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训练较复杂的逻辑推理 全国通用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8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逻辑推理逻辑推理知识导航1.在近年来的许多竞赛试题中,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一类题目,没有或很少给出什么数量关系;他们的解决方法主要不是依靠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进行运算,较少用到专门的数学知识,而是根据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逻辑推理问题。
2.逻辑推理问题的条件一般说来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命且没有一定的解题模式。
因此,要正确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需要始终抱地灵活的头脑,更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1)“矛盾律”指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对同一结论的推理不能自相矛盾。
(2)“排中律”值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一个思想或为真或为假,不能既不真或为假,不能既不真也不假。
(3)“同一律”指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同一对象的内涵必须是确定的,在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概念都必须在同一意义下使用,不许偷换。
3.逻辑推理问题解题的方法一般有:(1)列表画图法(2)假设推理法(3)枚举筛选法精典例题例1:一次网球邀请赛,来自湖北,广西,江苏,北京,上海的五名运动员相遇在一起,据了解:(1)王平仅与另外两名运动员比赛过;(2)上海运动员和另外三名运动员比赛过;(3)李兵没有和广西运动员比赛过;(4)江苏运动员和凌华比赛过;(5)广西,江苏,北京的三名运动员相互之间都比赛过;(6)赵林仅与一名运动员比赛过。
问:张俊是哪个省市的运动员?思路点拨此题可用列表画图法来解答。
“赵林仅与一名运动员比赛过”,说明赵林只比赛过1场,由(2)、(5)可得知上海、广西、江苏、北京运动员至少都比赛过2场或以上,赵林只能是湖北运动员;由(3)、(5)知李兵不是广西运动员,也不是江苏、北京运动员,李兵只能是上海运动员;又由(2)、(3)、(6)知,赵林(湖北)与李兵(上海)比赛过,李兵(上海)与赵林(湖北)、江苏、北京运动员比赛过,可以知道王平肯定是广西运动员;由(4)知凌华不是江苏运动员,只能是北京运动员(如下表);据此采用列表法如下(用“×”表示否定,用“√”表示肯定)。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逻辑推理逻辑推理知识导航1.在近年来的许多竞赛试题中,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一类题目,没有或很少给出什么数量关系;他们的解决方法主要不是依靠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进行运算,较少用到专门的数学知识,而是根据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逻辑推理问题。
2.逻辑推理问题的条件一般说来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命且没有一定的解题模式。
因此,要正确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需要始终抱地灵活的头脑,更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1)“矛盾律”指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对同一结论的推理不能自相矛盾。
(2)“排中律”值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一个思想或为真或为假,不能既不真或为假,不能既不真也不假。
(3)“同一律”指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同一对象的内涵必须是确定的,在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概念都必须在同一意义下使用,不许偷换。
3.逻辑推理问题解题的方法一般有:(1)列表画图法(2)假设推理法(3)枚举筛选法精典例题例1:一次网球邀请赛,来自湖北,广西,江苏,北京,上海的五名运动员相遇在一起,据了解:(1)王平仅与另外两名运动员比赛过;(2)上海运动员和另外三名运动员比赛过;(3)李兵没有和广西运动员比赛过;(4)江苏运动员和凌华比赛过;(5)广西,江苏,北京的三名运动员相互之间都比赛过;(6)赵林仅与一名运动员比赛过。
问:张俊是哪个省市的运动员?思路点拨此题可用列表画图法来解答。
“赵林仅与一名运动员比赛过”,说明赵林只比赛过1场,由(2)、(5)可得知上海、广西、江苏、北京运动员至少都比赛过2场或以上,赵林只能是湖北运动员;由(3)、(5)知李兵不是广西运动员,也不是江苏、北京运动员,李兵只能是上海运动员;又由(2)、(3)、(6)知,赵林(湖北)与李兵(上海)比赛过,李兵(上海)与赵林(湖北)、江苏、北京运动员比赛过,可以知道王平肯定是广西运动员;由(4)知凌华不是江苏运动员,只能是北京运动员(如下表);据此采用列表法如下(用“×”表示否定,用“√”表示肯定)。
五年级数学逻辑推理练习题题目一:找规律1. 请观察下面的数列,寻找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
2, 4, 6, 8, 10, ?2. 下面的数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请选出其中不符合规律的数字。
6, 9, 16, 21, 263. 请观察下面的数字组成的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图形的下一行。
12 34 5 67 8 9 10题目二:数列推理1. 请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数列的下一项。
3, 6, 10, 15, ?2. 请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数列的下一项。
