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 格式:docx
- 大小:23.56 KB
- 文档页数:4
身边的小事三年级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微小的事情,但却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身边的小事。
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玩耍,看到一个小女孩摔倒了,她的膝盖擦破了皮,鲜血直流。
我立刻跑过去,把她扶起来,拿出我的手帕帮她包扎伤口。
小女孩感激地看着我,说了声谢谢。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还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人没有座位,站在车厢里摇摇晃晃。
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他。
老人感激地对我笑了笑,这让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小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可以传递爱和温暖,让别人感到快乐和幸福。
所以,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以上是一个关于“身边的小事”的口语交际内容,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调整。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身边的‘小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并通过交流这些小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身边小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乱扔垃圾等,为学生提供了话题示例,同时也启发学生去发现更多类似的小事,思考其背后的意义以及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这一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口语交际素养,为今后更深入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事物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而,他们对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可能还不够细致全面,缺乏主动从生活中发现有价值话题进行交流的意识。
在口语表达方面,虽然能说,但可能存在表述不够清晰、条理不够分明、观点不够明确等问题。
此外,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时,也可能出现不专注、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意思并做出恰当回应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生活,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以及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能够清楚地描述一件小事的经过。
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身边小事的看法和感受,做到观点明确,语句通顺。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能听懂别人的主要意思,并能做出恰当的回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举例、对比等方法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使表达更具说服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身边小事虽小,但意义重大。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
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小事,准确、清晰地描述小事的经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一、教学内容分析《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口语交际板块。
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小事,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明辨是非的意识。
教材中可能会提供一些身边小事的示例,如文明行为(在公交车上让座、爱护公共环境等)和不文明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这些示例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话题基础。
通过对这些小事的讲述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关注身边生活,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语文要素:能够清楚地讲述身边的小事,做到内容完整、表达有条理,并能针对这些小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身边发生的小事,包括事情的经过、人物的行为等。
-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讲述事件。
- 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些小事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在讲述和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热情,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感。
-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详细、有条理地讲述身边的小事。
例如,在描述一件在公园看到有人践踏草坪的小事时,学生要能说出事情发生的地点(公园的哪个角落)、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人物(是年轻人还是小孩等)以及事情的具体经过(怎么践踏草坪的,是直接走过去还是在草坪上玩耍等)。
- 引导学生针对小事发表自己的合理看法。
比如对于前面提到的践踏草坪事件,学生能说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会破坏环境,影响公园的美观等。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小事”的定义,理解“小事”具有重要性和价值。
2. 能够学会自我观察、体验,积极参与“小事”。
3. 能够讲述一次自己的“小事”体验,并能与他人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意识到平凡小事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参与“小事”的兴趣;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小事”的观察、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小事。
三、课堂活动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小事”的理解和认识。
2.几个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见过的小事,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第二步:课堂讲解(2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小事的定义,细心观察小事的发生以及为何小事会成为注意力的焦点。
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认识更多的小事,从而对“小事”的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2.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享了哪些平凡的小事让他们感到惊喜或温暖。
引导学生记住并深刻理解这些小事对他们及周围人的价值。
第三步:小组活动(30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事”的主题。
2.让学生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与主题相关的小事,以及为何这些小事让他们有感触。
3.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选择一个最出色的小事分享给全班其他同学。
第四步:讨论及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和回想今天的课程,理解小事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参与小事的价值。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今天课堂中所了解到的关于“小事”的体验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寻找平凡的小事,记录下来,并在下一堂课上与同学分享。
2.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发现的最喜欢的小事或一张展现一次美好小事的图片。
3.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小事”,并在下一次课堂中进行分享。
五、教学手段1.PPT;2.录像或影片;3.图片或图片展示;4.小组讨论及分享。
六、教学评估1.课堂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个人表达的能力;2.课后,教师查阅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小事”观察、体验的程度及其在分享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说话范例
身边的“小事”(一)
小明:我和大家说一件发生在我家的非常感人的小事吧。
暑假的一天,晚饭后,“叮咚……叮咚……”门铃响了起来,我打开门一看,一个陌生的叔叔背着奶奶站在门口:“是权利家吧,老人家把腿摔坏了,赶紧去医院看医生吧!”爸爸连声道谢,那位叔叔又帮助爸爸把奶奶送到了医院。
多么可敬可爱的叔叔呀!能主动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多么热心!多么善良!你们说,这种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令人感动吗?
