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羟色胺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和拮抗剂
- 格式:pdf
- 大小:206.11 KB
- 文档页数:6
?药理学中一系列受体(肾上腺素受体α1、α2,β1、β2?、β3?,胆碱受体M1、M2、M3……;N1(NN)、N2(NM)),被激动时,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哪些收缩哪些舒张,一直没有没搞清楚,也一直没贯通的去总结过,困惑了我五年,问过同学问过度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 ? ??现在纵览各受体,突然发现了一点大体的规律,有少数特殊的不符合这个规律,有些地方有点另类或牵强,能方便记忆才是王道!把兴奋性质的,如收缩、收缩增强、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传导加快、瞳孔开大肌收缩所致的散瞳,瞳孔括约肌收缩所致的缩瞳,统一归为收缩把其它相反性质的,如舒张、松弛、收缩减弱、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传导减慢?,统一归为舒张那么有如下规律:激动??β(β1、β2)、M2?的效应为舒张但激动??β(β1、β2)对心脏、括约肌(胃)为收缩激动其它受体:?α(α1、α2)、M(M、M1、M3)、N2的效应均为收缩??但激动α对胃肠运动和张力为减弱,激动M3对除瞳孔括约肌外的胃肠、膀胱括约肌为舒张?α1、β、M、N1均为增加分泌但α1对体内腺体(支气管、肠)的作用为抑制分泌α1、β2、β3对肝脏各项代谢均为增加代谢肾上腺素受体?、胆碱受体M 在心脏和胃肠处的效应相反更精简的话就一句话了:激动??β、M2?舒张,其它的为收缩,激动各受体均为增加分泌与代谢。
(但有红色的那些例外,要注意)PS:α?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心脏等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肾小球旁系细胞β?2受体主要分布于平滑肌、骨骼肌、肝脏M受体主要分布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心脏、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瞳孔括约肌、各种腺体N1(N N)受体分布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N2(N M)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骨骼肌)多巴胺受体主要分布于肾、肠血管平滑肌肾上腺受体、M胆碱受体均为G蛋白偶联型受体N受体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典型药物:M激动-毛果芸香碱N激动-烟碱M、N激动-卡巴胆碱抗胆碱酯酶-溴新斯的明、有机磷酸酯类M 拮抗-阿托品N1 拮抗-美卡拉明N2 拮抗-筒箭毒碱、琥珀胆碱胆碱酯酶复活-氯解磷定α、β?激动-肾上腺素?α?激动-去甲肾上腺素β?激动-异丙肾上腺素α1?激动-去氧肾上腺素α2?激动-可乐定β1?激动-多巴酚丁胺β2?激动-沙丁胺醇α、β?拮抗-拉贝洛尔α?拮抗-酚妥拉明(短效)、酚苄明(长效)β?拮抗-普萘洛尔?α1?拮抗-哌唑嗪α2?拮抗-育享宾β1?拮抗-阿替洛尔β2?拮抗-布他沙明间接激动-麻黄碱其他机制-利舍平(利血平)(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心、脑及其他组织中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达到抗高血压、减慢心率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融会发散:关于肾上腺素的细节在皮肤、肾脏、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大多数血管)上α受体占优势,骨骼肌、肝的血管上β2受体占优势,小剂量肾上腺素以兴奋β2为主,引起血骨骼肌、肝的血管舒张(降压),大剂量时对α受体作用明显,引起大多数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大(升压),由此可以得出,如果同时使用α受体阻断药,因为α受体阻断药选择性地阻断了与血管收缩有关的α受体,留下与血管舒张有关的β受体;所以能激动α、β?受体的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被取消,而血管舒张作用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由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此乃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氯丙嗪,酚妥拉明有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
5-羟色胺2C受体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汪也微;张晨【摘要】随着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质量增加和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研究者近年来开始将关注点投向治疗精神分裂的新靶点——5-羟色胺2C受体(5-HT2C受体).一方面,有研究表明激动5-HT2C受体具有降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作用,推测其潜在的抗精神病作用;另一方面,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对5-HT2C受体的拮抗作用是其引起患者体质量增加的重要因素,反之激动5-HT2C受体则可能具有降低体质量的效应.该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就5-HT2C受体的抗精神病效应和与之相关的体质量增加不良反应进行阐述.【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38)007【总页数】4页(P801-804)【关键词】5-羟色胺2C受体;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所致的体质量增加;基因多态性;戊卡色林【作者】汪也微;张晨【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生化研究室,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生化研究室,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以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1]。
