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样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3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纹样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
1. 龙纹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吉祥、权威和神秘的象征。
因此,龙纹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被广泛使用。
龙纹的形态多种多样,有飞龙、腾龙、游龙等,每种龙纹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2. 凤纹
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象征,被视为吉祥、美好和神圣的象征。
凤纹在中国传统服饰中也是常见的纹样之一。
凤纹的形态也多种多样,有凤凰展翅、凤凰翱翔等,每种凤纹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3. 花鸟纹
花鸟纹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花卉和鸟类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色彩鲜艳。
花鸟纹的寓意也很丰富,有的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有的则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4. 云纹
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祥瑞、神秘和高贵的象征。
云纹在中国传统服饰中也是常见的纹样之一。
云纹的形态多种多样,有云海、云雾、云霞等,每种云纹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5. 纹龙纹
纹龙纹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它以纹龙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线条流畅。
纹龙纹的寓意也很丰富,有的代表着权威和神秘,有的则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纹样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它们不仅是服饰的装饰,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常用纹样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经典的纹样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中国传统服饰的纹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吉祥图案变化而来的纹样;另一类是由天然物物形态演变而来的纹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传统服饰中常用的纹样以及这些纹样的意义和起源。
龙纹龙纹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最常见的纹样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神奇的存在,代表着权力、尊崇和幸福。
龙的形象被广泛用于宫廷、皇家家具、国旗和政府的徽章中。
龙纹是由龙身上的鳞片演变而来的,有的纹样还会加上龙须、龙爪等元素。
在古代,龙纹只能用于皇家的服饰和家具上,普通百姓是不能使用的。
现代人们更加自由的生活条件下,龙纹也开始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凤纹凤纹也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纹样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神圣的存在,代表着美好、幸福、吉祥和灵性。
凤纹又分为凤头、凤身、凤尾三个部分,饰于服饰上,增添了鲜明的美感。
在古代,凤纹只被皇室所使用,凤纹在古代的服装上包含了丰富的图像表现与文化符号,凤头通常象征皇后或贵妇,凤身代表乐府民谣,“凤尾”象征贵族和官方的权威。
云纹云纹是一种源自自然物象征的纹样。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云象征着神气飘渺、超脱尘世的志向。
云朵自然、柔美的形态被中国传统服饰用来装点时常,增加了服饰的女人味、雅致。
莲纹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被视为高贵、清雅之物,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莲纹也是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
莲纹饰于服装上,除了起到装饰的作用,更代表着清凉、高洁、品性之美。
莲纹通常会被刻画成一朵朵细腻的花瓣,或是用云纹的形式来表现。
花鸟纹花鸟纹以鸟、花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将鸟类的羽毛色泽的艳丽、花朵的美好和鲜艳都任由散发。
这种纹样也时常加入浓浓的中国文化氛围,有时会结合民间传说图像,增添魅力。
总结中国传统服饰中常用的纹样有龙纹、凤纹、云纹、莲纹和花鸟纹。
这些纹样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纹样的分类及特点中国传统纹样丰富多彩,根据造型题材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几何纹样、动物纹样、花鸟昆虫纹样、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等几大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纹样的特点:1、几何纹样:常见的有连珠纹、席纹、云雷纹、回纹、锦纹、云纹、勾云纹、漩涡纹等。
这些纹样多以抽象的线条和形状组合而成,具有简洁明快的艺术特点。
