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1上肢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139.34 KB
- 文档页数:10
Martinez上肢功能测试Martinez 上肢功能测试简介Martinez 上肢功能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个体上肢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该测试包括多个子项,涵盖了上肢肌力、协调性、敏捷性等方面。
测试项目1. 握力测试:通过使用力量计或握力计,测试个体手握物体的力量。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评估个体手部肌力的强弱。
2. 上肢运动灵活度测试:通过测量个体上肢关节的灵活度,评估其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3. 手眼协调性测试:个体被要求通过视觉引导将手放置在指定位置。
通过测试个体在完成任务时手的精确性和协调性,评估其手眼协调功能。
4. 手臂敏捷性测试:通过完成快速移动物体的任务,评估个体手臂的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5. 上肢肌肉耐力测试:个体被要求连续进行上肢肌肉运动,如上举和下压。
通过测试个体的持续运动能力,评估其上肢肌肉的耐力。
测试步骤1. 仔细阅读测试说明和操作流程,确保正确理解测试项目和要求。
2. 根据测试项目要求,准备测试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3. 对每个测试项目进行逐项测试,按照测试要求记录测试结果和个体的反应情况。
4. 在测试过程中,注意观察个体的动作和表情,记录任何异常或特殊情况。
5. 完成测试后,对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测试得出的数据评估个体的上肢功能和活动能力。
结论Martinez 上肢功能测试是一种可靠和有效的评估个体上肢功能和活动能力的方法。
通过准确测量和分析测试结果,可以为个体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注: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测试操作和解读应根据专业实践和相关指导进行。
骨科康复常用设备配置骨科康复涉及肌肉、骨骼、关节、肌腱、韧带和关节软骨等运动系统的损伤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这包括人工关节置换术、四肢创伤骨折术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肩袖损伤修复的围手术期康复,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跟腱断裂、足外翻、扁平足,以及跟腱断裂缝合术后等。
康复过程中,肌力恢复是重要的一步。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可以使用平衡评定及训练系统、运动功能障碍评定训练仪、肌电诱发电位头盒、肢体智能康复工作站、四肢协调主被动训练系统、下肢肌力训练系统、上肢肌力训练系统、髋关节运动训练系统、上肢康复训练组合系统、肢体康复训练设备、上下肢交叉运动训练器、肢体康复器、腕关节旋转训练器、液压式踏步器、肌力训练弹力带、组合软垫、牵引网架、背部矫正运动器和系列沙袋等设备。
步态平衡功能障碍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此,可以使用平衡评定及训练系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步态助行训练系统、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和四肢协调主被动训练系统等设备。
对于骨折延迟愈合的问题,可以使用脉冲磁治疗仪、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和立体动态干涉波治疗系统等设备。
在处理疼痛肢体肿胀时,可以使用自动脉冲冷敷系统、冷热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中频电疗仪、微波治疗机、熏蒸治疗机、中药熏蒸机、空气压力波治疗系统、脉冲磁治疗仪、电脑疼痛治疗仪和全自动智能蜡疗系统等设备。
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多功能筋膜治疗床、多功能牵引床、四肢协调主被动训练系统、下肢肌力训练系统、上肢肌力训练系统、髋关节运动训练系统、上肢康复训练组合系统、肢体康复训练设备、肢体智能康复工作站、关节锻炼运动器(肩、肘)、踝关节锻炼运动器、手指(腕)关节锻炼运动器、膝(髋)关节锻炼运动器、肢体康复器、踝关节背屈活动训练器(液压式)、液压式踏步器、踏步训练器、组合软垫、牵引网架(网架和床)、多功能关节活动测量表、系列沙袋(绑式)和楔形垫(软)等设备。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上肢功能测试,了解和评估受试者的上肢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数据,分析受试者的上肢功能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二、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某康复中心20名成年人,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范围在25-45岁之间,身体健康,无上肢功能障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1)握力计(2)手指力量测试仪(3)上肢协调性测试仪(4)秒表2. 实验步骤(1)受试者进行自我介绍,填写实验知情同意书。
(2)测试人员对受试者进行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登记。
(3)受试者进行握力测试,记录握力值。
(4)受试者进行手指力量测试,记录各手指的最大力量值。
(5)受试者进行上肢协调性测试,记录测试成绩。
(6)受试者进行上肢灵活性测试,记录测试成绩。
(7)受试者进行上肢力量测试,记录测试成绩。
(8)受试者进行上肢协调性测试,记录测试成绩。
(9)受试者进行上肢灵活性测试,记录测试成绩。
(10)受试者进行上肢功能测试,记录测试成绩。
1. 握力测试结果男性受试者握力平均值:50.2kg;女性受试者握力平均值:32.5kg。
2. 手指力量测试结果男性受试者手指力量平均值:16.3kg;女性受试者手指力量平均值:11.8kg。
3. 上肢协调性测试结果男性受试者协调性测试成绩:平均得分85分;女性受试者协调性测试成绩:平均得分80分。
4. 上肢灵活性测试结果男性受试者灵活性测试成绩:平均得分88分;女性受试者灵活性测试成绩:平均得分85分。
5. 上肢力量测试结果男性受试者力量测试成绩:平均得分90分;女性受试者力量测试成绩:平均得分80分。
6. 上肢功能测试结果男性受试者功能测试成绩:平均得分92分;女性受试者功能测试成绩:平均得分85分。
五、分析与讨论1. 握力测试结果显示,男性受试者握力平均值高于女性受试者,这与生理性别差异有关。
