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经营方式与组织结构
- 格式:pptx
- 大小:997.81 KB
- 文档页数:42
1、公司经营活动由一国走向多国,直至定位于全球化目标,、“全球中心”。
2、跨国公司通常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
公司的法律形式,可分为设立在母国的和设立在海外的、子公司以及避税地公司等。
3、跨国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采用6种类型:(1)国际业务部组织结构:随着公司产品出口、对外技术转让和对外投资业务的扩大,跨国公司设立专门的国际业务部,优点是能够加强对国际业务的管理,容易实现公司业务与世界市场接轨,有利于培养国际型经营管理人才。
(2)全球性产品组织结构:公司经营产品的多样化,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各种产品部,各产品部对其产品的全球性计划、管理和控制负有主要责任。
优点是强调产品制造和市场销售的全球性规划;有利于有利于加强产品的技术、生产、销售和信息的统一管理;最大限度缩小国内外业务的差别。
(3)全球性地区组织结构:在那些产品线有限,也去分布较广的公司里,以地区为单位组织业务活动,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优点是因强化了各子公司作为“盈利”中心和独立实体的地位,故有利于适应各地区实际情况和有助于子公司的独立发展;地区目标较明确,公司决策更易于联系实际;地区商品产销针对性强。
(4)全球性职能组织结构:将整个公司业务按公司的主要职能展开,各个职能部门负责各自领域的全球业务,分管职能部门工作地副总经理向总经理报告。
这种类型的组织结构主要适用于产品系列比较简单、市场经营环境比较稳定的公司。
(5)混合式组织结构:当公司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建立众多产品线、经营多钟业务时,或者这些跨国公司是由两家组织结构不同的公司合并组成时,通常它们采用混合式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适合于产品系列多、客户差异大或处于调整阶段的跨国公司。
(6)矩阵式组织结构:在公司业务规模大、产品系列多、地区分布广、客户差异性大的时候,公司经常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即在明确权责关系的前提下,对公司业务实行交叉管理和控制。
(以上这么多的内容,主要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公司会选择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懂得分清选择!)4、波特的“四要素”模式是指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5、全球战略的主要内容:1. 确定战略规划的时间,2. 对公司内部因素进行分析,3. 对公司外部环境进行分析,4. 制定公司的发展目标,5. 拟定公司的发展战略,6. 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十大方式1.境外创牌。
1998年,海尔集团大张旗鼓地在海外建厂,它当时的说法是从欧美高端市场入手,通过在当地建厂创牌,走出一条跨国经营的路子。
8年过去了,海尔跨国经营的成效不明显。
同一时期,到海外创牌的华为公司,选择从非洲、亚洲、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入手,采用所谓“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海外进行经贸活动,现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005年,华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全线突破,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已经超过50%,同时,华为品牌得到欧洲主流电信设备供应商认同,其产品相继被各国的主流电信商使用,跨国经营的成效显著。
2.境外买牌。
2003年,TCL通过重组汤姆逊公司的全球彩电业务,获得了汤姆逊、RCA等品牌,几乎在一夜之间,使集团的国际市场销售额大于国内市场销售额,迅速形成了跨国经营经营的格局。
当然,这次TCL重组汤姆逊、阿尔卡特等,也是付出了巨额代价的。
2004年11月,联想集团以17亿美元的代价收购IBM的PC业务,掌控了IBM的全球PC业务,促使其主营收入迅速突破1000亿人民币大关。
同时,也使联想海外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市场的销售额,获得了IBM品牌在全球市场5年的经营授权,其跨国经营经营大大的上了一个台阶。
3.境外设厂。
这是多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经营的重要选择。
因为,美国和欧盟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升反倾销等方式,极力地压制中国制造企业的出口优势。
对彩电业来说,厦华在欧洲设有两个OEM加工厂,分别位于德国和法国。
海信在意大利、法国拥有工厂,海信彩电已转变为以生产PDP、LCD等平板为主。
长虹、创维、海尔、TCL集团等也在墨西哥、俄罗斯、匈牙利、捷克、波兰、比利时等国建立众多的海外彩电生产基地和合资公司。
对于汽车业来说,2004年,长期汽车控股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奇瑞汽车公司和广州华南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在非洲加纳与当地大型企业Sneda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以CKD形式生产卡车、摩托车、奇瑞轿车、皮卡、旅行车,创下国内汽车企业首次集团在国外设厂的记录。
世界跨国公司经营模式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跨国公司以其全球化的视野和经营模式成为了商界的重要参与者。
跨国公司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通过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和市场网络来扩大业务范围。
本文将探讨世界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包括全球一体化、多国本土化和区域中心化三种常见的经营方式。
一、全球一体化经营模式全球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跨国公司将其各个分支机构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全球网络中,以实现全球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统一的经营管理。
在全球一体化模式下,跨国公司实行统一的生产和管理标准,实现全球采购、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实现全球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以实现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举例来说,像苹果、三星这样的高科技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将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实现高度竞争力和覆盖率。
他们通过统一的设计、质量标准和供应链管理,将全球各地的生产能力和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从而降低了成本,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二、多国本土化经营模式多国本土化经营模式是指跨国公司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采取适应当地市场的策略和经营方式。
在多国本土化模式下,跨国公司将本地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关键策略,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这种模式强调企业的灵活性和本地化管理,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政治和商业环境。
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等跨国快餐连锁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出了适应当地口味和文化的菜单,满足了不同国家消费者对食物的需求。
这些企业还会在管理和运营上进行本地化调整,以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商业规则。
通过采取多国本土化策略,跨国公司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增加市场占有率。
三、区域中心化经营模式区域中心化经营模式是指跨国公司在特定区域设置区域总部,以区域为中心实施经营管理,并在该区域内建立起包括生产、研发、销售和服务等一体化的运营网络。
区域中心化模式强调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实现资源和市场的整合,以便更好地应对区域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跨国公司与管理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1.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2.直到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第57次会议的有关决议文件中,才正式采用了“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3.跨国公司的判断标准用那些?结构性标准:即通过研究一个公司的跨国范围,及对子公司的股权安排和控制程度,来判断其是否属跨国公司。
营业实绩标准:主要是通过研究一家公司在国外经营的资产额、销售额、官员人数和利润等指标来判断它是否属于跨国公司。
行为特性标准: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应有全球性经营战略。
4.经营大师彼得F德鲁克认为,虽然跨国公司的总部不设在某国,但其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都是全球性的。
5.跨国公司的特征?1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2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化的基本手段3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4技术内部化6、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包括三种基本单位:母公司:负责对外直接投资,并对接受投资的经济实体进行控制的公司。
子公司:经母公司直接投资而在母国内外设立的经济实体。