2、动物纹样:包括螭纹、龙纹、凤纹、饕餮纹、麒麟纹、狮纹、虎纹、马纹、象纹、龟纹、蛙纹、蝙蝠纹、鱼纹等。
这些纹样以写实或抽象的手法表现动物的特征和形象,具有生动活泼的审美效果。
3、花鸟昆虫纹样:包括百花纹、团花纹、莲花纹、忍冬纹、缠枝纹、卷草纹、蕉叶纹、瓜果纹、葡萄纹等。
这些纹样以自然界中的花卉、鸟类、昆虫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组合,展现出优美的画面和寓意。
4、吉祥纹样:包括玉鸟纹、如意纹、开光纹、喜喜字纹、铜钱纹、文字纹、八吉纹等。
这些纹样多以象征吉祥的图案或文字组成,如“福”“禄”“寿”“喜”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
5、人物纹样:包括飞天纹、人面纹、舞蹈纹、婴戏纹、仕女纹、八仙纹等。
这些纹样以人物为主题,通过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场景,展现出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
6、器物纹:博古纹、山水纹、波浪纹、绶带纹等。
这些纹样多以器物或景物为题材,通过简练的线条和形状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
此外,中国传统纹样的特点还表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
它们不仅是装饰性的图案,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如吉祥如意、长寿健康、家族传承等。
同时,不同的纹样在表现形式上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如汉族的吉祥如意图案和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等。
中国传统纹样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之吉祥纹样、人物纹样、器物纹样一、吉祥纹样1、卍字纹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
)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这是一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
2、如意纹如意系指一种器物,梵语阿那律。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
也有柄端呈心字形的。
以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左右,古时持以指划。
和尚宣讲帅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近代的如意,长不过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
(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如意》、《释氏要览》中《道具》)。
现在所用搔痒工具,叫“痒痒挠”(又称“不求人”),即古时搔仗、如意遗制。
按如意形作成的如意纹样,借喻“称心”、“如意”,与“瓶“”戟、”、“磐”、“牡丹”等纵成民间广为应用的“平安如意”、“吉庆如意”、“富贵如意”等吉祥图案。
3、开光纹又称“开窗”,瓷器装饰的一种构图方式,即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以线条勾勒出圆形、方形、菱形、扇面形、云头形或花形等多种式样的栏框,框内绘各种图案,用以突出主题纹饰。
此法犹如古建筑上开窗见光,故而得名。
南宋吉州窑、金代耀州窑及金、元磁州窑、元代广东海康窑等瓷器上,开光装饰较为普遍。
元、明、清景德镇瓷器上更是大量运用开光技法进行装饰,并有所创新。
4、囍字纹读作双喜,有时也写“双禧”。
原来“禧”字是福或喜神之意,和高兴一词有几分不同,伹写成“双禧”和“双禧”一词则意思相同喜、禧、囍被民间广泛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纹样。
用文字组成的图案俗称“字花”。
华夏保守纹样·几许纹样篇之阳早格格创做纹样动做华夏保守文化的要害组成部分,背去贯脱于华夏履历死少的所有过程,贯脱于人们死计的末究,反映出分歧时期的风雅习惯.从本初社会简朴的纹样到仆隶社会简净、细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启修社会细好复纯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凶祥图案纹样,皆凝结着相当令期特殊的艺术审好瞅.1、连珠纹连珠纹更加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往最为流通的花纹;正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于兽或者对于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百般圆战椭圆的连珠动做图案化妆中心.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进尔国,然而正在那一时期基础是动做器型排列的边饰.连珠纹正在华夏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备时代特性的纹饰.至隋代,连珠纹死少为连珠圈纹,并成为百般器物的中心纹样.波斯锦传进后,约7、8世纪时尔国也曾模仿织制.没有管其产于何天,凡是属此类萨珊波斯风格的织锦,皆称为“萨珊式”织锦(Sasannian’figured silks).明战阗青玉连珠纹转心佩浑初,黑玉连珠纹西汉连珠纹昭明镜2、云雷纹陶瓷器化妆的一种本初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直或者圆合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圆合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二者的统称.青铜器、陶瓷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基础特性是以连绝的“回”字形线条所形成.有的做圆形的连绝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做圆形的连绝构图,单称为“雷纹”.