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4 珍珠鸟 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珍珠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听、说、读、写、演陈曲《珍珠鸟》。
2.句子能拆解和合并,初步尝试段首句的解析,懂得培养灵感并保存素材。
过程与方法1.愉快地掌握《珍珠鸟》的神奇故事,用朗声的诗歌音调进行背诵,肢体动作合拍,提高理解能力。
2.通过“五个维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进行感官训练,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与价值观1.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心、欣赏力,并具有对事物简洁美的审美能力。
2.珍惜父母的呵护,懂得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教学内容•诗歌《珍珠鸟》的故事及解析•诗歌《珍珠鸟》的背诵重点•《珍珠鸟》的神奇故事及情感表达•逐句理解和背诵《珍珠鸟》难点•初步尝试段首句的解析•培养灵感并保存素材的能力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设想一只珍珠鸟在课堂中飞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学习诗歌内容1.分段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珍珠鸟》的故事。
2.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珍珠鸟的诗句。
3.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小剧本,展示珍珠鸟的故事。
3. 情感诗歌1.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句《飞翔的考神在蓝天》背诵。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水彩笔画珍珠鸟。
4. 反思与总结1.学生分享对《珍珠鸟》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四、教学反思1. 引导学生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不仅了解诗歌内容,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展示自己的语言艺术。
2. 结合情景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珍珠鸟》的内涵,教师可以结合生动的情景故事或图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检验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给予适当的肯定和奖励。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珍珠鸟》教案5篇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珍珠鸟》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局部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着重理解“信赖,不就能创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体会对鸟的喜爱之情。
4、养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信赖,不就能创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今天,我很高兴我的同学们正在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
这篇课文是(老师指题目,学生读题目)。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去理解各种无法理解的问题。
你觉得这样好吗?二、初读、质疑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⑴读准字音;⑵读完后,想想有哪些不懂?2、同学质疑:教师和时梳理归纳时解决这些词语:神气十足、咂嘴、腻等留下这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垂蔓”、“幽深”、“雏儿”、“情不自禁”、“信赖”,不就能发明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意思。
三、再读、解疑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⑴看图理解“垂蔓”。
从丛林入手理解“幽深”。
⑵从含有“垂蔓”、“幽深”这句话入手引导同学体会对这对珍珠鸟的喜爱。
⑶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可以看出对鸟喜爱的其它句子。
⑷朗读这些语句,体会感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我很喜欢珍珠鸟,那么你喜欢它们的幼仔吗?顺势理解“雏儿”:⑴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考虑:喜欢雏儿吗?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⑵同桌讨论。
⑶全班交流。
⑷你能通过读让老师也喜欢这只雏儿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3、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过渡:上课前查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珍珠鸟是一种很胆小的鸟,所以它怕我吗?⑴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⑵小组讨论:①珍珠鸟怕我吗?为什么?②从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珍珠鸟对我是非常信任的?⑶出示描写珍珠鸟相信我的两个片断:①珍珠鸟站在书桌上,啄我写字的笔尖和手指。
②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⑷讨论:这两个地方,珍珠鸟对我的相信,在程度上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⑸提问:对他人特别相信的能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表示?(信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珍珠鸟》教案(集
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诗词《珍珠鸟》的作者、内容及寓意。
•正确朗读、理解诗词《珍珠鸟》。
•能够感悟诗词传达的意境和美感。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领悟诗词《珍珠鸟》的意境和美感。
•正确朗读《珍珠鸟》并理解其内涵。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及意境。
四、教学准备
•音响设备
•诗词《珍珠鸟》的课件或板书
•与《珍珠鸟》相关的图片或素材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通过展示图片或古典音乐,引入珍珠鸟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词(15分钟)
1.讲解诗词《珍珠鸟》的背景、内容和寓意。
2.逐句解析《珍珠鸟》中含蓄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朗读与分组讨论(20分钟)
1.学生分组,轮流朗读《珍珠鸟》。
2.各小组讨论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步:表演和赏析(20分钟)
1.邀请学生进行诗词表演,展示诗词的美感。
2.共同欣赏各组的表演,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诗歌之美。
第五步:小结与反思(10分钟)
1.整理本节课的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学生表达对《珍珠鸟》这首诗的感悟和思考。
六、课堂作业
1.写一篇意境描写《珍珠鸟》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4* 珍珠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思维能力: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审美创造: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这篇课文,作者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谊,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关注结构: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叙述,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为刚来家的一对珍珠鸟精心布置了一个幽静安全的住处,开篇的“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奠定了全文的轻松基调。
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写小珍珠鸟与作者由疏远到亲近的情感变化过程,这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关注描写:课文语言生动,很多地方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把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感交融描绘得微妙细腻,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体现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1.认识“蔓、幽”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3.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方法,揭示课题1.回顾之前学过的三篇课文,作者都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情感的?预设:《白鹭》是通过对白鹭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落花生》一课是作者借助落花生的特点来表达要做有用的人的人生感悟。
《桂花雨》一课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和桂花有关的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引导:这就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本课的作者想要借助珍珠鸟表达什么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珍珠鸟》。
(板书:4* 珍珠鸟)2.出示珍珠鸟的图片,简单介绍珍珠鸟。
(出示课件3)3.介绍作者。
【导语】《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篇散⽂。
此⽂描绘了在⼀丛绿意盎然、充满⽣⽓的吊篮⾥的⼀只鸟笼⾥,⼀只红嘴⼩精灵在快乐地飞来飞去的图景,谱写了⼀曲⼈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信赖也是⼈类社会⽣活的准则这⼀寓意。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4课《珍珠鸟》课⽂原⽂ 真好!朋友送我⼀-对珍珠鸟,放在⼀个简易的⽵条编成的笼⼦⾥,笼内还有⼀卷⼲草,那是⼩鸟舒适⼜温暖的巢。
有⼈说,这是⼀种怕⼈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
那⼉还有⼤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
我便⽤吊兰长长的、串⽣着⼩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般⼜细⼜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在了。