2, 5, 9, 14, 20, ?3. 请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数列的下一项。
1, 4, 9, 16, 25, ?题目三:推理判断1. 今天是星期六,那么6天后是星期几?2. 王明每天运动30分钟,一周总共运动多少分钟?3. 如果所有的狗都会叫,那么所有会叫的动物一定是狗吗?为什么?题目四:逻辑推理阅读下面的故事,请回答问题。
小明、小华和小红住在同一栋楼里,小明住在小华的上面,小红住在小明的下面。
以下四个陈述是否正确?1. 小红住在最上面。
2. 小明住在最下面。
3. 小华住在最上面。
4. 小华住在最下面。
题目五:排序请将下面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7, 2, 10, 3, 5题目六:算术运算1. 36 ÷ 4 × 3 = ?2. 25 ÷ 5 + 7 - 3 × 2 = ?3. (12 - 5) × 4 + 8 ÷ 2 = ?题目七:文字推理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请回答问题。
小红、小明、小华和小刚四个人参加一次比赛,中奖名次如下:1. 小红比小明和小华都要晚一名。
2. 小明比小华晚一名。
3. 小刚比小红晚一名。
请问,他们四个人的名次是怎样的?题目八:综合题阅读下面的问题,请解答。
甲、乙、丙三个人一起捉迷藏,甲先找,乙和丙是藏的人,甲找了一会儿找到了乙,乙还没来得及躲好,甲就找到了丙。
数学思维培养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能力提升的思维训练指南数学思维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下册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思维训练指南,帮助小学五年级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解决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1. 利用逻辑游戏:比如数学谜题、数独、推理题等。
这些游戏能够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本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训练能够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 分类和比较:让孩子学会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
这个能力能够帮助孩子理清思路,提高他们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帮助孩子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提升数学思维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孩子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启发式思维,通过观察、试验、猜测等方法来寻找解决办法。
2.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孩子学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3. 团队合作:组织孩子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大型问题。
这样的训练能够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是数学思维的灵魂,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能够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
以下是一些培养创造力的方法:1. 开放式问题:给孩子提供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创新游戏:设计一些创新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3. 数学思维培训班:考虑将孩子参加数学思维培训班,这样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学习到更多的思维技巧。
小学五年级数学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因此,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对于他们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的方法与实践。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在小学五年级,学生需要逐步培养起逻辑思维的能力,从简单的逻辑推理开始,逐渐提高到较复杂的问题解决。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1. 数学推理题给学生一些带有逻辑关系的问题,让他们通过推理得出答案。
例如:“甲、乙、丙三人的年龄之和是60岁,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乙的年龄是丙的一半,那么甲、乙、丙三人各自的年龄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分析逻辑关系,推理出最终的答案。
2. 数字游戏利用数字游戏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给学生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序列,要求他们找出序列中的规律,并将下一个数字填入其中。
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数学拓展题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些拓展题,要求学生自行思考解答。
这些拓展题可能与课内的知识有关,也可能是和实际问题结合的应用题。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较高的逻辑思维水平。
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小学五年级,学生需要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1. 想象力训练通过给学生一些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维活动。