云雷纹是二者的统称.云雷纹常动做青铜器上纹饰的天纹,用以陪衬中心纹饰.也有单独出当前器物颈部或者脚部的.衰止于商代战西周,秋秋战国时期仍睹沿用.正在粤系的铜饱上,云雷纹是动做主宰纹饰应用的,罕睹稀布于饱里核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涯,那是北圆民族对于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云雷纹织物秋秋战国云雷纹玉璧战国云雷纹镜3、回纹瓷器的一种辅帮纹样,果纹样如“回”字,故名“回纹”.有单体,一正一反,贯串成对于战连绝没有竭的戴状形等,线条做圆合形卷直.做一正一反贯串成对于的,雅称“对于对于回纹”;织锦纹样中有把回纹以四圆连绝拉拢的,雅称为“回回锦”.回纹与雷纹共源共义,多用于化妆器物的心部或者颈部.寓意凶利深少,苏州民间称之为“繁华没有竭头”.宋代凶州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广大采与,元明浑沿用.回纹图案正在明浑的织绣、天毯、木雕、瓷器战修筑化妆上到处可睹,主要用做边饰或者底纹,富裕整齐、划一而歉富的效验.浑坤隆回纹铜爵菊花边菊花回纹团4、弦纹青铜器是最简朴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横线,普遍一讲至三讲.偶尔单独出现,偶尔动做其余搀纯花纹的衬托.另有做人字形的弦纹,称为“人字纹”或者“人字弦纹”.衰止于商、周时期,直到汉代仍睹沿用.弦纹有细弦纹战细弦纹二种.细弦纹像一条细少的戴子仄缚于陶器之上;细弦纹做宽戴状,中间呈凸槽状,犹如板瓦,亦称瓦纹.二种纹饰有的正在一件器物上共时出现,偶尔弦纹与其余纹饰协共使用.唐代三彩弦纹烛台紫砂弦纹壶5、条纹条纹指塑料制品表面或者里里存留的线状条纹缺陷,或者指动物身上的纹拆线条.泛指纵走的细刻纹.6、谷纹玉器上的一种纹饰,形如倒写的e字母.谷纹最早出当前秋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死少为逗号字样,如共圈着尾巴的蝌蚪,果此雅称蝌蚪纹.谷纹是谷物收芽叶的格式,是农耕文化死少的产品,它战人类好以存正在的粮食有闭.它象征着万物苏醉,奄奄一息的情形战人们对于农业歉支的盼视.《周礼•典瑞》的有“子执谷壁,男执蒲璧”道法.玉器上的谷纹汉代以去便已几睹了,宋代战浑代仅少量创制,然而是琢工没有如战国战汉代.谷纹常与涡纹、卧蚕纹同名共称,究竟上,三者之间真真辨别没有大.普遍去道,人们常把半球形谷粒或者有抽芽线的谷粒成为“涡纹”,把具备细壮圆真抽芽线的谷粒称做“卧蚕纹”,到了汉代有简化出了乳钉纹谷纹大玉璧浑黑玉雕谷纹转心佩谷纹回尾龙玉佩7、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分歧目标的仄止线接叉构制,用浅而宽的横线或者斜线把玉器表面分隔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偶尔还琢有阳线的谷纹.《道文》阐明蒲:“蒲草,可为度也.”从昔人“席天而坐”的蒲席而去,也是战人类的凡是是死计息息相闭.后裔将那种雕琢排列有序的纹饰称为蒲纹.蒲绝流通搞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创制,汉代蒲纹分隔线较宽,并戴有玻璃光,碾法搞净利降,后代所仿制的分隔线普遍较小,且较毛糙,纹饰较小没有大气.蒲纹“宜后代”玉璧蒲纹玉凤璧8、绳纹古代陶器的化妆纹样之一.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陶器最罕睹的纹饰.果为正在陶坯用缠有绳子的工具拍印,故正在陶器上印有稀排的绳纹,多正在陶器的背部.其创制要领是:正在陶坯制佳后,待半搞时,用缠有绳子的陶拍正在陶坯上拍印,便留住绳纹,再进窑焙烧.黑翡绳纹太极浑青玉绳纹脚镯西汉绳纹钮环9、绳络纹青铜器纹饰之一.其状以一根或者二根并连的绳索,相联或者套结而成,连成菱形或者少圆形的网要领.罕睹施于瓿战壶上.流通于秋秋战国之际.战国络绳纹卧牛敦10、锦纹瓷器化妆典型纹样之一,系采与织锦战修筑彩画动做化妆图案.果其常被用做辅帮纹饰,起天纹效率,故又称“锦天纹”.于其上再画花卉纹者,称锦天花,又称锦上加花,蕴含凶祥寓意.锦纹图案常以百般图形连绝形成,有绣球、龟背、花卉、云纹、十字、卍字纹等.其构图繁稀规整,华丽细巧.锦纹用于陶瓷器化妆初睹于唐三彩.元景德镇窑受江北兴衰的织锦业效率,将其引进了制瓷工艺.明浑二代更是广为流通,表示技法多为彩画,浑代彩瓷有用锥拱要领,典型器如请康熙五彩锦天启光、浑坤隆紫黑锥凤尾天勾莲纹梅瓶等.青花锦纹碗浑中期锦纹螭耳犀角杯明早期龙泉锦纹盘11、云纹云纹是印染博业用语,是指分歧深浅条理过度自然的花纹,正在铜辊雕刻年代,云纹是由戴麻面的云纹钉敲挨出去的,故此名沿用下去.12、勾云纹勾云纹有二种,一种是阳线碾琢的小勾云纹,另一种是减天凸起的勾云纹,勾云正反贯串,排列稀真,那二种勾云纹均流通于战国至汉代,宋代以去仿制的勾云纹较大,排列疏集.汉勾云纹玉勒青黑玉刻勾云纹璧勾云纹大玉龙汉往兽里勾云纹13、乳钉纹青铜器上较简朴的纹饰之一.纹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止或者圆阵(四圆连绝形式).另有一种,乳钉各置于斜圆格中,以雷纹做天纹,称为“斜圆格乳钉纹”、“乳钉雷纹”、“百乳雷纹”.衰止于商周时期,殷周之际,乳钉超过较下,周初有呈柱状形的.乳钉纹图案东汉乳钉纹玉璧汉青玉乳钉纹剑14、漩涡纹陶瓷器化妆的保守纹样之一,局里摹拟火震动的形态,统称火纹、又称火波纹、海浪纹或者波状纹等.博门表示海火波澜的,习惯上称做海火纹或者海涛纹.着意表示火的漩涡的,习惯上称做漩涡纹或者涡纹.15、直合纹陶瓷器的化妆纹样之一,亦称直尺纹、挫合纹、三角合线纹.以合直的线条组成,状如火波纹的一种.施纹要领有彩画、刻划、拍印诸种.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陶器已有彩画直合纹,刻划合纹睹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上,拍印直合纹正在印纹陶上较为多睹,流通于俯韶文化及以去的彩陶上,特天是马厂典型陶器上.西周单耳直合纹陶罐直合纹陶罐1直合纹陶罐2。
中国传统文化—吉祥纹样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纹样是一种以图案为主体,具有吉祥美好寓意的装饰物。
它们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织物、陶瓷、绘画等艺术领域,并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了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纹样进行剖析。
