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法水源地土壤环境监测,是指了解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措施。
以防治土壤污染危害为目的,对土壤污染程度、发展趋势的动态分析测定。
包括布点、采样、制样、分析测试、评价等步骤。
质量控制/质量等方面。
1、采样点地下情况探查土孔钻探前应探查采样点下部的地下罐槽、管线、集水井和检查井等地下情况,若地下情况不明,可选用手工钻探或物探设备探明地下情况。
2、钻孔深度钻孔深度依据该地块布点方案确定,实际钻孔过程中可参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进行适当调整。
为防止潜水层底板被意外钻穿,应从以下方面做好预防措施:(1)开展调查前,必须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掌握潜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埋深、厚度和渗透性等信息,初步确定钻孔安全深度。
(2)优先选择熟悉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的钻探单位进行钻探作业。
(3)钻探全程跟进套管,在接近潜水层底板时采用较小的单次钻深,并密切观察采出岩芯情况,若发现揭露隔水层,应立即停止钻探;若发现已钻穿隔水层,应立即提钻,将钻孔底部至隔水层投入足量止水材料进行封堵、压实,再完成建井。
3、土孔钻探技术要求土孔钻探按照钻机架设、开孔、钻进、取样、封孔、点位复测的流程进行,各环节技术要求如下:(1)根据钻探设备实际需要清理钻探作业面,架设钻机,设立警示牌或警戒线。
(2)开孔直径应大于正常钻探的钻头直径,开孔深度应超过钻具长度。
(3)每次钻进深度宜为 50 cm~150 cm,岩芯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小于 70%,其中,粘性土及完整基岩的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 85%,砂土类地层的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 65%,碎石土类地层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 50%,强风化、破碎基岩的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 40%。
应尽量选择无浆液钻进,全程套管跟进,防止钻孔坍塌和上下层交叉污染;不同样品采集之间应对钻头和钻杆进行清洗,清洗废水应集中收集处置;钻进过程中揭露地下水时,停钻等水,待水位稳定后,测量并记录初见水位及静止水位;土壤岩芯样品应按照揭露顺序依次放入岩芯箱,对土层变层位置进行标识。
附件5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仅适用于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保存和流转。
2工作程序与组织实施2.1工作程序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工作包括采样方案设计、采样准备、土孔钻探、地下水采样井建设、土壤样品采集、地下水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和流转等内容,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2组织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采样调查工作应委托具有污染地块调查经验的单位承担,优先选择在本省(区、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专业机构推荐名录内的,且开展该地块信息采集和布点工作的专业机构。
受委托的专业机构按照本技术规定开展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工作,对采样调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负责。
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应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督检查组,负责对本机构采样调查工作的质量进行内审,并配合国家、省(区、市)环境保护部门及其质量控制实验室对调查质量进行抽查。
地块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协助专业机构开展采样调查工作。
土地使用权人有责任配合采样调查工作的开展,为采样调查工作提供条件及安全保障。
样品保存采样方案与采样准备土孔钻探地下水样品采集地下水采样井建设土壤样品采集编制布点方案是否需要地下水采样是否样品流转样品检测分析图1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工作程序图2.3人员要求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应组建工作组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的采样调查工作,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工作组成员,具体要求如下:(1)应指定具有2年以上污染地块调查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组长;(2)现场钻探技术负责人应具备钻探上岗资格证书,负责现场钻探工作。
一般现场钻探人员应具有水文地质钻探经验,负责现场土孔钻探和地下水采样井建设;(3)样品采集人员应具有环境、土壤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采样流程,掌握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的技术要求和相关设备的操作方法;(4)样品管理员应熟悉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保存、流转的技术要求;(5)应指定1名具有污染地块调查工作经验、熟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的质量检查员,负责对本工作组采样调查工作质量进行自审;(6)工作组至少1名成员参加过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疑似污染地块调查专项培训。
附录A
(资料性)
固体废弃物采样记录用表固体废弃物采样记录用表的样式见表A.1。
调查单位调查日期
附录B
(资料性)
水样采样记录用表水样采样记录用表的样式见表B.1。
表B.1水样采样记录卡
附录C
(资料性)
底泥采样记录用表底泥采样记录用表的样式见表C.1。
附录D
(资料性)
大气干湿沉降物采样记录用表
大气干湿沉降物采样记录用表的样式见表D.1。
表D.1大气干湿沉降物采样记录卡
采集人: 记录人: 核对人: 时间:年月日
附录E
(资料性)
土壤采样记录用表土壤采样记录用表的样式见表E.1。
附录F
(规范性)
污染源分类污染源具体细分见表F.1。
土壤采样记录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土壤采样记录表采样人员:陪同人员:采样日期:陪同日期: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姓名黄种志科别内二床号338 住院号207541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姓名黄种志科别内二床号338 住院号207541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西侯中心小学听课记录课堂教学评估表。
土壤样品采集是环境监测和土壤调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采集过程中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采样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土壤样品采集现场采样记录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环节的操作规范。
一、基本信息记录1. 采样地点:记录采样地点的具体位置、地理坐标、所属行政区域等信息。
2. 采样日期:记录采样的具体日期和时间,包括开始采样和结束采样的时间。
3. 采样人员:记录参与采样工作的人员尊称、职务、工作单位等信息。
二、现场观测记录1. 土壤外貌: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湿润程度等外貌特征。
2. 植被情况:记录采样点周边的植被类型、覆盖度、植被种类等信息。
3. 土壤水分:记录土壤的湿度、水分含量等情况。
三、采样工具使用记录1. 采样容器:记录采样所用的容器类型、规格、数量等信息。
2. 采样工具:记录采样所用的工具类型、规格、材质等信息。
四、采样方法记录1. 采样深度:记录采样的深度,一般标准为0-20厘米。
2. 采样数量:记录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数量,一般要求采集多个样品进行混样。
3. 采样方式:记录采样的方式,包括手工采样、机械采样等。
五、样品标识记录1. 样品编号:记录每个采样点所对应的样品编号,确保样品与采样点一一对应。
2. 样品包装:记录采样后样品的包装方式,包括采样容器的封口情况、标签的粘贴位置等。
六、其他记录1. 现场照片:记录采样点的照片,以备后期数据分析和验证使用。
2. 现场环境:记录采样点周边的环境情况,包括气温、湿度、天气等情况。
以上便是土壤样品采集现场采样记录内容的简要介绍。
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以确保采集的样品数据真实可靠,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土壤样品采集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土壤样品采集时的现场采样记录内容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