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准时间测定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
模特法实例某厂有一条汽车用发电机的装配生产线。
现介绍如何用作业测定的方法确定该流水生产线的标准时间并对其进行改善。
该发电机装配主要包括:前盖、轴承、轴承盖、定子、压块及螺钉、转子、后盖总成(包括后盖和整流桥)、皮带轮、调节器、硅脂、集电环保护套、黑罩盖和一些装配件。
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双手操作程序作业内容上料定位工位号 1 工作地布置位置MOD数139 时间秒 17.931 定员 1 单元左手时间右手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MOD 次数分析式动作叙述 1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前盖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2 将前盖放置于随行板上 M4P2 1 63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定子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4 将定子放入前盖M4P5 1 9 5 校正定子位置M2R2 1 4 校正定子位置6 校正引出线M1R2 3 9 3 M1R2 校正引出线7 取压板M3G3 4 24 4 M3G3 取螺钉8 组合压板与螺钉M3P5 4 32 组合压板与螺钉9 32 4 M3P5将组合件插入前盖镙孔 1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M3G0 1 3 1 M3G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总计139 UT通过对这八个操作单元的10次观测,得到每个操作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单元1,2,3,5,6,8的评比系数为110%,而第4,7操作单元的评比系数为100%,以第1单元为例,(宽放率为15%)则: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 评比系数0.143 X 110% 0.157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 X(1+宽放率)0.157 X 1+15% 0.181 如此类推,将各单元的标准时间之和求出后,即得组装手电筒的作业时间。
感动中国人物――蓝领专家孔祥瑞天津港(集团)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高级技师。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
武汉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他先后主持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50多个,获多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近9600万元,成为人人敬佩的“知识型产业工人”。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一、标准工时定义标准工时指对于必要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即是在下列条件下,完成一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 1.采用标准作业及标准设备 2.在标准化的作业条件下3.作业者均具备制程所要求的熟练度和适应度4.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況下熟练度与适应度5.以企业所设定的正常作业速度,完成一個单位作业量二、标准工时的角色三、标准工时的构成四、宽放时间种类a. 生理宽放:又称私事宽放。
标准工时标准准备时间标准主体时间净准备时间宽放时间净作业时间宽放时间一般时间特殊时间特殊时间一般时间标准工时工厂管理外包价格的決定标准价目格的決定进货价格的決定设备管理设备机种的选定设备台数的決定设备定位的決定生产管理生产计划日程计划作业管理适当的人员配置作业制程改善效率管理工程管理价格管理效率与生产性能的评价奖励津帖的策略价格的预估b. 疲劳宽放:分为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
c. 管理宽放:又称连接宽放。
d. 以上三种宽放以外的各种情况,一般不列入标准工时宽放范围。
ILO国际劳动组织变动疲劳宽放表项目区分男女立姿操作1% 2%不自然姿势稍不舒适 2% 3% 悬挂向上 5% 5% 很不舒适 7% 7% 重量 5磅以上 0 1% 阻力10磅以上1%2%表1一般情况下的宽放率生理宽放疲劳宽放管理宽放 5%6% 4%表2五、标准工时测定方法a. 秒表测时法b. PTS测时法(多采用MTM法)c. MOD测时法标准工时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各IE作业者由于喜好及运用熟练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动作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操作中往往结合运用。
a. 秒表测时法秒表测时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测时方法,目前多数企业广泛采用。