例如:“如果有一百个苹果,你要如何将它们分给十个人,使得每个人获得的苹果数量相同?”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出创造思维能力。
2. 创意问题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并给出创意解决方案。
例如:“如何设计一个能够节省水资源的花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各种创新的设计想法。
三、培养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对于解决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逻辑推理知识导航1.在近年来的许多竞赛试题中,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一类题目,没有或很少给出什么数量关系;他们的解决方法主要不是依靠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进行运算,较少用到专门的数学知识,而是根据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逻辑推理问题。
2.逻辑推理问题的条件一般说来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命且没有一定的解题模式。
因此,要正确解决这类问题,不仅需要始终抱地灵活的头脑,更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1)“矛盾律”指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对同一结论的推理不能自相矛盾。
(2)“排中律”值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一个思想或为真或为假,不能既不真或为假,不能既不真也不假。
(3)“同一律”指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同一对象的内涵必须是确定的,在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概念都必须在同一意义下使用,不许偷换。
3.逻辑推理问题解题的方法一般有:(1)列表画图法(2)假设推理法(3)枚举筛选法精典例题例1:一次网球邀请赛,来自湖北,广西,江苏,北京,上海的五名运动员相遇在一起,据了解:(1)王平仅与另外两名运动员比赛过;(2)上海运动员和另外三名运动员比赛过;(3)李兵没有和广西运动员比赛过;(4)江苏运动员和凌华比赛过;(5)广西,江苏,北京的三名运动员相互之间都比赛过;(6)赵林仅与一名运动员比赛过。
问:张俊是哪个省市的运动员?思路点拨此题可用列表画图法来解答。
“赵林仅与一名运动员比赛过”,说明赵林只比赛过1场,由(2)、(5)可得知上海、广西、江苏、北京运动员至少都比赛过2场或以上,赵林只能是湖北运动员;由(3)、(5)知李兵不是广西运动员,也不是江苏、北京运动员,李兵只能是上海运动员;又由(2)、(3)、(6)知,赵林(湖北)与李兵(上海)比赛过,李兵(上海)与赵林(湖北)、江苏、北京运动员比赛过,可以知道王平肯定是广西运动员;由(4)知凌华不是江苏运动员,只能是北京运动员(如下表);据此采用列表法如下(用“×”表示否定,用“√”表示肯定)。
五年级数学逻辑推理练习题综合所有要求,以下是一份关于五年级数学逻辑推理的练习题:练习1:逻辑推理1. 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长度分别是5 cm和8 cm,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a) 2 cmb) 6 cmc) 10 cmd) 12 cm2. 根据以下数列,推断下一个数字是什么?2, 4, 6, 8, _____3. 某个数与36的差是12,这个数是多少?4. 今天是星期一,那么再过5天是星期几?5. 有5个苹果,小明拿走了3个,小华拿走了1个,请问还剩下几个苹果?练习2:图形关系根据以下图形,回答问题:⬛⬛⬛⬛⬛⬛⬛⬛⬛⬛⬛⬛⬛⬛⬛6. 以上是一个多少行多少列的长方形?⬛⬛⬛⬛⬛⬛⬛⬛⬛⬛7. 以上是一个多少行多少列的长方形?练习3:问题解决8. 1页书有10张纸,100页书有多少张纸?9. 如果今天是星期四,那么10天后是星期几?10. 某天早上,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用了15分钟,放学回家用了30分钟。
那么小明上学和回家用了多长时间?练习4:推理思维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1. 今天是星期三。
明天是星期几?12. 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的自行车每分钟骑行的里程是300米。
如果小明上学花了10分钟,那么他骑行了多少米?13. 桌子上有5个苹果和2个橙子,小明要和小华一人拿走一个水果,他们有多少种选择?答案:1. b) 6 cm2. 103. 244. 六日5. 1个苹果6. 3行5列7. 2行5列8. 200张纸9. 星期日10. 45分钟11. 星期四12. 3000米13. 14种选择。
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逻辑推理知识导航1.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逻辑推理 .2.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逻辑推理律 ------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1)“ 矛盾律”指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对同一结论的推理不能自相矛盾.(2)“ 排中律”值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一个思想或为真或为假,不能既不真或为假,不能既不真也不假 .(3)“ 同一律”指的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同一对象的内涵必须是确定的,在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概念都必须在同一意义下使用,不许偷换 .3.逻辑推理问题解题的方法一般有:(1)列表画图法(2)假设推理法(3)枚举筛选法精典例题例 1:一次网球邀请赛,来自湖北,广西,江苏,北京,上海的五名运动员相遇在一起,据了解:(1)王平仅与另外两名运动员比赛过;(2)上海运动员和另外三名运动员比赛过;(3)李兵没有和广西运动员比赛过;(4)江苏运动员和凌华比赛过;(5)广西,江苏,北京的三名运动员相互之间都比赛过;(6)赵林仅与一名运动员比赛过.