吉祥纹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它们以生动的形象、丰富的寓意和独特的造型,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祝福的向往。
其中,龙凤纹是最典型的吉祥纹样之一、龙与凤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是上古神话中的神兽,象征着权利和尊贵。
龙是中国文化中的灵兽,代表着力量、智慧和统治权力,而凤则是美丽与幸福的象征。
两者的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纹样,既具有神秘感又富有美感。
此外,常见的吉祥纹样还有莲花纹、孔雀纹、寿字纹等。
莲花被认为是圣洁纯净的象征,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莲花的纹样在建筑和织物上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给人带来宁静、美好的感觉。
孔雀则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之鸟,它被视为幸福、吉祥和美丽的象征。
寿字则代表着长命富贵的意义,常被用于装饰画和纹样中,寓意着对长寿和幸福生活的祝福。
在吉祥纹样的设计中,往往运用了对称和变化的原则。
对称是指纹样的左右对称,呈现出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美感。
变化则是通过形状、大小、颜色等元素的变化,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动感的效果。
这种艺术手法能够让纹样更加生动有趣,展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除了在传统艺术中的应用,吉祥纹样还被广泛运用在现代设计中。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吉祥纹样可以用于装饰梁、柱、门窗等部位,增加建筑的艺术性和美感。
在服装设计中,吉祥纹样可以被用于设计服装的图案和绣花,给人一种祥和、吉利的感觉。
在家居装饰中,吉祥纹样可以用于地板瓷砖、窗帘、桌布等,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居家氛围。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纹样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们以图案和纹样的形式传达着人们对祝福、吉祥、幸福的期望,同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瓷器的纹饰(一)几何纹是一种原始的装饰纹样,以点线面组成多种规则的几何图形而得名,商周时期几何纹在陶器上的表现十分突出,吴越地区的几何印纹硬陶文化尤其发达,秦汉以后各代,几何纹始终是陶瓷器常见的图案与辅助纹饰。
一、编织纹泛指竹、苇、藤、麻等编织物遗留在器物上的印痕,以及后来摹拟这些印痕的装饰性纹样,是一种具有浓厚传承性的原始装饰纹样。
编织纹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
在商周时期,编织纹在原始青瓷、印纹硬陶及灰陶器上已作为常用装饰。
纹样有:席状、人字状、米筛状、叶脉状、方格状等。
汉代陶瓷器承袭了这一传统纹饰。
自唐代至清代,编织纹一直流行不衰,常用作器物的地纹或边饰,也有作为主题纹饰的。
二、网纹又称“网格纹”、“方格纹”,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
图案是:将方格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边疆形式展开似鱼网,有直线网格、斜线网格和曲线网格之分。
网纹的出现正是新石器时代渔猎经济生活在原始制陶及其审美意识上的反映。
网纹的表现方法有刻划、拍印、压印、镂孔、彩绘等多种形式,以彩陶上的彩绘网纹最为生动。
三、条纹又称“条形纹”、“线纹”,一种原始的陶瓷装饰纹样,由较短的相对独立的线条构成,有竖线、横线、斜线、弧线、宽线、窄线、单线、复线等多种形状。
篮纹也可视作一种条纹。
条纹有的单独成立,也有与圆点纹、漩涡纹等组成复合纹样的。
表现技法主要是刻划、压印、拍印、彩绘等。
四、篦纹因其是用篦状工具刻、压出篦状纹而得名的一种装饰纹样。
商周陶器上多见,瓷器上大量采用则是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瓷窑,青瓷和青白瓷器物上最为多见。
用戳刺方法形成的成片点状纹样,习惯上称“篦点纹”;用划花方法形成的细密平行线条纹,习惯上称“篦划纹”。
篦纹还有栉齿纹、梳篦纹、篦线纹等多种别称。
五、剔刺纹也称“刺剔纹”、“锥刺纹”、“针刺纹”、“戳刺纹”等,一种原始的陶瓷装饰纹样,因其是用工具在器坯上成片剔刺而成,故得名“剔刺纹”。
用指甲剔刺而成的纹样,旧称“指甲纹”,也应归入剔刺纹类属。
传统纹样解析及经典赏析传统纹样解析及经典赏析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
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
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
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
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
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
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
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反映。
例如,原始社会彩陶图案的人面鱼纹、双体鱼纹就寓意生活富裕,种族繁衍。
商周时期以夸张的张目巨口、狞厉威严的兽面纹象征奴隶主阶级的权威。
在形式上,采取器形中轴线、两旁对称的方法,表现出雄伟、稳重、庄严的艺术效果。
战国时期青铜图案常以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并采用耕耘、战斗、狩猎、宴飨、比射、乐舞、采桑等题材,反映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理想的萌芽。
