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塔观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徐州淮塔纪念馆观后感,400字徐州淮塔纪念馆观后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徐州淮塔纪念馆,这是一座以淮塔为主题的纪念馆,展示了徐州淮塔的历史与文化。
在观展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徐州淮塔的独特魅力。
淮塔是徐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们矗立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成为了人们向往的风景线。
而淮塔纪念馆则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细的解说,向我们展示了淮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淮塔的模型,了解到淮塔建筑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同时,还有许多历史文物和图片,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淮塔的历史渊源。
这些展品和解说不仅让我对淮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徐州文化的兴趣。
除了展品,淮塔纪念馆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观众可以亲自参与到淮塔文化中去。
在这里,我体验了制作淮塔的过程,亲手搭建了一个小型的淮塔模型。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淮塔的建造工艺和难度。
而且,这种互动体验也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让我更加投入到展览中去。
观后感另一方面,淮塔纪念馆的展览设计也非常精致。
展厅的布局很合理,使观众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有序地参观。
同时,每个展区都有详细的解说,让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含义。
此外,展厅的灯光设计和音效也很到位,营造出了一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徐州淮塔纪念馆是一座很值得参观的纪念馆。
通过观展,我对淮塔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徐州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次观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更加热爱和珍视自己的家乡文化。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纪念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徐州的淮塔文化。
淮海纪念塔参观心得(优秀3篇)淮海纪念塔参观心得篇1淮海纪念塔参观心得今天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淮海纪念塔。
我们一到塔下,就被眼前的这座壮丽的建筑所吸引。
塔身高耸挺拔,气势雄伟,让人不禁感叹它的伟大。
我们沿着石阶而上,每一步都感觉离塔顶更近了一步。
当登上塔顶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整个淮海平原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我们在塔顶上停留了一会儿,仔细观赏了塔上的装饰细节,发现每一处都充满了文化韵味。
塔内还陈列着一些历史文物和照片,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淮海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在塔下我们还参观了纪念馆,了解了更多有关淮海战役的详细信息。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坚韧、顽强等品质的重要性。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坚韧、顽强等品质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次参观对我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淮海纪念塔参观心得篇2淮海纪念塔参观心得淮海纪念塔,是我们一行人从课本上学到的建筑物。
它的雄姿矗立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对它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我是怎么也想象不到,那些沉睡在地下的人,竟然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的文化遗产。
这次的参观,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冲击,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当我站在淮海纪念塔前,我被它的雄伟气势所吸引。
塔身高达32.95米,底座面积约200平方米,给人一种直插云霄的感觉。
塔身呈八角形,每一面都刻有精美的浮雕,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战场。
夜晚的淮海纪念塔,灯光璀璨,更是显得格外的神秘而庄重。
参观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
淮海纪念塔不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它记录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智慧,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站在塔上,我仿佛能听到那些英雄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声音,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热血沸腾。
淮海纪念塔观后感在一个阳光还算不错的日子里,我来到了淮海纪念塔。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就想着不过是一处纪念性的建筑嘛,能有多大的触动呢。
可当我真正走进那里,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还没靠近纪念塔园区,远远地就能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塔尖。
随着脚步的靠近,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渐渐笼罩了我。
走进园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它们像是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沿着宽敞的道路前行,路边的石碑上刻着一个个在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名字。
我忍不住凑近去看,那些名字仿佛不再是简单的字符,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向我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手指轻轻触摸着那些刻痕,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终于,我来到了淮海纪念塔的脚下。
抬头仰望,塔身上那密密麻麻的浮雕震撼了我。
每一幅浮雕都刻画得那么细腻,那么生动,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看到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英勇身姿,看到了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走进纪念塔内部,灯光有些昏暗,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历史照片和相关的介绍。
我一张一张地仔细看着,那些黑白的影像仿佛在我的眼前活了起来。
有一张照片上,是一位年轻的战士,他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
他扛着枪,向着敌人的方向冲锋,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他的呐喊,感受到他心中的热血沸腾。
还有一幅照片,拍的是战后的战场,硝烟弥漫,满目疮痍。
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战士们的遗体,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击了一下。
这些战士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些战士们用过的物品,破旧的军帽、磨损的水壶、残缺的枪支……这些物品虽然已经陈旧不堪,但却承载着那段历史的厚重。
我想象着战士们在战场上,戴着这顶军帽,拿着这把枪,为了心中的信念奋勇杀敌的场景,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的家乡在安徽的一个小县城里,在这里,到处都是水,那里的风景很美。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带我去家乡里的山和水。
虽然不知道家乡里有多美,
但是每次看到这些景色时,我就觉得很满足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到淮塔去游玩,它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境内。
我去那里时已经是
晚上了。
吃过晚饭后,我们来到了淮塔公园。
刚进门,一股微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
公园里有一个大水池,上面还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有七个桥洞,再加上周围
的灯和树的点缀,真像一幅美丽的画!
