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149.57 KB
- 文档页数:12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 超级完好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面特点各不相同。
2.有些植物能够用根、茎、叶来生殖后辈,我们熟习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3.选种要精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害的种子。
4.凤仙花种子要种在沙土里,种在约 1 厘米深的土中。
5.凤仙花种子萌生时不需要浇大批的水,在适合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下会萌生。
6.凤仙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播种凤仙花的最正确期间是4 月,花期是 6—8 月。
7.栽种了我们的凤仙花,我们能够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察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8.种子萌生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老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9.植物的根能够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知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可以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研究植物根的实验中,在试管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为了不让水分蒸发。
11.实考证明植物的根有汲取的作用,植物的茎有传输的作用。
12.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是子叶,它给种子的萌生提奉养料,以后,会萎缩零落,它与此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13.植物的叶在茎上交错散布,有益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绿叶能够依赖阳光供给的能量,利用植物从根部汲取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样的过程叫植物的光合作用。
15.植物的茎拥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子上的养料经过茎是从上往下运输的,根部汲取的水分和矿物质是从下往上运输的。
16.植物的茎内有很多的小管子,因此有运输的作用。
植物的茎有垂直于地面生长,也有爬行在地面生长,也有攀附物体向上生长,也有环绕物体向上生长。
( P20)17.凤仙花快开花的时候,植株长高的速度减慢。
18.凤仙花的花朵像蝴蝶相同,轻轻挑开凋零变干了的花瓣,里面能看见果实。
19.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外壳变为红褐色并自行裂开,从里面弹出种子,颜色是黑褐色。
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全册知
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资料 (全册知识点归纳)
目录
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 植物的组成部分
- 植物的生长过程
- 植物的繁殖方式
2. 第二章: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 动物体的组成部分
- 动物的生长过程
- 动物的繁殖方式
3. 第三章:材料与物体
- 常见材料的性质
- 材料的分类方法
- 材料的用途和保护
4. 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 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向
- 物体的力和速度
- 物体的简单机械
5. 第五章:小动物与它们的生活
- 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征
- 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 小动物的生活性
6. 第六章:身体的健康
- 身体的饮食营养
- 身体的运动锻炼
- 身体的卫生保健
7. 第七章:科学与生活
- 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 科学知识的探寻与分享
总结
本文档是三年级下册科学与技术复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本学期的知识点。
内容涵盖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
繁殖、材料与物体、物体的运动、小动物与它们的生活、身体的健康以及科学与生活等主题。
通过阅读本文档,学生们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学生们还需要结合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
祝你学习进步!。
科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一、基本知识。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8、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9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10、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1、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12、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13、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
14、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变态的昆虫有: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等。
15、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平视。
16、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蚕豆、花生、黄豆、凤仙花等种子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由胚、种皮、子叶这三部分。
5、幼苗的第一对叶是由种子的子叶变成的。
6、在种植蚕豆时,我们应该把蚕豆部分浸泡在水中。
7、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和养料;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绿色植物更新空气。
10、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叶制造的。
11、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光合作用。
12、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一般都是绿色的。
植物的叶上的叶绿体被称为绿色“食品”加工厂。
13、植物的茎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4、树瘤产生的原因是:树枝上的运输养料的管子不畅通,养料堆积在树干上;茎内有2种管子完成运输功能。
15、凤仙花可以由花瓣、萼片、雄蕊、雌蕊四个部分构成。
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播种→发芽→出苗→开花→形成种子这几个阶段。
我学会了用结果测量、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16、植物的生长周期主要变化特征是植株长高,叶的增加和茎的增高增粗。
17、花植物的一生一般经历种子萌发、幼芽出土、长出花芽、开花、结果和在形成种子的过程。
1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和温度。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1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和动植物腐烂变成的微粒等组成的物质。
1.2土壤里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植物的根需要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
2.1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构成的。
2.2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2.3沙土渗水性强,含水性差;黏土渗水性差,含水性强;壤土渗水性和含水性适中。
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3.1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
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3.2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3.3表层上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3.4蚯蚓的活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4.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4.2一节干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4.3喷洒农药会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抛撒垃圾会使垃圾中有毒物质侵蚀土壤;开窑烧砖占用破坏了大量耕地;开山毁林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1果实都有果皮,内部都有种子。
果实有干果和肉果。
1.2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与光线没有关系。
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小苗朝上。
2.1根有直根、侧根、须根、储藏根等,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课: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第二课:第二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