问:张俊是哪个省市的运动员?思路点拨此题可用列表画图法来解答 .“赵林仅与一名运动员比赛过”,说明赵林只比赛过 1 场,由(2)、( 5)可得知上海、广西、江苏、北京运动员至少都比赛过 2 场或以上,赵林只能是湖北运动员;由( 3)、(5)知李兵不是广西运动员,也不是江苏、北京运动员,李兵只能是上海运动员;又由( 2)、( 3)、(6)知,赵林(湖北)与李兵(上海)比赛过,李兵(上海)与赵林(湖北)、江苏、北京运动员比赛过,可以知道王平肯定是广西运动员;由( 4)知凌华不是江苏运动员,只能是北京运动员(如下表);据此采用列表法如下(用“×”表示否定,用“√”表示肯定) .湖北广西江苏北京上海王平××李兵××××√凌华××赵林√××××张俊××模仿练习红、黄、蓝、白、紫五种颜色的珠子各一颗,分别用纸包着,在桌子上排成一行,有 A、B、C、D、E 五个人,猜各包珠子的颜色,每人只猜两包 .A猜:第二包是紫的,第三包是黄的;B猜:第二包是蓝的,第四包是红的;C猜:第一包是红的,第五包是白的;D猜:第三包是蓝的,第四包是白的;E猜:第二包是黄的,第五包是紫的 .猜完后,打开各纸包一看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包,并且每包只有一人猜对 . 请你判断他们各猜对了哪一包?例 2:有四人打桥牌(牌中不含大、小王牌,每人共13张牌),已知某一人手中的牌如下:①红桃、黑桃、方块、梅花四种花色的牌都有;②各种花色的牌,张数不同;③红桃和黑桃合起来共 6 张;④红桃和方块和起来有 5 张;⑤有两张主牌 .试问这手牌以什么花色为主牌?思路点拨由于主牌不外乎四种花色之一,因此可以采用假设推理法 .第一步:设红桃为主牌 . 依题意,红桃为两张,则黑桃为 4 张,方块为 3 张. 一共有 13 张牌,梅花只能 44,与黑桃数相同,矛盾.第二步:方主牌 . 依意,方两,桃 3 ,黑桃也 3 ,矛盾 .第三步:梅花主牌 . 因主牌两,所以黑桃、桃,方共 11 ,但根据条件③、④知,三种花色的和少于 11 ,又出矛盾 .得出:只能是黑桃主牌,此桃 4 ,方 1 ,梅花 6.:推理的方法很多,如果目中所涉及的情况只有有限种,我可以先假一个前提正确,以此起点,如果推理致矛盾,明假的前提不正确,再重新提出一个假,直至得到符合要求的此 . 种方法叫做“ 假推理法”.模仿练习从前有三个和尚,一个真,一个假,另一个有真,有假 . 一天,一位智者遇到三个和尚,他第一位和尚:“你后面是哪位和尚?”和尚回答:“ 真的 . ”他又第二位和尚:“你是哪一位?” 得到的回答是:“有真,有假 . ”他第三位和尚:“你前面的是哪位和尚?”第三位和尚回答:“ 假的 . ”根据他的回答,智者上分清了他各是哪一位和尚 . 你出智者的答案 .例 3:房里有12个人,其中有些人假,其余的人真.其中一个人:“ 里没有一个老人 . ”第二个人:“ 里至多有一个老人 . ”第三个人:“ 里至多有两个老人 . ”如此往下,至第十二个人:“ 里至多有 11 个老人 . ” 房里有多少个老人?思路点拨此的情况比多,而且各种情况有一定的律 . 可用枚法:根通常直接采用假推理,逐一分析,枚所有可能出的情况,利用矛盾律舍弃不合理的情况,出最后的答案 . 假房里没有老人,那么第 1个人的正确,正确的人是老人,矛盾;假房里只有 1 个老人,那么第 2~12 个人的都正确,那么有 11 个老人,矛盾;假房里只有 2 个老人,那么第 3~12 个人的都正确,那么有 lO 个老人,矛盾;假房里只有 3 个老人,那么第 4~12 个人的都正确,那么有 9 个老人,矛盾;假房里只有 4 个老人,那么第 5~12 个人的都正确,那么有 8 个老人,矛盾;假房里只有 5 个老人,那么第 6~12 个人的都正确,那么有 7 个老人,矛盾;假房里只有 6 个老人,那么第 7~12 个人的都正确,那么有 6 个老人,足;⋯⋯⋯⋯以下假有 7~12 个老人,均矛盾,所以个房里只有 6 个老人 .模仿练习有 5 个人各了一句:第 1 个人说:我们中间每一个人都说谎话;第 2 个人说:我们中间只有一个人说谎话;第 3 个人说:我们中间有两个人说谎话;第4 个人说:我们中间有三个人说谎话;第 5个人说:我们中间有四个人说谎话;请问:五个人中,谁说谎话,谁说真话?例 4: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四人中有两人在双休日为社区做好事,社区主任把这四人找来了解情况,四人分别回答如下:小赵 : “小孙、小李中有人做了好事. ”小钱 : “小孙做了好事,我没有. ”小孙 : “小赵、小李中只有 1 人做了好事 . ”小李 : “小钱说的是实话 . ”最后通过仔细分析调查,发现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事实,另两人说的与事实有出入,到底是谁做了好事?思路点拨此题运用一般的假设推理法,关键是如何去假设 . 仔细分析得出小钱与小李要不同真、要不同假,是我们解题的突破口 .题目说四人中两人说的是事实,另两人说的与事实有出入,注意,此处的“与事实有出入”表示不完全与事实相符,比如,当小钱、小孙都做了好事,或小钱、小孙都没有做好事,或小钱做了好事而小孙没做好事时,小钱说的话与事实有出入 .因为小钱与小李说的是一样的,所以只有两种可能 : 要么小钱与小李正确,另两人错;要么小钱、小李错,另两人正确 .(1)假设小钱、小李说的正确,这时小孙做了好事,小赵说小孙、小李中有人做了好事,小赵说的话也正确,这与只有两人说的是事实矛盾,所以假设不对 .(2)假设小赵与小孙说的话是正确的,那么做好事的是小赵和小孙,或小钱与小李,或小孙与小李 . 若做好事的是小赵和小孙,或小孙和小李,则小钱的话也是正确的,与题意不符;若做好事的是小钱与小李,则小钱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符合提议,综上所述做好事的是小钱和小李.总结:运用假设推理法,如果假设的不好,可能会给推理带来麻烦,陷入僵局. 因此选择哪一个条件进行假设有一定的技巧,平时解题的时候应事先做分析,找出关键的突破口再做假设.模仿练习有三只盒子,甲盒装了两个 1 克的砝码;乙盒装了两个 2 克的砝码;丙盒装了一个 1 克、一个2 克的砝码 . 每只盒子外面所贴的标明砝码重量的标签都是错的 . 聪明的小明只从一只盒子里取出一个砝码,放到天平上称了一下,就把所有标签都改正过来了.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巩固练习1.在一个年级里,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讲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历史,每位老师教两门课 . 现知道:(1)化学老师和数学老师住在一起;(2)甲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年轻的;(3)数学老师和丙老师是一对优秀的国际象棋手;(4)物理老师比生物老师年长,比乙老师又年轻;(5)三人中最年长的老师住家比其他二位老师远 .