1.局限性1> 必须在生产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采集到数据才有效。
2> 评比比较困难,人为因素较多。
3> 采集数据周期比较长,时间成本耗费较大。
2.优势性1> 采集数据简单,较为直接,操作比较简单。
标准时间的设定---作业测定( 2)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 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 同时也是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 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制造、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一、标准时间概要1.什么是标准时间( Standard Time)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 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下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要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一下五项主要因素:1)正常的操作条件: 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而且不易于引起疲劳的条件,如女工搬运不超过4.5KG。
2)熟练程度: 大多数普通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 作业者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 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 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 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 基本原则是操作者经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 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 同时也是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 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制造、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然而, 由于受到中国历史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与国营体制的影响, 中国的工矿企业忽视效率及效益, 没有衡量效率的标准时间概念。
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有旧的的劳动工时定额系统, 与国际系统严重脱轨, 加入WTO之后, 当务之急是正视效率管理, 引进基础的标准时间系统, 与外企在同一平台上竞争。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 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经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体人员都能够客观准确的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其应用非常广泛, 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工时测定一、标准工时的结构1、标准工时是以各个作业为对象所测定的结果﹐即为单一工序的时间。
2、标准工时要包括准备工时与单件工时﹐而且要个別测定。
3、标准工時是该项作业所含的各单元或动作的整合。
是整合而非集合﹗生产批工时=准备工时+完工件数×单件工时二、标准工时的内涵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方法、条件下﹐任何正常的人﹐以正常的速度能完成某项作业的时间。
正常工时﹕是指所测定的对象(作业员)未必正好在正常状态、正常速度下。
最后运用评比系数作调整﹐使之接近正常的速度水平。
标准工时=正常时值× (1+宽放率)正常时值=平均时值× (1+评比系数)三、标准工时必须依据的基本条件1、正常作业环境状态下2、确定而合理的最佳工作方法3、适任合格的作业员4、以一定的正常的速度进行作业四、测定标准工时的方法标准工时的运用是一种科学管理,所以一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來测定它。
但是有些企业贪图方便而采用简陋的方式﹐如﹕经验臆测法﹑历史记录法。
经验臆测法﹕是指求教于车间有经验的人员,包括技术工或车间主管﹐依他們的经验直接提出某工件﹑某作业工时基准﹐而不作实地測定。
历史记录法﹕是指以工时记录单为依据﹐由现场作业员在实际作业时﹐依实况填入某工作件﹑某制程的产量及作业工时﹐经过对大量的同样数据加以统计比较(其实只是简单平均)﹐而得出所谓的标准工时。
秒表测时法﹕在作业现场针对作业内容﹐以秒表为工具﹐作深入的观测与记录。
同時要了解作业员的实际速度予以评比调整﹐使之达到接近标准速度的狀态。