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睛第三课:第三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知道些什么?、关于声音,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3)怎样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4、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下册科学是一门涉及各种自然现象和实验研究的学科,是学生们需要认真学习的科目。
下面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复习资料,希望大家能好好复习,学有所得。
第一章: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而物质变化是人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
物质变化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例如冰块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例如铁锈的生成、酸与碱中和等。
第二章:生产生活中的能源能源在人类的生产和消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来源的不同,能源可以分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化石能源,是指来自地下的矿物质或利用植物等生物过程所得到的燃料,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可再生能源,是指来自自然界中能够更新的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三章:电能的应用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能源,它通过电路运行,可以驱动各种设备和机器,例如电视、电脑等。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用电器三部分组成。
在电路中,电流(I)、电压(U)和电阻(R)是三个基本的物理量。
其中,电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电压是指电能的大小,单位是伏特(V);电阻是指材料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是欧姆(Ω)。
第四章:设计制造设计制造是指在具体工程实践中,科学和技术相结合,对产品进行研究、设计、制造和服务的过程。
设计的过程包括准备、方案设计和细节设计三个阶段。
制造的过程包括加工、装配和测试等多个过程。
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机械材料的属性、运动分析、机械传动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结语: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并不复杂,但需要大家认真学习和掌握。
希望大家利用这些复习资料,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顺利和有益。
一、生活与科学
1.科学为什么重要
2.科学探究
3.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二、生物世界的探究
1.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变异
2.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种植树木的意义
4.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三、物质与能源的探究
1.物质的性质:颜色、味道、形状、硬度、重量
2.物质的三态变化和变量
3.水的性质和用途
4.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四、力与运动的探究
1.力的观察和认识:推力、拉力、重力
2.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方向
3.运动的观察和认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4.摩擦力的观察和认识
5.做力的探究:挠和拉
五、光与影的探究
2.光的属性:明暗、光源大小
3.光的方向传播规律:直线传播
4.影的形成和属性: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影
六、天地与人
1.行星与月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四季的变化:气温、天气、动植物的变化
3.自然资源的保护:节约用电、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七、科学与日常生活
1.安全用电:电器使用和电源安全
2.温度的观察和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读数
3.食品安全:食物的储存、清洗和烹饪
4.交通安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
以上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整理,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在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和实验。
为了更好地复习和记忆这些内容,下面就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一、植物的生长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学习了植物的种子、叶子、花和果实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在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植物的生长日记或者卡片来巩固记忆。
在这些日记或卡片上,我们可以画出不同植物的组成部分,标注它们的名字。
也可以记录下不同植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发芽、开花、结果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
二、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很多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水的流动、溶解、沸腾,铁的氧化等。
在复习时,我们可以编写物质的性质表格,列出各种常见物质的名称、性质及其示例。
也可以以此为基础,制作物质性质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地球与宇宙我们在这一章节中,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日食和月食等知识。
在复习时,我们可以结合科学游戏、卡片等形式,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点。
比如,我们可以制作地球和月球的模型,并模拟它们的运动轨迹,了解地球绕日运动的原理。
也可以通过视频、图表等形式,了解不同行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
四、物体的运动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抓动力学的原理和运动规律等。
在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形式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
比如,通过实验探究利用斜面来改变物体的速度、利用重力和反弹力实现物体的运动等。
还可以模拟小车竞赛、探究轨道滑块等游戏,巩固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以上就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的内容,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复习和记忆科学知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复习方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知识。
三年级科学(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3.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4.凤仙花种子要种在沙土里,种在约1厘米深的土中。
5.凤仙花种子萌发时不需要浇大量的水,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下会萌发。
6.凤仙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播种凤仙花的最佳时期是4月,花期是6—8月。
7.种植了我们的凤仙花,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9.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研究植物根的实验中,在试管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为了不让水分蒸发。
11.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的作用,植物的茎有传输的作用。
12.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是子叶,它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养料,之后,会萎缩脱落,它与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13.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绿叶可以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植物从根部吸收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样的过程叫植物的光合作用。
1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子上的养料通过茎是从上往下运输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从下往上运输的。
16.植物的茎内有许多的小管子,所以有运输的作用。
植物的茎有垂直于地面生长,也有匍匐在地面生长,也有攀援物体向上生长,也有缠绕物体向上生长。
(P20)17.凤仙花快开花的时候,植株长高的速度减慢。