公园里还有一个小湖,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鱼和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它们就像
是在散步似的。
公园里还有一座大假山,假山上长满了爬山虎,它们把整个假山打扮
得像一个美丽的姑娘。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了公园里的一个大湖边。
湖面上有许多小船在上面来回穿梭。
湖周围长满了大树和小草。
这座大山也长得十分茂盛。
淮塔纪念馆观后感450字
哎,今儿个咱来聊聊淮塔纪念馆那档子事儿。
这淮塔啊,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儿,让人看了心里头不由得涌起一股子敬意。
进了馆儿,咱就看见那淮塔矗立在那儿,高高大大,庄严肃穆。
就跟咱们陕西的秦岭一样,有股子说不出的威严。
咱走过去,仔细一瞅,嘿,那碑文上写着的事儿,可真是让人感慨万分。
再往里走,就看见那些个历史照片和文物,摆得整整齐齐。
就像咱贵州的酸汤鱼一样,色香味俱全,让人看了就流口水。
那些老物件儿,仿佛都在跟咱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让咱这心里头,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
特别是那个啥,那个讲述英雄事迹的展厅,看得咱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那些英雄们,为了咱们今天的好日子,可是付出了血的代价啊。
就像咱四川的火锅一样,辣得让人掉眼泪,但却又让人欲罢不能。
看完了整个馆儿,咱心里头就跟明镜儿似的,清楚得很。
这淮塔纪念馆啊,不仅是个纪念地儿,更是个教育地儿。
咱得时刻记住那些英雄们的付出,得好好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就像咱北京的四合院一样,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依然屹立不倒。
咱这中华民族啊,也是这样,历经磨难,但依然坚韧不拔,生生不息。
所以啊,咱得常来这儿瞅瞅,让心里头那股子敬意,永远都别忘了。
淮塔纪念馆观后感淮塔纪念馆位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是一座以纪念淮安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为主题的纪念馆。
我有幸参观了这座纪念馆,并对其展览内容和设计感到非常震撼和感动。
进入淮塔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塔楼,这座塔楼被称为“淮塔”,象征着淮安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坚强和勇敢。
塔楼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寓意着英雄精神的永恒和不朽。
进入纪念馆内部,我看到了许多关于淮安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和照片。
这些资料详细地记录了淮安人民在战争中的艰苦岁月和英勇抗敌的事迹。
我看到了许多抗日英雄的肖像照片,他们或是牺牲在战场上,或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他们的事迹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敬佩。
在纪念馆的展厅里,我看到了许多展品和实物,这些展品和实物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有一把老旧的步枪,上面还残留着战争的痕迹;有一张黄色的旧报纸,上面报道着当年淮安人民与日寇的斗争;还有一些战时用品和服装,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而充满斗志的年代。
这些展品和实物让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奋斗。
除了展品和实物,纪念馆还设置了一些互动体验项目,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淮安抗日战争的历史。
比如,在一个仿真战场里,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当年战士们的训练和作战情景;在一个模拟空袭场景中,参观者可以感受到当年淮安人民在空袭中所经历的恐惧和困苦。
这些互动体验项目使得参观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与壮烈。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注意到纪念馆内部的设计非常用心。
每个展厅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氛围,通过灯光、音乐、影像等手段营造出了浓厚的战争氛围。
展厅内还设置了详细的说明牌和文字解说,使得参观者更加容易理解展品和实物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淮塔纪念馆是一座非常值得参观的纪念馆。
它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实物和互动体验项目,生动地再现了淮安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场景和英雄事迹。
参观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怀。
淮海纪念塔观后感在一个阳光还算明媚的日子里,我走进了淮海纪念塔。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不就是个纪念塔嘛,能有啥特别的。
但当我真正踏入那片庄严肃穆的区域时,我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
刚到纪念塔的广场,我就被那宏伟的气势给震住了。
巨大的塔身直插云霄,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周围的松柏郁郁葱葱,像是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一切。
我慢慢地走近,脚下的每一步都好像变得沉重起来,心里也莫名地多了一份敬畏。
走进纪念塔的展厅,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文物和图片。
