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上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 格式:pptx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3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语文教案教材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内容是“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该部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角度了解句子的构成和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不同的语音语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句子中各个词语的语音语调;•掌握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情感;•理解正确语音语调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能够按照要求正确表达句子,并传达出正确的语气和情感;•能够听懂并理解他人用不同的声音表达的含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语音语调重要性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读一段话:“大声说话不好,小声说话也不好。
要用合适的声音说话,这样人们才能听到你,听明白你说的话。
”教学内容分别举例使用不同的声音表达语气和情感,例如:•我想买一本书,用带疑问语气的声音说出来;•我能发现它,用惊喜语气的声音说出来;•你别走,用恳求语气的声音说出来;•大家加油,用鼓励语气的声音说出来。
让学生模仿并练习上述句子的不同语音语调,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的声音表达的含义。
同时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语音习惯。
延伸课堂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编造句子并在班级中演练,帮助他们通过练习实现开口说话的目的。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句子语音语调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并反思自己的表现,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布置写一个短小的口语交际对话,要求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相应的情感和语气。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句子语音语调的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引导学生练习口语交际时,需要加强指导,尤其是在学生自由发挥时,需要及时纠正错误表达,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同时,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增加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知道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等四个方面是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方式,逐步认识并掌握准确、得体的语音表达方式。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适当的语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的语音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等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注意用适当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1.介绍语音的基本概念,分别讲解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四个方面的内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不同语音表达方式的不同效果。
3.设计口语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语音表达方式。
4.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渐形成对于语音的自觉讲究。
四、教学方法1.交互式教学法。
2.示范教学法。
3.合作学习法。
4.活动式教学法。
五、教学步骤1.引入以“你会不会讲故事啊?”为引入,通过学生的放声答应来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2.讲解语音的基本概念分别讲解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四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方面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不同方面之间的联系。
3.举例演示不同语音表达方式的效果请几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声音方式朗读同一段文字,比较几种表达方式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语音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4.设计口语练习参考教材中的练习题和其他相关资料,设计口语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语音表达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对于语音的自觉讲究。
六、教学要点1.让学生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等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注意用适当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设计多种形式的口语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语音表达方式。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音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能够用适当的音量朗读并表达简单的意思3.发展听、说、读、写四种语言交际技能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宝的声音》2. 重点词汇1.大2. 小3. 声音4. 说3. 教学重点和难点1.辨别不同情境下应该使用的音量2.能够使用适当的声音传达情感和意思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1.教师播放不同音量的录音,让学生分辨出哪个更合适2.学生模仿不同音量2. 学习新课1.教师播放服装店员与宝宝的对话录音,并引导学生分析场景,角色,语言和情境。
2.按照录音中声音大小提示,解释什么是“大声说”和“小声说”。
3. 听读课文1.教师朗读《小宝的声音》2.请学生分析文中角色:小宝,妈妈,3.教师放慢语速,逐句朗读,让学生跟读4. 分组练习读小宝的台词1.小宝说话要用大声、小声和正常的声音。
2.按名字排队,一个一个读,在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下一个同学就可以接续读了,直到所有学生读完5. 小组合作1.按照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分工,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2.每位学生都要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6. 创意练习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加强学生对于语境需求不同声音的理解能力,增强口语表达能力2.根据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量多的说出符合情境的单词或者句子3.评选嘴硬的同学,并分发口香糖奖励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计划了一些课堂互动和合作性比较强的活动,比如小组合作和创意练习。
毫无疑问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口语表达的理解与练习,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同时通过单词和句子的联系与表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这些都是本次教学中的亮点。
小学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优秀教案一、教学背景《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音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重点围绕如何教学生正确使用声音来表达情感展开教学。
二、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中的情感表达要求。
2.能正确模仿老师的示范,用适当的声音表达文本中的情感。
3.能和同伴进行角色扮演,使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2.幻灯片或黑板3.形象生动的教具:如玩具、图片等4.音乐播放器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带有情感的音乐或声音,引导学生讨论声音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音频并根据听到的声音描述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步:学习课文1.逐段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所描述的情感。
2.示范用不同的声音表达文本中的情感,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第三步:活动设计1.小组活动:分组练习对话,要求学生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表达情感。
2.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达相应的情感,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第四步: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使用声音表达情感的方法。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案中的活动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情感表达要求?2.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活动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是否需要引入更多的多媒体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这篇课文,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活动是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主题为《用多大的声音》。
本次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说话要注意声音大小的问题,并掌握如何使用不同的声音大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说话要注意声音大小的问题,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声音大小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模仿老师讲话的声音大小和语调,表达自己的意思。
2.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交流、合作和表达。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兴趣盎然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学生能够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声音大小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声音大小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2.如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交流、合作和表达。
1.教师准备课件、录音、音响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读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在讲台上读出一段话,声音大的时候用大声说,声音小的时候用小声说。
2.让学生听后,猜想讲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第二步:呈现教材1.教师将课文《用多大的声音》呈现到课堂上,并让学生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大小的变化有什么作用?3.教师向学生阐述声音大小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说话时要注意用适当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第三步:模仿教师讲话1.教师模仿不同场景下的讲话,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体会不同声音大小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第四步:角色扮演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一段对话情景。
2.让学生在小组内角色扮演,用不同的声音大小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3.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表演体验。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的场合,该用不同的音量说话。
学会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2.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有时说话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用不同的音量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描述。
小朋友,有个叫思思的小朋友最近有了烦恼,他给大家留了字条,请听:小朋友:我是思思!这几天我有点不开心,有件事一直想不通!请你们帮帮我,好吗?苦恼的思思想不通的事到底是什么呢?原来呀,周五,思思和妈妈到奶奶家做客,妈妈告诉思思看到长辈要大声打招呼,思思就用清脆的声音喊“奶奶好”,奶奶很开心,妈妈也夸奖了思思。
周日,妈妈带思思到医院看望生病的李阿姨。
思思想起妈妈说的话,就大声对阿姨说:“阿姨,祝您身体健康!”妈妈对思思说:“说话声音要小一点!”思思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小朋友在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讨论——用多大的声音说话。
二、观察插图,感悟不同的场合说话的音量不同。
我们先让思思跟着我们到三个地方去看看吧。
第一个地方是哪里呢?对了,是阅览室。
1.出示第一幅图(1)阅览室里已经坐了一个小朋友了,小男孩想坐他旁边的空位子,该怎么说呢?(对呀,轻声说)为什么声音要那么那么小呢?(这是图书馆,许多人在看书,大声说话会影响他人)(2)瞧,这个小朋友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好。
其实,眼睛亮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图书馆有一个“会说话”的字,它默默地告诉了我们,在图书馆里该怎么做!(课件圈出:静,并出示:在阅览室,声音要轻轻地,因为大家都在认真读书,只有小声说话才不会打扰别人。
)(3)静就是安静的意思,生活中,我们还在哪里见过它或者这样的符号呢?(生:在医院里有“静”,在学校食堂里有“静”)小结:小朋友们,在图书馆里,我们要小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