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93.59 KB
- 文档页数:4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浩天揽云FBI 2008-10-07 11:00:16 回复在康复后期需要通过等速测试来判断康复情况,很多断友有疑虑,整理小文如下,仅供参考,敬请指正!1 等速运动的定义及特点等速运动是指在关节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一旦预先设定,无论受试者肌肉收缩产生多大的张力,肢体的运动始终在某一预定的速度(等速)下进行,肌肉张力大小的变化并不能使肢体产生加速或减速(运动开始和末了的瞬时加速度和减速度除外)的一种运动。
在等速运动过程中,等速仪器提供一种与肌肉实际收缩力相匹配的顺应性阻力。
这种顺应性阻力使肢体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的每一瞬间或不同角度下均承受相应的最大阻力,使肌肉产生最大的张力和力矩输出。
由于等速运动时,肌纤维伸长或缩短,引起明显的关节活动,是一种动力性收缩,类似等张收缩。
而肌肉收缩时因阻力可变,在每个角度都能承受最大阻力,产生最大肌张力,又类似等长收缩。
因此,等速肌肉收缩兼有等张和等长收缩的某些特点优点。
但也有人认为,等速运动提供的动作较简单局限,与肢体运动时的自然动作有一定差距,在肌肉测试和训练中存在一定的局限。
2 等速肌肉测试的临床应用传统的等长肌肉测试仅反映关节运动中某一角度肌力的大小;等张肌肉测试只能反映关节运动过程中最弱的肌力。
而等速肌肉测试可同时测试关节运动中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任何一点肌肉输出的力矩值,得到力矩曲线,并可同时进行肌肉作功能力、爆发力及耐力等功能的测试,上述各项参数经等速仪器的计算机处理后,可作为评价肌肉功能的指标。
弥补了前两种肌肉测试方法的缺陷。
等速肌肉测试作为一种新的肌肉功能测试和评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不少学者运用测试数据的组内相关系数(ICCs)进行等速测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等速肌肉测试的可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各项测试数据中,峰力矩(PT)值的可信度最好,总功(TW)和平均功率(AP)中等,而肌肉耐力略低。
肌肉向心收缩测试的ICCs值高于肌肉离心收缩。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肌肉力量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肌肉在相同速度下的力量表现,来帮助医生、运动员和体能教练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健康状况及运动能力。
这个评定方法可以用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和康复计划。
等速肌力评定通常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进行,例如屈膝、伸膝、屈腰和推举等。
测试者需要在特定的速度下完成这些动作,并通过力量传感器或其它设备来测量肌肉的力量表现。
测试时需要保持肌肉的稳定性和力量输出,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等速肌力评定,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力量水平,识别潜在的肌肉问题和不平衡,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和治疗。
对于运动员来说,这项评定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某些特定动作下的肌肉表现,从而调整训练计划和提高竞技水平。
对于康复患者来说,等速肌力评定可以帮助他们监测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并预防再次受伤。
此外,等速肌力评定还可以用于研究领域,帮助科研人员了解不同人群的肌肉力量表现,探索肌肉健康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肌肉健康和运动训练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总之,等速肌力评定是一种全面的、有效的肌肉力量评估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肌肉健康状况,还可以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这项评定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的提升。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BTEPrimusRS第一部分:等速相关理论简单回顾1、定义:等速运动训练是运用特殊设备让速度恒定,阻力是随使用者施力大小改变的,因此等速训练具有其他阻力训练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运动过程中不管你的力量有多大或多小其运动的速度一样维持不变,然而肌肉在等速的情况下收缩训练,等速训练的这种特性可以增强肌力、肌耐力、和爆发力,并且绝对的安全,是现今在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界公认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肌力训练方式。
2、与等长和等张的比较:等长训练等长训练是指在肌肉两端(起止点)固定或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
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
这种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收缩又称为“等长收缩”等长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快,用时少。
训练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动作时所选用的角度。
如某块肌肉某个部位比较薄弱,那就应选择好练这薄弱部位的最淮动作角度进行超负荷训练。
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反复进行等长收缩1一5次,然后休息2一3分钟,休息时可练其他部位的肌肉,因等长训练时间较短,消耗能量相对较少,不易发生酸疼。
每周进行一次正规的等长训练就能保持增长的力量。
等长训练可引起血压增高,因此高血压、心脏病及动脉硬化者一般不宜进行等长训练。
等张训练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的收缩训练,称为等张训练。
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以最大重量进行3旬4组的练习,每组做166次。
负荷标准是以能重复的最多次数(RM)来表示。
一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一次的重量;两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两次的重量。
依此类推。
显然,RM越小,重量越大。
实践证明,用次数少、接近最大重量的练法最能增长力量,也最能长肌肉。
等张训练一般比等长训练时间长,消耗的能量多,易使人疲劳,引起肌肉酸痛。
因此,等张训练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休息恢复。
等张训练要先练大肌群,若先练小肌群,身体疲劳了,再练大肌群效果就不会好。
等速训练动作速度不变,器械的阻力与练习者用的力量成正比,保证动作过程中肌肉始终受到最大的负荷刺激。
Vol.41 No.3Jun. 2020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第41卷 第3期2020年06月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刘万志,刘丰彬*(大连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摘 要:随着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的日益推进,合理评价并提升肌肉力量等相关问题在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以及学校体育中备受重视。