那些陈旧的枪炮、泛黄的书信、破损的军装,仿佛都在向我讲述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我停在了一组照片前,那是一群年轻的战士,他们的脸上还带着稚嫩,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照片下面的介绍说,他们很多人都在战斗中牺牲了,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我的心猛地一揪,想象着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情景,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破旧的军用水壶,壶身上布满了划痕和锈迹。
我盯着那个水壶,心里想,这曾经伴随某位战士经历了多少枪林弹雨啊。
也许在某个激烈的战斗间隙,他拿起这个水壶,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只为了能保持一点体力继续战斗。
想到这儿,我仿佛能听到那激烈的枪炮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整个人都沉浸在了那段历史中。
在一个展柜里,我发现了一本战士的日记。
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我还是努力地辨认着。
日记里记录着他每天的经历,有对家乡的思念,有对战友的牵挂,也有对胜利的渴望。
其中有一篇写道:“今天的战斗很激烈,我们失去了很多兄弟,但我们不会退缩,因为我们的身后是祖国和人民。
”这简单的几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他们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战场的场景前。
逼真的战壕、沙袋和枪炮模型,让我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场之中。
我蹲下来,看着那狭窄的战壕,想象着战士们在里面躲避着炮火,随时准备冲出去与敌人拼杀。
那种紧张和危险的氛围,让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淮塔观后感引言近期我有幸参观了淮塔,这是一座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观测塔。
在此次观光之后,我深深被淮塔所展现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本文将详细描述我的观后感,包括淮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1. 淮塔的历史背景淮塔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始建于唐代,有着超过1000年的历史。
它是用来观测水位和预测水灾的重要建筑,也是扬州古城的标志之一。
淮塔建于淮河边,坐拥独特的地理位置,其防洪重要性不言而喻。
2. 淮塔的建筑特色淮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高约50米,共有7层。
其外形呈八角形,金黄色的琉璃瓦覆盖着整个塔顶,给人一种宏伟而庄严的感觉。
塔身上刻有精美的浮雕,描绘了当地的风景和人物,这些雕塑工艺精湛,犹如艺术品一般。
淮塔内部有一条蜿蜒的楼梯通向顶层,沿途设有各种展示室和文物陈列,让游客了解淮塔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在顶层可以俯瞰整个淮河流域,景色壮观。
站在那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江河的悠远。
3. 淮塔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淮塔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段文化的传承。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这座塔不仅仅是用来观测水位的工具,还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对未来的畅想。
它见证了扬州这座城市的兴衰和变迁,带给人们勇气和希望。
淮塔还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塑使我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工艺所折服。
同时,淮塔还是扬州当地人民的自豪和骄傲,是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寄托。
最后,淮塔也向我传递了环保意识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这座塔所处的位置正是淮河的防洪堤,其建造初衷是为了观测水位,帮助人们预测洪水,防止水灾。
这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环境、关注气候变化,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结论淮塔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观测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它的独特建筑风格、精美的装饰和古老的历史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淮塔,亲身感受这座古老建筑的魅力,了解淮塔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
淮海纪念塔观后感在一个阳光还算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情,走进了淮海纪念塔这片庄严肃穆的地方。
刚到那儿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高耸入云的纪念塔。
它就那么笔直地矗立着,仿佛一个巨人,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仰着头,眯着眼,试图看清塔尖,但那高度让我觉得自己实在太过渺小。
沿着台阶一步步往上走,每一步都好像踩在了历史的音符上。
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低语,又像是在回忆。
走进纪念塔的广场,那种庄重的氛围一下子就把我紧紧包围。
