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建设及试运行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12.41 MB
- 文档页数:1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为加快建立我省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范和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特制订我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
一、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我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国家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列为公共服务重点工程,并着力建设国家、省、市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体系。
我省人口密度高、企业数量多、经济总量大,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
目前,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统一协调指挥;技术装备落后,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薄弱,应急运行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
因此,加快建立我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事故灾难的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尤其在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尽快建成若干个区域性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与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社会救援队伍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协同参战的应急救援体系,将为我省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建设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总体目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具有统一指挥功能的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协调系统。
在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投入和补助,依托企业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
同时,逐步建立各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最终形成政府与企业联动,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具体建设目标包括:一是建立健全各级、各专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构建应急管理与指挥通信平台和信息系统。
二是依托现有应急救援资源,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覆盖重特大事故多发领域和地区的救援队伍体系。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31•【字号】浙政办发〔2020〕80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31日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1.5 事故分级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2.1 省级指挥机构2.2 市、县(市、区)应急组织机构2.3 有关单位应急组织机构3 预防与预警3.1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3.2 预警行动4 应急处置4.1 先期处置4.2 事故报告4.3 应急响应4.4 信息发布4.5 响应升级或降级4.6 响应终止5 后期处置5.1 善后处置5.2 事故调查评估5.3 有关责任6 应急保障6.1 队伍保障6.2 通信保障6.3 装备物资保障6.4 交通运输保障6.5 治安保障6.6 医疗卫生保障6.7 经费保障6.8 教育培训6.9 应急演练7 附则7.1 预案管理7.2 预案实施1 总则1.1 编制目的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应急抢险,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事故,排除隐患,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11.24•【字号】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6号)•【施行日期】2023.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6号)《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已于2022年11月24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11月24日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7月28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11月27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4年5月28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6年7月29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22年11月24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三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第四章社会参与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以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建设工程安全、油气管道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上线试运行
4月18日,省安全监管局召开“浙江省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平台”试运行动员部署会,省、市、县三级分管应急工作的领导和相关处室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系统介绍了平台的功能、特点和试运行相关要求。
会议指出,应急响应平台试运行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数据、测试功能、发现问题、固化版本。
各级安监部门要充分发挥应急响应平台的作用,缓解应急管理人员不足的突出矛盾,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切实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会议强调,在平台试运行期间各级安监部门要树立共建共享理念,全省一体,人人参与,共享资源,让平台具有持久生命力;要明确内部职责分工,建立部门间“联动”制度,不能出现应急平台数据录入、维护管理,仅仅是应急管理人员唱“独角戏”的情况;要寻找重点突破口,以重点区域、高危企业、发生事故的企业、重点资源、事故发布为切入点,将平台试运行工作全面推开;要充实完善数据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录入数据,坚决杜绝垃圾信息“滥竽充数”;要积极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升级软件,形成相对稳定的运行版本。
规范全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分级响应程序,科学、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类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 (浙政办发〔2022〕139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浙江省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合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生产安全事故引起突发环境事件、核突发事件的处置,合用其他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
本预案是《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专项预案。
全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由本预案、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省有关部门(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组成。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人员伤亡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在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省级有关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协调联动,共同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3)分类管理,属地为主。
强化不同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分类管理,实行按事故级别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厘清事故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救援职责。
(4)快速反应,信息公开。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快速响应、科学应对,及时、准确、客观公开事故信息,有序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导事故处置发展及相关工作情况。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需要,按照事故危害程度、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影响范围,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特殊重大、重大、较大和普通四个级别。