2. 手指力量测试结果显示,男性受试者手指力量平均值高于女性受试者,这与生理性别差异有关。
常用上肢功能评估一、基本上肢功能评估:1.握力测试:评估患者手部肌肉力量。
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握力计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握拳或握住物体进行观察评估。
2. 半月弧运动(Semi-Circle Movement):评估患者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协调性。
患者需要将手臂抬起到前方,然后进行半月弧形的运动,观察患者是否能够完成流畅的运动。
3. 上肢功能评估问卷(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这是一种常用的自我评估问卷,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的程度。
问卷包括30个问题,涵盖了疼痛、肌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4. 小物体操作(Peg Board Test):评估患者手指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患者需要将小物体插入指定的孔中,观察患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率。
5. 上肢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Extremity):这是一种常用的上肢功能评估工具,用于评估中风等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上肢功能状态。
量表包括33个项目,涵盖了肌力、协调、灵活性和手部功能等方面。
二、特定上肢功能评估:1. 医院获利(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这是一种常用的康复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和康复需求。
FIM评估涵盖了上肢功能、转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交交往等方面。
2. 手部功能测量(Jebsen-Taylor手部功能测试):这是一种常用的手部功能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的手部协调和操作能力。
测试项目包括握笔、翻卡片、搬移物体等。
3. 卡泼拉评定量表(Chedoke McMaster Stroke Assessment):这是一种用于评估中风患者上肢功能的评估工具。
评估项目包括肌力、关节移动范围、手部功能和协调能力等。
4. 洛波茨基手部功能评估(Lobotsky Hand Function Test):这是一种评估手部功能的常用工具,适用于各种手部病症患者。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要求和试验方法(实用版3篇)《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要求和试验方法》篇1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是一种专门用于帮助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的机器人。
它通过模拟人体手臂的动作,帮助患者进行手臂的康复训练,以恢复手臂的功能。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要求包括:1. 安全性:机器人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2. 精确性:机器人应能够精确地模拟人体手臂的动作,以确保训练效果。
3. 可靠性:机器人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能够稳定地运行,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 易用性:机器人应具有良好的易用性能,患者能够方便地使用,并进行康复训练。
为了验证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性能,需要进行试验方法,包括:1. 安全性试验:通过模拟患者使用机器人的情况,检验机器人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2. 精确性试验:通过比较机器人模拟的人体手臂动作和实际人体手臂动作的差异,检验机器人的精确性。
3. 可靠性试验:通过长时间运行机器人,检验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数据准确性。
4. 易用性试验:通过让患者使用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检验机器人的易用性。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要求和试验方法》篇2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是一种专门用于帮助上肢损伤或残疾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机器人。
它可以提供针对上肢肌肉、关节的运动训练,以及针对上肢认知和感觉的训练。
下面是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一些要求和试验方法:1.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应该设计合理,能够模拟人类上肢的运动范围和速度,同时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机器人应该具备多种训练模式,如单关节训练、多关节协调训练、认知训练、感觉训练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对患者的运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以便患者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运动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4. 机器人的训练效果应该经过科学验证,并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5. 机器人应该易于操作和维护,以便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方便地使用和清洁维护。
采购内容及数量第一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系统显微镜、生物显微镜、10人共览显微镜、生物组织自动包埋机、石蜡切片机、轮转式冰冻切片机、特种蛋白仪、全自动电泳仪。
第二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诊断型听力计、声阻抗仪、鼻内镜、全鼻窦手术器械套、鼻中隔手术器械套、耳科器械包、多功能门诊内镜系统、喉科器械套、检耳镜、扁桃体及腺样体器械套、耳鼻喉综合治疗台。
