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 格式:pptx
- 大小:439.15 KB
- 文档页数:34
身边的小事三年级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微小的事情,但却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身边的小事。
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玩耍,看到一个小女孩摔倒了,她的膝盖擦破了皮,鲜血直流。
我立刻跑过去,把她扶起来,拿出我的手帕帮她包扎伤口。
小女孩感激地看着我,说了声谢谢。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还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人没有座位,站在车厢里摇摇晃晃。
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他。
老人感激地对我笑了笑,这让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小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可以传递爱和温暖,让别人感到快乐和幸福。
所以,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以上是一个关于“身边的小事”的口语交际内容,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调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一、教学内容分析《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口语交际板块。
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小事,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明辨是非的意识。
教材中可能会提供一些身边小事的示例,如文明行为(在公交车上让座、爱护公共环境等)和不文明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这些示例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话题基础。
通过对这些小事的讲述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关注身边生活,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语文要素:能够清楚地讲述身边的小事,做到内容完整、表达有条理,并能针对这些小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身边发生的小事,包括事情的经过、人物的行为等。
-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讲述事件。
- 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些小事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在讲述和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热情,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感。
-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详细、有条理地讲述身边的小事。
例如,在描述一件在公园看到有人践踏草坪的小事时,学生要能说出事情发生的地点(公园的哪个角落)、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人物(是年轻人还是小孩等)以及事情的具体经过(怎么践踏草坪的,是直接走过去还是在草坪上玩耍等)。
- 引导学生针对小事发表自己的合理看法。
比如对于前面提到的践踏草坪事件,学生能说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会破坏环境,影响公园的美观等。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小事”的定义,理解“小事”具有重要性和价值。
2. 能够学会自我观察、体验,积极参与“小事”。
3. 能够讲述一次自己的“小事”体验,并能与他人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意识到平凡小事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参与“小事”的兴趣;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小事”的观察、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小事。
三、课堂活动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小事”的理解和认识。
2.几个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见过的小事,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第二步:课堂讲解(2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小事的定义,细心观察小事的发生以及为何小事会成为注意力的焦点。
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认识更多的小事,从而对“小事”的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2.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享了哪些平凡的小事让他们感到惊喜或温暖。
引导学生记住并深刻理解这些小事对他们及周围人的价值。
第三步:小组活动(30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事”的主题。
2.让学生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与主题相关的小事,以及为何这些小事让他们有感触。
3.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选择一个最出色的小事分享给全班其他同学。
第四步:讨论及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和回想今天的课程,理解小事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参与小事的价值。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今天课堂中所了解到的关于“小事”的体验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寻找平凡的小事,记录下来,并在下一堂课上与同学分享。
2.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发现的最喜欢的小事或一张展现一次美好小事的图片。
3.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小事”,并在下一次课堂中进行分享。
五、教学手段1.PPT;2.录像或影片;3.图片或图片展示;4.小组讨论及分享。
六、教学评估1.课堂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个人表达的能力;2.课后,教师查阅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小事”观察、体验的程度及其在分享方面的能力。
三年级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我的同桌小明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总是能给我带来一些小惊喜。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偷偷拿出了一个小糖果盒,里面装满了五颜六色的糖果。
他低声对我说:“快看,这是我今天早上在路上捡到的,你想要吃吗?”我兴奋地点了点头。
正当我准备拿起糖果时,老师突然转过身来,我赶紧放下了手。
小明看到这个情况,立刻把糖果盒放回了书包里,一脸无辜地向老师解释:“老师,我只是在整理书包,不是在偷偷吃糖。
”老师稍微瞪了他一眼,然后继续上课了。
放学后,我们一起走回家。
我问小明:“你为什么不敢在课堂上吃糖?”他笑笑说:“因为老师不允许我们吃零食,我怕被罚站。
”我点点头,心里明白他的担心。
回到家后,我拿出了一颗糖果,小心翼翼地品尝着。
那一刻,糖果的甜蜜在我口中蔓延开来,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瞬间消失了。
我感激地看着小明,说:“谢谢你,小明,你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和快乐。
”
小明笑了笑,说:“这只是小小的礼物,我希望我们能一直做好朋友。
”我点了点头,我们握了握手,表示我们将成为永远的朋友。
从那以后,小明和我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我们经常一起分享零食,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小明总会鼓励我,帮
助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觉得,有一个好朋友真的很重要,他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尽管小明和我只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我们的友谊却像大人一样坚固。
就像那颗小小的糖果一样,我们的友谊充满了甜蜜和温暖。
我相信,无论将来发生什么,我们都会一直是最好的朋友,共同度过每一个快乐的时光。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说话范例
身边的“小事”(一)
小明:我和大家说一件发生在我家的非常感人的小事吧。
暑假的一天,晚饭后,“叮咚……叮咚……”门铃响了起来,我打开门一看,一个陌生的叔叔背着奶奶站在门口:“是权利家吧,老人家把腿摔坏了,赶紧去医院看医生吧!”爸爸连声道谢,那位叔叔又帮助爸爸把奶奶送到了医院。
多么可敬可爱的叔叔呀!能主动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多么热心!多么善良!你们说,这种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令人感动吗?