我看到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塑,战士们那坚定的眼神、紧握着的钢枪,还有那毫不退缩的身姿,仿佛让我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在一尊雕塑前驻足了好久,那是一位年轻的战士,他的脸庞还带着些许稚嫩,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无畏和坚决。
我不禁想象着,他在战场上会是怎样的英勇,是不是也会在枪林弹雨中害怕,但最终又凭借着信念勇往直前。
他或许也有父母在家乡盼着他归来,有喜欢的姑娘等着他回去娶,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冲向了前线。
想到这儿,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
走进纪念馆里,里面陈列着的一件件物品更是让我深受触动。
那些破旧的军装、生锈的武器、泛黄的书信,每一样东西背后都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信,字迹歪歪扭扭的,上面还有不少血迹。
信里说他很想念家乡的味道,想念妈妈做的饭菜,可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使命,不能退缩。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责任的担当,让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还有一双破破烂烂的草鞋,那磨损的程度简直让人无法想象它曾经走过多少路。
我仿佛看到了那位穿着它的战士,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一步一个脚印,为了胜利,为了人民,不停地奔走。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块残缺的军章。
它虽然已经不再完整,可依然散发着一种荣耀的光芒。
不知道它的主人是在怎样激烈的战斗中失去了它,又或者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紧紧地把它攥在手里。
看着这些物品,我感觉自己好像亲身经历了那场战争。
参观淮塔观后感淮塔观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的东关街,是一座寺庙式的古建筑群。
今天我有幸参观了淮塔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进入淮塔观,我第一眼就被它的气势所吸引。
整座建筑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高大的山门,上面镶嵌着金色的匾额,写着“淮塔观”三个大字,显得庄重而又庄严。
进入正殿,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的金身。
金身高大而庄严,十分威严。
在金身的旁边还供奉着观音菩萨的十八尊金身,旁边还挂着供奉信徒的香炉。
这让我感到一股神圣与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淮塔观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又融入了一些佛教建筑的设计。
两侧是亭台楼阁,四周环绕着山水园林,这种格局恢弘而又优雅。
在游览中,我沿着木质的回廊一步步走进塔内,不禁被其美丽的景色所吸引。
塔内葱翠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听着脚下的木板发出的清脆声响,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而祥和的境地。
虽然我对佛教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在淮塔观的参观中,我能感受到佛教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塔内,我随着参观团了解到佛教的历史,佛教的智慧以及佛教对人们生活的启示。
在这里,我更加明白了佛教的教义,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除了佛教文化之外,淮塔观还展示了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
在华严楼的二楼,我看到了一些精美的壁画,色彩鲜艳而又瑰丽。
在观音殿的旁边,我还看到了一些展示佛具和法器的柜子,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佛雕。
这些佛具和法器都仿佛带着一种灵气,让人过目不忘。
总的来说,参观淮塔观给了我很多启示。
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佛教文化的知识,还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淮塔观的建筑风格、佛教文化的氛围和艺术形式给了我深深的感受。
这次参观使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
淮塔纪念馆观后感淮塔纪念馆是一座以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化名人淮塔为主题的博物馆。
近日,我有幸前往参观了淮塔纪念馆,对这次观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淮塔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深入探讨了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命题。
淮塔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地展示了淮塔的生平事迹、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参观淮塔纪念馆,我首先被馆内精心布置的环境所吸引。
整个馆内以淡雅的色调为主,配以恰到好处的灯光,给人一种庄重而又温馨的感觉。
每一个展览区域都有清晰的主题,通过展品的陈列和相关背景介绍,展现了淮塔在不同领域的贡献和思想。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淮塔的生平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淮塔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凭借着扎实的学问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他成为了一位重要的社会改革倡导者。
他的作品《国破山河在》等展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呼唤。