综合数据法﹕以作业单元为中心﹐按统计方法把相同或很类似的单元综合起来建立标准时值表。
工作件设计完成后﹐并确定了它的制程工序与作业方法﹐就拿以单元为基准的时值表加以组合。
預定动作时间标准法﹕先测定各种动作的标准时值﹐作为统一标准。
测时只要确定待测定的工作方法与动作內容﹐最后把預定的动作时值組合起來。
五、标准工时的应用方向1、生产排程上的应用排程工时=准备工时+单件标准工时×排程量2、产能负荷管理的应用负荷工时=准备工时+单件标准工时×周排程量3、作业绩效管理的应用1)、生产净效率淨效率=Σ有效工时÷ (总工时-损失工时) × 100﹪2)、时间损失率时间损失率=总损失时间÷投入总工时× 100﹪六、运用标准工时的限制1、必须在正确科学的方法方式下测定2、必须善用调整方法3、不适用办公室管理事务作业4、未能确定的工作方法七、建立维护(修订)标准工时的机制1、工作方法变化时2、生产设备变化时3、产品种类变化时秒表测时法一、秒表测时法的精神1、了解基本背景1)、产品的制程与作业2)、作业的方法与标准3)、进行该项作业的人或机器2、必须坚持的精神1)、必须测时于正确的工作方法2)、必须观测于现场实际作业3)、必须具有明确的原始记录三、秒表测时的执行程序1、确定测时对象(工件)与目的2、確定工作方法与工作环境3、预先观测并建立作业单元4、实地观测并记录单元时值5、基本的时值整理6、计入评比与宽放四、划分作业单元的理由与技巧理由﹕1、为了正确的给予评比2、明确作业细节﹐提示改善3、作业条件、方法改变时的局部重测4、日后综合数据编定之用技巧﹕1、要有明确的始止点2、工时太短的单元不宜划分3、区分手动单元与机械自动单元4、区分机械内、外手动作业单元5、分离规则与不规则单元五、连续测时法需注意的技巧连续测时法﹕测时工作开始就按下秒表﹐中间包括各周程各作业单元﹐直到完成时才按停秒表。
PTS(预置时间标准法)-作业测定(3)预置时间系统(Predtemined Time System)简称PTS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通用技术手法,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各种作业的作业时间,而非通过现场观测的时间分析方法.一.预置时间标准法概要1.预置时间标准法种类动作时间分析------MTA法工作因素系统------WF法方法时间衡量------MTM法模特法---------------MOD法2.PTS法的特点PTS法最大的特点是不用秒表即可准确预定作业时间,并且不需评比,这给标准时间的设置带来极大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公平性与客观性,具体特点有以下几条:A新产品及新作业开始生产前可以事前设定标准时间,为未来的生产管理与改善提供了管理的标准与方法的评估B要吧对作业内动素进行详细进间预定,最大限度地提供了方法优化与评比的可能,从而确定最合理,高效的作业方法C不用秒表在生产作业前确定标准时间,制定作业标准D不需要时间分析中对观测时间的评比与修正,可直接求得正常时间,只需宽放一步即可求得ST E随着作业方法的变更而修订作业标准时间,因此PTS是生产线的流程再造及平衡改善时最方便的评估与设定手法二.模特法(MOD法)1.模特法的时间单位与动作分类模特法根据人的动作级次,选择以个正常人的级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最小的一次,即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作业它的时间单位即:1MOD=0.129S模特法的21种动作都以手指动作一次(移动距离2.5cm)的时间消耗值为基准进行试验比较,1.移动动作-----移动动作由符号M表示,是指手指,手和臂活动的动作A.手指的动作M1: 表示用手指前的第三个关节前的部分进行的动作,时间值为1MOD动作距离2.5cm(如手指拨动弹片式开关,回转小旋扭.用手指拧螺母)B.手的动作M2: 表示用手腕以前的手的部分进行的移动,动作距离在5cm(如持住零件在手腕的移动范围内安装,对准)C.小臂的动作M3: 表示以肘关节为中心的,肘以前的小臂(包括手,手指)的动作,M3的移动距离是15cm(如:拿取及放下加工部件,伴随手部动作碰触与装配,拿烙铁,及放工具时小臂的移动D.大臂的动作M4: 表示伴随肘的移动,小臂和大臂做为一个整体在自然状态下伸出的动作,移动距离30cm(伸手拿上本位传递过来的产品,及传递给下一工位时的移动,或从传送带上拿零件.E.大臂尽量伸直的动作M5:表示在胳膊尽量伸直的基础上,再尽量前伸动作,另外将胳膊向反向侧伸也是M5,移动距离一般为45cm(坐在生产线旁拿放在传送带对面的零件,拿放地上的物品)F.反射动作:反射动作是将工具牢牢握在手里,反复情形,重复作业时时行的动作,手指往复反射动作M1---------每一个单程动作时间为0.5MOD手的往复反射动作M2---------每一个单程动作时间为1MOD手臂的往复反射动作M3------每一个单程动作时间为2MOD上臂的往复反射动作M4------每一个单程动作时间为3MOD2.终结动作-----终结动作是移动进行之后的目的动作.如触及或抓住零件,把拿着的零件移向目的地之后放入,装配,配合等动作A.触及动作G0:------用手指或手去接触目的物的动作,这个动作没有抓住目的物的意图,只是触及而已(按动起动开关及关掉紧急刹车开关,推动(拔键)推放在夹具上的印刷电路板,左手抓住扶持相对较大的零件推动快速夹.B.抓的动作G1-------用手指,手掌简单地抓住的动作,抓的时候动作自然顺畅无犹豫及踌现象,被抓物附近没有障碍物,时间值为1MOD(如抓单独放置的一个零件,已经进行位置预置的工具如电动螺丝刀,拿上工位传下来的半成品,拿记号笔)C.抓的动作G3--------需要注意力,一般会伴随有迟疑踌躇现象,需要准确定位及高度注意的抓取(如拿易损的精密零件,拿供料盒中不规则放置的小零件)D.