问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哪两门课?2.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 . 事先规定 . 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3.某校数学竞赛, A、B、C、D、E、F、 G、 H八位同学获前八名,老师让他们猜一下谁是第一名?A:“或者 F 是第一名,或者 H是第一名 . ”B:“我是第一名 . ”C:“ G是第一名 . ”D:“ B 不是第一名 . ”E:“ A 说的不对 . ”F:“我不是第一名, H 也不是第一名 . ”G:“ C 不是第一名 . ”H:“我同意 A 的意见 . ”老师指出,八人中有三人猜对了,那么谁是第一名?4.在每星期的七天中,甲在星期一、二、三讲假话,其余四天都讲真话:乙在星期四、五讲假话,其余各天都讲真话 . 今天甲 :“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 . ”乙说 :“昨天也是我说谎的日子 . ”今天是星期几? .5.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 . 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 . 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 A 市,有三辆开往 B 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 . 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 . 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 . 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 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 . 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 ,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
五年级下册数学逻辑思维
五年级下册数学逻辑思维练习题
一、判断题:
1. 两个数相乘,如果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那么它们的积也扩大10倍。
( )
2. 一个数除以一个比1小的数,商一定比原数大。
( )
3. 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比原数小。
( )
4. 一个数乘100,得到的数一定比原数大。
( )
5.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它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
( )
6. 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一位小数,积最多有三位小数。
( )
7. 两个因数的末尾没有0,那么它们的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 )
8. 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另一个因数的末尾有0,那么它们的积中间也有0。
( )
9. 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那么它们的积的末尾也一定有几个0。
( )
10. 两个数的积是,如果两个数同时扩大10倍,积为42。
( )
二、选择题:
1. 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积是最小的合数的是 ( )。
A. × 2
B. 1 × 4
C. 2 × 4
D. 5 × 4
2. 如果a > 1,a × < a×( )。
A. 1
B. 0
C. 9
D. 8
3. 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积是整数的是 ( )。
A. × 4
B. 7 ×
C. 2 ×
D. 5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的思维拓展题解析及应用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培养作用。
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思维拓展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它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中的思维拓展题进行解析,并介绍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思维拓展题一:数的奇偶性判断在数的奇偶性判断这道题中,我们需要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这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一个锻炼逻辑思维的好题目。
解析:我们知道,一个数如果能被2整除,那么它就是偶数,否则就是奇数。
因此,我们只需要判断给定数除以2的余数即可。
如果余数为0,则该数为偶数;如果余数为1,则该数为奇数。
例如,给定的数为6,那么6除以2的余数是0,所以6是一个偶数。
应用:这种数的奇偶性判断的思维拓展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做分组活动时,我们可以利用奇偶性判断来方便地将同学们分成两组。
思维拓展题二: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这道题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推理,并判断最终的结论。
解析:逻辑推理题往往需要我们灵活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我们首先需要把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一一列出,并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然后,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理,得出最终的结论。
例如,题目中给定条件为:苹果的颜色要么是红色要么是绿色,如果一个苹果是红色的话,那么它的形状是圆的。
现在有一个苹果是绿色的。