第三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新生儿听力筛查仪、妇科胎心监护仪、自动脑干诱发听力筛查仪、妇科产床、妇科检查床。
第四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康复专用跑台、(双频)超声波治疗仪。
第五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上肢智能训练仪、床边下肢智能训练仪、大功率短波治疗仪、低频电刺激仪(肌电反馈)、肌电反馈电刺激仪程序器、热敷袋加热箱、吞咽言语诊治仪。
第六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PSS悬吊康复工作站、功能评定系统第七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根管治疗机、高频电刀、根管长度测量仪、热塑牙胶根管治疗仪、内置洁牙机、高速牙钻手机、口腔清洗消毒机、口腔负压消毒锅、口腔牙钻注油机、封口机、数字化扫描仪、技工马达、反角手机、种植手机、超声骨刀、种植动度测量仪、种植上颌窦提升器械、种植骨劈开系统、修复光固化机、微创拔牙器械。
第八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小型预真空压力蒸汽无菌器、卡式消毒机、浅表静脉曲张动力去除系统、神经外科颅压监护仪、手术放大镜、手术头灯、骨密度定量测量模型及软件、神经外科动力系统。
第九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电刀、氩气刀。
第十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臭氧治疗机、术中超声仪。
第十一包:本包不允许采购进口产品。
第十二包:本包不允许采购进口产品。
第十三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抢救床、转运床。
第十四包:本包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是:裂隙灯、非接触眼压计、间接眼底镜、直接检眼镜、手术显微镜、全自动视野计、YAG激光、角膜内皮细胞计.简要技术要求:(具体技术参数详见招标文件)第一包:1、病理质控与资料管理系统可手工登记送检病例信息,也可从HIS系统中提取病人基本信息或电子申请单信息。
【运动康复指导】上肢功能评定表运动康复指导:上肢功能评定表背景上肢功能评定表是一种常见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运动康复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测量患者上肢的各项功能指标,可以对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客观评估和跟踪。
评定指标1. 肌力测试:- 肱二头肌收缩力:评估患者上臂肱二头肌的收缩力,使用手持测力计进行测量。
记录患者最大收缩力的数值。
- 三角肌收缩力:评估患者肩部肌肉力量,使用手持测力计进行测量。
记录患者最大收缩力的数值。
2. 关节活动度测试:- 肘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肘关节的活动范围,使用手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记录患者最大伸展和屈曲角度。
- 肩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使用手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记录患者最大上举和内外旋角度。
3. 功能评定:- 握力测试:评估患者手部握力,使用握力计进行测量。
记录患者最大握力的数值。
- 活动功能评定:通过观察患者的上肢协调和功能表现,进行主观评估。
记录患者的功能评定等级,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
结论通过上肢功能评定表的使用,可以全面评估运动康复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
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和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需要注意的是,评定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请在使用上肢功能评定表时,确保您具备相关评估技能和知识。
如有需要,可随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1] Keiser TE, Saemann WH, Prentice WE, et al. (1989).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baseball throwing protocol: its effect on the shoulderand elbow. Int J Sports Med, 10 Suppl 2:S123-6.[2] Ellenbecker TS, Roetert EP, Bailie DS, et al. (2002). Glenohumeral joint total rotation range of motion in elite tennis players and baseball pitchers. Med Sci Sports Exerc, 34(12):2052-6.[3] Bovend'Eerdt TJ, Dawes H, Sackley C, et al. (2005). Craig Le,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4):CD00343。
体育教学多功能辅助训练装置一、设计理念体育教学多功能辅助训练装置的设计理念旨在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育项目以及不同训练阶段学生的需求。
它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原理,以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结合了现代教育技术和运动科学的研究成果,力求为学生提供科学、高效、个性化的训练体验。
该装置的设计注重灵活性和可调节性,能够适应不同身高、体重和体能水平的学生。
通过简单的操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装置的参数进行调整,如高度、角度、阻力等,从而实现多样化的训练方式。
二、功能特点1、多样化的训练模式力量训练:装置配备了可调节的阻力系统,能够进行上肢、下肢和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
学生可以通过拉动绳索、推举杠铃等方式,增强肌肉力量。
速度和敏捷性训练:设有专门的跑道和障碍设置,学生可以进行短跑冲刺、变向跑、跨越障碍等训练,提高速度和敏捷性。
平衡和稳定性训练:通过平衡板、球体等组件,帮助学生锻炼平衡感和身体的稳定性,预防运动损伤。
