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复习资料 (2)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 填充题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 )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 . 民族的形成,是( 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 胞族 )—( 部落 )—(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电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 0分)1. (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 理论和政策兼纳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睿2. 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 夷狄B.族类C. 夷族D.蛮夷3. 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 氏族B.部落 C 部落联盟 D.民族4.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 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5.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 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 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6.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B.8C. 11D. 147.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 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 自治权的行使D. 自治机关的民主化8. 1950 年11 月24 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9. 21 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 平等、团结、互助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0. 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 12B. 13C. 14D. 15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1. 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0878+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点期末复习资料开卷考试 60分钟,请带教材第1章绪论;第2章民族;第3章民族发展;第4章民族关系;第5章民族问题;第6章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第7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第8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第9章民族干部政策;第10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第11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第12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第13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第14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0题10分)(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A)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D)。
D.对口支援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D.和谐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A)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传承性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
C.原则性和灵活性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D)的中心环节。
D.长治久安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D.和平与发展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
我是张世豪,我为雷锋代言! 一 填充题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 )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 . 民族的形成,是( 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 胞族 )—( 部落 )—(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一、填充题1.( 民族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5.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6.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7.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8.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电大2018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
B.经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所有1-14章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P1)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相关键地位一门独立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关键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研究, 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最通常规律科学。
同时, 又是研究对的解决和解决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途径、(方法)科学。
P1)2. 民族(理论)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民族和民族问题, 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通常发展规律, 对的定识和妥善解决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问题。
P4)3. 民族发展, 通常说来, 关键是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但是, 归根结底, (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P2)4. 民族发展 ( 规律 )研究, 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 也是最基础研究。
P2)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研究,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民族大纲最基础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P3)1. ( A )是民族理论学科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P7)2. 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特点。
A. 理论性 B. 学术性 C. 实用性 D. 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 更关键是, 在结识这些客观规律基础上, 研究如何对的地解决或解决( D )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 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是( B )。
A. 政治发展 B. 经济发展 C. 文化教育发展 D. 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P2)1. 民族理论研究范围、内容, 关键应包含( ABDE)A. 研究民族发展通常规律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规律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方法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大纲、民族政策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历史发展过程P5)2. 民族理论研究方法包含(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 信息综合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 定性分析方法 E. 定量分析方法P6)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意义在于( ABCE ) A. 树立对的民族观需要 B. 认真、全面贯彻党民族政策需要 C. 做好民族工作需要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需要E. 对民族研究工作含相关键指导意义P3)4. 民族理论( ABCDE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 C. 是一门实践科学。
试卷总分:100 得分:97.75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A.民族群体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个体之间
D.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答案】:A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B.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C.不同民族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答案】:D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A.性质
B.发展规律
C.社会基础
D.结构
【答案】:A
4.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A.和平共处
B.和平与发展
C.互助与互利
D.求同存异
【答案】:B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A
6.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部落
C.民族与部落联盟
D.民族与氏族
【答案】:A。
2022年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2022年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P1)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P1)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P4)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2)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P3)1.(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P7)2.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民族理论具有(D)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P2)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P5)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CE)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P6)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CE)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P3)4.民族理论(ABCDE)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电大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复习资料小抄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B.经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民族改成民族观)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对)五.论述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7第二章民族一、填充题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 )。
B.族类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C.南朝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 )。
D.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
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 )。
D.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B.人文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CDE )。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
A.民族特征B.历史依据C.现实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五、论述题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3 15 25第三章民族发展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5.民族( 融合)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 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 生活) 、( 文化)发生发展的。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民族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演进)的质与量的提高。
3.民族(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 )同化。
C.自然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发展包括( BCD )等。
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5.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四、辨析题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错,一部分改为某些,多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对)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这个概念是民族组合)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这个概念是民族融合)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对)五、论述题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44 48第四章民族关系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3.20XX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 )的关系。
C.民族群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
B.性质4.20XX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
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四、辨析题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