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初步认识 3教案 西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4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已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出小数。
4、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体会到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板书:(数)这是一个什么字?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过的如:1、5、18、93、100等这些数都是(整数);还有如:1/2、4/9、1/10、3/100等这些数都是(分数);除了这些数你还知道什么数?(小数),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二、学习小数的认识和读写1、你在哪里见过小数?(书的价格、记录身高、体重时、商店买东西时等)【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体验到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也打破了多数学生认为小数只能表示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请看(课件出示)这是一些书的价格,这些都是什么数?(小数),你能说一说各是几元几角几分吗?2、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家中也有小数。
(课件出示)像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
如0.9、1.0、16.5这些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介绍: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
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的前面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后面是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我们叫它们一位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位的叫两位小数。
你能说说黑板上这些小数哪些是一位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吗?3、小数的读写。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小数的表示法;•掌握小数的比较方法;•掌握小数的加减法;•引导学生利用小数的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的表示法;•小数的比较方法;•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引导。
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数概念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火车上的小数动物园,小数金字塔等等。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数学概念,学习小数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情。
2. 理解小数的表示法在导入环节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具体数值和阴影的表示法,把小数表示法的概念引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中。
之后介绍小数的主要表示法,强调小数点的作用和位置,并让学生举出几个小数点的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3. 学习小数的比较方法理解小数表示法之后,教师将介绍小数的比较方法。
首先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小数相互比较时,如何确定大小?在学生讲解中,教师可以介绍小数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分别是大小数法、通分法和移位法。
4. 引入小数的加减法学习小数比较方法后,教师可以介绍小数的加减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方法,并注重学生在计算中的思考和发现。
引导学生探究小数乘法和除法,并让学生自己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规律。
5. 课堂扩展在教授了基本的小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巩固学生的小数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教师在本节课的最后可以通过提问和教师讲解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总结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并鼓励学生在课后上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引导学生思考和自我发现的教学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数概念,同时也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虽然小数的加减法比较难以掌握,但是通过多次讲解和练习,学生们最终能够掌握基本的小数加减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3 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方法。
2.学会用小数表示分数和百分数,并能相互转化。
3.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小数的大小比较。
2.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
3.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和内容
1.引入
通过出示一张购物小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使用场景,并让学生结合购物小票内的数字,自己认知小数的含义。
2.认识小数
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定义以及小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小数点前面和后面的数。
3.小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将两个小数进行比较,并结合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哪个小数更大。
4.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
通过以分数为基础,教授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并举例让学生掌握分数转小数的技巧。
5.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通过结合实际运用场景,让学生能够将小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正确的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6.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小数的使用技巧。
四、教学评价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完成作业,检查学生是否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知,了解学生对小数的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小数的初步认识。
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7页例1。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结合生活初步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3、初步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小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ppt课件、导学单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去过水果店吗?昨天老师去了水果店,拍了一张照片,想看吗?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问: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信息里面的数字,抽象出来。
(8,1.85,18.5,10,6.5,2,13)师:你能把这些数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呢?生答后,师课件出示并讲解:像8,10,2,13这些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叫整数。
像1.85,18.5,6.5这些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小数呢?2.揭示课题。
师:是啊,生活中的小数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3.认识小数点。
师:这些小数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生可能会答:都有一个小圆点我们知道分数中间有一根线,叫分数线,那请你猜猜小数里这个点叫什么呢?师:猜的真准。
他就叫小数点。
(板书:小数点)师:他的家就安在数字中间的右下角。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叫整数部分(板书),小数点右边的部分叫小数部分。
(板书小数部分)二、小组互学1.读小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数是小数。
老师又有新问题了。
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来试试读第一个小数(6.5)。
师板书“读作六点五”2、你会读后面这两个小数吗?A.拿出导学单,独立完成。
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自己是怎样读的。
B.讨论:小数的读法与整数有什么区别,应该怎样读?指生读刚才的小数,师用课件展示。
1.85读作一点八五18.5读作十八点五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小数的时候发现。