分公司:母公司的分部。
7、跨国公司的类型1按经营项目分类:(从跨国公司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出发,跨国公司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经济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
二是以经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跨国公司。
三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跨国公司。
2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从决策上分类)一是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主要考虑母公司的权益。
二是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以众多子公司的权益为主。
三是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以全公司在世界各地权益的统筹考虑为依据。
3按公司内部经营结构分类:一是横向型跨国公司。
二是垂直型跨国公司。
三是混合型跨国公司。
8、跨国公司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9、近代的跨国公司始于德国的拜尔化学公司。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中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继续占主导地位。
11、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所起的作用?1加速生产国际化,促进生产力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根本信息学分: 4分总学时: 72适用类型: 高职高专适用专业: 国际贸易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 出口流程及模拟, 信用证出口单证, 外贸函电等专业必修课。
后续课程: 其他专业选修课程和毕业实训。
二、课程概述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阐述有关跨国经营管理方面的根本知识和一般原理, 介绍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态和跨国公司的开展现状, 使学生初步理解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跨国经营等方面的根本知识, 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跨国的经营与管理方式有一定的系统性认识, 并加深对中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战略的理解。
课程的教学要求:〔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及其相关知识;〔2〕全面了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运行规律;〔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完本钱课程的学习任务后, 能够自觉地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能提出解决方法。
三、教学条件1.教学场所要求 : 一般教室2.教学仪器设备要求: 黑板、教材四、学时分配方案第1章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2.了解跨国公司形成和开展的阶段;3.熟悉跨国公司的构成和类型;4.熟悉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跨国公司的类型和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难点: 跨国公司构成与非跨国公司的区别。
【学时分配】1. 理论课时: 3学时2. 实训课时:1学时【教学内容】一、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二、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开展三、跨国公司的类型四、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本章小结◆思考题◆案例分析 : 沃尔玛公司第2章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跨国公司总体战略的成长战略和经营战略;2.了解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 制定程序和制定方法。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旨在帮助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并确保公司在各个市场和地区的有效运营。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设计。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决定拓展业务至海外市场。
然而,仅仅将业务扩展到其他国家并不足以实现全球化。
公司需要建立全球化组织架构来支持其全球战略,以确保业务在不同市场和地区的成功运营。
二、全球化组织架构的重要性1. 提供各地的本地化支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时,需要了解和适应不同市场和地区的需求。
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可以确保公司能够提供本地化的支持和服务,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
2. 实现全球资源整合跨国公司拥有来自不同地区的资源和专业知识。
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可以帮助公司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工作和优势互补。
3. 提高决策效率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公司需要进行跨地区的决策。
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可以确保决策层能够及时获取各个市场和地区的信息,并迅速做出决策,从而提高决策效率。
4. 激励和管理全球团队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激励和管理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团队。
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高效的团队,并激励他们为公司的全球目标而努力。
三、跨国公司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的考虑因素1. 地理位置公司需要考虑各个市场和地区的地理位置,以确定在哪些地方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并安排合适的管理模式。
2. 业务类型不同的业务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设计。
公司需要根据其业务特点,决定是否需要设立全球业务部门、区域业务部门或国内外合作伙伴等。
3. 文化差异跨国公司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建立和管理团队,并促进跨文化合作和沟通。
4. 信息流通全球化组织架构设计需要确保信息在跨国公司内部流通畅通。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引言跨国公司是指在一个以上国家开展业务活动的公司。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复杂。
本文将通过分析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探讨其挑战和成功因素。
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活动的公司。
它们通常具有总部和分支机构,可以在多个国家进行生产、销售和营销等活动。
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广泛,涉及多个国家的市场和资源。
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进口与出口:跨国公司通过进口和出口商品进行贸易,利用不同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2.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以获得市场份额和资源。
3.特许经营:跨国公司将品牌和经营权授予其他国家的企业,以获取特许经营费用和品牌推广。
4.全球化战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一致的市场战略和产品定位,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
跨国公司的经营挑战跨国公司面临许多经营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跨国公司需要适应这些差异,并在经营中加以考虑。
2.法律和政策限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和政策,跨国公司需要遵守这些规定,并与政府合作解决相关问题。
3.跨国管理: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需要进行跨国管理,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4.语言沟通:跨国公司需要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包括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客户的交流等。
5.风险管理:跨国经营意味着面临更多的风险,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跨国公司需要有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跨国公司管理跨国公司管理的特点跨国公司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相比有其特点和难点:1.多元化:跨国公司面临多个国家和市场,需要管理多样化的人员、文化、法律等因素。
2.组织结构: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必须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和管理要求,同时实现整体协调与灵活性。
3.知识管理:跨国公司需要有效管理不同国家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