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肌力和肌肉功能评价技术,在体育运动实践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工作原理的介绍,对该系统在国内外康复训练、竞技体育以及大众健身等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进而总结其优势和不足,并对该系统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等速训练;肌力测试;体育运动中图分类号:G 8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20)03-0080-06收稿日期:2019-11-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TY 024);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WR 2016016)。
作者简介:刘万志(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健康促进的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刘丰彬(198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应用。
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将技巧和肌肉力量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评价并正确提升肌肉力量越来越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肌肉力量(Muscle Strength )是指肌肉收缩过程中克服内外阻力,收缩产生力量的能力,是反映肢体运动时收缩力量的生理指标。
肌力评定(Muscle Test )在医学临床实践和体育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肌力检测方法包括徒手肌力测定(MMT )、器械肌力测定、肌肉耐力评定三个方面,但由于其在测试过程中的不可控性导致其存在不足[1]。
2.性能指标2.1外观和结构2.1.1外观应色泽均匀,表面应清洁、平整,无明显伤斑、划痕、锈蚀和涂层剥落等缺陷。
2.1.2文字和符号标识应完整、清晰。
2.1.3控制和调节机构应灵活、可靠,紧固件应无松动。
2.1.4座椅配备的固定带应缝制牢固,缝线应均匀,不应有浮线和跳线。
2.2使用功能2.2.1应有开机自检功能,自检通过后,方能继续操作和使用。
2.2.2应能选择、搜索、添加和删除用户,以及修改用户信息。
用户登录后,方能进行测试和训练,以及查看报告。
2.2.3应能对下述关节进行测试和训练。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这 3 个关节 A8-2M 不适用)。
2.2.4应能选择、新建和删除方案,以及重命名方案名称。
应能选择、添加和删除步骤,以及修改步骤信息。
2.2.5运动模式运动模式见附录 B 表 B.1。
2.2.6收缩方式在测试下,等速运动模式的收缩方式为【向心/向心】,等长运动模式的收缩方式应有【向心/离心】和【离心/向心】。
在训练下,等速运动模式的收缩方式应有【向心/向心】、【向心/离心】、【离心/向心】和【离心/离心】,等长运动模式和等张运动模式的收缩方式应有【向心/离心】和【离心/向心】。
2.2.7热身、正式和缓冲设置2.2.7.1热身次数设定范围为 0~10 次。
热身休息时间设定范围为 0~300s,允差为±2%。
2.2.7.2正式次数设定范围为 0~250 次。
正式休息时间设定范围为 0~300s,允差为±2%。
2.2.7.3缓冲设定范围为 0~9 级。
2.2.8等长设置等长运动模式应能设定持续时间和休息时间。
持续时间设定范围为 0~300s,计时允差为±2%。
休息时间设定范围为 0~300s,计时允差为±2%。
2.2.9角速度2.2.9.1等速运动模式在向心收缩的角速度设定范围见附录 B 表B.2。
2.2.9.2等速运动模式在离心收缩的角速度设定范围见附录 B 表B.2。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
统简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等速肌力训练的定义及原理
1.定义:等速运动又称为可调节抗阻运动或恒定角速度运动,即在预定角速度的前提下,利用专门的仪器,根据关节活动范围中的肌力大小变化相应地调节所施加的阻力,使瞬间施加的阻力与肌力相对等,整个关节活动只能依照预先设定的角速度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的阻力仅使肌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而不改变运动角速度的大小。
2.等速运动测定仪及其测定原理
等速运动测定仪即为可实现上述等速
运动的专门仪器,其核心部分是肌力感应
系统和阻力反馈调节系统。
3.与生理肌肉收缩运动的比较
传统的肌肉生理收缩运动分为等长收缩运动和等张收缩运动两大类。
等速运动具有恒定速度和可调节阻力的特点、关节活动中任何一点的肌力均可达到最佳效果的优点,因此在肌力评定和训练上明显优于传统肌肉收缩运动。
二、等速肌力训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高者各种原因(骨折术后、关节切开引流术后、制动时间过长、人工韧带置入者等)所致关节活动受限者肌力下降者、关节炎
术后、骨折术后、脊髓损伤患者、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健康人群力量训练、运动员训练、肌源性肌无力。
禁忌症:失稳,局部严重的骨质疏松,骨关节恶性肿瘤,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急性肿胀,急性拉伤,急性扭伤,严重疼痛、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滑膜炎或渗
出,亚急性或慢性扭伤。
三、等速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1. 注意仪器的正确操作在测试前必须先进行校准:操作应按各种类型的等速
运动测定仪随机说明书进行:应对仪器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
2. 测试时的注意事项测试前应正确摆放患者体位,近端肢体应良好固定,防止
产生替代动作;测试前应告知患者正确地按照测试要求进行肌肉收缩,必要时可给予3-5次预测试,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进行双侧同名肌群肌力比较时,应以先测定健侧、后测定患侧的顺序进行,以利于双侧的比较;测试中可适当给予鼓励性指令,以提高患者用力的兴奋性,从而获得最大肌力;进行含离心收缩的测试时,要注意重复次数,避免次数过多产生延缓性肌痛现象。
3. 加强对患者的指导指导患者,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等速肌力
测试;有心血管疾病者,应指导避免闭气使劲。
四、等速肌力训练的作用
1.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及延缓肢体肌肉萎缩;
2.提高患肢肌力、降低任何原因引起的肢体肌张力增高;
3.可针对性地训练某些肌肉、增加回心血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4.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肌张力、增强关节稳定性;
5.促进本体运动感觉恢复。
等速肌力训练常用的评价指标如下:①峰力矩(PeakTorque,PT):指肌肉在一次收缩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力矩输出,反映测试者的肌力情况,是等速技术中的黄金指标。
②峰力矩体重比(PeakTorque/Weight,PT/W):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反映了肌肉的相对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人群之间的肌力对比。
③峰力矩角度(AveragePower,AP):PTA出现时的关节角度,是关节的最佳用力角度。
④平均功率(AP):肌肉单位时间内作的功。
⑤总功(TotalWork,TW):肌肉单次收缩所作的功,反映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