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羟色胺1A受体
- 格式:pptx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10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缓慢起病,具有特征性的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目前大量研究反复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种明显的认知缺陷症状,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执行控制功能等[1]。
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功能磁共振(fMRI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等应用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2]。
目前已基本统一观点,即认知功能障碍在首发精神分裂症发病前或发病时就已经存在[3],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独立症状,至少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持久而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的认知损害与预后差的关系比其他任何症状都要密切,其对患者工作能力和社会功能产生长期深刻的影响[4]。
有关基础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记忆(颞海马功能)和学习(前额海马功能)功能的缺陷,所以海马功能障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中起重要作用[5],有研究已经发现5⁃羟色胺(5⁃HT )家族特别是5⁃HT1A 受体在情感和认知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6]。
为了进一步探讨5⁃HT1A 受体部分激动剂在改善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作用,本研究拟在稳定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观察在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5⁃HT1A 受体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员对象和方法1.1对象1.1.1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 ⁃V 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处于疾病临床稳定期(即患者没有因为急性症状需要住院或增加药物治疗的剂量至少3个月);患者的幻觉或妄想程度没有超过中重度(例如:BPRS 幻觉行为或其他异常的思维内容评分≤5);阳性的思维形式障碍没有超过中重度(例如:BPRS 的思维障碍评分≤4);年龄:18~65岁(含18和65岁);男性或女性;门诊或住院患者;汉族;利手:右利手;智力水平:IQ≥90分;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五羟色胺的研究报告
五羟色胺(5-HT),又称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功能。
近年来,对五羟色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研究报告旨在综述五羟色胺的生物合成、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五羟色胺的生物合成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内分泌细胞。
它是从色氨酸(tryptophan)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合成而来。
色氨酸羟化酶是参与色氨酸代谢的关键酶,其活性和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与五羟色胺功能的变化相关。
五羟色胺在神经系统中调节着情绪、认知、记忆等多个生理和行为过程。
它在情绪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体内五羟色胺水平较低,而通过药物干预提高五羟色胺水平可以改善抑郁症状。
此外,五羟色胺也在感觉、食欲、睡眠等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五羟色胺能够通过与特定受体结合,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
不同的五羟色胺受体分布在不同脑区,对五羟色胺的传递起到了调节作用。
例如,5-HT1A受体在抑制神经元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焦虑和抑郁症相关。
最后,五羟色胺的研究还涉及到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自闭症、肥胖症等疾病的关联。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发现,该病患者脑内五羟色胺水平下降,而通过增加五羟色胺水平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总结起来,五羟色胺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多个生理和疾病状态相关。
研究表明,改变五羟色胺水平可以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的症状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五羟色胺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维拉拍米的作用1. 什么是维拉拍米?维拉拍米(Vilazodone)是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属于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5-羟色胺1A受体部分激动剂(5-HT1A受体激动剂)的结合物。
它于2011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并在许多国家用于治疗成年人抑郁症。
2. 维拉拍米的作用机制维拉拍米通过两种方式影响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传递,从而起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首先,维拉拍米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
它通过抑制5-羟色胺在神经元之间的再摄取,增加了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
这种增加的5-羟色胺浓度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不足的症状。
其次,维拉拍米还是一种5-羟色胺1A受体部分激动剂(5-HT1A受体激动剂)。