小数点左边的读法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三、教师评学1、总结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数,从左至右一个一个的依次读出。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小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进行简单的小数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的含义,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简单运算。
难点:小数的理解,小数的读写,小数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想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教室的温度计,它上面的数字是怎么读的?2. 讲解小数的含义:小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份之一。
比如,0.5就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一半。
3. 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读法是,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的数字。
小数的写法是,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 例题讲解:比如,我们来看一个例子:2.5。
这个数怎么读,怎么写?5.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互相交流,练习读写小数。
6. 小数的基本运算:小数的加减法,就是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的加减法来计算。
7. 练习小数的运算:请同学们做一下PPT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小数的含义2. 小数的读写方法3. 小数的运算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纸和笔,写一个小数,然后读出来。
答案:比如,写0.5,读作零点五。
2. 请同学们用纸和笔,写一个小数的加法或减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答案:比如,2.5+1.2=3.7。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小数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我在课堂上需要更多地举例,更直观地让学生们理解小数的含义。
同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小数的读写掌握得比较好,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地互相交流,读写小数。
在课后,我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做作业,进一步巩固小数的运算。
小数的初步认识 -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缘起在数学学习的进程中,小学三年级已经开始接触小数的知识,学生们学会了认识小数的符号、大小、读法等基础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概念。
2. 教材内容2.1 小数的基本定位和读法简单介绍小数的定义及其特点,从小数点的位置介绍小数的大小。
并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读法。
2.2 小数的大小比较主要介绍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通过数轴的绘制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小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3 小数的加减法介绍小数的加减法原则,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3. 教学方法3.1 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在小数的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在科学的表达中,语言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要用准确、简练、严密、生动的语言,尽可能清晰地表述问题。
3.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通过图片、图表等方式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采用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3 鼓励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讨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教学建议4.1 建立学生的小数概念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采用直观的图片或图表,通过生动形象的比较,帮助学生把小数的大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起来,建立起小数的抽象概念。
4.2 适当降低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当降低难度,不要在初期就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记忆和计算方法,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讨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3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总结小数是数学中的重要一环,小学三年级是小数教学的入门级别。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3 西师大版当我站在三年级的讲台上,眼前是一群对数学充满好奇的小脸蛋,他们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我知道,我将要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主要内容是第四章的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3。
我们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学习小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能够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小数的读写方法和意义,难点是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生活中的小物品,比如尺子、苹果等,用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过程2. 小数的读写方法:我会用PPT展示一些小数的例子,引导学生读写小数,并解释小数的意义。
3.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我会用苹果来举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小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清晰的板书,将小数的读写方法和加减法运算步骤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小数的读写和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在家里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数,加深他们对小数概念的理解。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3的教学设计,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3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读写方法是小数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用PPT展示一些小数的例子,让学生反复练习,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小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小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
我们将学习小数的定义、小数的数位、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小数的数位,学会小数的读写方法,并能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小数的定义和小数的数位,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的读写。
难点是让同学们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课件和一些练习题,同学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课本和小本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大家展示一个情景,比如一个水果摊上的苹果价格是3.5元,我会问同学们这个价格怎么读,怎么写。
2. 小数的定义:接着我会向同学们解释小数的定义,小数是用来表示整数之间的数的。
3. 小数的数位:然后我会介绍小数的数位,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部分每一位代表的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等。
4. 小数的读写:我会教同学们小数的读写方法,比如3.5读作三点五,3.25读作三点二五。
5. 小数的大小比较:我会教同学们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如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的每一位。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写上小数的定义,小数的数位,小数的读写方法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小数的定义。
2. 请同学们写几个小数,并读出来。
3.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下面的小数哪个大哪个小:2.3,1.5,3.2,2.7。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同学们对小数的初步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在小数的大小比较上还有一些同学还不够熟练,我会在下一节课继续重点讲解小数的大小比较。