秦汉时期,建立了封建统一的帝国,耕耘、狩猎、宴飨、比射、杂戏、乐舞、车马等图案风格写实,形象概括,姿态生动;在瓦当、铜镜、漆器、织锦等图案中还应用“延年益寿”、“子孙无极”、“长乐明光”等吉祥文字,加强思想内容的表达。
南北朝时期,人们在长期战乱流徙的痛苦中追求安定的天国世界,宣扬修生可以轮回转世的佛教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清瘦俏长、柔美宁静的图案形式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题材,便成为南北朝图案风格的主调。
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作者: 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__中国传统纹样几何纹样篇中国传统纹样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反映出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
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1、连珠纹连珠纹尤其连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
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但在这一时期基本是作为器型排列的边饰。
连珠纹在中国的唐锦中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
至隋代,连珠纹发展为连珠圈纹,并成为各种器物的主题纹样。
波斯锦传入后,约7、8世纪时我国也曾模仿织造。
不论其产于何地,凡属此类萨珊波斯风格的织锦,皆称为“萨珊式”织锦(Sasannian’figuredsilks)。
新疆吐鲁番斯坦那出土连珠纹是从波斯萨珊王朝的装饰形式中吸收过来的唐代流行花式,传统华夏艺术思想与外来形式的结合,丰富了唐代的文化。
2、云雷纹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
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与美学特征探析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与美学特征探析摘要:中国传统纹样种类繁多,其表现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在传统纹样的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形成了具有一定时期代表性的风格,传统纹样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文化意涵。
可以说,传统纹样的发展轨迹是同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关系的,反映了各个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特征。
本文从探析中国传统纹样不同时期的美学特征入手,研究传统纹样所代表的文化意涵。
关键词:传统纹样文化美学特征中国传统纹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例如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应用图案纹样的传统,传统纹样发展至今已经有了6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图案纹样的发展也在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图案纹样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服饰到建筑,从生活用具到装饰品都可以看到图案纹样应用的影子。
不同历史时期的图案纹样也有着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多样化的背后隐含着更深的文化背景,也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能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
传统图案纹样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流行而不衰,自然有其必然原因,图案纹样的美感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风格的图案纹样也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审美的选择以及社会文化的走向。
一、中国传统纹样简析中国传统纹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图案纹样在生活器具和建筑中的大规模应用,从已出土的商周时期文物也可以看出,在当时已经形成了工艺水平较高的图案纹样制作技术,而且纹样也形成了一定的风格。
传统纹样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久不衰,至今依然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与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是不密不可分的。
传统纹样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是呈阶段式发展的,与不同的历史时期背景有着较强的联系,这也是我国传统纹样的一个重要发展特点。
传统纹样的应用价值一方面体现在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上,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纹样背后的文化意涵的认同,无论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还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都有着自身的各种诉求,而将这种诉求体现在传统纹样所代表的文化意涵上,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