5-HT1A受体是5-羟色胺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它在调节情绪和情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维拉拍米的5-HT1A受体激动作用可以增加5-羟色胺在特定脑区的释放,进一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综合来看,维拉拍米通过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和激活5-HT1A受体,调节了5-羟色胺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3. 维拉拍米的临床应用维拉拍米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抑郁症,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
下面是维拉拍米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特点和优势:3.1 快速起效维拉拍米的起效时间相对较快,通常在开始治疗后的1-2周内就能看到明显的改善。
这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常常希望尽快缓解症状并恢复正常生活。
3.2 减少副作用相比于其他抗抑郁药物,维拉拍米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失眠等,而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度和短暂的。
这使得患者更容易接受和坚持治疗。
3.3 提高认知功能维拉拍米不仅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功能。
研究表明,维拉拍米可以增强注意力、记忆和执行功能,有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任务和挑战。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癫痫合并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李琼;孙美珍;杨萍【摘要】目的探讨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对癫痫合并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级SD大鼠160只,随机选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匹罗卡品诱导慢性癫痫大鼠模型.25 d后通过体质量与摄食量测量及旷场试验筛选出癫痫合并抑郁模型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卡马西平(CBZ)组、CBZ+ 8-OH-DPAT低剂量组(8-OH-DPAT低剂量组)及CBZ+ 8-OH-DPAT高剂量组(8-OH-DPAT高剂量组);分别给予CBZ 100 mg/kg、CBZ +8-OH-DPAT 0.1mg/(kg·d)、CBZ+ 8-OH-DPAT 1 mg/(kg·d).连续治疗7d后,进行癫痫发作的Racine分级、体质量、摄食量测量及旷场试验;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生长因子(NGF) 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苔藓纤维出芽(M FS).结果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BZ组、8-OH-DPAT 低、高剂量组的体质量与摄食量明显下降,海马NGF mRNA表达与Timm评分明显增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CBZ组、8-OH-DPAT低、高剂量组的体质量、摄食量及旷场试验评分明显提高,Racine分级、海马NGF mRNA表达与Timm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8-OH-DPAT高剂量组上述改变更明显(均P<0.05).结论高剂量的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能抑制癫痫合并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的MFS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重塑.这可能是5-HT1A受体激动剂抗癫痫、抗抑郁的分子机制之一.%Objective To study intervention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of 5-hydroxytryptamine 1A (5-HT1A)receptor agonist 8-OH-DPAT on epileptic rats with depression.Methods Eight ra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60 adult SD rats as normal control (NC)group,the other rats were induced epilepsy with pilocarpine.After 25 d,32 epileptic rats with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by the body weight and food intake measurements and open field test,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carbamazepine (CBZ) group,CBZ + 8-OH-DPAT low dose group(8-OH-DPAT low dose group) and CBZ + 8-OH-DPAT high dose group(8-OH-DPAT high dose group).The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CBZ 100 mg/kg,CBZ +8-OH-DPAT 0.1 mg/(kg · d),CBZ +8-OH-DPAT 1 mg/(kg · d).Racine classi fication,body weight and food intake and open field test were measured 7 d after continuous coursetreatment.The 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NGF) mRNA was measured with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mossy fiber sprouting (MFS)was observed with Timm staining.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C group after treatment,weights,food intake in model group,CBZ group,8-OH-DPAT low and high dos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the expression of the NGF mRNA and timm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l P <0.05).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weight,food intake,open-field test scores in CBZ group,8-OH-DPAT low and high dose groups were remarkably increased; Racine classification,the expression of NGF mRNA and Timm scores were remarkably decreased (all P < 0.05).The above changes were more obvious in the 8-OH-DPAT high dose group(all P < 0.05).Conclusion High doses of 5-HT1A receptor agonist 8-OH-DPAT can inhibit MFS and NGF expression of hippocampal dentate gyms in epileptic rats with depression,to promote hippocampal neuralremodeling.That may be on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tidepressants and antiepileptic by 5-HT1A receptors agonist.【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3(026)003【总页数】4页(P206-209)【关键词】癫痫;抑郁;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神经生长因子【作者】李琼;孙美珍;杨萍【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1癫痫与抑郁共存目前被认为是神经精神病学现象[1]。
