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型步兵火力突击车
- 格式:pdf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4
“卫士”群英谱——中国反恐防暴车辆巡礼作者:窦超肖佩锦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5期★窦超肖佩锦随着我国面临的反恐形势日趋严峻,我国反恐力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实战化的训练和展示也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是反恐防暴车辆也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不论是各地举行的反恐演习(如北京前不久举行的反恐演练)和装备展示、展览(如2014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警用装备展)莫不如此。
前面我们已经对我国反恐防暴车辆的性能要求进行了探讨,下面将就我国目前较为常见的典型反恐防暴车辆作一简要介绍。
WJ08式装甲防暴车该车是W2901式防暴车的升级版本,在原车基础上做了大量改进。
WJ08式装甲防暴车战斗全重14.6吨,乘员为3人,载员8人(共11人,正好是一个步兵班的编制),车长6.8米,宽2.84米,高3.047米(至强光探照灯顶部)。
WJ08式防暴车的总体结构为典型的传统布局,从前至后分为驾驶室、动力室、战斗室和载员室四个部分。
动力室右侧有一连接驾驶室和战斗室的通道。
通道右侧开有侧门,供乘员上下车使用。
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左侧是驾驶员,右侧是车长,各配3具潜望镜。
战斗室位于动力室之后,顶甲板座圈上安装封闭式枪塔。
该车配备的通信系统较为完善,具有数字加密通信传输和卫星定位功能。
WJ08式装甲防暴车底盘是在我国的W2551系列6x6轮式装甲车底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陆上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小时,这一速度在普通公路上已与民用轿车差距不大,对于快速赶赴突发事件现场和追击逃跑的恐怖分子具有极大意义。
在防护力方面,该车为全封闭式装甲钢焊接车体结构,车体正面和两侧可以抗7.62毫米穿甲弹的近距离射击,防护力足够满足武警部队日常任务需要。
武器配备方面,该车装有一座安装l挺QJC-88式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的枪塔,高低射界为-6度~85度,方向射界可达360度。
这样大的射界可以对四周的目标进行射击,并且保证了可以有效攻击占据高层建筑物内的敌方目标。
曝解放军新杀器战力比坦克强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中国陆军正在逐步列装09式8×8轮式装甲车的“突击炮”型,并将最终取代由92式步兵战车改装而来的
PTL-02式100毫米轮式突击炮。
十年前,中国陆军开始在6×6轮式装甲车上安装一门100毫米反坦克炮。
这种轮式突击炮被称为PTL-02,重19吨,是在WMZ551(ZSL92)步兵战车上安装了较大的炮塔,以容纳100毫米反坦克炮。
由于三年前一种更为强大的105毫米轮式突击炮开始装备中国陆军,PTL-02现在已经很大程度上被用于支援步兵作战。
基层指挥官很高兴拥有这种装备,因为它是扫除碉堡、机枪和其他障碍的强有力的支援武器。
在105毫米轮式突击炮装备中国陆军之前,PTL-02一直被委以此重任。
中国陆军显然已经认识到,在支援步兵作战中,这些自行火炮最终将是比主战坦克更为有用。
这种新式“突击炮”是在09式8×8轮式装甲车的基础上改装的,并将最终取代PTL-02突击炮。
新式“突击炮”拥有一个安装105毫米火炮的炮塔,可以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另有一款炮兵型,在一个更大的炮塔上安装122毫米榴弹炮。
其他几个各种型号显然正在研制之中。
中国陆军一直对这些轮式装甲车非常满意,并在新车型的研发上投入了很多精力。
陆战之王——坦克作者:来源:《红领巾(3-6年级)》2010年第02期坦克一种全履带装甲战车,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种自动武器,具有优良的越野机动性、坚固的装甲防护、强火力和强大的突击能力。
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等。
坦克的前世中国早在夏朝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明朝戚继光等人发明的战车更是进一步将火器搬到了运载工具上,初步实现了防护、火力、机动三位一体,是历史上最接近“坦克”的武器,可以说是“坦克”的鼻祖。
但,坦克的诞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一位叫斯文顿的陆军上校提出用履带式拖拉机加装钢板以抵抗机枪的火力,这也就是最早的坦克设想,斯文顿后来被称为“坦克之父”。
可惜,斯文顿的这个提案没能通过。