小红:你说的这件事好感人哪!现在,老人摔倒了,有的人不敢扶,怕是碰瓷的。
你说的这位叔叔真是大好人。
其实,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我们每个人都要向这位叔叔学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手帮一把。
身边的“小事”(二)
小明:今年国庆节,我们全家去旅游,在景区我发现有的游客在墙壁上留言“×××到此一游”。
看到这种行为,我非常气愤!这种行为既不文明,又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于是我勇敢地制止了他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小红:我也遇到过这种行为,有的游客还美滋滋地爬到大树上拍照。
多不文明啊!如果游客都这么做,时间长了,树木就会被折磨死。
以后别人还怎么观赏景色呀?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小明:是呀,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但影响游客的心情,而且会破坏景物。
如果是在国外,还会损害国家的形象呢!所以旅游时,一定要遵循景区的规章制度,爱护一草一木,文明游览。
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及时劝阻。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目标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创设情境。
老师给大家播放几段视频,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播放在校园里拍到的正面和负面行为的小视频)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导入课题: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中类似的“小事”随处可见。
(板书:身边的“小事”)(1)同桌聊一聊:你遇到过哪些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2)集体交流: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
4.明确要求:这节课,我们就来谈一谈身边的这些“小事”,要学会认真倾听,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小事”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板块二观察图片,表达看法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前两幅情境图,说一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想一想:自己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温馨提示:先说图上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说自己的看法,最后讲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后两幅情境图,说一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再想想自己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温馨提示:也可以先说看法,然后叙述图中发生的事情,最后讲理由,说理由时可以讲这样做带来的结果,还可以举身边的例子。
)3.自由练说:谁能挑选课文中的一幅情境图,说清发生的事情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提示:先说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然后表明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再说明理由。
也可以先说理由,再表明自己的态度。
4.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与图片对话,展开口语交际。
在观察情境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清图上所发生的事情,进而指导学生交流对此事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对同一件事情表达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自由且充分地表达看法。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话题:身边的“小事”2. 交际方法:倾听、表达、交流3. 交际要求:认真听、主动说、态度自然、尊重他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
3.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4. 总结与反馈: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2. 主体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小事”,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与家长交流,讲述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课前学习任务了解身边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形成自己初步的看法。
课堂学习任务探究一:描述情境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描述情境图。
问题: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四幅图片,它们分别描述的是什么行为?2.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对于图中人物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1)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总大家的意见。
(2)组内评价交流情况。
评价标准:小组成员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组内代表在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3)自由交流在表达看到和汇总意见时遇到的问题。
(4)各组代表在全班分享交流成果。
探究二:小组交流生活中的“小事”。
问题:你的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和小组同学交流你发现的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或是不文明的行为,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并汇总其他组员的想法。
交流提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1)互相交流,汇总组员的想法。
(2)评价组内成员的交流情况。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小组成员身边的“小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组员一组员二组员三组员四(3)组内交流完,推选优秀组员参与全班交流。
(4)没有在全班发言的小组,与邻近小组交流自己小组同学的看法。
本课小结1.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学会了对身边的“小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学会了在汇总小组意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任务向家长描述自己身边的某件“小事”,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图文讲解+练习交际方法1.看图寻思路。
仔细看看插图,想一想每幅图上都画有哪些人?第一幅中有人上公交车时不排队,故意争抢,引来大家的议论。
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有的在墙上乱涂画,有的爬上树上。
第三幅图是在大门口,前面的大同学为后面的孩子推开门。
第四图上,一位叔叔在清理地上的小宠物的便便。
2.思考定主题。
想一想,这件“小事”中什么行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种行为属于文明的还是不文明的,你是要表扬还是批评?再想想这件“小事”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什么样人,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周围的人什么态度,你有什么看法?3.交际表观点。
要把你发现的“小事”和自己的感受用简要的话讲给同学们听听,注意事情内容重点讲清楚,要把你对“小事”看法说明白。
