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1-11-21T11:01:04.0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9期供稿作者:韩光命[导读] 本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6~65岁,均为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指间关节正常。
韩光命(江西省吉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343000)【中图分类号】R6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161-02 2007年2月-2009年12月,我院应用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17例,取得较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病历资料本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6~65岁,均为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指间关节正常。
损伤原因:机器皮带打伤6例,机床压伤7例,爆炸伤3例,切割伤1例。
损伤部位:左拇指12例,右拇指5例。
其中指腹缺损6例,甲床缺损9例,指端缺损2例,均伴有骨外露。
创面面积:1.0×1.8cm~2.5×3.8cm。
1.2皮瓣设计以拇指掌指关节中点与指间关节中点连线尺偏或桡偏0.8cm的平行线为轴线,此线为拇指尺背侧动脉或桡背侧动脉的体表投影[1],根据创面大小,在拇指掌指关节背面近端皮肤,在此轴线上设计皮瓣,比创面约大10%,注意保持皮瓣蒂的长度,略长勿短,在创面的远端与创面间呈“Z”字形切口。
1.3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上1/3处上气囊止血带,手术在止血状态下进行,每小时松止血带一次。
彻底清创后,首先做皮瓣近端切口,较粗浅静脉切断、结扎,继续向深层解剖,仔细解剖出皮神经,并向近端游离出适当长度,根据皮神经位置适当调整皮瓣两侧切口,使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包含于皮瓣中,如设计皮瓣较小,可仅包含拇指尺背侧动脉,在深筋膜下锐性分离掀起皮瓣,Z形切开皮瓣蒂部皮肤达真皮下,向两侧分离,形成约1cm宽的皮下筋膜蒂,沿两侧切开自深筋膜下锐性分离形成皮瓣蒂部,分离筋膜时,注意勿损伤筋膜蒂内的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引言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一种皮瓣。
该皮瓣能够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使得患者在手术后康复快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主要介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结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在患者手指背侧皮下脂肪组织和皮肤之间通过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形成的皮瓣。
这种皮瓣的供血来自于指背侧的指动脉,血流在皮下向指尖方向汇聚。
在皮下组织达到足够厚度的情况下,便可选择该皮瓣作为患者手部修复的最佳选择。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供血主要来自于第一指动脉,此外也有少数供血来自于其他指动脉。
这种皮瓣的血液循环主要依靠皮下的微血管系统,因此在切取该皮瓣时要保留充足的皮下脂肪组织和微血管系统,以保证皮瓣的完全存活。
同时,由于该皮瓣的血流方向相反,因此被称为逆行岛状皮瓣。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手部修复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适用于手指背侧皮肤及指尖缺损的修复和再造。
临床研究表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以下优点:1.保留了原有的指背侧皮下脂肪组织,使得皮瓣更加柔软,光滑美观。
2.供血可靠,血流迅速,能够满足修复区域高度代谢的要求。
3.操作简单,术前制备较为简便,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此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逆行血流方向使得该皮瓣在修复缺损的同时还能保留指背侧原有皮肤的感觉和触觉功能,使得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能够更快地进行功能康复。
操作技巧在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病灶的位置和大小,根据需要切取相应大小的皮瓣。
接着,我们需要在指第二关节以上的位置确定一个宽度为2cm左右的皮瓣切口,然后朝着指尖方向切割。
切割时需小心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将皮瓣解剖出来后,要清理皮下组织,并在皮瓣床上堆积富含脂肪的良性肿瘤组织,将皮瓣和组织缝合。
最后,将缝合好的皮瓣和组织移至植皮部位,将皮瓣缝合固定即可。
总结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优秀的手部修复方法,具有逆行血流方向、供血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
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附20例报告)▲卢忠存彭伟华韦铭铭(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四肢创伤手外科,河池市547000;E-mail:luzhongcun@126.com)【摘要】目的了解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尸解成人手指标本40指,观察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的显微解剖特点;对20例(26指)指端缺损患者实施皮瓣设计、切取移植及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手指外观及感觉情况。
结果成人手指不同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具有不同的解剖特点;20例患者术后随访1 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 6mm,指关节功能好,皮瓣浅感觉及深痛觉均恢复。