⼩鸟的影⼦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脑袋瞅瞅我。
我们就这样⼀点点熟悉了。
三个⽉后,那⼀团越发繁茂的绿蔓⾥边,发出⼀种尖细⼜娇嫩的鸣叫。
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
我呢,决不掀开叶⽚往⾥看,连添⾷加⽔时也不睁⼤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个更⼩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哟,雏⼉!正是这⼩家伙! 它⼩,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钻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母:红嘴红脚,灰蓝⾊的⽑,只是后背还没⽣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点。
它好肥,整个⾝⼦好像⼀个蓬松的球⼉。
起先,这⼩家伙只在笼⼦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飞来飞去,⼀会⼉落在柜顶上,⼀会⼉神⽓⼗⾜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豪的名字;⼀会⼉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只要⼤鸟在笼⾥⽣⽓地叫⼀声,它就⽴即飞回笼⾥去。
我不管它。
这样久了,打开窗⼦,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会⼉,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4、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5、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通过句子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及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变化态度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冯骥才的家,一起来认识认识他的新朋友——(齐读课题)珍珠鸟。
2、你能把这个课题变成问题吗?3、根据你的预习,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4、出示关于珍珠鸟的简介。
5、出示冯骥才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你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生字:开火车读、齐读(纠错正音)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纠错正音)3、请你概况课文内容课文出现的无非是这两者,一个是作者,一个是珍珠鸟。
文中出现了几只珍珠鸟?文中重点写的是哪只?板书:我小珍珠鸟“我”对珍珠鸟非常…?板书:喜爱珍珠鸟对“我”非常…板书:信赖三、再读课文,探究学习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用“()”标出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我”喜爱珍珠鸟的句子;用“~~~”画出珍珠鸟信赖我的句子。
(一)体会鸟儿的外貌小练笔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整个身子好像一个()的球儿。
(1)按原文填空。
(2)找出比喻句,你体会到了什么?(3)在这段话中,作者主要抓住小珍珠鸟的()、()、()和()四个部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珍珠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珍珠鸟》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只珍珠鸟在树林中快乐生活,并与人们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把握课文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珍珠鸟的可爱,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情节;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珍珠鸟的可爱,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懂得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4.作业本:准备作业本,用于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讲述一个有关珍珠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体验“人与动物共存”的美好情愫,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会欣赏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动物或自然。
3、品味语言,学习抓住关键性语句,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情怀,增强阅读、鉴赏作品的能力。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较为浅湿,没有特别难于理解的词语,题材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故事生动有趣。
教学时,教师可以多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自学民,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要着力从三外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培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通过快速阅读筛选关键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基本内容,二是培养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动物与自然的能力,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文章内容:人与鸟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表现手法:作者是如何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3、情感体验: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4、能力:做到读、写、说结合,强化“说”和“写”的训练。
教学方案设计:(2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有这样一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同学们,虽然我们未曾相隔千里,但今天能有这么难得的机会相聚在一起,实在是你我的缘份,值得好好珍惜。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提议:让我们成为好朋友,你们同意吗?在生活中,除了可以跟人交朋友外,还可以与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交朋友。
鸟就是其中之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和鸟儿之间是否人令人难忘的故事?为什么难忘?你能把经过和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吗?希望大家在讲述时,力争做到以下两点:1、语言简洁生动;2、饱含感情,能打动人。
(课前调查准备,推举一位同学讲述)。
(组织学生评价)教师:是啊,在生活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精彩的值得大家分享的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珍珠鸟》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珍珠鸟》是一篇描写作者与珍珠鸟相处的文章。
通过作者的生动描绘,使读者感受到珍珠鸟的美丽可爱和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文学色彩,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以及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爱心,容易被文章中珍珠鸟的美丽可爱所吸引。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性的语言表达还不够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升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难点: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学生作文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听录音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珍珠鸟的美丽可爱。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珍珠鸟的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珍珠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 1. 了解《珍珠鸟》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课文中重点生字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3.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意思。
4.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珍珠鸟》的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授课文生字生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课文《珍珠鸟》的课本和课后习题册。
2.针对本课文准备的课堂教学PPT。
3.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故事启发学生猜测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珍珠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呈现生字生词教学教师板书生字生词,并通过图画或实例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课文解读教师逐段解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故事情节,理解语言表达方式。
3. 课文阅读训练学生分组或个人朗读课文,并进行语音语调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
4.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珍珠鸟》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5. 课文延伸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讲述自己的一次感动或体验,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五、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教师可以开展教学反思: 1.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学生的朗读和讨论表现如何?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3.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是否需要加强词汇训练?通过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培养其综合语言能力。
以上是本次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