柔韧性训练:包含了拉伸杆、绷带等辅助工具,学生可以进行全身各部位的柔韧性训练,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个性化定制该装置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身体数据和训练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输入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等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适合该学生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训练频率等。
3、实时监测与反馈装置配备了传感器和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学生的训练数据,如运动速度、力量输出、心率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显示屏或连接到移动设备上,让学生和教师及时了解训练效果,以便调整训练计划。
同时,系统还会根据学生的训练表现给予相应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动作技巧,提高训练效率。
4、安全性保障为了确保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装置采用了坚固耐用的材料制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
所有的边角都进行了圆滑处理,避免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受伤。
此外,还配备了紧急制动装置和防护装置,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及时停止训练并保护学生的身体。
一、实训目的本次上肢实训旨在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上肢的基本功能、运动规律和康复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肢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上肢运动习惯,为今后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学校体育学院上肢运动实验室实训器材:哑铃、杠铃、拉力器、瑜伽球、平板支撑架等三、实训原理1. 运动生理学原理:通过针对性的上肢运动,提高上肢肌肉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等运动能力。
2. 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合理设计运动动作,使上肢运动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运动损伤。
3. 康复医学原理:针对上肢功能障碍,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恢复上肢功能。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5人,由一名教师负责指导。
(2)讲解实训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生熟悉实训器材,了解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实训内容(1)上肢力量训练:哑铃卧推、杠铃划船、拉力器下拉等。
(2)上肢耐力训练:平板支撑、瑜伽球支撑等。
(3)上肢柔韧性训练:肩关节环绕、手腕关节环绕等。
(4)上肢协调性训练:哑铃交替摆动、拉力器快速拉伸等。
(5)上肢功能性训练:哑铃深蹲、杠铃硬拉等。
3. 实训方法(1)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纠正错误动作。
4. 实训总结(1)教师总结实训内容,强调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讨论实训收获,分享心得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
五、实训结果1. 学生上肢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等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2. 学生掌握了上肢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
3.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上肢运动习惯。
4. 学生对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有了初步了解。
六、实训总结本次上肢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实训,学生不仅提高了上肢运动能力,还学会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上肢运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提高自身运动水平、预防运动损伤、促进康复治疗做出贡献。
2性能指标2.1外观与结构2.1.1训练系统外形应端正,表面应光亮、整洁,无明显划痕、裂纹、锋棱及毛刺。
2.1.2训练系统的文字和标记应清晰、准确、牢固。
2.1.3训练系统各控制机构操作应灵活可靠,紧固件应无松动。
2.1.4液晶显示屏应无缺笔划现象。
2.1.5训练系统的脚轮中,应至少有两个具有掣动装置。
2.1.6喷涂件表面应平整光滑, 色泽应均匀,不应有脱落、疤痕、开裂、流挂和明显的修补痕迹;电镀件应平整光滑, 不应有起泡、露底、脱落及明显划痕。
2.1.7支承台升降应平稳,无突跳及阻滞现象。
2.2尺寸训练系统各活动部件可调节尺寸及角度见表 1。
2.3性能2.3.1握力设置范围应在 0kg~10kg 范围内,显示值与实际握力误差应为±20%。
2.3.2时间设定应在 1min~1440min 范围内可任意设定,允差应为±10%。
2.3.3搭扣扣合力搭扣扣合后,应能承受 30N 的水平静拉力,持续 15s,应无撕裂及脱离现象。
2.3.4负重调节系统缆绳应能承受 200N 的轴向静拉力,持续 1min,而无断裂现象。
2.3.5专用软件功能2.3.5.1应能录入患者信息及贮存患者训练治疗信息;2.3.5.2应能在 4 个游戏中选择单个或多个游戏进行训练。
2.4环境试验要求系统的电气部件应符合 GB/T14710-2009 中气候环境试验Ⅱ组、机械环境试验Ⅱ组的要求,运输试验、电源电压适应能力试验应分别符合 GB/T14710-2009中第 4 章、第 5 章的要求。
2.5整机噪声应不大于 55dB(A)。
2.6安全要求主机应符合 GB9706.1-2007 的规定,整个系统应符合 GB9706.15-2008 的规定。
2.7电磁兼容整个系统应符合 YY0505-2012 的规定。
按GB 4824-2013 中的分组分类要求,为1 组A 类。
常用上肢功能评估上肢功能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和测量一个人上肢的功能能力,包括手臂、手和手指的协调性、力量、灵活性和感觉。