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同学们在家里找一些价格标签,试着读读上面的价格,并比较一下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小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三年级下册的小数初步认识教学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小数的简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基本运算。
难点主要是小数的理解和读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课件,以及一些小数卡片,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小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价格的表示,引入小数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会用ppt课件,配合小数卡片,详细讲解小数的含义,小数的读写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小数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小数的含义,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基本运算。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小数的读写练习,和小数的简单运算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哪些地方讲解得不够清楚,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数。
这就是我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1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关键。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通过展示商品价格标签上的小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一环节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小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五章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主要围绕小数的初步认识展开。
我们会学习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数位、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读写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的数位和读写方法,难点是小数的比较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小数的含义,我准备了一些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小数点模型、小数卡片、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会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超市买东西?在超市里,我们常常看到商品的价格是带有小数的,比如2.5元,3.75元等等。
那么,你们知道这个小数是什么意思吗?”然后,我会教授小数的读写方法。
我会先教同学们如何读小数,然后再教同学们如何写小数。
我会通过一些练习来帮助同学们巩固这个知识点。
我会教授小数的比较大小。
我会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如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小数的数位时,我会用板书来展示小数的数位顺序,以及每个数位的名称和位置。
在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时,我会用板书来展示小数的读写规则。
在讲解小数的比较大小时,我会用板书来展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纸和笔,画出小数的数位顺序图。
2. 请同学们用纸和笔,写一篇关于小数的读写方法的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小数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对小数的比较大小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同时,我也会在课后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也能积极地进行拓展延伸,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小数的知识,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初步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的各部分名称。
2.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
3. 情感目标:
结合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软尺。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读一读,写一写。
3.9 12.83 6.75 0.75
4.03
指名读出上面的小数,教师让学生把这些小数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同桌两位同学互相检查对方书写是否规范。
2. 口答。
18.53元是()元()角()分 0.85元是()元()角()分
4.07元是()元()角()分 12.13元是()元()角()分
3. 点明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二)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的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提出问题,及时指导。
师:这张情境图里有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
指名口答,学生可能会说出情境图中的两个问题,但不会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及时指导如下:
课件出示:103页的尺子图。
让学生观察后指出: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就是1/100米,可以写成0.01米(配合教师的说明课件闪现尺子里“0.01m”部分),然后让学生想一想35厘米可以写成()米。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因为1厘米可以写成0.01米,35厘米含有35个1厘米,所以35厘米可以写成0.35米。
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135厘米可以写成()米,140厘米可以写成()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指名口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因为1m=100cm,35cm可以写成0.35m,而135cm是1m35cm,所以135cm可以写成1.35m。
让学生独立解决140cm=( )m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 认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
出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认真观察表格中的内容。
教师以1.35和36.5为例向学生说明小数的各部分名称。
小数可以分为两部分:小数点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如1.35中的“1”,36.5中的“36”),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如1.35的“35”,36.5中的“5”)。
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
上表中左右两边的…表示还有很多位没写出来,我们将在今后继续认识这些数位。
3. 教学例4。
(1)复习:
1元=()角 1元=()分
(2)认识1角=0.1元,1分=0.01元。
教师指出:1角是1/10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1分是1/100元,用小数表示是0.01元。
(3)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例4中的填空题,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反馈。
指名口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 教学例5。
让学生观察题中的每一个图,先指名说一说每个图各表示什么,再让学生独立填上适当的分数和相对应的小数。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三、操作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5课堂活动1、2题。
1. 第一题。
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用课前准备好的软尺量出小组内每个同学的身高、胸围和腰围,把量得的结果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并填入本题的表格里。
学生测量、填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
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养成定期测量自己身高、胸围和腰围的习惯,教育学生要关注自己的体型变化情况。
2. 第二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看数涂格子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地给予指导。
四、检测题
1. 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百分位。
()
(2)0.45读作:零点四五。
()
(3)2米3厘米等于2.3米。
()
(4)十点零二写作:10.2。
()
2. 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小数,并读一读。
5元5角 3元5分 6角 4元8角
元
3. 填一填。
(1)7.45元是()元()角()分
(2)8.30元是()元()角()分
(3)5角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4)4角6分用小数表示是()元。
(5)2元1角3分用小数表示是()元。
(6)246cm=( )m 120cm=(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