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基本情况介绍(短)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地名工作总结(通用5篇)地名工作总结篇1自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单位以来,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省民政厅、宁波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导下,从去年 8月份开始,全市近500名普查人员齐心协力,用5个月时间,对区域范围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补充、更新、完善,基本摸清了全市30年地名变化情况,建立完善了地名数据库,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市陆域面积1361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5个镇。
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83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189号)文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共采集十一大类60个子类的地名信息15153条,其中陆地水系名称1085条,陆地地形名称248条,行政区域名称21条,群众自治组织名称374条,非行政区域名称26条,居民点名称2232个,交通运输设施名称6152条,水利、电力设施名称300条,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380条,建筑物名称92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名称3211条,历史地名1031条。
标绘1:1万纸质地图60幅,测量地名经纬度5000多条,地名标准化处理283个,设置重要地名标志39块,制作地名标志登记表618份,采集地名多媒体信息950多条,新增国家地名数据库地名信息7430条,修改整饰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4182份(幅),较好地完成了试点任务。
二、工作情况(一)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市民政局、地名办根据要求和本市实际,精心拟订实施方案。
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地名普查工作,去年8月9日,袁金祥副市长专门听取汇报,20日提交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评价鄞州公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鄞州公园作为宁波市的知名公园之一,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这座公园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各种设施与景观。
鄞州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
本文旨在对鄞州公园进行全面的评价,从环境、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供给读者一个客观准确的了解和评价。
通过对鄞州公园各个方面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座公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旨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鄞州公园,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服务质量。
在这个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公园作为绿色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场所,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对于城市公园的评价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将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鄞州公园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展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评价鄞州公园为主题,通过对其环境、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来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
在该部分中,我们将对鄞州公园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情况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会说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鄞州公园的评价来了解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该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个小节将重点探讨鄞州公园的环境。
我们将对其自然环境进行描述,包括植被种类、水域情况等,并评价其生态环境的优劣。
同时,我们还会详细介绍公园的设施与景观,如游乐设施、休息区域等,评估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第二个小节将关注鄞州公园的管理与服务。
我们将介绍公园的管理机构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作用。
同时,我们将重点评估公园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如游客接待、设施维护等方面的表现,以便提供一个全面的评价。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综合整个评价,总结鄞州公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我们还会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公园管理机构参考并改进其服务。
宁波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
作为一个发达的城市,宁波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备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宁波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为XXX元。
以下将对宁波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进行详细分析。
一、宁波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基本情况根据宁波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上一年度宁波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为XXX元。
这一数据反映了宁波作为一个发达城市的经济实力,也体现了宁波职工的整体收入水平。
二、宁波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影响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宁波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
宁波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商业,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这些因素使得宁波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也间接影响了职工的工资水平。
2. 行业分布宁波拥有多种产业,包括制造业、航运业、金融业等。
不同的行业对职工工资的影响也不同,这也是导致宁波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不同的重要因素。
3. 政策导向宁波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政府的政策导向也对职工的工资标准产生影响。
政府的税收政策、劳动法规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职工的工资水平。
三、宁波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发展趋势1. 持续增长随着宁波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也在持续增长。
过去几年来,宁波的职工工资水平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2. 调整机制宁波政府也在不断完善工资调整机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持了宁波城市的经济稳定发展。
3. 与全国水平对比宁波作为一个发达的城市,其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相信随着宁波经济的不断发展,宁波职工的工资水平也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四、宁波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意义1.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宁波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发布,不仅能够反映出宁波经济的发展情况,也是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一种保障。
2.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宁波职工的工资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消费能力,而消费能力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宁波城市管理局单位行政领导班子优化组合方案设计王芬芬公共事业管理091 2一、宁波城市管理局单位行政领导班子现状分析(一)宁波城市管理局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宁波市城市管理局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甬港南路180号。
其只要指责如下:宁波市城市管理局是主管全市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城区河道、供水节水、污水处理、供气、供热、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等城市管理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目前局机关设有15个处室: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监察室、宣传教育处、行政审批处、综合计划财务处(审计处、后勤装备处)、城管一处、城管二处、建设管理处、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处、执法管理处、督导处(信息处、信访办公室)、案件审核处(政策法规处)、机关党委、团委,编制64名。