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看到了这个提案的前途,下令海军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员会”, 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
为了保密,该项目的代号被称为“Tank(水柜)”,这个代号也就成了坦克的名字并沿用至今。
1915年,世界上第一辆坦克样车“小游民”在英国福斯特工厂被制造出来,它的外形的确和一个大水柜差不多,不过,“小游民”只是一种试验品,不能在战场上使用。
之后不久,英国研制出真正实用的坦克“大游民”, 正式命名为MKⅠ型坦克。
MKⅠ型坦克在著名的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亮相,给对手造成了巨大打击,取得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时也意味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
坦克今生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坦克的性能要求越来越苛刻。
如何让坦克不被对手发现,是区别于过去坦克最大的改变。
现在的坦克增强了许多防护手段,并且细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
另外,坦克的进攻武器也加强了威力,提高了精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和实现了多样化。
除此以外,现在的坦克也提高了机动性,增加了载弹量,提高了行程。
陆战猛虎披坚执锐——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看陆军装备转型发展作者:王笑梦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9年第21期王笑梦10月1日,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在猎猎军旗的引领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方阵迈着雄壮的步伐通过长安街,踏响了新时期人民军队大步向前进的最强音。
人民军队创建始于陆军、发展基于陆军、根脉源于陆军,陆军是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立下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新形势下,中国陆军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把握信息化时代陆军建设模式和运用方法,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陆军转型建设,正加快提高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的能力。
追赶机械化步伐中国陆军在经历了徒步化、骡马化、摩托化阶段后,努力追赶世界先进陆军发展趋势,以进一步完善机械化带动陆军整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2020年基本完成军队机械化”。
这支从革命年代走来的威武之师,过去主要以步兵为主,占兵员总数95%的是轻装步兵,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等技术兵种自成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作为步兵的配属部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中国陆军编成实行了全面改革,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防空兵等技术兵种在陆军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传统步兵在陆军中占比已经下降到了30%,相应的机械化装备型号和数量大幅提升,谱系更加完备,在1999年世纪大阅兵、2009年阅兵、2015年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和2017年建军九十周年阅兵式上,人们已经感受到了包括第三代主战坦克在内的大批机械化装备的风采。
而在这次建国70周年大庆的阅兵式上,首先行驶在装备方阵最前端的,仍然是一大批新型机械化主战装备,这些钢铁巨兽隆隆驶来,铁甲铮铮、长枪所指,向人们展现出中国陆军现代化发展势不可挡的气势。
步兵的本领篇一:解放军新型步兵浮出水面霸气战车前所未见解放军新型步兵浮出水面霸气战车前所未见4月初的一天黎明,京津走廊某地,一个由15辆轮式突击车组成的车队刺破晨雾高速驰骋。
战车飞驰,尘烟滚滚。
细心的军迷们惊讶不已——这些外形霸气的战车见所未见,在网上搜索也无相关信息。
人们的种种猜测,为这支队伍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坐在加装了防护装甲和防弹玻璃的车舱内,全副武装的三连官兵难掩激动之情。
当然,他们为之激动的,绝非在军迷们面前炫酷,而是自身担负的特殊任务——3年前,他们受命进行新型步兵突击装备试训论证,为摩托化步兵转型发展探路。
跟踪试点任务的军事专家预言:这个连队的探索成果,将使步兵这一传统兵种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发生质的变化,将对我军摩托化步兵转型产生重要的示范意义。