第1代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起效,但易导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并且可能加重阴性症状。
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研发焦点集中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系统[2]。
近年来,5-HT2C受体被广泛关注。
本文就5-HT2C受体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5-HT2C受体5-HT2C受体是7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的重要一员。
既往的研究[3-5]表明5-HT2C受体信号通路是通过Gq/11蛋白激活相应的下游细胞内效应分子,比如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而PLC的活性取决于磷酸肌醇和(或)胞内钙离子浓度,以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
三、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1. 5-HT在外周与中枢的分布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 ,5-HT) 是1947 年由Rapport 首次在人血浆中发现并命名。
若干年后,Brodie发现利血平可耗竭内源性5-HT,由此提出5-HT可能与NA相同,为中枢的递质。
然而,直到Falck荧光测定技术的应用,才明确了儿茶酚胺的递质功能,同时也揭示了5-HT神经元的胞体定位及向间脑和端脑的纤维投射。
体内的5-HT有90%存在于消化道,绝大部分分布在粘膜的肠嗜铬细胞中,少量存在于肌间丛。
从肠粘膜进入血液中的5-HT主要被血小板摄取,还有一部分5-HT存在于各组织器官中的肥大细胞中。
中枢内5-HT的分布:(如上图所示)B1和B2细胞群主要位于延髓尾侧部中缝苍白核及中缝隐核;B3群细胞大多位于中缝大核;B4群位于第Ⅳ脑室底部,前庭神经核和展神经核的背部;B5群主要位于脑桥中缝核;B6群位于被盖背核的背内侧区,第Ⅳ脑室底头侧部,紧邻中线的细胞群;B7群数量最大,位于中缝背核及内侧纵束的背内侧和腹内侧部分;B8群位于中央上核;B9群主要位于脑内侧丘系及周围的细胞体。
上述可见,B1---B3群位于延髓,B4---B6群主要分布在脑桥,而B7---B9群位于中脑。
此外,5-HT能神经元也存在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周围,例如,黑质致密部、下丘脑背内侧核、最后区、蓝斑核尾侧部均可见5-HT阳性神经元。
5-HT能神经纤维走向与肾上腺素能纤维走向大致相似,也分上行核下行两部分。
中枢尾侧端5-HT能神经元发出纤维主要投射至脊髓,而近头侧的5-HT能神经元投到前脑和间脑。
脑和脊髓几乎每一区域都接受5-HT能神经纤维的投射。
⒉ 5-HT的合成在5-HT的合成过程中,色氨酸的供应和TPH是限速因素。
TPH只存在与5-HT能神经元,而且含量较少,活性较低,因此是合成5-HT的限速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 urnal of Capital N orma l U niver sity2009年增刊(Socia l Sciences Edition)基础心理学研究5-羟色胺受体对记忆的调节作用于 平 尹文娟 于 萍摘 要: 5-羟色胺(5-hydrox ytryptam ine,5-H T )是脑内的一种重要神经递质,目前报告有7种受体14种亚型,分别是5-H T 1A ,5-H T 1B ,5-H T 1D ,5-H T 1E ,5-H T 1F ,5-H T 2A ,5-H T 2B ,5-H T 2C ,5-H T 3,5-H T 4,5-H T 5A ,5-H T 5B ,5-H T 6和5-H T 7受体。
早期研究发现5-H T 能系统通过作用于乙酰胆碱能系统而发挥对记忆的调节作用。
随着研究深入,有发现5-H T 对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作用不同,出现受体上的功能分化,1-7受体亚型的激动剂、反向激动剂、拮抗剂,以及药物实施阶段的不同都有可能产生对记忆的不同影响。
这为探知记忆本质以及相关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 5-H T ;受体;记忆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9)增刊-0141-05收稿日期:2009-11-02作者简介:于平,山东平度人,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生;尹文娟,安徽淮南人,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生;于萍,女,山东淄博人,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北京 100048)一、引言记忆的研究自艾宾浩斯开始,从1885年至今,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到神经科学领域,更在70年代,广泛的开展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可塑性的探索。
从胆碱能到儿茶酚胺能,到5羟色胺能,脑内的神经递质参与记忆的活性规律,在分子水平上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不同记忆系统的生理学机制。
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和新的神经回路的形成被认为是记忆的物质基础。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采于网,整于己,用于民2021年5月12日阿戈美拉汀及片简介品名: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 )注册类别:化药3.1类规格: 25mg原研公司:由Servier公司开发研制国外上市时间:2009年2月在欧洲首次上市,商品名:Valdoxan适应症:抗抑郁、抗焦虑、调整睡眠。
一、作用机制褪黑素类似物阿戈美拉汀既是首个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动物试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抑郁、抗焦虑、调整睡眠节律及调节生物钟作用,同时其不良反应少,对性功能无不良影响,也未见撤药反应。