他的教育理念也深受人们的推崇,他主张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淮塔纪念馆不仅展示了淮塔的个人成就,还通过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积极推动淮塔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在馆内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游客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淮塔的思想,也可以自由地翻阅淮塔的作品和相关研究。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使得淮塔纪念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参观淮塔纪念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淮塔的卓越贡献和他对中国社会思想的重大影响。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仅是历史的瑰宝,更是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启迪。
淮塔纪念馆通过生动的展览和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淮塔的人格魅力和他的思想精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总之,淮塔纪念馆不仅是对淮塔的纪念,更是对他的思想和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我相信,通过淮塔纪念馆的努力,淮塔的思想将继续在当代社会产生影响,激励更多的人追求真理、关心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观淮塔有感我这几天去了淮塔参观,感受到了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也对现代人所缺乏的一种品质有所认识。
淮塔,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始建于唐朝,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
淮塔的结构设计相当复杂,共设置了136个小隔间,每个小隔间之间通过石墩、桥梁等相连通,构成了一个大的连通体系。
这种功能齐全、结构复杂的建筑在当代也是难得一见,更何况这个建筑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
淮塔的建筑风格独特,精巧细致,充满了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的韵味。
从立面可以看出,墙上大量的砖雕和石雕都是匠师们的杰作,尤其是石雕,每个造型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不单单是淮塔的建筑风格让我印象深刻,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那种执念和坚持。
淮塔的修建历时30余年,并经历了宋代、明代两次重修,这种对于建筑物的执着让我心生钦佩。
在现代,人们渐渐的失去了这种执着和坚持,忙碌于各种琐碎事务中,已经忘记了追寻那份纯粹的东西。
参观淮塔让我感悟到,一份执着的心境,不管在现代或古代,都是宝贵的品质。
我们可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时时抱持这种执着的心态,将自己堆砌成坚韧的柱子,在面对挫折时始终不倒,且能日积月累地将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光彩。
在这次华塔之行中,我还领略到了淮南市井的风情。
淮南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之一,文化底蕴丰厚,不同的建筑风格、街道、公园、美食店和购物中心共同构成了淮南的独特景观,各种广场、花园、商业街持续地吸引着市井游客的目光。
总之,在这次淮塔之行中,我从建筑中感悟到了人们应该具有的品质,也了解了安徽淮南市的一些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
这趟旅行让我感到充实、满足、有启发,充分感受到了旅行的意义。
淮塔和淮南城市,在我记忆中,永远是最美的一段历史。
淮塔参观所带来的感受淮塔参观所带来的感受引言:淮塔,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南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
参观淮塔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它不仅能让人领略到当地的历史文化,还能使人感受到传统建筑的美与神秘。
一、对淮塔的第一印象我还记得那一刻,当我第一次来到淮塔时,被它的庄严和壮美所震撼。
高耸的塔身、曲折的楼梯、精巧的彩画,无不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我由衷地被淮塔的独特之处所吸引,渐渐地进入了一个迷失于时间和空间的境界。
二、文化遗产的宝库淮塔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和风格,还融合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
在参观淮塔的过程中,我发现它是一个真正的文化遗产宝库。
精美的彩画、工艺品和砖雕,无不展示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淮塔还是古代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参观者可以通过深入了解与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三、宁静与内省的空间淮塔所处的环境十分宁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忙。
这里是一个可以远离尘嚣、放松心灵的好去处。
在淮塔的庄严氛围和寂静空间中,我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在这片宁静的空间里,我沉思了许多问题,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四、淮塔的历史与故事每个古建筑背后都有一段承载着历史与故事的过往。
