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33
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
标签:药物;疾病;合理用药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则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
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大约有1 000种药物可诱发药源性疾病,而且药源性疾病在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改变及实验检查等方面。
与其他疾病很少有特异性不同。
因此,药源性疾病的诊断较为困难。
1 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分类1.1药理作用相关类其发生常受各种药动学及药效学因素的影响,是药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发病率最高,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可以预测此类疾病。
1.2药物制剂因素药物在生产或调剂过程中,混入有毒物质,如阿司匹林合成中温度过高会产生乙酰水杨酸苷而引起过敏反应,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眼药在配制过程中pH值改变,产生分解物直接刺激组织形成慢性结膜炎。
1.3与促进微生物生长相关类广谱抗生素等抗生药物抑制或杀灭了体内特别是肠道内的敏感菌,使体内菌群平衡失调,导致耐药菌过度生长,从而引发各种继发的真菌感染及伪膜性肠炎等。
1.4与化学刺激相关类例如口服药引起的食道损伤、胃肠黏膜损伤,注射药物引起的局部肿痛、静脉炎;皮肤接触药物发生的皮炎、皮肤坏死。
1.5与药物过敏相关类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过敏性胆汁阻塞症等。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磺胺类是最常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
1.6与撤药相关类这类疾病常发生于长期连续用药而突然停止给药或突然减小剂量后,再次用药不但不会加重症状,而且会使病情得到改善或治愈。
1.7患者机体方面的因素种族、性别、年龄是个体差异或同一体在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下,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会产生药源性疾病。
1.8与遗传代谢障碍相关类如6-磷酸葡萄糖(G-6-PD)缺乏症患者,服用氯喹、阿斯匹林、磺胺、维生素K等药物,即使很小剂量,都可致急性溶血;而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者服用上述药物则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性紫绀;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症患者,使用琥珀胆碱可致呼吸肌麻痹加重。
第一章总论1.药源性疾病: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所用药物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使用引起的机体某个(或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与体征的疾病;2.诱发因素:(1)患者因素:1) 年龄早产儿、新生儿某些生理性物质缺乏;药物代谢酶发育不全;①小儿皮肤黏膜相对表面积大于成人;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肾血流量、肾小管滤过和分泌功能较小;生理功能减退,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异常;②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频繁,品种多,数量大;2)性别女性>男性,如药源性红斑狼疮,保泰松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氯霉素引起的再障;3) 遗传遗传基因的差别造成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导致红细胞对不能抵抗氧化损伤;4) 疾病疾病状态,药动学及药效学发生改变;2.药物因素1) 药物本身的作用;2)相互作用;3)药物应用:主要为不合理用药包括无适应症用药或适应症不符,剂量、用药间隔、疗程途径等的不符;以及联合用药或使用药物品种过多;3.分类1)按病因分类:A型反应:指由于药理作用增强导致和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特点:发生率高;病死率低;与剂量相关;B型反应:药物的异常与免疫反应继而遗传药理学相关;特点:发生率低;病死率高;与剂量无关;2)按发病的快慢和病程分类:急性药源性疾病、慢性药源性疾病3)按受损器官分类4)按病理改变分类:功能性改变、器质性改变4.引发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
其次为个体体质和遗传原因;5.诊断1)追溯病史;2)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和病人的症状确认发病在用药的相关时间内;3)排除药物以外其他因素是否能造成该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可否能提供依据;5)是否符合药源性疾病的反应特征;6)停药后是否减轻;7)从多种药物中找到致病药;8)“除激发”和“再激发”;6.治疗原则:1)停止所用药物;2)找出致病药物;3)对症治疗;4)预防为主;第二章药源性肝脏疾病1.药源性肝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及肝脏对药物或药物的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2.损伤机制包括药物本身对肝脏的损伤和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3.相关因素:1)药物因素药物本身具有肝脏毒性;酶诱导和酶抑制;2)个体因素。
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药品不仅是“治病”的重要手段,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欣弗)”事件、云南“刺五加注射液”事件、黑龙江“双黄连注射剂”事件等药害事件所暴露的药品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使我们对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有了充分认识。
药源性疾病是指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所用药物因药物(或其代谢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使用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疾病。
其不仅包括以上谈到的“正常剂量正常用法下”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还包括因误用、超剂量应用等用药错误导致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除了可累及肝脏、肾脏、心脏、肺等重要器官,还包括过敏反应、血液病、眼损害、耳损害、神经损害、生殖功能损害以及营养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