阿戈美拉汀抗抑郁的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部位神经元的可塑性及神经元增生有关。
以免疫染色的方法测定成年大鼠脑部神经细胞的增生、再生及死亡,结果发现,阿戈美拉汀长期(3周)给药可增加海马腹侧齿状回细胞增生及神经元再生,而这一部位与情绪反映有关。
但在急性或亚急性给药时(4小时或9周)未见类似情况。
继续延长给药后,整个齿状回区域均出现细胞增生及神经元再生,表明阿戈美拉汀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海马的神经再生,从而产生新的颗粒细胞。
抑郁症患者经常存在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节律的改变,多导睡眠图常表现为慢波睡眠(SWS)减少、快速眼动睡眠(REM)密度增加或潜伏期减少、δ睡眠比例下降等。
多数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对REM有调节作用,但对非REM睡眠尤其是SWS效果较差。
具有5-HT2受体阻断作用的某些药物如米安舍林(mianserine)、米氮平等有促进睡眠与改善睡眠持续性的作用,但其阻断作用可造成宿睡、白天困倦等。
阿戈美拉汀具有独特的药理机制即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因而可在晚间调节患者的睡眠结构,增进睡眠。
二、动物试验大量动物试验证明阿戈美拉汀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及调整睡眠周期循环节律的作用。
5-羟色胺与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俞媛洁(综述);陈继红(审校)【摘要】正常的肠道动力对生命至关重要。
肠道动力紊乱,尤其是结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如慢性便秘等,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日趋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胃肠道5-羟色胺(5-HT)(血清素)由肠神经系统和肠黏膜嗜铬细胞参与合成与分泌,参与胃肠道多种功能调控。
5-HT信号通路异常参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
该文主要围绕5-HT与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Intestinal motility is essential to life.The prevalence of intestinal dysmotility,particularly the colon dysmotility,for example chronic constipation,has been increasing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recently,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 with heavy medical and social burden . 5-hydroxytryptamine(5-HT)/serotonin in the gut is synthesized and secreted in the enteric nerves system and the intestinal enterochromaffin cells,and it is involved in multipl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Abnormalities of 5-HT receptors′pathways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5-HT and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4【总页数】4页(P636-639)【关键词】5-羟色胺;5-羟色胺受体;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作者】俞媛洁(综述);陈继红(审校)【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武汉 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武汉 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4△在读研究生※通讯作者E-mail:***********************.cn constipation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即血清素,是胃肠道重要的神经递质与旁分泌信使,是胃肠道运动及感知功能调节的重要的信号分子[1]。
5-羟色胺综合征5-羟色胺综合征是一种有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药物反应,由治疗性药物使用、故意服药自杀或意外药物相互作用所致。
中文名 5-羟色胺综合征危害一种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类型药物反应所致治疗性药物使用等特征该综合征的3个特征是理解此病的关键:第一,5-色胺综合征不是一种特发性药物反应,而是一种可预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体和外周5-羟色胺受体被5羟色胺过度激活的结果。
第二,过多5-羟色胺产生了一系列临床表现。
第三,5-羟色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范围从几乎不能被察觉一直到致命。
20多年前,纽约市一名叫Libby Zion的18岁男子因同时使用哌替啶和苯乙肼而死亡,这仍是该可预防疾病的最著名和最生动例子。
定义5-羟色胺综合征经常都被描述为一种包括精神状态改变、自主神经机能亢进和神经肌肉异常的临床三联征,但并非所有该病患者都一致存在全部三种表现。
5-羟色胺过多的临床表现可以从轻微病例的震颤和腹泻到威胁生命病例的谵妄、神经肌肉强直和高热。
临床医师的难点是,轻微的症状可能很容易被忽略,而无意中加大致病药物的剂量或增加具有促5-羟色胺能作用的药物,则可激起严重的临床恶化过程。
5-羟色胺综合征的发病率被视为反映了临床实践中使用的促5-羟色胺能药物数量的增加。