4.汇总交流。
小组汇总,尽可能反应每个人的想法,和其他小组交流。
(1)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要求: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语言要清楚,声音要洪亮。
(2)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
图文讲解交际示例示例一其实我身边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上次我去一座公园玩。
看到有人骑在公园里的塑像上,叫别人给她拍照。
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对塑像造成伤害,也让别人觉得她很没素养。
这样做,是不对的。
示例二我也见过这种的。
不过,让我印象更深的那些在梨花节上,为了拍照爬树、摇梨花的人。
他们为了好看,就拼命摇树,结果好多树枝被他们折断了。
这样拍下来的照片,我并不觉得好看。
我觉得他家的小朋友,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示例三我家不远处是一所大学。
我经常能看见有献血车去那里采血。
很多大哥哥大姐姐都积极献血。
听说这样,有人受伤需要输血,就不怕没有了。
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
示例四上次学校开大会,表扬了两个高年级的同学。
因为他们在来学校的路上,扶起了一位摔倒的老奶奶。
老奶奶的家人给这两个哥哥送来了锦旗。
我觉得这是很光荣的事情。
示例五:身边的小事今天,屋外下起了雨,淅淅沥沥,雨落在屋顶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小事”并进行口语交际。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身边的“小事”》是一篇关于观察和思考身边事物的口语交际文章。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发现身边的“小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课文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身边的“小事”》,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身边的“小事”的重要性。
3.3 口语交际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选取一个身边的“小事”进行交流和表达。
3.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在口语交际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2 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程度的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和分享,评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身边的一个“小事”,并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5.2 课堂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和交流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课文文本:准备《身边的“小事”》课文文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6.2 教学图片:收集一些与身边“小事”相关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6.3 教学视频:准备一些与身边“小事”相关的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6.4 口语交际练习材料:准备一些口语交际练习材料,用于学生分组练习。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身边“小事”的重要性。
7.2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小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附答案一、明确交际话题1.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____________。
2.“小事”指的是()A.不重要的、琐碎的事情。
B.随处可见,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二、提出交际要求1.面对不文明的行为,在劝说时要做到()①大声呵斥,这样才能警示别人。
②尽量说得含蓄点,免得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得罪别人。
③态度要热情、坦诚,尊重对方,力求以理服人。
2.看到令人感动、温暖的行为,正确做法是()①不好意思当面表扬别人,记在心中,默默离开。
②当面表达自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传承美德,让更多的人有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学习交际方法1.看清图意,表达看法:排列顺序。
()弄清图中人物在干什么,想想他们的做法对不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中有些什么。
()就图中人物的行为说自己的看法。
2.结合实际,收集素材:判断对错。
A.我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我们平时看到的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
()B.在交流的时候,我们要用简洁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 C.对于温暖的行为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同学身上找例子,但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最好从别的班级的同学中找例子,这样有利于我们班集体的团结友爱。
()四、实践交际活动1.我要交流的“小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交流的“小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身边的“小事”,处理方法判断对错。
部编语文三上。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课后反思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简洁清晰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看法。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留意生活中的小事。
教学重点】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如何简明扼要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交流,引出主题。
1.出示课本上的几幅图片。
2.小组交流,描述图片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引入话题: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情,这些小事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二、围绕小事,组织交流。
1.教师举例:我身边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比如边走边吃、吃饭说话等等。
这些惯可能很普遍,但并不是好惯。
边走边吃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还会掉东西不捡,让人觉得你没有责任心。
吃饭说话不卫生也不文明,可能会噎到自己,还会把口水溅到别人的碗里或者菜里。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分享身边的小事,小组长记录下来。
3.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引导学生从“不文明的行为”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4.小组代表汇报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
5.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明辨是非,生活在充满规则的社会中,为了让每个人都各安其所,我们需要有各种行为准则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小事,培养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