结论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不损伤固有动脉及神经,同时能恢复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损伤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关键词】指端缺损;指动脉;岛状皮瓣;解剖【中图分类号】R6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04(2012)12-1663-03手指末端缺损在临床外科比较常见,由于手是人类活动常用的器官之一,所以治疗上应尽量保留伤指的长度[1]。
目前,修复的办法是进行皮瓣转移修复,方法多样化,各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缺少理想的皮瓣[2-3]。
笔者观察人类手指指端和指背的显微血管分布及神经支配特点,在临床上设计以伤指中节背侧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缺损。
同时将皮瓣中的指神经背侧支,在受区与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重建皮瓣感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解剖资料:解剖成人手指标本40指,来源于死者生前自愿捐献或死者家属捐献的成人手指新鲜标本,观察归纳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的显微解剖特点。
1.1.2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指端缺损20例(26指)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4例18指,女6例8指;年龄20 62岁,平均42.5岁。
受伤至入院时间1 8h。
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摘要】目的探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方式及疗效。
方式对7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纳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修复感觉神经6例, 皮瓣×~×。
结果皮瓣全数成活。
术后随访1~ 8个月拇指外观中意。
吻合感觉神经6例, 两点分辨觉8 ~ 12mm,未吻合1例两点分辨觉14mm。
结论该皮瓣血供靠得住, 术式简单, 供区损伤小,能知足拇指指端缺损修复需要, 能够推行。
【关键词】拇指;外科皮瓣;缺损;医治成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verse island flap in dorsoulnar thumb for coverage of defect of From June 2003 to May 2005,7 cases of defect of fingertip were invovled in the study,repaired nerve in 6 areas of flaps were ×~× All 7 flaps 1 to 8 months follow-up postoperatrely appearance of the thumb was satisfactory with 8 to 14 mm in The opstimal indication for coverging of defect of fingertip of thumb the flap reliable,can popularized.【Key words】 thumbs;surgical flaps;defect;treatment outcome1999年Bertelli[1]第一报导了拇指尺背侧皮瓣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我院从2003年6月~2005年5月应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7例, 取得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reverse-flow island flap)是一种常用于临床上修复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它是通过转移异位动脉的皮瓣来修复组织缺损,被广泛应用于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的缺损修复中。
本文将通过阐述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各种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和优势。
首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在皮肤缺损修复中表现出出色的效果。
它可以用来修复手指尖、手背、手掌以及手指间的皮肤缺损。
常见的临床实践是将岛状皮瓣植入到缺损区,使其与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连接。
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皮瓣移植术中需取自同侧距离远的组织,容易造成供区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问题。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灵活可靠,恢复效果好,因此在手指缺损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见的实践包括面部、颈部以及四肢等软组织缺损修复。
与传统的组织移植方法相比,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供区损害小。
因为皮瓣的血供来自于指动脉的逆行血流,不需要独立的动脉供血,在供区损伤减轻的同时,也更容易保护术后的功能;二是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移植组织的旋转和移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三是血管吻合技术精确度要求较低,使得手术操作更容易掌握,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此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骨骼缺损修复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常见的应用场景是手指骨骼缺损修复。
通过使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以直接连接膓骨动脉与缺损部位的骨骼供血,实现了从骨骼缺损到皮肤缺损的一体化修复。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骨骼缺损修复中血管吻合困难、供区损伤较大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的风险。
最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还有一些限制。
首先,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需要丰富的解剖知识和经验,手术操作难度较高。