2002年,接受来自诊所、医院和急诊室病例报告的毒物暴露监测系统(Toxic Exposure Surveillance System)报告,在26733例暴露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病人中,7349例发生了显著的毒性反应,并有93例死亡。
有关药物使用治疗剂量时的5-羟色胺综合征评估,有赖于药物上市后监测研究。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在接受奈法唑酮的病人中,发病率为0.4例/千人月。
然而,对5-羟色胺综合征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评估是困难的,因为,超过85%的医师不知道5-羟色胺综合征是一个临床诊断。
在接受过量SSRIs治疗的病人中,5-羟色胺综合征的发病率大概是14%~16%。
药理学中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药理学中一系列受体(肾上腺素受体α1、α2,β1、β2、β3,胆碱受体M1、M2、M3……;N1(NN)、N2(NM)),被激动时,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哪些收缩哪些舒张,一直没有没搞清楚,也一直没贯通的去总结过,困惑了我五年,问过同学问过度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现在纵览各受体,突然发现了一点大体的规律,有少数特殊的不符合这个规律,有些地方有点另类或牵强,能方便记忆才是王道!把兴奋性质的,如收缩、收缩增强、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传导加快、瞳孔开大肌收缩所致的散瞳,瞳孔括约肌收缩所致的缩瞳,统一归为收缩把其它相反性质的,如舒张、松弛、收缩减弱、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传导减慢,统一归为舒张那么有如下规律:激动?β(β1、β2)、M2的效应为舒张但激动?β(β1、β2)对心脏、括约肌(胃)为收缩激动其它受体:α(α1、α2)、M(M、M1、M3)、N2的效应均为收缩但激动α对胃肠运动和张力为减弱,激动M3对除瞳孔括约肌外的胃肠、膀胱括约肌为舒张α1、β、M、N1均为增加分泌但α1对体内腺体(支气管、肠)的作用为抑制分泌α1、β2、β3对肝脏各项代谢均为增加代谢肾上腺素受体、胆碱受体M在心脏和胃肠处的效应相反更精简的话就一句话了:激动?β、M2?舒张,其它的为收缩,激动各受体均为增加分泌与代谢。
(但有红色的那些例外,要注意)PS:α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心脏等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肾小球旁系细胞β2受体主要分布于平滑肌、骨骼肌、肝脏M受体主要分布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心脏、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瞳孔括约肌、各种腺体N1(N N)受体分布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N2(N M)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骨骼肌)多巴胺受体主要分布于肾、肠血管平滑肌肾上腺受体、M胆碱受体均为G蛋白偶联型受体N受体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典型药物:M激动-毛果芸香碱N激动-烟碱M、N激动-卡巴胆碱抗胆碱酯酶-溴新斯的明、有机磷酸酯类M拮抗-阿托品N1拮抗-美卡拉明N2拮抗-筒箭毒碱、琥珀胆碱胆碱酯酶复活-氯解磷定α、β激动-肾上腺素α激动-去甲肾上腺素β激动-异丙肾上腺素α1?激动-去氧肾上腺素α2?激动-可乐定β1?激动-多巴酚丁胺β2?激动-沙丁胺醇α、β拮抗-拉贝洛尔α拮抗-酚妥拉明(短效)、酚苄明(长效)β拮抗-普萘洛尔α1?拮抗-哌唑嗪α2?拮抗-育享宾β1?拮抗-阿替洛尔β2?拮抗-布他沙明间接激动-麻黄碱其他机制-利舍平(利血平)(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心、脑及其他组织中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达到抗高血压、减慢心率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融会发散:关于肾上腺素的细节在皮肤、肾脏、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大多数血管)上α受体占优势,骨骼肌、肝的血管上β2受体占优势,小剂量肾上腺素以兴奋β2为主,引起血骨骼肌、肝的血管舒张(降压),大剂量时对α受体作用明显,引起大多数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大(升压),由此可以得出,如果同时使用α受体阻断药,因为α受体阻断药选择性地阻断了与血管收缩有关的α受体,留下与血管舒张有关的β受体;所以能激动α、β受体的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被取消,而血管舒张作用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由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此乃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氯丙嗪,酚妥拉明有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
毒蕈碱:在30-60分钟内可出现毒蕈碱样中毒症状。
毒蕈碱样中毒症状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表现.表现为体内多种腺体分泌增加和平滑肌收缩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如多汗,流涎,流泪,鼻溢,和肺部干湿啰音,呼吸困难。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尿频尿急,大小便失禁。
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抑制血管平滑肌,血压下降。
毛果芸香碱:对眼和腺体的作用最为明显。
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
①引起缩瞳,眼压下降,并有调节痉挛等作用。
通过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胆碱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收缩。