跑步机运动通过5-羟色胺1A受体激活缓解应激性社会交往障碍一、摘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酪氨酸激酶 B和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被认为是导致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危险因素。
5-羟色胺对抑郁症发病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观察运动应激后大鼠在BDNF和5-HT表达关系与社会互动的影响。
应力诱导通过不可避免的0.2毫安的电击对大鼠诱导7天。
运动组大鼠被迫运行在跑步机上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4周。
社会相互作用试验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TrkB(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pCREB(反应原件结合蛋白,磷酸化蛋白),和5-HT1A 在海马区的表达。
结果表明,花时间与陌生的伙伴能减少压力,相反,应力诱导大鼠的花费时间也增加了。
BDNF,TrkB 和pCREB的表达分别降低了压力,相反,运动增强了应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和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表达。
此外,压力减弱了5-HT1A受体的表达,相反,在应激大鼠上,运动增强5-HT1A的表达。
在目前的研究中,跑步机运动通过增强海马可塑性和血清素的功能缓解应激性社会交往障碍。
5-HT1A受体通过平板运动来激活。
关键词:社会互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5-羟色胺1A受体,平板运动二、说明经常出现的失望和压力事件后,会出现悲伤,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绪变化,这一连续的情绪变化是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特征。
暴力和欺凌是引起在校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重大压力事件(德斯坦et al.,2007;格兰特et al.,2004;Kaltiala Heino et al.,2010)。
海马故障与抑郁症密切相关(通道适配器状态寄存器éN et al.,2007;米切尔森et al.,200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 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被认为是导致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危险因素(苏尔泽,2002;马特森et al.,2004)。
5—羟色胺1A受体与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5-HT1A受体是5-羟色胺受体家族中的一个亚型,是广泛分布于整个大脑中的一类重要神经递质。
已有证据充分显示,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癫痫和抑郁、焦虑有关,5-HT1A受体也是用于治疗癫痫、抑郁症与焦虑症的重要靶点。
本文着重就5-羟色胺1A受体与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 5-HT1A receptor is a subtype of 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family,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hole brain. There is already evidence that the neurotransmitter 5-hydroxytryptamine is associated with epilepsy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the 5-HT1A receptor is also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drug treatment for epilepsy,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5-HT1A receptor and epileptic depression and anxiety.[Key words] Epilepsy;Depression;Anxiety;5-HT1A receptor癫痫是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我国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千分之七,约有900多万癫痫患者,而且每年以40万速度增加,它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是仅次于脑卒中。
5-羟色胺及其受体:控制情绪的主要物质,情感障碍的核心神经递质和受体一、5-HT的分布、合成及代谢中枢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神经元主要集中于脑干和中缝核。
色氨酸通过色氨酸羟化酶作用水解为5-羟色氨酸,再经脱羧作用生成5-HT。
5-HT最早是在20世纪40年代从血清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又称之为血清素( serotonin)。
释放入突触间隙中的5-HT与其受体结合后迅速分离,主要经突触前膜的再摄取作用回收并储存于囊泡、小部分被MAO降解失活。
位于突触前膜负责5-HT摄取的5-HT转运体是抗抑郁药主要的作用靶点。
二、5-HT受体及其亚型5-HT受体分布广,受体亚型多。
根据受体偶联的信号转导系统和氨基酸顺序的同源性,将5-HT受体分为7种亚型(5-HT1-7受体),每种亚型受体又存在不同的亚亚型。
1.5-HT1受体可分为5-HT1A、5-HT1B、5-HT1D、5-HT1E和5-HT1F共5种亚型。
5-HT1A主要分布于边缘系统,5-HT1B和5-HT1D受体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和黑质,可作为突触前自身受体负反馈调节递质的释放。
5-HT1受体均通过G i/o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下降引起生物学效应。
①激动5-HT1A受体激动5- HT1A受体抗抑郁、抗焦虑,促进性唤醒和射精。
丁螺环酮激动5–HT1A受体,故有抗抑郁、抗焦虑,促进性唤醒和射精效应。
②激动5–HT1D受体激动5-HT1D受体可治疗偏头痛。