其次,使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组织缺损面积有一定的限制,较大的缺损面积可能无法满足血供要求,不太适合使用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
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摘要目的:应用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食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方法:根据拇指尺背侧动脉的解剖特点,以此动脉为蒂在拇指尺背侧掌指关节处设计皮瓣逆行翻转后修复拇指、食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3例,其中拇指19例,食指4例。
结果:术后23例均得到1~3个月随访,皮瓣全部成活。
修复后的指端外观良好,质地耐磨,无明显不适。
供区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该皮瓣血管解剖恒定,成活率高,切取后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修复的手指外观满意,操作简单,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此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是最佳适应证,亦可用于食指及其他手指的远端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皮瓣尺背侧动脉指端缺损修复
随着械化程度增高,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在骨科临床上越来越多见。
2002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此技术治疗拇指、食指远
端缺损患者2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4~53岁,平36.5岁。
致伤原因:刨床伤9例;电锯伤5例;压砸伤5例;铡草机绞伤3例;刀砍伤1例。
拇指伤19例,食指伤4例。
受伤6~8小时内就诊14例;8~12小时内就诊5例;12小时后就诊的4例。
12小时内就诊的均急诊手术,12小时后就诊的经创面清洁换药,待创面新鲜后择期手术,伤后至修复时间3~14天。
除刨床伤9例外,
所有病例均为指端缺损骨外露,刨床伤9例均为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指尖部软组织斜行
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不驱血上止血带,常规消毒术区皮肤并铺无菌巾单。
创面再次清创,修剪创缘以便设计皮瓣大小及有利皮瓣缝合。
设计皮瓣:以拇指指间关节背侧中点尺侧旁开1cm与掌指关节背侧中点尺侧旁开14cm的连线,为血管蒂走行线,于第一掌指关节尺侧皮肤区设计所需皮瓣的大小及形态,所设计的皮瓣一般应较实际创面大1~15cm。
皮瓣蒂旋转点设计不能超过两
个动脉弓,一个动脉弓距甲根07cm,另一个动脉弓距甲根2
3cm。
在所设计的皮瓣远端与旋转点之间的血管蒂走形线上设计蒂部皮肤切口。
切取皮瓣:先延所设计的皮瓣边缘切开皮肤皮下,由近及远在腱膜浅层深筋膜下锐性分离,轻柔掀起皮瓣,边游离边将深筋膜与对应皮肤间断缝合,防止深筋膜从皮肤分离。
延所设计皮瓣蒂部切开全层皮肤,在脂肪层向两侧各游离05cm,在腱膜浅层连同皮下深筋膜组织作为血管蒂一并切取,蒂部宽约10cm。
血管蒂远端的游离不能超过所设计的旋转点,最好是较设计的旋转点更近02cm,以免损伤血管弓,影响皮瓣血供。
如果用于食指残端创面的修复,皮瓣蒂部要连皮肤一并切取,蒂部不一定要切取太长,以能旋转后皮瓣和屈曲的食指创面缝合为度。
转位缝合:皮瓣及蒂部切取完成后,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边缘渗血情况,确认血供良好后切开旋转点至创面之间的皮肤,在皮下向两侧锐性剥离,形成宽松皮瓣蒂通道,经开放切口将皮瓣转移至受区,皮瓣与创缘
行间断缝合,皮瓣下置放细小橡皮引流条。
为防止血管蒂部产生张力,导致血管危象,也可不给予通道处皮肤缝合任其自愈。
用于修复食指,皮瓣转位缝合后,屈曲的食指用无菌胶带或铝板与拇指固定,以免蒂部牵拉导致血管危象。
供区创面小者可ⅰ期缝合,有张力可行游离植皮,原则是愈合后以不影响拇外展功能。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保暖,抗感染,抗痉挛,抗血栓治疗5~7天。
引流条术后24~36小时拔除。
用于除拇指以外的手指修复,3~4周断蒂。
结果
术后10~14天拆线,所有切口愈合良好,皮瓣成活,部分皮瓣出现肿胀、水泡、皮肤紫红,经蒂部拆线,应用脱水药物治疗后水肿消退,皮瓣成活。
修复食指残端的4例4周断蒂后均成活良好。
术后23例均得到临床或电话随访,随访1~3个月,外形恢复满意,
质地耐磨,无明显不适。
讨论
应用解剖:李建兵等研究发现,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与桡掌侧固有动脉在近节指骨颈平面发出分支,在距甲上皮近侧约23cm 处,吻合形成指掌弓,在距甲上皮近侧约07cm处,两侧的动脉向背侧发出吻合支,形成指背动脉弓。
拇指的尺背侧有轴型血管拇指尺背侧动脉,自拇主要动脉在穿出第一背侧骨间肌处发出,供应第一掌指关节尺侧和拇指尺背侧皮肤,在皮下组织内沿拇长伸肌腱
向远侧走行,与指掌弓和指背动脉弓形成吻合。
优点:拇指指端缺损是其最佳适应证,亦可用于修复食指、中
指远端缺损;该皮用于临床修复手指远端缺损最大的优点是不再短缩患指长度;用于拇指远端缺损的修复一次完成,不妨碍其他手指活动;该术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供区可直接缝合,术后供区无大碍,患者乐于接受;术后外形好,质地耐磨,无明显不适;带蒂转移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相对容易,对手术器械要求简单,经济实用,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注意事项:术前可以借用b超探测此动脉的存在和通畅程度,给术前检测皮瓣蒂血供提供依据;术中不游离拇指尺背侧动脉,将其包含在筋膜蒂内,可避免损伤。
切取的蒂部包括皮下脂肪和腱膜浅层,因尺背侧动脉在皮下组织内沿拇长伸肌腱向远侧走行,在脂肪层以下游离,会损伤蒂部血管;将拇指背侧静脉尽可能多的包含于皮瓣内,有利于静脉回流。
隧道应足够宽大,以免蒂部受压。
如果用于食指残端创面的修复,皮瓣蒂部要连皮肤一并切取,以使蒂部血管能受到皮肤的保护,并且屈曲的食指要与拇指固定可靠,以
免蒂部受到牵拉,术后严密观察,出现血管危象,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建兵,宋建良,何葆华,等.拇指尺背侧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1,24(4):288-290.
2胡鸿泰.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中华手外科杂
志,2002,18(4):228-229.
3李恒岩,张羽森,等.拇指尺背侧动脉的超声探测.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3):134-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