军人需要刺刀见红、敢打敢冲的血性,但仅靠拼刺刀、攻山头已无法适应现代战场——步兵“老大哥”面临英雄末路的危机两场结果截然不同的战斗,在三连官兵心中打下了深深烙印。
1950年12月,三连随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
在攻击华岳山的战斗中,连队官兵前赴后继向敌守军发起冲锋,趟过雷场、迎着机枪突破敌人的道道封锁。
三连六班连续攻克敌5处暗堡,被授予“连克五堡无一伤亡”光荣称号。
20xx年7月,三连随部机动至塞北参加实兵对抗演习。
战斗打响后,担负红方破袭任务的连队官兵一路猛进,不到半小时就突破“敌”3道封锁线,摧毁4个装甲目标。
就在官兵准备再次冲锋时,演习导演部发来通报:红方破袭分队全部阵亡,营指挥所遭毁灭性打击。
原来,蓝方凭借先进的侦察设备掌握了他们的行踪,并对他们进行了炮火覆盖。
时任连队指导员的营教导员赵立安回忆说,演习结束当天,炊事班本想为庆功加的几道“硬菜”没人动一口。
连队干部带着参演官兵在野战帐篷里彻夜检讨反思:到底败在哪?切肤之痛使三连官兵认识到:军人需要刺刀见红、敢打敢冲的血性,但仅靠拼刺刀、攻山头已无法适应现代战场。
未来信息化战场,不掌握先进的作战理念,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有可能冲得越猛败得越惨。
中国快反部队的新型战场利器——国产11式轮式装甲突击车作者:陈友龙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1期陈友龙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紧随国产PLZ0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之后的就是国产11式轮式装甲突击车(也称ZTL09)。
这是一款在ZBD09式8×8轮式步兵战车基础上加装ZTD05高速两栖突击车105毫米炮塔发展而来的新型轮式突击战车,主要用于快速部署、要域夺控(特别是在日本此前公布将在钓鱼岛等方向部署包括13式轮式战车在内的300辆新型战车的情况下,国产11式突击车的作用愈发重要)和地面突击。
11式轮式装甲突击车不仅具有当代坦克的火力,还具有相当强的战略机动性,能够依靠自身动力在各种地形上高速机动,具有较高的任务弹性,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快速反应部队火力打击能力的提升。
总体设计11式轮式突击车车体长8米,车宽3米,高约3米(至炮塔顶),车底距地高0.4米,战斗全重在20吨左右,具有两栖能力。
从外形上看,车体整体较为方正,前端呈楔形,首上装甲板倾斜角较大,上面安装有防浪板,车体前下装甲板向内倾斜至前轮处。
前大灯采用嵌入式设计,不但有利于降低高速前行时的风阻,而且降低了在战场上遭到反器材武器破坏的几率。
车体首部棱线上布置了潜望镜,用于驾驶舱观察,可以提高驾驶员的视野,驾驶舱内部较为宽松。
该车车体侧面装甲线条较为复杂,大体上沿车体中线上下向内以一定角度倾斜,以增强侧面装甲防护。
该车线条简洁明快,整车布置干炼紧凑,车体设计有利于降低正面和侧面投影,增强战车在战场上的生存率。
车首防浪板平时紧密地收折于车体首上装甲上,可以增强首上装甲防护,浮渡时通过连杆控制向前上方竖起,并与车体前部保持一段距离。
为了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防浪板左半部分嵌有一块透明的防弹玻璃。
车首还安装了两副后视镜,这样驾驶员倒车时比较方便。
该车无需进行提前准备便可穿越水障(其尾部安装有两部配备了环行喷嘴的螺旋桨推进器),而且还可由中型运输机进行空运(类似运-8和C-130这类的运输机均可装载)。
小车扛重炮:中国推出120毫米超轻车载迫榴炮,8公里内全无敌11月1日,中国第十一届珠海航展即将拉开帷幕,在此次航展上将有一百多架飞机和九百多种武器弹药亮相。
国内各大防务公司也拿出了最新的陆军武器参展,这样珠海航展实际上成了一次综合性的国防武器展览,如果再将几艘军舰停在码头上,那么下一届的珠海航展就可以改名为“珠海防务展”。
再=航展前国内参展商开始带着地面装备提前进场。
在北方工业展馆里,聚集了十几种新式武器,观众猛然发现在一辆Sh5型105毫米车载榴弹炮旁边,赫然展示着一门从没见过的车载火炮。
该炮以二代东风猛士突击车为底盘,在车体后部安装一门轻型大口径火炮,炮口的多室制退器设计的外形比较夸张。
这就是中国最新推出的车载轻型120毫米迫榴炮。
该炮的原型炮是我国从俄罗斯引进技术,深入发展的05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中国陆军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迫榴炮产生强烈兴趣,1993年对于中国陆军技术装备引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当年春天在各方力量综合推动下,一个后来被称为“934工程”云集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大口径自行火炮、远程火箭炮、自行高炮、野战防空导弹和各种先进弹药,囊括当时俄罗斯几乎所有现役高性能主战装备的技术展示活动在北京秘密举行。