大脑血管的5-HT1D受体功能低下时,血管扩张,引起偏头痛;抑郁症病人的5-HT能降低,故偏头痛发生率高。
舒马曲坦(Sumatriptan)选择性激动5-HT1D受体,故能治疗偏头痛;氟西汀(百忧解)增加5-HT能,激动5- HT1D受体,故能治疗偏头痛。
2.5-HT2受体可分为5-HT2A、5-HT2B、5-HT2C三种亚型。
5-HT2A受体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激活5-HT2A受体可兴奋面神经核的运动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孙颖;蔡海燕;沈敬山;朱维良;王贺瑶;郭敏亮【摘要】目的为发现5-羟色胺1A(5-HT1A)受体的激动剂,通过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的方法建立高通量筛选(HTS)细胞模型.方法将带有人源5-HT1A受体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cDNA3.1-h5-HT1AR)与带有报告基因pCRE-luc的pcDNA3.1质粒(pcDNA3.1-pCRE-luc)共转染到工具细胞中,通过对工具细胞选择、共转染质粒比例、化合物孵育时间及阳性化合物选择等条件进行探索和优化,建立了稳定表达人源5-HT1A受体并可用于该受体激动剂筛选的细胞模型(HEK293-h5-HT1AR).结果①根据瞬转实验中信号值的高低,模型采用HEK293细胞作为工具细胞;② 根据瞬转实验中的信噪比,发现pcDNA3.1-h5-HT1AR:pcDNA3.1-pCRE-luc的最佳比例为1:3;③ 对化合物孵育时间进行优化,选择的最佳孵育时间为6 h;④阳性化合物的选择过程中,实验研究了5-HT.HCl,Flibanserin,8-OH-DPAT 以及Lorcaserin(APD356)4个已报道有5-HT1A受体激动活性的化合物,结果表明APD356在该体系中最适合作为阳性对照化合物.⑤ 该细胞株连续培养12代,信号稳定.结论通过对一系列实验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建立了一个稳定表达人源5-HT1A受体的细胞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高通量5-HT1A激动剂的筛选.【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2(028)005【总页数】6页(P731-736)【关键词】激动剂;高通量筛选;5-羟色胺1A受体;抑郁症;内源型;细胞稳转株【作者】孙颖;蔡海燕;沈敬山;朱维良;王贺瑶;郭敏亮【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4;R392.11;R749.42;R965.1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2大疾病[1]。
血清素受体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种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并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血清素受体是血清素信号转导的关键分子,具有多种亚型,其中包括5-羟色胺1受体(5-HT1),5-羟色胺2受体(5-HT2),5-羟色胺3受体(5-HT3)等。
血清素受体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对血清素受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研发出具有调节神经递质功能的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首先,血清素受体在抑郁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理疾病,病人常常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抗抑郁药物常常通过调节血清素受体的功能来缓解病人的症状。
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以增加5-HT1受体的活性,从而增加血清素的浓度,减轻抑郁症状。
其次,血清素受体在焦虑症治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病人表现出过度的担忧和紧张。
类似于抑郁症治疗,抗焦虑药物也可以通过调节血清素受体来缓解病人的症状。
例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5-HT2受体的活性,减少血清素的浓度,从而减轻焦虑症状。
此外,血清素受体还在治疗神经疼痛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病人经常出现剧烈的疼痛和神经过敏。
某些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减轻神经疼痛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患者表现出幻觉、妄想和认知障碍等症状。
某些5-HT2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多巴胺的释放,从而减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总的来说,血清素受体在药物研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血清素受体及其亚型的功能和调节机制,科学家们可以开发出更加针对性的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精神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
这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也为药物研发领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对血清素受体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有望进一步理解血清素受体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五羟色胺受体1B及2B的两个亚型晶体结构作者:徐华强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4年第8期徐华强五羟色胺(也叫血清素)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与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控制着认知、学习、感情、情绪等脑神经活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控制着生殖、代谢、血管收缩、骨骼发育等生理功能。
因此五羟色胺系统一直是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作用于该系统的药物广泛用于抗精神分裂症、偏头痛、抗呕吐及肥胖症等疾病。
但是,因为五羟色胺功能复杂,受体繁多[在人体中共有14种不同的五羟色胺受体,其中13种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 C R)],临床用的五羟色胺调节剂具有非特异性,常引起毒性副作用,从而导致临床用药的失败。
五羟色胺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分子机制是解决五羟色胺调节剂分子特异性的关键前提。
但是由于五羟色胺GP CR受体是七次跨膜的膜蛋白,柔性较大,导致其蛋白质表达、提纯与结晶难度极高。
五羟色胺受体结构的长期匮乏,已抑制对五羟色胺受体的生物学的理解及其药物的研发。
徐华强课题组利用计算生物学手段,对五羟色胺受体系统的配体识别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深入阐述了五羟色胺受体-配体结合的分子机制。
同时,现有的大部分GP CR结构都是抑制剂结构,与此相反,两个五羟色胺受体结构都是激动剂复合体结构。