放置动作P0---------表示拿着物品到目的地后,直接放下的动作,放置的场所没有特殊的规定,一般不需要要注意着,没有时间值为0MOD(如放回使用过的工具,拿半成品放在作业台面(不用对位)安装只需一放即可的零部件E.放置动作P2----------需要注意力,往目的地放东西的动作,并需要用眼睛盯着进行一产次修正的动作,时间为2MOD(如将垫圈套在螺栓上,或取半成品放入固定夹具中,把烙铁放在烙铁架上,将半成品放在给下一工位的传递位置F.放置动作P5---------需要注意力,将物品准确放在规定位置,进行装配的动作,它是比P2更复杂的动作,P5需要伴有两次以上的修正动作,自始至终需要用眼睛观察,动作中产生犹豫,时间值为5MOD(如将电子零件的脚对准电路板孔位插入,轴与轴承的装配,对准测试点进行测试)3.移动动作与终结动作的结合4.同时动作-----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同时进行一样或不一样的两个以上动作叫同时动作A.两手同时动作的条件B两手同时作业的时间值时间值以用较长的一方为准5.下肢弯腰的动作A..蹬踏动作F3-----将脚跟踏在板上,压脚踏板的动作,时间为3MOD,注意当脚再次抬起时则视为第二个F3,如脚踏开关的使用,踏下时为F3,机器动作则视为有效时间,当脚离开断掉开关时又是一次F3B.步行动作W5-----身体水平移动,走步使身体移动的动作,回转身体也要挪动脚步,同样视作步行动作,步行时每一步用W5表示,时间值为5MODC.身体弯曲动作B17:从站立状态弯腰蹲下单膝触地,然后再返回原来状态的整个过程,时间值为17MODD.站起来再坐下动作S30-----坐椅子上站起来再坐下的周期动作,包括同进进行的两手推位椅子的动作,时间值为30MOD6.辅助动作1.搬运动作的重量因素L1: 搬动重量对速度会造成影响,重量因素只在放置动作附加一次,而不在其它过程中考虑,且不受搬动距离的影响.2.眼睛的动作E2独立动作,眼睛的动作分为眼睛的移动和调整眼睛焦距两种,所谓正常视野为眼睛的移动20cm 30度的范围内,在实际操作上如果是外观检查则在20平方cm范围内,根据产品形状设定观察的具体范围和次数,否则操作起来很难确定几次E2为合适,如果是加工结果检查如PCB焊点检查,则以焊点数及面积来明确一具E2的范围3.矫正动作R2:独立动作,在一只手指与手掌内进行的改变方向或调整握姿的复杂连续动作,用R2表示,时间值2MOD.注意只限于R2的独立动作,才给R2的时间值,往往熟练的作业员会在拿取后移动的同时进行矫正的操作4.判断动作D3:独立动作,连续的动作之间发生的瞬时判断.这个判断及其反应的作用D3表示,时间值为3MOD,如检查工作,对外观.加工结果进行判断,或对性能测式结果进行判断,以及对颜色,声音,手感等进行的判断,需注意的是只能当判断发生是才绷给出D35.加压动作A4独立动作,在作业时间需要推,拉等克服阻力的动作,用A4表示进间值为4MOD,一般是在推,转等动作终了后且其动作停止时发生,同时伴有手和胳膊及全身肌肉紧张,要求加力在2kg以上才计时6.旋转动作C4以手或肘关节为轴发生的圆周旋转动作,转一周的时间值为4MOD,注:转1/2周时,视作移动动作,且当旋转带有2kg以上的负荷时,时间值按有效时间计算,(如转动机械手柄,搅拌液体等)。
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摘要:本文介绍了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的概念、方法和实施步骤。
作业测定是分析作业过程,确定作业内容的方法;时间标准法是根据作业测定结果,进行作业时间的测算和控制的方法。
通过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可以实现对作业过程和作业时间的有效管理,提高作业效率。
关键词:作业测定;时间标准法;作业效率一、引言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是一种用于分析作业过程、确定作业内容和测算作业时间的方法。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作业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
作业测定及时间标准法通过对作业过程的分析,确定作业的步骤和要求,同时根据作业步骤和要求,测算和控制作业所需的时间,从而实现对作业过程和作业时间的有效管理。
二、作业测定的概念和方法作业测定是指通过对作业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作业内容和要求的过程。
作业测定的目的是了解作业的步骤和要求,为制定作业时间标准提供依据。
作业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作业过程,记录作业步骤和要求。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作业过程,观察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作业技能和经验。
2. 间接观察法:通过对作业者进行采访和询问,了解其作业过程和步骤。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作业过程,观察员需要善于与作业者交流,获取有效信息。
3. 文件分析法:通过分析作业相关的文件和资料,获取作业的步骤和要求。
这种方法适用于熟悉作业流程和要求的情况,可以提供准确的作业信息。
三、时间标准法的概念和实施步骤时间标准法是根据作业测定结果,测算和控制作业所需时间的方法。
时间标准法的目的是确立作业时间的合理标准,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最大化。
时间标准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作业过程:根据作业测定的结果,对作业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每个步骤的时间要求和工作量。