缩瞳引起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回流,使眼压下降。
由于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使晶状体屈光度增加,故视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称为调节痉挛。
②增加外分泌腺分泌。
对汗腺和唾液腺作用最为明显,尚可增加泪液、胃液、胰液、肠液及呼吸道黏液细胞分泌。
③引起肠道平滑肌兴奋、肌张力增加,支气管平滑肌、尿道、膀胱及胆道肌张力也增加。
槟榔碱在医疗上用于治疗青光眼,能使绦虫瘫痪,所以也用作驱绦虫药,与南瓜仁效果更好。
临床用于治疗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旧不良、月经过多等。
烟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尼古丁可与尼古丁乙酰胆碱接受器结合,增加神经传递物的量,脑中的多巴胺增加,产生幸福感和放松感,最后可能会因吸食而有成瘾的现象。
烟草燃烧产生的烟中包含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单胺氧化酶会分解单胺类神经传递物、多巴胺、正肾上腺素和血清素。
透过吸烟长期暴露于尼古丁中的人,尼古丁会正向调节小脑和脑干中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
对周边神经系统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借由刺激内脏神经影响副肾髓质,释放肾上腺素。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作用在烟碱酸乙酰胆碱接受器上,使之释放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至血液中。
对副肾髓质尼古丁与肾上腺髓质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后,会增加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
透过与接受器结果,尼古丁使细胞去极化,钙离子由钙离子通道流入,钙离子促使神经细胞以胞泌作用的方式,释出肾上腺素和正肾上腺素至血液中,血液中肾上腺素增加,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就像高血糖的情形一样。
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孙颖;蔡海燕;沈敬山;朱维良;王贺瑶;郭敏亮【摘要】目的为发现5-羟色胺1A(5-HT1A)受体的激动剂,通过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的方法建立高通量筛选(HTS)细胞模型.方法将带有人源5-HT1A受体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cDNA3.1-h5-HT1AR)与带有报告基因pCRE-luc的pcDNA3.1质粒(pcDNA3.1-pCRE-luc)共转染到工具细胞中,通过对工具细胞选择、共转染质粒比例、化合物孵育时间及阳性化合物选择等条件进行探索和优化,建立了稳定表达人源5-HT1A受体并可用于该受体激动剂筛选的细胞模型(HEK293-h5-HT1AR).结果①根据瞬转实验中信号值的高低,模型采用HEK293细胞作为工具细胞;② 根据瞬转实验中的信噪比,发现pcDNA3.1-h5-HT1AR:pcDNA3.1-pCRE-luc的最佳比例为1:3;③ 对化合物孵育时间进行优化,选择的最佳孵育时间为6 h;④阳性化合物的选择过程中,实验研究了5-HT.HCl,Flibanserin,8-OH-DPAT 以及Lorcaserin(APD356)4个已报道有5-HT1A受体激动活性的化合物,结果表明APD356在该体系中最适合作为阳性对照化合物.⑤ 该细胞株连续培养12代,信号稳定.结论通过对一系列实验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建立了一个稳定表达人源5-HT1A受体的细胞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高通量5-HT1A激动剂的筛选.【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2(028)005【总页数】6页(P731-736)【关键词】激动剂;高通量筛选;5-羟色胺1A受体;抑郁症;内源型;细胞稳转株【作者】孙颖;蔡海燕;沈敬山;朱维良;王贺瑶;郭敏亮【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4;R392.11;R749.42;R965.1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2大疾病[1]。
5-HT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在胃肠病中的应用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57 更新时间:2005-12-16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中,司琼类,必利类健康网讯: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又称血清素 (serotonin),是重要的神经递质,人体内95%的5-HT在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s,EC)及肠神经元中合成,5-HT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在胃肠道动力、感觉和分泌中发挥重要作用。
5-HT受体超家族可分为7种亚型(5-HT1~7受体)和更多的亚亚型。
胃肠道内至少有5种受体,其中5-HT3受体和5-HT4受体与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最为密切。
本文将讨论5-HT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见表1)。
5-HT1受体激动剂舒马曲坦(sumatriptan)是选择性5-HT1B/D受体激动剂。
在健康人静注舒马曲坦后不但可以使胃液体排空延缓,还可以延缓胃固体餐的排空。
舒马曲坦激活中枢和周围5-HT1 B/D受体,释放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 non- cholinergic, NANC)神经递质,松弛胃底、胃窦和幽门平滑肌,改善餐后胃的容受性;并增加食管的敏感性,降低食管顺应性。
Tack等报道,舒马曲坦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可降低胃壁张力,增加胃平均容量,并改善早饱不适感。