它可用于评估许多不同的病症和疾病,如中风、创伤性脑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上肢功能评估工具。
1.检查手和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手握力测试:通过让被评估者握住一个特定的仪器,如手握力计,来评估手的力量。
测试结果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力量恢复情况。
-指关节活动度测试:通过评估手指的关节活动度来评估手指的灵活性。
常见的测试包括手指屈曲和伸展测试,以测量手指关节的活动范围。
2.评估手和手指的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九孔格试验:通过要求被评估者将一个小球或钉控制并放入一个装有九个孔的板上,来评估手和手指的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拇指对剪试验:通过要求被评估者用拇指和一个指头夹住一块纸,然后撕开它,来评估手和手指的协调性和力量。
-三个杯子试验:通过要求被评估者将一个杯子从一只手移动到另一只手,并将它放在位置上,来评估手和手指的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3.评估上肢的活动范围:-肩关节活动范围测试:通过评估肩关节的外旋、内旋、屈曲和伸展活动范围来评估上肢活动范围。
-肘关节活动范围测试:通过评估肘关节的屈曲和伸展活动范围来评估上肢活动范围。
-腕关节活动范围测试:通过评估腕关节的伸展、屈曲、尺侧偏和桡侧偏活动范围来评估上肢活动范围。
4.评估感觉功能:-轻触测试:通过用指尖轻轻触碰被评估者的皮肤来评估其触觉功能。
-针尖刺激测试:通过使用一根针尖来刺激被评估者的皮肤来评估其疼痛感觉和触觉功能。
-物体辨识测试:通过要求被评估者在闭目的情况下触摸和辨识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来评估其触觉和空间意识能力。
上述仅是一些常用的上肢功能评估工具,实际上,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评估需求,还有许多其他的评估工具可供选择。
通过对上肢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并指导康复训练的方向。
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从事电脑操作、驾驶等职业的人群逐渐增多,上肢功能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上肢功能,预防和治疗上肢疾病,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的上肢功能训练方法,探讨其对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上肢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上肢功能训练对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
3. 为上肢功能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年龄在20-45岁之间,身体健康,无上肢功能障碍的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方法(1)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以下上肢功能训练方法:1. 动态拉伸:针对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进行动态拉伸,每次训练10分钟。
2. 肌力训练:采用哑铃、拉力器等器械进行上肢肌力训练,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等肌肉群的训练,每次训练30分钟。
3. 关节活动度训练:针对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每次训练10分钟。
4. 功能性训练: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上肢功能训练,如穿衣、吃饭、写字等,每次训练15分钟。
(2)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上肢功能训练,仅进行常规的体育锻炼。
3. 实验周期实验周期为8周,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后进行30分钟的放松活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8周的上肢功能训练,实验组在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腕关节活动度、肱二头肌肌力、肱三头肌肌力、三角肌肌力等方面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上肢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分析上肢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上肢关节的活动度、肌力和功能性,从而改善上肢功能。
原因如下:1. 动态拉伸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2. 肌力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为上肢功能提供有力支持。
3.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改善关节僵硬,提高关节活动范围。
4. 功能性训练可以增强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上肢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上肢功能,为上肢功能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使用方法
以下是 7 条关于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使用方法:
1. 嘿,你可知道怎么用这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吗?就像咱骑自行车一样,先得调整好座位高度呀!把训练器的高度调到让你感觉最舒服的位置,就好像给你量身定制似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始训练嘛。
咱试试?
2. 哇哦,用这个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的时候,你要双手握住把手呀!这就跟拿筷子夹菜似的,得稳稳地抓住。
然后慢慢动起来,感受那协调的节奏,可有意思啦!不信你现在就试试看!
3. 嘿呀,做上肢协调功能训练的时候,你得有节奏感呀!就好比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一样,有韵律地摆动上肢,别着急,慢慢找感觉,那种协调感会让你超有成就感的哟!来不来体验一把?
