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75
等速肌力测试在躯干核心肌群中的应用进展杜东;尹瑞雪;何任红;范建中【摘要】等速肌力测试目前应用于运动员、健康人群以及肌肉萎缩患者等,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训练部位和目的不同,训练强度和方法各异,信息零散,整体模糊,缺少较完整的等速肌力临床应用资料.本文主要综述等速肌力测试对躯干肌群各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腰痛、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和运动医学等.另外,也对躯干肌群和核心肌群的研究指标及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整合一些较常用的研究方法.【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25)003【总页数】3页(P338-340)【关键词】等速肌力;慢性腰痛;核心肌群;综述【作者】杜东;尹瑞雪;何任红;范建中【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市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市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市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市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3等速肌力测试是一种客观评价和优化肌肉各项量化指标的先进技术,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在全范围关节运动过程中可使任何一点肌肉的活动均承受最大的阻力[2],测出的数值具有客观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等速测试设备在恒定的速度下提供一种顺应性阻力,使得等速收缩同时具备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的部分优点,对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都具有重要价值。
躯干核心肌群是人体重要的运动肌群,主要功能为屈伸和旋转躯干,维持身体的动静态平衡,同时对脊柱的稳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因躯干运动参与肌群的复杂性,躯干力学测量也无统一标准,给躯干肌群和核心肌群的研究带来很多困难。
近年来,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应用于躯干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拓展到很多领域。
本文就等速肌力测试在躯干核心肌群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1 应用范围1.1 慢性腰痛慢性腰痛是一组以下背、腰骶和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3]。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浩天揽云FBI 2008-10-07 11:00:16 回复在康复后期需要通过等速测试来判断康复情况,很多断友有疑虑,整理小文如下,仅供参考,敬请指正!1 等速运动的定义及特点等速运动是指在关节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一旦预先设定,无论受试者肌肉收缩产生多大的张力,肢体的运动始终在某一预定的速度(等速)下进行,肌肉张力大小的变化并不能使肢体产生加速或减速(运动开始和末了的瞬时加速度和减速度除外)的一种运动。
在等速运动过程中,等速仪器提供一种与肌肉实际收缩力相匹配的顺应性阻力。
这种顺应性阻力使肢体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的每一瞬间或不同角度下均承受相应的最大阻力,使肌肉产生最大的张力和力矩输出。
由于等速运动时,肌纤维伸长或缩短,引起明显的关节活动,是一种动力性收缩,类似等张收缩。
而肌肉收缩时因阻力可变,在每个角度都能承受最大阻力,产生最大肌张力,又类似等长收缩。
因此,等速肌肉收缩兼有等张和等长收缩的某些特点优点。
但也有人认为,等速运动提供的动作较简单局限,与肢体运动时的自然动作有一定差距,在肌肉测试和训练中存在一定的局限。
2 等速肌肉测试的临床应用传统的等长肌肉测试仅反映关节运动中某一角度肌力的大小;等张肌肉测试只能反映关节运动过程中最弱的肌力。
而等速肌肉测试可同时测试关节运动中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任何一点肌肉输出的力矩值,得到力矩曲线,并可同时进行肌肉作功能力、爆发力及耐力等功能的测试,上述各项参数经等速仪器的计算机处理后,可作为评价肌肉功能的指标。
弥补了前两种肌肉测试方法的缺陷。
等速肌肉测试作为一种新的肌肉功能测试和评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不少学者运用测试数据的组内相关系数(ICCs)进行等速测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等速肌肉测试的可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各项测试数据中,峰力矩(PT)值的可信度最好,总功(TW)和平均功率(AP)中等,而肌肉耐力略低。
肌肉向心收缩测试的ICCs值高于肌肉离心收缩。
Vol.41 No.3Jun. 2020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第41卷 第3期2020年06月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刘万志,刘丰彬*(大连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摘 要:随着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的日益推进,合理评价并提升肌肉力量等相关问题在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以及学校体育中备受重视。
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肌力和肌肉功能评价技术,在体育运动实践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工作原理的介绍,对该系统在国内外康复训练、竞技体育以及大众健身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进而总结其优势和不足,并对该系统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等速训练;肌力测试;体育运动中图分类号:G 8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20)03-0080-06收稿日期:2019-11-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TY 024);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WR 2016016)。
作者简介:刘万志(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健康促进的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刘丰彬(198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应用。
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将技巧和肌肉力量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评价并正确提升肌肉力量越来越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肌肉力量(Muscle Strength )是指肌肉收缩过程中克服内外阻力,收缩产生力量的能力,是反映肢体运动时收缩力量的生理指标。
肌力评定(Muscle Test )在医学临床实践和体育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肌力检测方法包括徒手肌力测定(MMT )、器械肌力测定、肌肉耐力评定三个方面,但由于其在测试过程中的不可控性导致其存在不足[1]。
等速训练仪(下肢机器人)在脑卒中后膝关节肌力恢复中的应用李远征;梁涛;刘杰;胡西【摘要】目的:观察等速训练仪在脑卒中后膝关节肌力恢复中疗效观察。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增加ISOMOVE等速训练。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肌力测定进行下肢功能的疗效评定。