2. 制定时间标准:根据作业分析的结果,结合工作量和时间要求,制定合理的时间标准。
时间标准要具体、明确,能够反映出作业的实际要求。
jst标准工时JST标准工时是一种测定作业时间的方法,旨在为工作评估和标准制定提供准确的基础。
它是由日本标准时间委员会所制定,并为日本工业标准(JIS)所采纳。
JST标准工时旨在提供一个通用的时间测量方法,以便在各种行业和工作中应用。
一、JST标准工时的制定JST标准工时的制定是通过考虑不同行业和工作的特点来进行的。
该标准旨在为工作评估和标准制定提供一种客观、公正和可比较的方法。
JST标准工时是通过将工作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元素,并确定每个作业元素的平均作业时间来测定的。
这些作业时间是根据大量的数据和经验得出的,并经过仔细分析和计算来确定。
二、JST标准工时的分类JST标准工时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和技能要求分为三个等级:普通级(Level 1)、中级(Level 2)和高级(Level 3)。
每个等级都对应不同的作业元素和作业时间。
此外,JST标准工时还考虑了不同的工作条件、工具和环境等因素对作业时间的影响。
三、JST标准工时的应用JST标准工时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工作评估:JST标准工时可以用来评估工作的复杂程度、技能要求和劳动强度,从而为工作分析和设计提供依据。
2.标准制定:JST标准工时可以用来制定各种工作的标准工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3.生产计划:JST标准工时可以用来预测生产计划所需的时间,从而为生产计划和调度提供参考。
4.人力资源管理:JST标准工时可以用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5.成本估算:JST标准工时可以用来估算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四、JST标准工时的优点1.客观性:JST标准工时是通过大量数据和经验得出的客观数据,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2.可比较性:JST标准工时为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提供了可比较的时间测量方法。
3.可适应性:JST标准工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进行调整和适应。
4.精细化:JST标准工时对每个作业元素都进行了精细化的测量和评估,从而提高了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度。
作业测定的方法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研究专家为作业测定下的定义是:作业测定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作业测定的阶次可以分为:(1)第一阶次:动作——人的基本动作测定的最小工作阶次。
例如:伸手,握取等。
(2)第二阶次:单元——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
例如:伸手抓取材料,放置零件等。
(3)第三阶次:作业——通常由两、三个操作集合而成。
(4)第四阶次:制程——指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作业串联。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包括时间研究法(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法、预定时间标准法(模特法)、标准资料法、历史资料法。
它们的划分层次如下图:时间研究法(秒表测时法)工作抽样法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标准资料法 作业测定MTM 法 WF 法 简易WF 法MOD 法下面分别介绍五种方法的定义、原理、使用条件和实施过程。
一.时间研究法1.定义时间研究法也称为秒表时间研究,是以秒表为主要计时工具,通过对工序作业时间的直接测定,并经过工时评定和工时宽放,制定标准时间的方法。
2.原理秒表时间研究是利用秒表,在一段时间,对作业的执行情况直接的连续观测,把工作时间以及与标准概念(如正常速度)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给予一个评比值,并加上一定的宽放值,最后确定出该项作业的时间标准。
3.使用条件秒表时间研究主要用于对重复进行的操作寻求标准时间。
重复作业是指具有重复循环型式的作业,重复循环期间持续的时间,大大超过抽样或观察所需要的时间。
当作业具有单独的重复循环,分循环或有限的几种循环时,可以用秒表时间研究法。
适用于手工作业、机械作业等场合。
作业人数多的场合不太适宜,这时可以采用影片法摄录下来后再仔细研究。
4.实施步骤1)、选择观测对象和搜集相关资料;2)、划分操作单元;3)、测时,即记录观测时间,剔除异常值,确定观测次数,补充测时,计算各操作单元工时的平均值;4)、效率评比,即通过对被观测者的作业操作速度正常性的判断,进行调整,计算正常作业时间;5)、进行宽放,考虑到个人生理等需要,在计算的正常作业时间基础上进行放宽调整(按一定的百分数放宽);6)、确定标准作业时间—定额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