4. 哎呀,你用这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得循序渐进呀!别一开始就使猛劲,那可不是拔河比赛哟!一点一点来,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你就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啦,多神奇呀!
5. 嘿,告诉你哦,用训练器的时候要专心致志呢!就像考试的时候要集中精力一样,别分心。
全身心投入到上肢的动作中,感受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这不是很酷吗?还不赶紧操练起来!
6. 哇,用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的时候目光要跟着手走哦!这就如同放风筝时看着风筝一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动作的方向呀。
难道你不想试一试这种奇妙的感觉吗?
7. 哈哈,使用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的关键是要享受过程呀!别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就像是玩游戏一样去对待,开心地进行训练。
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的上肢协调能力就大大提高啦!别犹豫啦,现在就开始玩吧!
我的观点结论: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的使用方法其实挺简单有趣的,只要用心去体会和尝试,肯定能让你收获满满!。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425888.4(22)申请日 2020.03.22(73)专利权人 崔健地址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灵山大街390号(72)发明人 崔健 和晓美 侯宪红 黄丽 (51)Int.Cl.A63B 23/12(2006.01)A63B 21/055(2006.01)A61H 1/02(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器(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器,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包括座椅、支架以及用于辅助患者上肢活动的康复锻炼装置。
座椅底部配有脚轮,可旋转、移动,滑轮可固定,防止移位,椅背上方设有头枕,椅背角度可在90°‑160°间调节。
支架连接于座椅两侧,为套管结构,可调节高度,通过锁紧螺母进行高度固定;康复锻炼装置包括弹力带、滑轮组。
滑轮组固定于支架上端,弹力带穿过滑轮,两端连接拉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易、操作简单、移动方便,能够使乳腺癌术后患者得到有效锻炼,避免患者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活动受限,提高生活质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CN 212327333 U 2021.01.12C N 212327333U1.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器,包括座椅(1)、支架(2)、滑轮组(3)、弹力带(4)、拉环(5)、椅脚(6)、可固定脚轮(7)、锁紧螺母(8)、椅背角度调节器(9),其特征是椅背可通过椅背角度调节器(9)调节角度,支架(2)下端连接于座椅(1)两侧,上端连接滑轮组(3),支架可调节高度并通过锁紧螺母(8)进行固定,弹力带(4)穿过滑轮组(3),两端连接拉环(5)。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2327333 U一种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讲是一种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器。
体育教学多功能辅助训练装置一、设计理念体育教学多功能辅助训练装置的设计旨在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育项目以及不同训练阶段学生的需求。
它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原理,以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智能化、个性化的训练模式。
该装置的设计还注重了便携性和可组装性,方便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场地进行灵活布置和使用。
此外,为了适应多样化的训练需求,其具备可调节性,能够根据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运动能力进行相应的参数调整。
二、功能特点1、多样化的训练模式力量训练:装置配备了不同重量和阻力的组件,可用于上肢、下肢和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
学生可以通过调节重量和训练方式,逐步提高肌肉力量。
速度与敏捷训练:设有专门的跑道和障碍设置,帮助学生提高奔跑速度、反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性。
平衡与协调训练:通过平衡板、绳索等部件,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这对于许多体育项目如体操、武术等至关重要。
2、智能化监测与反馈内置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数据,如运动速度、力量输出、心率等。
将这些数据传输到配套的软件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帮助他们了解训练效果和改进方向。
3、安全性保障采用柔软的防护材料,减少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因意外碰撞而受伤的风险。
具备稳定的结构设计,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倾倒或故障。
4、互动性与趣味性可以支持多人同时训练,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竞争,提高训练的积极性。
融入游戏元素,使训练过程更具趣味性,让学生不再觉得训练枯燥乏味。
三、实际应用1、体育课程教学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和模式。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利用该装置进行运球速度和跳跃能力的训练;在田径教学中,进行短跑冲刺和耐力训练。