淮塔作为一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建筑,也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通过对淮塔历史的了解,我发现这座塔曾经经历了战乱、兴废等不同的时代。
参观淮塔,不仅可以欣赏到其建筑之美,更能体验到那些历史的痕迹与感慨。
五、对淮塔的理解与观点淮塔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晶。
通过参观淮塔,我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们的文化遗产有了更高的认识和重视。
淮塔让我意识到,传统建筑不仅是一种材料和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和价值的表达。
它传递的是历史、文化和人文关怀,是我们传递给后代的宝贵财富。
结论:参观淮塔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它让我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了这座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淮塔不仅给予了我视觉上的享受,更让我对传统建筑有了更广阔的想象和理解。
淮海纪念塔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淮海纪念塔。
刚一靠近纪念塔园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还没进去呢,心里就已经开始翻腾起各种思绪。
走进大门,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上的人不少,有像我一样专程前来瞻仰的,也有带着孩子来感受历史的家庭。
我沿着长长的步道向前走,两边的松柏郁郁葱葱,仿佛在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一切。
终于,我来到了淮海纪念塔的脚下。
这座塔高耸入云,塔身的浮雕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仰起头,望着塔顶,阳光有些刺眼,让我不禁眯起了眼睛。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如此渺小,而这座塔却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历史和无数英烈的精神。
我绕着塔基慢慢地走着,仔细端详着那些浮雕和碑文。
每一幅浮雕都展现了一个战斗的场景,战士们的表情坚毅,动作果敢,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看着那些碑文,上面记载着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在塔的一侧,有一个展览馆。
我走了进去,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和资料。
有战士们用过的枪支弹药,有破旧的军装,还有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
其中有一件破旧的棉袄,上面布满了补丁,很难想象当年的战士们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在冰天雪地中战斗。
还有一双草鞋,那粗糙的编织和磨损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战士们走过的艰难路程。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住了脚步,里面是一本泛黄的日记。
我凑近玻璃,努力想要看清上面的字迹。
虽然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我还是能感受到写下这些文字的战士当时的心情。
他记录了战场上的残酷,也记录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看着看着,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些战士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
从展览馆出来,我来到了烈士墓区。
这里安葬着无数为了淮海战役牺牲的烈士。
墓碑整齐地排列着,一眼望不到尽头。
我轻轻地走着,生怕打扰了烈士们的安息。
每一块墓碑上的名字和生卒年月,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为了理想和信念英勇献身的英雄。
在墓区的一角,我看到了一位老人。
淮塔观后感第一篇:淮塔观后感说来惭愧,来徐州上学近一年,也没去过淮海纪念塔,于是趁着清明三天假期,我们宿舍一行人决定去参观淮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走在路上,迎面的风夹杂着细碎的雨,吹在我们的脸上,也似乎吹到了我们的心田,雨绵绵不断,像鹅毛一般,又像是战士的汗水与泪,不断地,不断地,诉说着一种精神,我们些许感到那种庄严与肃穆。
走在解放南路上向南眺望,远处的烈士纪念塔的塔顶屹立在浓密的山林之上。
绕过一个长长的“S”型山坡,就来到了纪念塔的大门。
大门朝北,由东西对称的两座花岗岩石雕成的水瓶形状的门楼组成。
门里面是一条水泥铺成的宽阔的走道。
走道的尽头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圃。
花圃的南面,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由新旧两座馆舍组成。
花圃的西面就是雄伟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了。
纪念塔高38.15米,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
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当年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镏金大字。
塔座正面镌刻着镏金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
看着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眼前的它是一座四四方方,简练的石碑高耸在山间,几乎没有任何修饰。
站在塔前,我们一行人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那些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三鞠躬。