宁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市政府职能机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法制办、省政府法制办复函规定,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中部分行政处罚权,具体范围是:行使城市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供水、污水处理、供气、供热等)、城区河道管理、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社会噪声污染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饮食服务业排污行为)、工商行政(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室外、公共场所的无照经营行为)、公安交通(侵占城市人行道的行为)等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处罚权。
履行省、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市城市管理局合署办公,同时挂“宁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牌子,下设直属大队。
各区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同时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区大队牌子。
各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行区人民政府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双重领导。
(二)宁波城市管理局单位行政领导班子的现状再看一张我整理出来的表格:二、宁波城市管理局单位行政领导班子的特点、优势、不足(一)特点1.对所属的“行政”范围管理具有针对性,专一性,只对“行政”领导。
PS中国人事科学L CHINESE PERSONNEL SCIENCE社会保障«城镇化背景下常住人□与户籍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以宁波市为例王山慧廖绍云□王明荣[摘要]在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全国有1亿多常住城市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
户籍的区别,造成了享受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的差异。
以宁波为例,常住人口虽然与户籍人口一样,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险,但在具体实施办法、基金筹措来源、享受标准条件等方面,两者都不尽相同。
在城市公共服务方面,常住人口更是处于保障的弱势地位。
从近年来宁波人口流动的情况来看,户籍人口缓步增长,流动人口数量基本持平,但流动性增大,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吸引力还不够。
推动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各地保持城市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应建构以市民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渐进有序地推进社会保障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提升城市吸引力。
[关键词]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D57[文献标识码]A在新型城镇化日益发展的当下,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越发明显,但是,历史造成的社会保障二元化格局已经跟不上人口流动的步伐,因此,改革社保制度、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显得尤为迫切。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目标。
必须摸清当前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社会保障差异的详情,找准问题的症结,为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
当前,研究不同群体人口社会保障差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促进要素资源有序流动格局的必然要求。
公共服务[文章编号]2096-5761(2021)02-0080-13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确保劳动力资源的顺畅流动,促进资源的更优配置。
二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显现,发展大城市是向绝大多数人口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最集约、最优的解决方案。
《我看宁波》二年级教材说明第一单元陪你看宁波本单元教材安排了“繁华中山路”、“宁波外滩”、“迷人的月湖”三个研究主题和一个“家乡的变化真大呀”活动主题四个内容。
整个单元主要围绕“陪你看”这一中心运用介绍(我也来说一说等)、游览(一家人逛街)、对比(新老城市面貌对比)探究(为什么要建造、开发外滩呢)等手,段通过对三个主题内容的展示和一个主题探究活动来反映我们家乡在各方面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凸现宁波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和蕴涵的现代化新城市的气息。
主题一繁华中山路第一主题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场景通过展现宁波最典型的综合商业街中山路的繁华场景来体现整个城市的繁华。
一开始安排了一幅现在中山路的整体景观图,通过小朋友的介绍“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环境优美”和“真不愧是浙东第一街”来突现中山路的非凡气魄。
其间蕴涵了一个知识点即中山路是浙江东部最大,最繁华的一条街。
接着抓住了现代化商场这个点的展示选择了“乐购”、“银泰”、“新华联”、“东方商厦”、“第二百货商店”五个最有代表性的现代化商场来再次说明中山路的繁华。
在这期间又蕴涵了一个探究活动即“中山路的东门口有好多现代化的商场,还有哪些呢?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下”。
第二个场景在编写中以一家三口逛中山路这一形式,选择了各种设施如“宁波影都”、“银行”、“邮局”、“酒店”、“商场”、“车站”、“广场”、“书店”、“肯德基”等来突出生活的便利,也进一步体现了中山路作为浙东第一街不单单体现在浓厚的现代化商业氛围上,还体现在相应的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氛围上。
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我也来说说家乡的商业街”,把学习的对象进行了移位,转到了对家乡的商业街的探究与学习。
这正是我们编写教材的一个意图。
主题二宁波外滩第二主题内容的编排方法与第一主题基本相似,但主题的展示方式与第一主题有着很大的区别。
本主题主要是通过对比这一重要方式来反映外滩的风貌。
一开始就呈现了一幅现在宁波外滩夜景图,给人一种美的印象,美的享受。
宁波市基本情况介绍
宁波简称“甬”,古称“明州”。
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现在的三江口,标志着宁波建城开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称为宁波,沿用至今。
1949年置宁波市。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相继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
全市现辖3个县级市(余姚、慈溪、奉化)、2个县(宁海、象山)、6个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陆域面积98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总人口978万,其中户籍人口574万,外来人口404万。
宁波是一座江海交融的港口城市。
自古以来宁波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宁波港拥有1200余年历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现已成为我国四大深水枢纽港之一,有万吨级以上泊位70多座,集装箱航线228条,其中远洋干线122条,最高月航班1338班,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
宁波也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素有“文献名邦”、“文物之邦”的美誉,是七千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浙东学术文化的发源地,涌现过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等历史名人,以及潘天寿、沙孟海等近现代大家。
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位列全国103座历史文化名城前列。
宁波历来科技人才辈出,宁波籍两院院士目前已逾90位,包括童第周、谈家桢、贝时璋、路甬祥、
韩启德等著名科学家。
宁波又是一块充满工商灵气的土地。
宁波历为商埠,宁波人素以善于经商和诚信经营闻名于世,孙中山先生对宁波曾有“无宁不成市”的赞誉。
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宁波人移居海外、走向世界,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宁波商帮,涌现了包玉刚、王宽诚、邵逸夫、陈廷骅、应行久等一大批工商巨子和国际名流。
邓小平同志曾经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目前,宁波有30多万海外侨胞旅居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
宁波还是一座风景迷人的旅游城市。
宁波是首批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兼具江南水乡和滨海城市特色,名胜古迹众多,拥有河姆渡文化遗址、天一阁、天童寺、溪口国家级旅游区、东钱湖等一批名胜景区。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目前宁波旅游已形成“东方大港、河姆文化、名人故里、儒商摇篮、佛教胜地”的鲜明特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富有宁波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从内河小港到国际大港、从商埠小城到现代都市、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近年来,宁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多次跻身全国10强,所辖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125.8亿元,同比增长1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0.9亿元,分别增长21.3%和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6.5亿元,
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4.5亿元,增长19.2%;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6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261元,分别增长10.2%和12.8%。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速平稳、效益提升、动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全市共完成财政一般收入808.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90.9亿元,分别增长31.1%和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