但也有不同结果的报告,因而需更多的临床研究的证实。
5-HT3受体激动剂动物中的研究显示,5-HT3受体激动剂YM- 31636可促进动物的排便、增加排便量,这可能与增加结肠的动力有关,这一效应可被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所阻断。
YM-31636不增加内脏疼痛阈值,有望用于治疗慢性便秘、以便秘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 owel syndrome, 1BS)等,但目前尚无临床报道。
5-HT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在胃肠病中的应用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血157 更新时间:2005-12-16[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中,司琼类,必利类健康网讯:5- 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又称血清素(serotonin),是重要的神经递质,人体内95%的5-HT在胃肠道的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s , EC)及肠神经元中合成,5-HT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在胃肠道动力、感觉和分泌中发挥重要作用。
5-H T受体超家族可分为7种亚型(5-HT1〜7受体)和更多的亚亚型。
胃肠道内至少有5种受体,其中5-HT3受体和5-HT4受体与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最为密切。
本文将讨论5-HT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见表 1 )。
5-HT 1受体激动剂舒马曲坦(sumatriptan )是选择性5-H「BQ受体激动剂。
在健康人静注舒马曲坦后不但可以使胃液体排空延缓,还可以延缓胃固体餐的排空。
舒马曲坦激活中枢和周围5-HT1B/D受体,释放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 non-adre nergic no n- choli nergic, NANC )神经递质,松弛胃底、胃窦和幽门平滑肌,改善餐后胃的容受性;并增加食管的敏感性,降低食管顺应性。
Tack等报道,舒马曲坦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患者,可降低胃壁张力,增加胃平均容量,并改善早饱不适感。
但也有不同结果的报告,因而需更多的临床研究的证实。
5-HT 3受体激动剂动物中的研究显示,5-HT3受体激动剂YM- 31636可促进动物的排便、增加排便量,这可能与增加结肠的动力有关,这一效应可被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所阻断。
YM-31636不增加内脏疼痛阈值,有望用于治疗慢性便秘、以便秘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 drome, 1BS )等,但目前尚无临床报道。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部分激动还是受体功能选择性?Richard B. Mailman ;Vishakantha Murthy摘要描述药物通过单个受体引起显著不同的信号传递被称为功能选择性(例如完全激动剂作用于一条通路,而拮抗剂作用于第二条通路)。
最近已经得到普遍认识,这一现象影响到对某些药物作用机制的解释,并且与开发药物有关。
这一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临床领域之一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是根据临床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的。
起初的抗精神病药物例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被称为典型或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它们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和引起许多副作用(锥体外系和内分泌的),由于其对多巴胺D2的高度亲和力。
后来开发的药物例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及其它药物避免了神经学副作用,被称为非典型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这些化合物从作用机制上被分为D2与 5-HT2A高度亲和力拮抗剂;D2、5-HT2A和其他神经递质中度亲和力拮抗剂。
目前已经得到批准的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被认为其有选择性D2部分激动作用或D2功能选择性。
虽然部分激动作用是得到广泛接受的机制,但是现有的资料与这一机制不相一致。
相反,D2功能选择性的假说能够解释阿立哌唑所有当前的资料,而且对于发现非完全性D2拮抗作用的化合物有作用。
关键词:功能选择性,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受体机制,G 蛋白偶联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按受体,药物作用A.第一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偶然观察到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最终导致发现这些药物的抗精神病作用是由于抗多巴胺作用。
随后,开发了许多抗精神病药物,像氯丙嗪一样,主要作用为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
这一类型的药物(最初称做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现在叫做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各种不同的化学结构。
根据每日平均剂量,可以将这些典型药物分类为高效价、中效价或低效价药物,其临床效能通常与D2受体的亲和力高度相关。
因此,对于目前得到批准的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和许多正在开发的化合物来说,作用于多巴胺系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