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结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3.58 KB
- 文档页数:3
132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结果分析
黄兴琴;陈洁平;张勇;白海雁;杨再林
【期刊名称】《西部医学》
【年(卷),期】2010(22)7
【摘要】目的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POX<3%的急性白血病分型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方法,结果132例POX<3%的急性白血病中19例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诊断不符合(14.39%),其中117例ALL不符合的12例,15例AML不符合的7例.结论白血病免疫学分型是诊断急性白血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是对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的补充和修正.对POX<3%的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免疫分型不可缺少.
【总页数】3页(P1191-1192,1195)
【作者】黄兴琴;陈洁平;张勇;白海雁;杨再林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血液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血液科,重庆,4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1
【相关文献】
1.118例急性白血病五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与FAB分型的结果分析 [J], 陈建安;周静;朱学海;丁茜;何永明;李晓婷;梁燕
2.102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分析 [J], 杨海青;孙伟娜
3.62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的特点及预后分析 [J], 陈瑛;陈海娟;王萍
4.102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分析 [J], 杨海青; 孙伟娜
5.流式细胞术对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临床意义 [J], 金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的临床特征。
方法:应用MICM分型方法,对1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筛选出13例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约占同期诊断的急性白血病的9.1%,在13例患者中B��Ly+/My+双表型9例,T��Ly+/My+双表型2例,T+B��Ly+/My+双表型2例,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增高,平均84.15×109/L。
接受治疗的12例患者中,首次化疗达CR 1例,PR 1例,2例死亡;余8例有2例继续接受治疗,均进行了第2、3疗程而仍未缓解。
结论:HAL 属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其诊断有赖于对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的综合判断。
整体预后不佳,肿瘤负荷、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均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目前没有明确的缓解率较高的化疗方案。
【关键词】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骨髓形态学;细胞化学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是近年在细胞形态学基础上,结合免疫分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技术而逐渐得到认识而确立的一种少见类型白血病[1]。
其特征为急性白血病中髓系和淋系细胞同时受累,具有淋系和髓系细胞双重特点。
报道显示,理论上,HAL可进一步分为双表型、双系列型和双克隆型(包括系列转换型),主要区别在于白血病细胞的抗原表达特性和细胞来源不同。
也有作者把细胞形态学或细胞化学支持AML的HAL称为Ly+AML,而细胞形态学或细胞化学支持ALL的HAL 称为My+ALL[2]。
实际工作中对HAL的诊断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其临床意义和预后尚不完全清楚。
我们通过分析13例HA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及治疗疗效,对混合细胞白血病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从2002年1月―2006年8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就诊的1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通过形态学及免疫分型方法筛选出13例混合细胞白血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35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与疗效分析
庄红丽;孙慧;张秋堂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6(21)18
【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诊断分型对治疗
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笔者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了ALL133例的免疫表型及免疫表型对ALL临床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2页(P1321-1322)
【作者】庄红丽;孙慧;张秋堂
【作者单位】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肿瘤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1
【相关文献】
1.伴髓系抗原表达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与疗效分析 [J], 江毅;张蔓莉;李志斌;杨在东;陆美琼
2.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分析 [J], 卢榕;陈志奇
3.5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与预后分析 [J], 赵莉;李宣;高吉照;李艳;郭雷;卢立慧;常颖;王文鹏;周碧;周敏
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Ki-67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临床分期、免疫分型的关系 [J], 谷蕊;王丹
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J], 李妍;史利欢;郭明发;石计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意义(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13例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
结果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依次为CD13>CD33>CD15>CD14,AML患者CD34阳性表达率为35.40%。
113例患者中有28例(24.78%)伴有淋系抗原表达,以CD7多见,表达阳性率为71.43%,其次CD19表达阳性率为35.71%。
Ly+AML与Ly-AML相比较,两者在个别形态学亚型、临床体征及CD3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CD+34组CR率(69.23%)较其阴性组(78.05%)低,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y+AML组CR 率为52.94%(9/17),低于Ly-AML组78%(39/50),其中,CD+7组CR率(41.67%)与其阴性组(8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AML 患者高表达CD13、CD33,部分患者同时表达髓系、淋系抗原;CD34及CD7阳性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骨髓细胞随着系列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的广泛开展,使白血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分型,而免疫标记结合FAB(法、美、英三国学者制定)形态学分型[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各亚型的鉴别及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AL)的发现、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11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02—2007年间的住院初治AML患者113例,男58例,女55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39岁。
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分型而确诊。
FAB分型:M04例,M114例,M230例,M318例,M49例,M528例,M65例,CML急变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