结果实施ISOMOVE等速训练后,机器人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肌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ISOMOVE等速训练能加速肢体功能恢复。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506-506,507)【关键词】ISOMOVE等速训练;脑卒中;膝关节:肌力训练【作者】李远征;梁涛;刘杰;胡西【作者单位】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266071【正文语种】中文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217)/10万,患病率为(719~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41.8)/10万,并且50%~70%患者遗留有严重残疾[1]。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肌力、肌张力、爆发力明显下降,因此应该加强患侧下肢的屈肌和伸肌的肌力训练[2]。
我中心运用意大利tecnoBody公司生产的ISOMOVE等速评定与治疗系统治疗脑卒中后膝关节肌力减弱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05—2013-05在我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患者筛选标准:①排除了有认知、视觉、理解功能等障碍的患者。
②患者肢体有主动运动。
③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④无下肢骨折。
将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
2.性能指标2.1外观和结构2.1.1外观应色泽均匀,表面应清洁、平整,无明显伤斑、划痕、锈蚀和涂层剥落等缺陷。
2.1.2文字和符号标识应完整、清晰。
2.1.3控制和调节机构应灵活、可靠,紧固件应无松动。
2.1.4座椅配备的固定带应缝制牢固,缝线应均匀,不应有浮线和跳线。
2.2使用功能2.2.1应有开机自检功能,自检通过后,方能继续操作和使用。
2.2.2应能选择、搜索、添加和删除用户,以及修改用户信息。
用户登录后,方能进行测试和训练,以及查看报告。
2.2.3应能对下述关节进行测试和训练。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这 3 个关节 A8-2M 不适用)。
2.2.4应能选择、新建和删除方案,以及重命名方案名称。
应能选择、添加和删除步骤,以及修改步骤信息。
2.2.5运动模式运动模式见附录 B 表 B.1。
2.2.6收缩方式在测试下,等速运动模式的收缩方式为【向心/向心】,等长运动模式的收缩方式应有【向心/离心】和【离心/向心】。
在训练下,等速运动模式的收缩方式应有【向心/向心】、【向心/离心】、【离心/向心】和【离心/离心】,等长运动模式和等张运动模式的收缩方式应有【向心/离心】和【离心/向心】。
2.2.7热身、正式和缓冲设置2.2.7.1热身次数设定范围为 0~10 次。
热身休息时间设定范围为 0~300s,允差为±2%。
2.2.7.2正式次数设定范围为 0~250 次。
正式休息时间设定范围为 0~300s,允差为±2%。
2.2.7.3缓冲设定范围为 0~9 级。
2.2.8等长设置等长运动模式应能设定持续时间和休息时间。
持续时间设定范围为 0~300s,计时允差为±2%。
休息时间设定范围为 0~300s,计时允差为±2%。
2.2.9角速度2.2.9.1等速运动模式在向心收缩的角速度设定范围见附录 B 表B.2。
2.2.9.2等速运动模式在离心收缩的角速度设定范围见附录 B 表B.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20卷 第24期 2016–06–10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une 10, 2016 Vol.20, No.24·研究原著·www.CRTER .org马涛,男,1990年生,安徽省池州市人,汉族,上海体育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生化,体育教育训练的研究。
通讯作者:高炳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市 200438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6)24-03595-07 稿件接受:2016-04-08 青少年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与分析马 涛,高炳宏(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市 200438)引用本文:马涛,高炳宏. 青少年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与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4):3595-3601.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24.015 ORCID: 0000-0002-8938-2011(马涛)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等速肌力测试:又称调节抗阻运动或恒定角速度运动,关节在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一旦预先设定,无论受试者肌肉收缩产生多大的张力,肢体的运动始终在某一预定的速度(等速)下进行,肌肉张力大小的变化并不能使肢体产生加速或减速的一种运动。
等速肌力测试仪: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测量受试者整个运动范围内任何一点上肌肉(肌群)的最大力矩输出。
等速运动时,肌纤维长度缩短或被拉伸,引起明显的关节活动,是一种动力性收缩,类似于等张收缩,但等速测试中,等速肌力测试仪器所提供的是一种顺应性阻力,阻力大小随肌肉收缩张力的大小而变化,又类似等长收缩。
摘要背景: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能够对肩关节屈伸肌力量进行量化测试,客观分析屈伸肌力量的大小与平衡关系,可用于力量训练监控以及运动损伤的预测和康复治疗。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的研究进展黄志平;尹彦;刘敏;黄中校;杨小英;苏玉林【摘要】Isokinetic muscle testing and training is the most advanced and practical technique in the evaluation of muscle function and training muscle strength in the world, It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sport science research and rehabilitation. This paper gave a summary of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s of isokinetic techniques,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sokinetic in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ost-research..%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用于肌肉功能评定和肌肉力量训练的实用技术,因此等速测试系统在运动训练、体育科研和康复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阐明等速技术的概念和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7页(P52-58)【关键词】等速技术;测试;训练【作者】黄志平;尹彦;刘敏;黄中校;杨小英;苏玉林【作者单位】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南宁530012;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南宁5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631967年,等速作为一种特殊运动方式的概念由美国学者Hislop和Perrine最先提出 [1],由此发展而来的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简称等速技术)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