通过分组训练和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课外体育训练对于学校的体育代表队或有特长发展需求的学生,该装置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手册 FTHUE_Chinese Manual简介本手册介绍了在香港地区使用的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的详细步骤和操作说明。
FTHUE是一种用于评估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常用测试工具,通过检测患者在不同任务下的运动能力和功能程度,帮助医生和康复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测试工具和设备在进行FTHUE测试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工具:1.手动计时器:用于记录患者在执行任务时所用的时间。
2.测量工具:如尺子、称重工具等,用于测量患者上肢的运动范围和力量。
3.笔和纸:用于记录测试结果和患者的表现情况。
测试步骤下面是FTHUE测试的详细步骤:1.为患者介绍测试内容和目的,确保其理解并同意参与测试。
2.首先进行基础测试,包括上肢的活动范围、握力和握持能力等。
记录患者的数据,以便后续对比分析。
3.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测试任务,常见的任务包括:上肢伸展、前臂抬起、物品抓取、上衣脱下等。
根据患者能力的不同,可以适当调整任务的难度。
4.在进行每个任务之前,做好示范和解释,确保患者理解和掌握任务的要求。
5.让患者依次完成每个任务,记录患者在完成任务时所用的时间和表现情况。
6.对于每个任务,根据患者的表现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常见的评分标准包括:完成任务的时间、姿势的正确性、流畅度和动作的协调性等。
7.结束测试后,根据患者的测试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状况,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康复建议和训练计划。
注意事项在进行FTHUE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确保测试环境安全和舒适,避免患者受伤或不适。
•执行任务时,患者需要专注和配合,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意患者的疲劳程度,适当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能力,适当调整任务的难度,确保测试的有效性。
•在记录测试结果时,要准确、清晰地记录患者的表现情况和评分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
结语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手册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步骤和操作说明,帮助医生和康复师对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估。
包1:上肢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1、显示界面:采用大屏幕液晶电视显示的华丽的计算机虚拟操作界面;2、传感器技术:采用无接触角度传感器;3、握力器:独有的橡胶型空气压力抓握装置,更方便肌力等级低的患者进行抓握训练。
*4、训练方式:单独进行左手或右手训练,分别配备左前臂及右前臂各一套;5、软件识别功能:智能识别训练左/右手臂;*6、评估功能:评估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及握力大小值,三维或平面图表形式显示评估结果,可选择生成数据型或word型评估报表,为治疗师评定患者康复程度提供依据;7、数据库功能: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评估结果及所有训练数据,评估结果及训练数据可转换成EXCEL文档方便打印;8、视觉、语音智能反馈:提供实时的虚拟训练场景及训练语音提示及场景音效。
*9、训练模式: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训练模式;*10、训练游戏数量:27个;一维游戏13个:煎鸡蛋、射击、装水、射箭、跳跃、接仙桃、金币、赛车、气球、捕鱼、鸡蛋、排球、行走;二维游戏13个:摘苹果、飞机射击、跳跃、擦墙、几何图形、物品分类、智力找数、颜色识别、图片记忆、趣味拼图、雷电、麻将、斗地主;三维游戏1个:击球。
11、软件升级:软件界面及游戏数量子终身免费升级;*12、特色中医疗法:太极云手训练。
13、上肢外骨骼硬件参数:13.1、上臂长度调节范围:23~31cm(即0~8cm)13..2、前臂长度调节范围:19~28cm(即0~9cm)13.3、手臂高度调节范围:89~127.5cm(即0~38.5cm)13.4、手臂水平调节范围:0~60cm13.5、上臂重力补偿范围:0~10Kg13.6前臂重力补偿范围:0~5Kg13.7握力值范围:0~10Kg14、上肢外骨骼活动评估范围:14.1肩关节内收外展度评估范围:0~150°;14.2肩关节前屈度评估范围:0~80°;14.3肘关节屈曲度评估范围:0~135°;14.4尺桡关节旋前旋后度评估范围:0~180°;15、平板液晶电视屏幕大于50寸配置清单:序号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主机1台2左手前臂1个3右手前臂1个4座椅1张5计算机电脑1套6负重调节手柄1个7USB线1条8护块1块9平板电视1台10电视架1个包2:体外冲击波治疗仪1、立式机、独立空气压缩机。
2、配置要求:3.1配备疼痛专用标准治疗手柄一把,配专用软把手和移动运输盒。
*3.2加长骨病升级治疗手柄一把,配专用软把手和移动运输盒,加长手柄弹道长度至少要比标准手柄长10%。
3.3两把不同治疗手柄必须在注册证上有明确描述。
*3.4治疗头要求:至少配备9个治疗头,至少能实现6种不同治疗功能,所有治疗手柄和治疗头在产品注册证上都有具体描述。
3.4.1冲击头配置必须包括:6mm针灸冲击头1个、10mm放散状冲击头2个、15mm 放散状冲击头2个、15mm加长冲击头2个(冲击头头体长度不小于4cm)、15mm 聚焦状冲击头1个、36mm按摩冲击头1个。
3.4.2所有治疗头均可+135℃高温高压消毒3.4.3每个治疗手柄上具有独立计数器,时时记录冲击次数。
3.4.4治疗手柄操作模式:单次冲击模式、连续冲击模式、两种模式可以自由转换。
*3.5.5每个治疗手柄可以伸缩,减缓后坐力,有施压指示器,带压力刻度,更有利于治疗师的操作。
4、治疗模式4.1疼痛治疗模式4.2扳机点治疗模式4.3针灸治疗模式5.配备专用操作指导软件及PAD软件载体6、功能:主要应用于骨骼肌肉疼痛治疗,主要适应症:网球肘、特异性腰背疼痛和根性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腱鞘炎、跟腱肌腱病、足底筋膜炎等。
包3:小组训练系统(三件套)*1、提供上肢助力吊架,可以实现上肢恒力减重,减重力量不随减重过程中的垂直高度变化而变化;2、减重过程中可实现的垂直有效减重距离不小于50cm,减重过程中可随患者上肢活动实现水平滑动,滑动距离不小于50cm;减重过程中水平滑竿角度可以随患者上肢活动实现实现360°旋转;3、可直接安装在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上,实现与数字ot系统的无缝连接*4、升降高度0.6米-1.5米电动连续可调,倾斜角度0—90度电动连续可调。