那一刻,我想,用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描述那一段惨烈的历史,都无法表达后人对先辈的感激与怀念。
绕过纪念碑,我看到后面是一面环形的墙,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让人透不过气来,为了今天这样他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好生活,先辈们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一个人的一生,就浓缩为墙上冷冰冰的字迹,一个人的故事,都隐藏在无语的岩石上,让我们用一生去读懂他们吧。
正当我陷入沉思时,远处传来的稚嫩声音让我不禁转过头去。
只见一群高中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恭敬笔直的站着,右手紧紧握拳,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淮塔参观后体会最近我参观了中国江苏省的淮塔,这是一座历经千年的古塔,让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淮塔建于唐朝,被誉为中国华东地区的十大名塔之一,从外观来看,它是一座形如圆锥的塔,高约二十多米,由数层砖块叠加而成。
其石刻和浮雕精美细腻,顶端的巨型铜铃极具气势。
进入塔内后,我首先被塔内灯光昏暗的氛围所吸引,随后不断上升的楼梯让我感到自己好像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在淮塔的参观过程中,我深感到了建筑与文化的紧密关系。
塔内的各种木雕、砖雕、石刻、铜质陈设或许已经沉睡在历史长河中,但是它们所奏响的歌声是永恒的。
我在淮塔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丽,它让我想起了《山海经》、《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的诗句和图画。
这种文化的脉络是相互关联的,既有信仰的体现,也有社会制度的映射。
在大众文化不断升温的今天,我认为个人需要不断地去感悟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以此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此外,淮塔深深打动了我对于宗教信仰的理解。
早在唐朝,淮塔就是千里依靠的信仰场所,塔内的各种壁画也极有可能当时是为了宗教祭祀的需要而绘制的。
佛教的普渡思想在中国被引入后,得到各类民众的信仰与推崇。
在这里,我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种精神信仰与强大的文化融合的体现。
最后,淮塔使我想到了历史和人的生命。
这座古塔代表着历史的传承和它的特定时代的文明成果,而我们在塔内所体验到的感受是这些历史文化为我们带来的。
它的装饰、榜书、手抄经文挑战了我的眼力和认知,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重量和人文的底蕴。
也像对自己的提醒,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幸福,更是为了让我们做出点什么来,让我们将今天留给明天。
参观淮塔回来后,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反思和思考,深刻认识到文化是历史的延续与思想的积累。
任何一个文化体系的形成都有其对应的历史和价值观。
我相信,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感悟文化遗产的内涵,我们才能够开拓新的思路、提高文化自信度,更好地回应时代的召唤,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淮塔观后感800字
淮塔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城的一座古塔,建于唐朝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淮塔不仅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涟水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着众多
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走进淮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淮塔采用砖石
结构,塔身为六边形,由九层组成,高度为24米,每层均有窗户和门洞,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代建筑的魅力。
在淮塔的第二层,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塔内墙上刻着许多
精美的书法,其中包括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名句“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通过学习这些书法,我更加深刻地感受
到了古人对于有志之士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除了建筑本身,淮塔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成为了涟水
县城的代表之一。
在淮塔附近的博物馆,我了解到了涟水的历史和文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魅力。
在游览淮塔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历史传说。
例如,淮塔下曾经有一只神奇的龟壳,据说可以预测世界末日。
还有一些故事讲述了淮塔的建造和使用,例如塔内出土的唐朝砖画,描绘了
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朝的文化和艺术。
淮塔是一件令人感叹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
通过学习淮塔,我
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涟水的历史和文化,也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淮塔的