其中俄方展示的2S9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被确定为引进炮种,中国引入了2S9的火炮炮身和全套弹药系统,在短时间内摸透技术,结合国产的6X6步战车底盘,自行研制了火炮操炮系统,随后又研制出8X8装甲底盘迫榴炮,04A履带式步战车底盘迫榴炮,履带式空降战车底盘迫榴炮,履带式高速两栖突击车底盘迫榴炮等近10个型号,分别装备陆军轻型机械化部队、重型机械化部队、空军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等各种类型的军兵种部队。
数量远远超过迫榴炮的故乡——俄罗斯。
中国研制的多种型号120毫米自行迫榴炮,都配备先进的战术指挥系统和火控系统,几个型号的自行迫榴炮都取消了普通自行火炮所需的前沿观察车,由连长所在的炮车直接作为指挥车,战时可通过战术互联网和数据链,自动测地,自动装订射击诸元,自动射击,可自动完成所有炮击任务,可实现连炮群和单炮的自主作战。
解放军的轮式战车发展史:斯特瑞克高模块化是解放军的目标和步兵战车不同,解放军对轮式装甲车的认识相当早,毕竟在红军时期曾对国民党的装甲无可奈何,抗日战争又面对日军的装甲车同样手段不多,给根据地军民造成巨大伤亡的同时,也下定决心未来要自己搞出装甲车。
图示:这种装甲车是日伪军的扫荡利器,当时仅有轻武器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很难对付新中国成立之后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由于铁路遭到联合国军的空袭绞杀,卡车是运输主力,漫长的运输线时常遭到空袭扰袭,需要有装甲车护送,但是当时国内那些缴获国民党的老式装甲车根本无法胜任,单纯的“卡车架机枪”也无法满足需要,有资料显示当时中国向苏联购买了一些BA-64装甲车,但是未见到实物。
图示:苏联BA-64装甲车,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抗美援朝结束后,中国引进了苏联BTR-152系列6轮驱动装甲车。
说是引进,实际上是解放军从驻扎旅顺军港的苏军接收了25辆,BTR-152在当时属于苏军主力装备,由苏联吉斯-151和157卡车改装,在当时性能不错。
也成为了解放军自行研制装甲车的基础。
图示:BTR-152是苏军早期装甲汽车,后来安装了14.5mm高射机枪兼职防空而后来的156工程中,中国引进了吉斯-157卡车生产技术,也就是后来的东风CA30卡车,该车大部分部件与BTR-152通用,因此解放军就在两者的基础上研制装甲车。
图示:东风CA30卡车这就是64式装甲车,代号WZ521,严格来说64式并不算是装甲车,而是装甲汽车,就是卡车加钢板,装甲和机动性都不如正牌装甲车。
64式布局借鉴了BTR-152,开有内部射击口,虽然不是很先进,但是设计之初就没有打算用于正面战场,而是快速机动投送兵力,用于在西部剿匪的。
图示:64式装甲车还有一种非常超前的装甲车,WZ554,这种车资料不足,看编号应该是设计在50~60年代,算是中国早期轮式装甲车之一,但是设计风格是80年代的,而且是自行高炮,武器是双联23mm高射炮。
军用车辆种类名称军用车辆种类众多,涵盖了各种用途和任务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军用车辆种类及其名称:1.主战坦克(Main Battle Tank,MBT):•代表车型:M1艾布拉姆斯、T-90、豹2型2.装甲战斗车辆(Armored Fighting Vehicle,AFV):•代表车型:布拉德利步兵战车、俄式BMP系列、勇士装甲车3.自行火炮(Self-Propelled Artillery):•代表车型:M109自行榴弹炮、PLZ-05自行火炮、2S19榴弹炮4.防空导弹系统(Anti-Aircraft Missile System):•代表车型:Patriot导弹系统、S-400防空导弹系统、铠甲-S防空导弹系统5.装甲运兵车(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APC):•代表车型:美制M113、俄式BTR系列、中国的ZBD系列6.指挥车(Command Vehicle):•代表车型:M577指挥车、BMP-1K指挥车、各种指挥车改型7.工程救援车(Engineering and Recovery Vehicle):•代表车型:工程救援车、工程抢修车辆、战地维修车8.多用途卡车(Multi-Purpose Truck):•代表车型:M35系列卡车、Ural系列卡车、各种吨位的军用卡车9.侦察车(Reconnaissance Vehicle):•代表车型:BRDM-2侦察车、LAV-25轮式侦察车、各国型号的侦察车10.装甲工程车辆(Armored Engineering Vehicles):•代表车型:工程排雷车、工兵战车、装甲工程车11.侦察直升机(Reconnaissance Helicopter):•代表型号:AH-64阿帕奇、Ka-52“黑鳄”、武装直升机12.运输直升机(Transport Helicopter):•代表型号:CH-47“奇努克”、Mi-17运输直升机、UH-60黑鹰13.侦察无人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代表型号:MQ-9“捕食者”、RQ-4“全球鹰”、中国的翼龙系列这只是军用车辆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军队使用的车辆种类多种多样,涵盖了陆地、海上、空中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任务和环境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