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绿色的苹果的形状不一定是圆的。
应用:逻辑推理题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推断出一些隐藏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思维拓展题三:几何问题几何问题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在这道题中,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关于图形的问题。
解析:几何问题往往需要我们运用几何原理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分析和解决。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逻辑推理思维训练卷姓名:_______ 班级:_______ 满分:(100分+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根据题意填空。
1. 一辆汽车行驶akm用了b小时,平均1小时行驶(_____)km,平均行驶1km用(_____)小时。
2. 0.24×15运算时先把0.24看作______,被乘数就扩大了______,运算结果必须缩小______,才能得到0.24×15的积。
3. 高淳雅苑工地上用卡车运土,每辆车运a吨。
某天上午运了16车,下午运了10车,这天一共运土(_____)吨。
当a=10时,下午比上午少运土(_____)吨。
4. 丹阳八佰伴膳魔师专卖店有保温杯100个,每个进价为289元,售价为b 元。
如果全部售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获利的钱数,共可获利(_____)元。
当b=399时,共可获利(_____)元。
5.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_____),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小红旗,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6厘米、10厘米。
这面小红旗的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6. 在()里填上“<”“>”或“=”。
5.8×2.1(_____)5.82 7.2×0.5(_____)7.2÷0.55÷3(_____)1.6 100×0.1(_____)1÷0.17. 如果2x+3=9,那么18-4x=(_____)。
8. 1千克甘蔗可以榨糖0.12千克,1吨甘蔗可以榨糖(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1. 6.1×3.6+3.6×3.9可以运用()运算定律。
A. 乘法结合律B. 乘法分配律C. 加法结合律2. 下面式中不是方程的是()。
A.6x+3=9B.3x-2<5C.5-2x=4D.7x=83. 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是()。
A.5x+yB.y>3C.3+x=4D.8+4=14. 下面各式中,()是方程.A.6x+10=46B.3.6÷2=1.8C.y﹣35.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数学思维的深度拓展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能力提升训练数学思维的深度拓展数学能力提升训练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拓展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为例,探讨数学思维的深度拓展,并提供一些数学能力提升的训练方法。
一、理解思维模式的转变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中,我们开始接触到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模式,如代数运算、几何学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们需要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变。
首先,我们要从具体的实物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例如,在解决应用题时,可以将问题中的实物量化为数学符号,建立方程或不等式,进而求解出问题的答案。
其次,我们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密的学科,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最后,我们要注重发散思维的拓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要尝试多种途径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广度,培养创新能力。
二、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数学推理是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推理能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所以,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推理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仔细观察问题的条件和限制,找到问题本质,确定解题思路。
其次,我们要熟练掌握数学推理方法。
数学推理方法有很多种,如归纳法、演绎法、逆向思维等。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推理。
最后,我们要进行反证推理的训练。
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假设反向结论,并证明其矛盾,来推导出正确结论。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逐渐习得这种推理方法,并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灵活应用。
