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现场采样记录表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
采样器具准备工具类:军工铲、自制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1.城市土壤采样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城市土壤不用于农业生产,但其环境质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极大。
城区内大部分土壤被道路和建筑物覆盖,只有小部分土壤栽植草木,本规范中城市土壤主要是指后者,由于其复杂性分两层采样,上层(0~30 cm)可能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另一层(30~60 cm)为人为影响相对较小部分。
两层分别取样监测。
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2000 m的网格布设为主,功能区布点为辅,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对于专项研究和调查的采样点可适当加密。
2.农田土壤采样2.1监测单元土壤环境监测单元按土壤主要接纳污染物途径可划分为: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污染物主要来自上述两种以上途径)。
监测单元划分要参考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商品生产基地、保护区类型、行政区划等要素的差异,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地缩小。
2.2布点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监测单元。
部门专项农业产品生产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按其专项监测要求进行。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在主导风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离污染源的距离远于其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和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1.0前往现场进行土壤取样。
2.0对土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
3.0含水量实验环节:3.1取代表性试样, 粘性土15~20g,砂性土有机质±50g, 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 将盒置于烘箱内, 在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粘性土不得少于8h,砂性土不得少于6h。
3.2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 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恒温, 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
3.3含水量按下式计算:m0W0=( -1)×100m d3.4含水量应进行两次平行实验, 两次平行测定的差值当含水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40%时不得大于2%, 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
4.0密度实验环节(环刀法):4.1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取出后削去环刀两端余土, 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并取余土测定含水量, 取出环刀内土样称重。
4.2试样的湿度按下式计算:m0P0 =v4.3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P0P d =1+W15.0击实实验:5.1试样制备: 取代表性土样20kg,风干碾碎后过5mm筛, 将筛下土样拌匀, 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量, 取5个土样, 按不同的含水量加水拌匀, 装入盛土器内润湿一昼夜;相邻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宜为2%。
5.2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 装好护筒, 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 将试样倒入击实箱内, 轻型击实分三层进行, 每层25击;重型击实分五层进行, 每层56击, 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二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 击实后超过击实筒顶端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3拆去护筒, 用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土样, 拆除底板, 擦净筒外壁, 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精确至1g), 算出试样的湿密度。
5.4对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按上述方法依次进行击实实验。
5.5按下列计算试样的干密度:popd =1+W15.6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的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 应对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土壤样品采集是环境监测和土壤调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采集过程中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采样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土壤样品采集现场采样记录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环节的操作规范。
一、基本信息记录1. 采样地点:记录采样地点的具体位置、地理坐标、所属行政区域等信息。
2. 采样日期:记录采样的具体日期和时间,包括开始采样和结束采样的时间。
3. 采样人员:记录参与采样工作的人员尊称、职务、工作单位等信息。
二、现场观测记录1. 土壤外貌: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湿润程度等外貌特征。
2. 植被情况:记录采样点周边的植被类型、覆盖度、植被种类等信息。
3. 土壤水分:记录土壤的湿度、水分含量等情况。
三、采样工具使用记录1. 采样容器:记录采样所用的容器类型、规格、数量等信息。
2. 采样工具:记录采样所用的工具类型、规格、材质等信息。
四、采样方法记录1. 采样深度:记录采样的深度,一般标准为0-20厘米。
2. 采样数量:记录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数量,一般要求采集多个样品进行混样。
3. 采样方式:记录采样的方式,包括手工采样、机械采样等。
五、样品标识记录1. 样品编号:记录每个采样点所对应的样品编号,确保样品与采样点一一对应。
2. 样品包装:记录采样后样品的包装方式,包括采样容器的封口情况、标签的粘贴位置等。
六、其他记录1. 现场照片:记录采样点的照片,以备后期数据分析和验证使用。
2. 现场环境:记录采样点周边的环境情况,包括气温、湿度、天气等情况。
以上便是土壤样品采集现场采样记录内容的简要介绍。
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以确保采集的样品数据真实可靠,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土壤样品采集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土壤样品采集时的现场采样记录内容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