*5、多点触摸训练系统,钢化玻璃面板,触摸屏幕不小于42寸,包含1个无线姿态传感器进行躯干防代偿提醒和OT训练。
6、提供30种以上的包含脑功能训练、作业训练、认知、ADL等情景互动训练模式。
能够进行手指精细运动控制训练、上肢运功功能训练及评估记录。
7、丰富的虚拟ADL训练:3D虚拟场景,提供情景互动训练。
8、丰富的精细运动控制、上肢大关节运动控制和认知、脑功能结合训练,训练模块30种以上,图库动画不少于1000种,能够提供丰富的动画显示、声音播放。
9.提供Brunnstrom评定量表、肌力评估、MMSE评估、Berg平衡评定,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等不少于20种评估量表。
10.上肢和认知综合双重任务训练,互补效应,加速康复。
11.包含1个无线姿态传感器,20Hz采样率,无线连接,可连续工作8小时,充电锂电池,通讯距离不小于5米。
12.无线姿态传感器提供防代偿提醒功能,防止患者躯干在上肢训练过程中出现异常范围的代偿运动。
13.防代偿通过声音、画面3D人物弹窗提醒,直观易懂。
14.病人测试、训练结果全纪录,可以跟踪康复结果。
15.能够自动生成并保存病例报告和Excel报告,可以直接打印测量和评估结果表格。
16.构建患者信息数据库功能。
17.内置帮助系统图例,指导标准化操作。
18.自动数据分析并生成评估报告。
19.预留多种测试接口,扩展设备功能。
20.能够记录病人的数据库,支持大量的病人的数据记录,无纸化管理。
21.整合多次数据,方便系统回顾与评价,数据可进行前后对比,方便对训练效果做出评价与调整。
22.网络数据库发布,方便多中心合作。
23.1.不少于384个光点阵列,间距小于40mm。
23.2.提供不少于10种常用砂磨板训练轨迹,至少包括单方向、往返方向、多方向组合、直线、规则曲线等轨迹,且各种轨迹可以随意组合和设定训练次数。
23.3提供自定义曲线设置,可根据需求自行设定曲线轨迹。
23.4.≥7寸高灵敏度触摸屏。
23.5.提供不少于4种智能磨具。
23.6提供声控引导训练模式,可以根据声音提示进行轨迹跟踪训练。
23.7气动弹簧角度调节装置,角度0°到75°可调。
23.8光点可显示颜色不少于3种且可以混合显示。
23.9训练过程中提供光电轨迹方向提示,指引患者按照特定方向训练。
23.10提供包括上肢伸展训练、上肢整体肌力训练、双手协调性训练、上肢关节活动度训练在内的至少4种训练模式。
23.11自动记录训练轨迹,训练结束后自动计算得分。
包4:经颅磁刺激仪*1、适应症:用于人体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刺激,用于神经电生理检查。
配合药物,用于心境低落、焦虑、失眠及性症状的辅助治疗2、硬件2.1、产品组成包含磁刺激仪主机、刺激线圈(圆形和8字形)、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模块、触屏一体机、移动式推车等;*2.2、智能风冷技术,安全、有效、无需额外维护;2.3、刺激线圈配置:圆形和8字形;*2.4、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模块:双通道、无线式,双通道符合国际磁刺激安全协会制定的双通道模式,无线能够减少束缚、降低干扰;*2.5、触屏式一体机;2.6、移动式推车工作站、360°万向调节支架,便于临床操作。
3、软件3.1支持Windows732位操作系统的专用上位机软件;3.2触屏式友好界面,便捷化参数设置,减轻医生操作负担;3.3包含单脉冲、重复脉冲、模式化多种可选刺激模式;3.4刺激强度、刺激频率、脉冲个数、间歇时间、串时间等参数可调;3.5内置专家方案库,同时可供医生自定义方案;3.6信息管理功能,海量信息存储,查询、分析、报告等多种功能可供选择;3.7含波形设置、权限设置多种自设功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4、主机技术指标4.1最大磁感应强度:1.5~6T,允差±20%;4.2输出脉冲重复频率:0.01Hz~100Hz可调,允差±5%;4.3脉冲持续时间:340μs±20μs;4.4磁感应强度最大变化率:40kT/s~80kT/s。
5、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模块技术指标5.1通道数:2通道;5.2传输方式:有线无线双模式5.3采样率:2kHz;5.4测量范围:1~1000;5.5最小分辨率:不小于0.2;5.6频率范围:20Hz~500Hz。
包5:智能电刺激仪1、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与治疗模块1.1、根据汉语语言加工理论编制,包括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治疗两大部分。
1.2、70种评价方法、60种治疗方法。
*1.3、采用形象直观的流程图进行导航,便于治疗师快速选择评价与治疗方法。
*1.4、采用独立模块式设计的评价与治疗方法,针对性强、易于扩充、操作简便、人机界面友好。
1.5、评价与治疗结合紧密:治疗师通过评价系统评估患者的受损情况,确定障碍产生的原因,再通过治疗系统进行针对性治疗。
1.6、评价与治疗可全程录音、录像,支持多种统计工具的数据分析。
1.7、评价及治疗素材内容丰富,近万张图片、数十小时录制的专业播音员语音。
1.8、帮助文档内容翔实,操作简便,提供有每个测验模块的设计思路。
1.8.1、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功能1.8.2、70种独立的评价方法供选择:1.8.3、对患者的言语反应可录音,并计算平均反应时。
1.8.4、统计错语类型,分析反应错误性质。
1.8.5、检查结果用量化方式呈现,方便统计。
1.8.6、与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治疗系统紧密结合,可直接进行针对性治疗。
1.8.7、除提供汉语普通话语音外,另备有为检查者输入方言的语音输入接口。
*2、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治疗能2.1、近60种独立的治疗方选择2.2、对患者的言语反应可录音,并计算、记录每次治疗时的平均反应时、正确率等结果。
2.3、与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系统紧密结合,可直接进行针对性检查。
2.4、除提供汉语普通话语音外,另备有为检查者输入方言的语音输入接口。
3经颅直流电参数:3.1、采用2.4GHz无线数字传输设置参数,额定最大发射功率0.001(0dBm)、连接器与电刺激器之间无物体阻挡情况下的无线传输距离≥3m。
3.2、性能指标:电刺激器的输出参数如下表所示,输出参数的允许误差±20%。
3.3、电刺激器使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供电,电池充满电后可进行20次的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受治疗模式以及电池容量变化等的影响,治疗次数可能略有变化)。
3.4、功能:3.4.1、具有直流电刺激和脉冲电刺激两种预设模式3.4.2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在线激活与便携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