在结构测定的基础上,利用点突变及下游信号传导的分析,详细地揭示了五羟色胺受体亚型的信号传导特异性。
Science 3 May 2013: 610-614徐华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清华大学核子获物理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生物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1989前往美国杜克大学植物遗传系学习。
随后获得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4-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 I T)生物系, 哈佛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助理;1996-1999年,为美国格兰素威康研究所结构化学系,一级研究员;1999-2001年,为美国格兰素威康研究所结构化学系,二级研究员;2001-2002年为美国G S K研究所结构科学部,高级研究人员;2002-2007年3月,美国,Van Andel研究所结构科学部实验室负责人,资深PI/教授;2007.3-2009.12,美国Van Andel研究所结构科学部实验室负责人,杰出PI/教授;2010年1月至今,为美国Van Andel研究所结构科学与药物发现中心主任,实验室负责人,杰出PI/教授。
5-羟色胺受体-1a在干扰素诱导抑郁症中的作用蔡伟;谢青;谢敬东;周霞秋【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025)003【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IFN)引起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其与5-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相关性,并研究抗抑郁症药对IFN诱导的抑郁症的干预作用.方法给予300ng/mL的IFN诱导Jurkat细胞1、2、3d,诱导细胞3d后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予IFN诱导3d,另一组停用IFN观察3d;给予300ng/mL的IFN单独和联合抗抑郁症药物(氟西汀)干预Jurkat细胞3d.采用Westernblot、RT-PCR和定量Real-timeRT-PCR方法分析5-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结果5-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随着IFN诱导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但能在IFN撤除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抗抑郁症药物(氟西汀)能改善因IFN引起的5-羟色胺受体-1a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结论5-羟色胺受体-1a的下降可能是IFN引起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之一;早期采用氟西汀可预防或治疗IFN引起的抑郁症.【总页数】4页(P252-255)【作者】蔡伟;谢青;谢敬东;周霞秋【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R363【相关文献】1.补肾调肝清心方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睡眠障碍大鼠模型海马5-羟色胺1A受体、5-羟色胺2A受体的影响 [J], 何军琴;尹晓丹;辛明蔚2.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LPR及5-羟色胺1A受体C(-1019)G基因多态性的联合作用与重性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J], 关小妮;张克让;崔勇;薛德旺;段宏秋;吕广有;修梅红3.5-羟色胺1A受体C(-1019)G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抑郁症和伴有抑郁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 [J], 饶冬萍;陈建华;温全球;黄杏笑;沐楠;陈建平;徐世超;韩海英;刘文滔4.反复发作抑郁症与5-羟色胺1A和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 [J], 姚静; 庞剑月; 何瑾; 冯婷婷; 张淑绮; 李恒芬5.应激性抑郁样行为发生中海马5-羟色胺1A受体的作用及其对NMDA受体和AMPA受体的调节 [J], 问黎敏;安书成;刘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羟色胺1A受体、G蛋白β3亚基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与意义:卒中后抑郁是卒中患者在康复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它会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等严重后果。
因此,研究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5-羟色胺1A受体和G蛋白β3亚基是卒中后抑郁的潜在遗传因素,它们可能对卒中患者的情绪和抑郁状态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5-羟色胺1A受体和G蛋白β3亚基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招募100名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名卒中患者伴有抑郁症状,另外50名卒中患者无抑郁症状作为对照组。
采用PCR技术检测5-羟色胺1A受体和G蛋白β3亚基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100名卒中患者,分为伴抑郁组和对照组,男女不限,年龄在45-70岁之间。
2.采集DNA样本: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样本,提取DNA。
3.PCR扩增:使用5-羟色胺1A受体和G蛋白β3亚基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4.基因分型: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5.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和统计分析,包括比较不同组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以及基因型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
预期结果:本研究将探讨5-羟色胺1A受体和G蛋白β3亚基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预计研究结果将为卒中后抑郁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
具体结果将在研究完成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样本量可能较少,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扩大研究样本的规模,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考虑其它可能的相关因素,以得出更加准确和严谨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