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了涟水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说来惭愧,来徐州上学近一年,也没去过淮海纪念塔,于是趁着清明三天假期,我们宿舍一行人决定去参观淮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走在路上,迎面的风夹杂着细碎的雨,吹在我们的脸上,也似乎吹到了我们的心田,雨绵绵不断,像鹅毛一般,又像是战士的汗水与泪,不断地,不断地,诉说着一种精神,我们些许感到那种庄严与肃穆。
走在解放南路上向南眺望,远处的烈士纪念塔的塔顶屹立在浓密的山林之上。
绕过一个长长的“S”型山坡,就来到了纪念塔的大门。
大门朝北,由东西对称的两座花岗岩石雕成的水瓶形状的门楼组成。
门里面是一条水泥铺成的宽阔的走道。
走道的尽头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圃。
花圃的南面,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由新旧两座馆舍组成。
花圃的西面就是雄伟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了。
纪念塔高38.15米,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
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当年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镏金大字。
塔座正面镌刻着镏金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
看着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眼前的它是一座四四方方,简练的石碑高耸在山间,几乎没有任何修饰。
站在塔前,我们一行人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那些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三鞠躬。
那一刻,我想,用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描述那一段惨烈的历史,都无法表达后人对先辈的感激与怀念。
绕过纪念碑,我看到后面是一面环形的墙,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让人透不过气来,为了今天这样他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好生活,先辈们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一个人的一生,就浓缩为墙上冷冰冰的字迹,一个人的故事,都隐藏在无语的岩石上,让我们用一生去读懂他们吧。
正当我陷入沉思时,远处传来的稚嫩声音让我不禁转过头去。
只见一群高中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恭敬笔直的站着,右手紧紧握拳,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满腔热血的誓言,让我不禁为共产党的伟大所折服,对他们充满着敬意,却有着一丝惋惜与自责,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而我们又是如何去面对现在的生活?但更多的,我感受到的是无穷的力量与昂扬的斗志。
随后传来了三分钟默哀乐,大家全都低下了头,脑海中感慨万千,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唯有沉默,无声胜有声。
随后我们准备去军事纪念馆看看,沿途看到粟裕将军的骨灰,静
静地安放在纪念塔旁边。
将军戎马一生,如今再也不用在硝烟中穿行,再也不用在炮火中沉思,再也不用为失去战友而悲痛。
站在粟裕将军身边,站在他的士兵们身边,今天的我们,也是为战争而生的吗?先辈们冲上战场的时候,被刻上墙的时候,也许根本来不及想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赢了。
来到军事纪念馆,进入展览大厅,庄严肃穆的氛围一下把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眼前的雕塑中,感悟到浓浓的硝烟,嘶鸣的战马,缠着绷带,手握钢枪的勇士,一切离我们是那么的近,也是那么的远。
在这庞大史画卷中,我难去复述,只是那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展品,让人心潮起伏。
谁都知道当年解放军的装备非常差,但现场看了之后,才明白军民的智慧,已经将这种差距缩小到了极限。
那汽油桶中的炸药包,被国民党军队称为“原子炮”,令人胆寒。
而那单薄、破旧的军装,虽然一点也不出人意料,只是当它活生生地摆在面前时,总难以相信。
最后一个展厅展出的是牺牲烈士的遗物。
淮海战役中,能够核对姓名的烈士约3万2千位。
放在那一张张年轻的、模糊的照片下的,往往都是一张张鲜红的立功证书。
有些烈士连照片都没有,只有后人凭着记忆,用淡淡的铅笔,勾画出那同样年轻的、威武的脸庞。
在每声振耳欲聋的枪声中,炮响中,当置身于那场残酷,愈烈的战争中,是什么样精神可以让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激昂向前?又是什么样的信念可以让他们直面生死?我们难以想象。
记得在一期电视节目中,记者采访淮海战役中的幸存者,在那些幸存者身上,你会发现对他们的景仰是油然而生的,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而那些英雄就在镜头前,就在你面前,你会作何感想?
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和岁月的磨励,他们更懂美好生活的不易,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似乎并没有消退他们的记忆,年迈的他们有点一段记忆尤新,永远无法磨灭的那段血的历史……
有的人死了,但他们还活着。
在那一个个丰碑面前,能否让我们这些后人记起那些曾经同我们一样年轻的生命?又如何去理解战争与牺牲?也许只有穿上军装,身为战士,才深刻意识到这份责任……生与死的距离一直都是人们在探讨潜在而深刻的话题,也许那些英雄们并不知道生与死的意义,也没有考虑孰重孰轻,但他们用热血,用生命,用牺牲去诠释了永生的涵义,诠释了生存的特殊一面。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历史永远地过去了,但历史也永恒地存在着,它联结着过去和未来,在当代人的血脉中流淌。
无法忘记的是血与火交织的滚烫日子,记忆中永存的是生与死碰撞的闪光瞬间。
为今日的幸福与明日的更加美好,让我们走近历史,翻开淮海战役这本耐读的书,去领略那英勇悲壮,令人震撼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