浙江省化工建设项目试生产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一、总则(一)为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对化工建设项目试生产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安全及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新建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化学品生产企业改建、扩建项目生产装置的试生产。
化学品生产企业原有生产装置、设备、设施未作改变,生产工艺、原料路线或产品品种有改变的试生产,适用本规定。
(三)试生产包括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投料试车以及相应的物料贮备。
(四)与本规定相关的工程质量、职业卫生、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特种设备及化学品管理,按现行的法规、标准、规范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一)单机试车:现场安装的驱动装置空负荷运转或单台机器、机组以水、空气等为介质进行的负荷试车,以检验其除介质影响外的机械性能和制造、安装质量。
(二)联动试车:对规定范围内的机器、设备、管道、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等,在各自达到试车标准后,以水、空气等为介质所进行的模拟试运行,以检验其除介质影响外的全部性能和制造、安装质量。
(三)投料试车:对规定范围的全部生产装置按设计文件规定的介质打通生产流程,进行各装置之间首尾衔接的试运行,以检验其除经济指标外的全部性能,并生产出合格产品。
(四)中间交接:单项工程或部分装置按设计文件所规定的范围全部完成,并经管道系统和设备的内部处理、电气和仪表调试及单机试车合格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所作的交接工作。
(五)工程交接:工厂全部装置在联动试车完成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按规定内容所作的交接工作。
三、一般规定(一)试生产前生产装置及现场环境必须具备的条件:1.已通过化工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2.试车范围内的工程已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完成;3.试车范围内的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内部处理及耐压试验、严密性试验合格;4.试车范围内的电器系统和仪表装置的检测、自动控制系统、联锁及报警系统等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5.试生产所需的水、电、汽、气及各种原辅材物料满足试生产的需要;6.试车现场已清理干净,道路、照明等满足试生产的需要。
关于加强安全⽣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案关于加强安全⽣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案为全⾯做好遏制重特⼤事故试点⼯作,健全完善安全⽣产应急救援体系,全⾯提⾼⽣产安全事故防范处置能⼒,最⼤限度地减少⽣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保护⼈民群众⽣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总体要求以创建遏制重特⼤事故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救援能⼒”为主线,以⽣产安全事故及时施救、专业施救、科学施救为⽬标,⼤⼒推进“四个⼀”(⼀个中⼼、⼀个平台、⼀个⽀队、⼀个基地)建设,着⼒构建应急救援多⽅联动、统⼀指挥,事故信息四级联⽹、统⼀调度,常态化训练演练、统⼀组织,救援队伍专群结合、统⼀管理的安全⽣产应急救援体系,打造⼀⽀职责明确、指挥⾼效,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安全⽣产应急救援队伍。
⼆、构建安全⽣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市安全⽣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实现应急救援的统⼀指挥。
市安全⽣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在市政府安委会的领导下开展⼯作,负责全市特别重⼤、重⼤或有可能造成较⼤社会影响的较⼤⽣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统⼀指挥;负责全市安全⽣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和统⼀调度;负责编制、修订全市安全⽣产应急救援预案及⾼危⾏业⽣产经营单位⽣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负责市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管理,应急救援重⼤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上报;负责指导、协调市域内⽣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负责安全⽣产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作,提⾼⽣产安全事故防范处置能⼒,最⼤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快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应急救援的统⼀调度。
将市“智慧安监”安全⽣产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列⼊遏制重特⼤事故试点城市建设的重点⼯程,进⼀步加快建设步伐。
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企业四级互联互通的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信息汇总、隐患整改、应急保障、模拟推演、监测预警、辅助决策、远程会商、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强化基层基础⼯作,为应急救援及时提供决策⽀持,全⾯提⾼应急救援指挥和管理能⼒。
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化工、医药及危险化学品企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企业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分级、管控。
国家已制定相关行业风险管控实施指南的,按其执行。
二、编制依据本指南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435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政策等要求编制。
三、总体要求与建设原则(一)体系建设总体要求。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是建立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总体要求是: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结合自身的类型和安全风险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确定安全风险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针对安全风险特点,通过实施工程控制、安全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以及应急处置措施,有效管控各类安全风险,实现把风险控制挺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二)体系建设原则。
1.坚持企业主体、社会支撑。
企业是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应按照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的原则,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企业自身力量不足的,可自行委托外部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2.坚持注重实效、强化过程。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确保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明确主要管控措施,确保重大风险、重点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3.坚持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市政府办: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据国家及省、市的有关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
现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市已被列为全省安全生产重点县(市),为尽快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提高指挥机构级别,实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装备“五落实”,全面完成国家、省、市提出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任务。
”;首先成立了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办公室)于年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监局,正股级建制,人员已从安监局内部调剂,指挥中心主任由局长担任。
二、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市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所需购置装备和器材的资金余万元。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所急需配备的装备和器材,包括应急救援指挥专用车一部,办公电脑、救援指挥用的防毒面具、服装、通讯器材、以及事故调查所需的信息采集设备等已经到位。
基本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装备“五落实”,初步实现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的要求。
”目前我市的专业救援队有危化救援队、富源天然气救援队。
在生产事故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对这些专业救援队指挥和协调,为充分利用和发挥应急救援资源,我市旭阳焦化的应急救援队已经编入保定宝硕应急救援队。
三、今后工作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目标,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狠抓应急管理体系规划、队伍和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组织相关救援队伍,在确保做好事故救援的前提下,定期对重大危险源企业进行预防性检查、隐患排查和应急准备检查,搞好事故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