV 期1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治疗前肝、肾功能正常,无远处转移。
放疗前均行纯音听力测试、声导抗检查,结果听力正常、鼓室导抗图A 型曲线。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7例,自放疗初始至结束,每日2次布地奈德混悬液加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27例,在放疗期间每日2次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
两组间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差异均无显著性,放疗期间全部患者未行鼓膜穿刺治疗,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亦无显著差异。
治疗结束时,纤维鼻咽镜检查局部无复发,复查纯音听力测试和声导抗检查。
1.2 雾化吸入方法。
采用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生产的PARI LCD 简易喷雾器,以氧气驱动1 mg 布地奈德混悬液混合15 mg 沐舒坦,吸入时间为15分钟。
1.3 统计学处理。
鼓室导抗图峰压值的资料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4分位数差距描述,用秩和检验,气导听阈数据以±s 表示,中耳炎发生率用卡方检验作统计处理。
放疗结束时干预组鼓室导抗图A 型曲线37耳,B 型曲线15耳,C 型曲线2耳。
对照组鼓室导抗图为A 型曲线29耳,B 型曲线22耳,C 型曲线3耳。
干预组鼓室导抗图峰压值高于对照组,提示咽鼓管功能状态较对照组好;语言频率区气导听阈和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表1~表3)。
鼻咽癌放疗后遗症缓解方法(鼻咽癌康复交流中心群:672135491转载修编提示)鼻咽紧邻颅底、脑干、脊髓、眼睛、鼻腔,嗓子,腮腺等重要器官。
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有70%以上的患者是以颈部肿块就诊的,整个颈部淋巴引流区包括咽后淋巴引流区都是鼻咽癌的亚临床区域。
鼻咽癌放疗时照射体积大、放疗疗程长,放射治疗在治疗鼻咽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损伤正常组织和器官,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口干。
2................张嘴受限。
3................颈部活动受限。
4................头晕头疼。
5................记忆力下降。
6................牙齿不适。
7................视力下降。
8................听力下降。
9................耳鸣。
10..............鼻塞。
11..............味觉下降。
12..............睡眠质量下降。
13..............骨髓抑制(总体干预)14..............骨髓抑制(白细胞低)15..............骨髓抑制(贫血)16..............骨髓抑制(血小板低)17..............嗅觉下降。
18..............喉咙疼痛。
19..............体力下降易疲劳。
20..............性欲下降。
21..............放射性吞咽功能损伤。
22..............常用功能操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或减少放疗后遗症,正确的处理及放疗后的功能锻炼指导显得更为重要。
鼻咽癌放疗后遗症的防治:1. 口干病因:放射线伤及唾液腺导致唾液分泌减少。
增加舒适度:用润唇膏或石蜡油涂抹口唇,防止干裂增加唾液分泌:1.苦丁茶2.中草药煎茶:玄参、麦冬、生地、金银花、蛇舌草、桔梗、射干、花粉、白术、甘草3.黄芪、枸杞子、金银花、西洋参、白沙参、菊花、麦冬等代茶饮4.嚼甘草、青橄榄、、青果、乌梅、话梅、山楂,吃少量酸性食物,还可以嚼香口胶,促进唾液分泌5.常饮绿茶、柠檬蜂蜜水或石斛、芦根蜂蜜水(石斛煮水后加蜂蜜)6.建议在中医医师指导下,服用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提高免疫力的方剂,如陈夏六君子汤加减、生脉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等。
老年鼻咽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临床干预效果分析
李
艳
高占丽
(河北唐山工人医院口腔病区,河北
唐山063000)
〔关键词〕口腔黏膜损伤;鼻咽癌〔中图分类号〕R73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5-1055-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5.081
第一作者:李艳(1970-),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五官科疾病护理
研究。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效果较理想的方法就是放射治疗,然而放疗患者会发生口腔黏膜炎及张口难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影响放疗患者情绪甚至无法进食,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进而可能导致患者放弃放疗〔1〕。
本文回顾分析老年鼻咽癌患者临床干预对预防和减轻放疗不
良反应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初诊鼻咽癌患者
240例,均经病理证实,治疗前均口腔黏膜完整。
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60 79〔平均(66.7ʃ14.2)〕岁;对照组120例,男71例,女49例,年龄61 82〔平均(67.5ʃ13.8)〕岁;两组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性别、年龄及肿瘤分期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化疗放疗和疾病护理(如
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漱口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临床干预:①心理干预:患者容易产生敌对、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最关心自己的疾病状况,迫切想了解自己病情,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减退,心理复杂而敏感,常对治疗产生消极抵抗,甚至拒绝。
医护人员应体谅老年患者的心情,随时注意其情绪变化,对于鼻咽癌的疾病常识进行耐心讲解,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放疗,建议患者多参加有益健康的活动,消除恐惧,提高生活信心;②放疗前局部冰敷
〔2〕
:将预
先准备好的冰块敲碎后置于冰袋。
并用干毛巾单层包裹,紧贴将被进行照射部位皮肤放置约半小时,取下后进行放射治疗,冰敷时避免冻伤;③音乐治疗
〔3〕
:让患者轻闭双眼,仰卧在病床
上,四肢放松,欣赏轻松愉悦,节奏较缓的音乐40 60min ,每
天一次,贯穿于整个放疗期间;④放疗后功能锻炼: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鼓励进行适当活动,如室外散步;可以作简单的颈前后左右手缓慢旋转运动,按摩颌颞关节,改善因化疗产生的口腔黏膜损伤,张口难等不良反应;⑤出院指导:放疗结束后嘱咐患者坚持服药,保持生活规律,参加适当社交活动,按时复查。