18.凤仙花的花朵像蝴蝶一样,轻轻挑开凋谢变干了的花瓣,里面能看见果实。
19.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外壳变成红褐色并自行裂开,从里面弹出种子,颜色是黑褐色。
每一个果实中的种子数量大约为 20 个左右。
20.凤仙花的花朵是在植株的茎的位置长出来的,有时会在一节处长出许多朵花。
21.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直至死亡的过程。
22.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六部分的生长顺序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3.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二.实验探究1.实验名称观察种子( A )实验器材凤仙花等植物种子、放大镜观察步骤1、观察外形;2、观察大小;3、观察颜色;4、用手摸一摸光滑度;观察记录种子形状(可画图)大小颜色手感凤仙花种子,,2.实验名称在花盆中播种凤仙花(A)实验器材凤仙花种子、花盆、小铲子、土壤、水操作步骤1、选种。
2、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3、用手指在土中按2~3 个小坑,深度约 1 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 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4、浇适量的水。
3.实验名称在杯中播种凤仙花(A)实验器材凤仙花种子、透明的玻璃杯、土壤、水操作步骤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实验名称观察根的生长(A)实验器材豆类种子水、杯子实验步骤1、观察种子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2、每天测量根的长度。
生长速度如何?3、观察根的生长方向是怎样的,与种子的放置方向有关吗?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5.实验名称研究根的作用( B)实验器材带根植物、试管、植物油、水实验步骤 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水分变少了,说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6.实验名称茎的作用( B)实验器材芹菜、红水、烧杯、小刀等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结果水分变少了,说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第二单元一.基础知识整理1.蚕卵是有生命的,蚕是从卵开始它的生命。
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绿色、黑色等。
蚕卵很小,它跟芝麻差不多大。
它的形状是扁圆形的。
2.保存蚕卵的合理方法是冷藏,保存桑叶新鲜的方法是用保鲜袋装好并冷藏。
3.蚕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孵出小蚕。
刚孵出的小蚕像蚂蚁一样,所以叫蚁蚕。
蚁蚕很小很软,要用毛笔或者羽毛刷到桑叶上。
4.为了让蚕有足够的氧气呼吸,在养蚕的盒盖上扎小孔。
5.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又嫩又新鲜、并保持干燥,还要切碎或条喂养。
6.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7.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喷洒杀虫剂。
8.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在吃桑叶生长过程中要蜕 4 次皮,每次蜕皮之前都要睡眠。
蚕一生要蜕 6 次皮。
9.蚕的外形可以分为头、胸、腹,头很小,头上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胸部有 3 对足,小而尖,帮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物,腹部有 5 对足,方方的,帮助身体运动,腹部后端的北侧有一个突起。
10.蚕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上有环节,身体两侧有小黑点,它是蚕呼吸的地方,叫气门。
11.蚕眠时昂起头和胸。
蚕是蠕动向前爬行。
12.蚕的粪便颜色是黑绿色的,形状是方形。
13.每蜕皮一次蚕生长速度就很快,同时身体颜色也会逐渐变白。
14.蚕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透明,在吐丝中,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15.茧里面是蚕变成的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16.蛹呈纺锤形,蛹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触角、口器、眼睛,胸部有3对足,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 2 对翅。
腹部的五对足退化。
17.蛹遇到刺激会动,茧里除了蛹还发现有一层皮,这是它第 5 次蜕皮。
18.蚕茧是一根丝组成,养蚕、抽丝、织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19.茧里钻出来的是蚕蛾,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长着一对触角,有眼睛和口器,口器退化不吃食物。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20.雌蛾腹部较大,触角灰色,翅膀有点透明而且小,爬行慢。
雄蛾腹部瘦长,触角黑色,翅膀大,爬行快,翅膀振动飞快。
21.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 天。
22.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2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24.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25.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6.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如蜻蜓、蝴蝶、蝗虫、苍蝇、蚊子等;有些动物不经过变态,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如鸡、猫、鱼等。
27.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28.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二.实验探究一、画一条大一些、完整一些的蚕宝宝,并标上各主要部位名称。
(头部)(胸部)(腹部)(尾角)(胸足)(气孔)(腹足)(尾足)二、画一个蚕蛹,标上各部分名称。
(复眼)(胸足)(盾片)(气孔)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画一个蚕蛾,会认识各部分名称(翅膀)(触角)(头)(复眼)(胸足)(胸)(腹)四、蚕的一生(要求:看图会写)(蚕卵)(蚕蛾)(幼虫)(蚕蛹)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通常用摄氏度或者℃来表示。
不同的温度计用途不一样。
2.用手捂住温度计玻璃泡使它变热,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
3.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4.16 摄氏度可以写成16℃,零下3摄氏度可以写成 -3℃。
5.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6.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7.水温与周围温度相差越大,温度下降或上升越快。
8.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 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9.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更低。
10.冰和水的共同点: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冰和水的不同点:(1)冰有固定形状、水没有固定形状;(2)冰不会流动,水会流动;(3)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11.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1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如湿衣服会变干、地面上的积水会变干等。
13.水蒸发快的方法有:(1)加热温度变高;(2)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中;(3)用风吹。
14.水蒸气是气态,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
15.蒸锅上出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但是它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
16.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夏天,在棒冰周围可以看到的“白气”就是水蒸气凝结成的。
像“白汽”这样由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还有露水、云、雾。
17.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18.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形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9.固态的水有:冰、雪、霜、冰雹;液态的水有:水、雨、云、雾、露;气态的水有:水蒸气。
2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支温度计。
二.实验探究1.实验名称测量水温( A)实验器材水、温度计等实验步骤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分组同时测量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
7.交流测得的水温数据,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注意事项小心不要被烫伤。
温度计轻拿轻放。
2.实验名称连续测量10 分钟内水温变化(A)实验器材水、温度计等实验步骤1、分四个小组,每组分别测量一杯水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