三、数学问题的拓展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我们需要对数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挑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数学问题的条件和限制来进行拓展。
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提高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能力拓展训练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提高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能力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在数学思维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能力的拓展训练方法。
一、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它涉及到分析、推理、归纳和演绎等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逻辑思维训练,比如解决一些逻辑谜题或者推理题。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二、抽象思维训练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重要部分,它要求学生能够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从而形成数学模型和概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数学问题,比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或者几何图形。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并且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高级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或者解决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且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四、实践操作训练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做实验、做数学游戏或者进行数学建模等方式,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逻辑思维训练、抽象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训练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努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且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思维拓展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能力提升之证明与推理数学思维拓展——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能力提升之证明与推理数学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通过证明与推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证明与推理的方法和意义。
一、证明的意义证明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证明可以让学生清晰地展示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严密思维。
通过证明,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与定理之间的联系,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在学习证明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理清思路:在进行证明时,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推理,不能流于表面的描述。
2. 严谨准确:证明的过程需要严谨,每一步的推导都要准确无误,不能含糊其辞。
3. 合作交流:可以与同学们进行证明的讨论与交流,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二、推理的方法推理是通过已知条件引出结论的方法。
在数学学科中,通过推理可以得到一些未知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推理方法:1. 归纳法推理:通过观察一系列特殊例子,得到一个普遍规律的思维方式。
例如,当学习等式的性质时,可以通过归纳法推理出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
2. 反证法推理:通过假设逆命题为真,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原命题的正确性。
例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通过反证法推导出只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不存在。
3. 递推法推理:通过已知条件与前一步的结论,推导出下一步的结论。
例如,在学习数列时,可以通过递推法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证明与推理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证明与推理在数学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通过证明与推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1. 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通过证明,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明确每一个步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