1.3
疗效评价
口腔黏膜反应分级
〔4〕
:0级,口腔黏膜无变
化;Ⅰ级,充血、轻度疼痛但无需止痛药;Ⅱ级,片状黏膜反应或有反应性血清分泌物,需止痛药减轻中度疼痛;Ⅲ级,融合的纤维性黏膜反应、重度疼痛,麻醉药辅助;Ⅳ级,溃疡、出血、坏死。
应用SCL-90量表测定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焦虑、恐惧、抑郁、躯体化和敌对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的t 检验和计数资料的χ2
检验。
2结
果
2.1
放疗6w 后两组口腔黏膜反应比较
实验组口腔黏膜炎
反应〔Ⅰ级46例(38.3%)、Ⅱ级51例(42.5%)、Ⅲ级15例(12.5%)、Ⅳ级8例(6.7%)〕较对照组〔Ⅰ级30例(25.0%)、Ⅱ级37例(30.8%)、Ⅲ级32例(26.7%)、Ⅳ级21例
(17.5%)〕明显减轻,Ⅲ、Ⅳ级间比较有显著差异(χ2
=7.65,
P <0.01;χ2=6.63,P =0.01)。
2.2
干预后两组SCL-90评分比较实验组焦虑、恐惧、抑郁、
躯体化和敌对情绪得分均较对照组低(P <0.05),见表1。
表1
临床干预后两组患者SCL-90得分比较(x ʃs ,n =120)组别
焦虑
恐惧抑郁躯体化敌对情绪对照组18.9ʃ3.513.9ʃ3.312.8ʃ2.318.3ʃ2.913.1ʃ2.5
实验组12.2ʃ2.49.8ʃ2.29.4ʃ2.111.8ʃ2.68.9ʃ1.9t 值
4.12 3.57 3.45 4.26 3.86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鼻咽癌以我国华南地区发病率最高,发病高峰年龄为
40 59岁〔5〕。
放射治疗是其目前最有效治疗方法,但在进行
放疗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组织细胞,常引起唾液腺功能障碍,产生一系列并发症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口腔黏膜反应是鼻咽癌放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具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干燥、黏膜水肿疼痛、溃疡等临床表现,严重时会造成进食困难甚至不能进食,阻碍患者进行正常放射治疗,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
〔6〕。
本研究中采用放射局部冰敷后,
可以使颊黏膜温度平均下降7ħ左右,口腔黏膜血管收缩后减少血流量,降低口腔黏膜组织的氧含量,放射引起正常组织细胞损伤关键因素是氧,而较为认可的氧效应机制就是在自由基水平上起作用
〔3〕。
综上,采用临床干预可以预防和减轻
老年鼻咽癌患者放疗口腔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进而减轻患者痛苦,得到满意结果。
4
参考文献
1李
艺,柴守霞.全方位护理干预在减少老年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
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12-3.2
邹晓波,律东,谢
忠,等.黛力新结合心理早操、音乐干预对鼻
咽癌放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9):794-6.
3龚光明,倪杰.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局部冰敷减轻口腔黏膜反
应的效果
〔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72-4.4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1350-1.5徐志渊,林连兴.青少年与老年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4):337-9.
6
张冬英.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分析
〔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43-4.〔2011-10-17收稿2011-12-13修回〕
(编辑袁左鸣/张慧)
锁骨骨折合并胸锁关节后脱位骨折端插入肺及纵隔1例
付
允
孙大辉
张吉亭
金
安
赵
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130021)
〔关键词〕锁骨骨折合并胸锁关节后脱位;肺挫伤〔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5-1056-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5.082
第一作者:付
允(1985-),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人工关节外科研究。
笔者于2010年2月收治1例外伤后锁骨骨折合并胸锁关节后脱位骨折端插入肺及纵隔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7岁,因车祸后右肩及胸背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5h 入院。
查体:右锁骨区表面皮肤轻度肿胀,畸形明显,未见皮下瘀血斑,局部压痛阳性,可触及骨折端及皮下气肿,内侧锁骨断端缺如;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双侧上肢血运好,皮温正常,无感觉障碍。
锁骨正位片示:右锁骨骨皮质不连续,内
侧端
图1
锁骨骨折术前术后X 线片
锁骨位置处缺如,于胸上部见锁骨断端游离端(图1)。
胸片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肺部CT 示:右锁骨骨折、部分离断骨质插入右肺。
入院后于当天在全麻下将离断的锁骨从肺内取出,
术中见离断的锁骨一端插入纵隔内上腔静脉处,分离上腔静脉近远心端,见锁骨断端紧贴上腔静脉边缘刺入纵隔内,接近心包壁,另一端插入右上肺后段内,顺利取出断端锁骨,同时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胸锁关节脱位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现已拆线出院。
术前术后相应X 线片见图1。
2
讨
论
胸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近端骨折较为少见,占肩部所有关节脱位的1%
〔1〕。
胸锁脱位通常需要很大的暴力,并且前脱位多
于后脱位。
外伤性锁骨近端骨折胸锁关节后脱位临床罕见,但可能会通损伤大血管、气管、食道或肺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2〕。
这种损伤多来自于前胸及侧肩的创伤〔3〕。
锁骨内侧
的直接创伤导致锁骨向后推向胸腔,发生骨折及后脱位,一个以胸骨为中心的上胸部的CT 扫描可显示锁骨的位置,并与正常健侧锁骨进行比较。
CT 扫描还可发现任何胸腔内的合并
伤。
MRI 可用于评估软组织损伤。
如果后脱位涉及胸腔内的其他损伤,还有必要行血管或食管造影。
后路脱位患者,可能需要紧急处理相关的伤害和/或并发症。
对于锁骨近段骨折合并胸锁关节脱位,临床多采用非手术
治疗和8字钢丝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锁骨近侧端切除等,但
·6501·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3月第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