小红:你说的这件事好感人哪!现在,老人摔倒了,有的人不敢扶,怕是碰瓷的。
你说的这位叔叔真是大好人。
其实,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我们每个人都要向这位叔叔学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手帮一把。
身边的“小事”(二)
小明:今年国庆节,我们全家去旅游,在景区我发现有的游客在墙壁上留言“×××到此一游”。
看到这种行为,我非常气愤!这种行为既不文明,又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于是我勇敢地制止了他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小红:我也遇到过这种行为,有的游客还美滋滋地爬到大树上拍照。
多不文明啊!如果游客都这么做,时间长了,树木就会被折磨死。
以后别人还怎么观赏景色呀?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小明:是呀,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但影响游客的心情,而且会破坏景物。
如果是在国外,还会损害国家的形象呢!所以旅游时,一定要遵循景区的规章制度,爱护一草一木,文明游览。
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及时劝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是“身边的‘小事’。
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4幅情境图,帮助学生勾连生活、唤起回忆。
上面两幅图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下面两幅图表现的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接着,教材布置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先在小组中交流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温暖的“小事”,并谈论看法;再汇总小组意见,和其他小组交流。
本次口语交际,让学生就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并对讨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看法,初步学习汇总小组意见。
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要求,重在把对生活中常见行为的看法讲清楚。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是要求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汇总时尽量涵盖每个人的意见,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二、说学情由于学生刚进入三年级两个多月,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交流的时候,表达不够清楚,不能把话说得有条理;部分学生听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个别学生不爱交流。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启发引导,培养学生交流的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掌握从议到悟的学习方法。
在小组交流、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体会规劝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1.能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五、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法:《语文课程与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的原则、要领的方式。
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引入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的形象,迅速激起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话题:身边的“小事”2. 交际方法:倾听、表达、交流3. 交际要求:认真听、主动说、态度自然、尊重他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
3.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4. 总结与反馈: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2. 主体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小事”,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与家长交流,讲述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身边的小事三年级口语交际
我记得有一次,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参加了一个小活动。
那天,我们的老师安排了一场小小的比赛,让我们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比赛开始前,我有点紧张。
因为我知道,口语表达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
但是我也知道,只有勇敢去尝试,才能提高自己。
我排在第三位上台,准备开始表演。
我选择了一个我最喜欢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小猫钓鱼》。
我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这个故事。
当我讲到小猫钓了一条大鱼时,我模仿小猫的动作,双手比划着,大家都笑了起来。
我感到很开心,因为我看到了大家的欢笑和掌声。
比赛结束后,我的老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鼓励和赞扬。
她说我在表演时很有自信,而且语言表达也很流利。
这让我更加有信心,我知道我可以克服口语的困难。
这个小小的比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我勇敢去尝试,不怕犯错,就能取得进步。
从那以后,我更加积极地参加口语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次经历,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口语表达方面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自信和勇敢。
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努力,我一定能够变得越来越好。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图片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当当文明小卫士,请同学们看图片,判断图片上的行为是否文明。
并说一说这些图片给你带来的感受。
(图片)志愿阿姨正在清理满地的垃圾。
(图片)人们正在有序上车。
(图片)有爱心的人正在扶老人过马路。
师: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文明排队,扶助老奶奶过马路等这些文明行为,种种暖心之举让我深受感动!师:良好的文明行为总是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它传递的是真善美,可是总有一些不和谐的举动破坏了这种美。
师:你们有见到过不和谐的举动吗?(图片)某著名景观内刻上了“王皓到此一游”,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
(图片)公共用水区域,人们不顾形象对着水龙头喝水、洗鞋,影响市容。
(图片)为了图方便,人们横跨护栏,这跨越的更是生命线!师:看到这组图片,大家有什么想法?生:看到这组不文明行为的图片,我感到很心酸,这些人损坏的不仅是公共资源,更是缺乏社会公德心!课题师: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下面,我们就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身边的小事。
师:找一找,找环境问题。
同学们,你的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你又有哪些感受?(图片)乱扔垃圾生:上个周末,我跟爸爸去公园玩。
刚一进入公园,就看到有许多人乱扔垃圾。
许多垃圾像小山一样堆积在一起,老师经常跟我们说,乱扔垃圾是没有社会公德心的体现,而且乱扔垃圾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景区的生态环境。
(图片)乱穿马路生:昨天我跟奶奶去街上玩,看到有些人不看红绿灯乱穿马路,看了真的很不舒服。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严重的话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图片)文明护岗生:每天放学的时候,我总是能看到叔叔阿姨戴着红袖章站在马路两边指挥交通,保护我们安全通过马路,我觉得文明护岗的行为能引导人们正视过马路,有效提高个人和城市综合文明素质。
(图片)垃圾入桶生:昨天我下小区玩的时候,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将手中的垃圾准确地丢进了垃圾桶,看到这一幕,我触动很大,将垃圾丢到垃圾桶是基本的社会公德行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小事1、家人看戏有个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去看了一场《记事本》的戏,大家都很开心。
看戏的时候,爸爸在左边,妈妈在右边,我们俩几乎要跳起来发表观点,不断探讨剧中的主题。
我和爸爸打起了电动游戏机得意洋洋,爸爸跟我学了一个“Z”字。
还觉得不够有组织,爸爸又跟我说,一套动作就可以形成一个流畅的循环。
2、尝试新食物春节家人们都在一起过节,外婆煮了一桌很漂亮的菜,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个新食物——叫做孔雀蛋,内里外外层都是绿色,煮好了,蛋壳被烹饪后变脆,一口咬下去,美味的汁液比面饼、卤肉都有异样的滋味,让我垂涎欲滴,从此孔雀蛋便成为我最爱的食物。
3、踏雪寻梅山春到了,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中,踏雪寻梅成了山春季节的一个必须实现的梦想。
我们一行三人,一边迎着凉风,一边欣赏着大雪纷飞的风景,踩着雪花,真的有一种“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感觉。
看到一小片山梅开满了,落雪中苍劲有力,仍是洁白无暇,宛若花中仙子,美不胜收,就决定拍了一张微雪的隽景合影,取景的画面便定格在了这一刻。
4、一起种花清明时节,我们一家子去公园种了一块花园,大家拿着锄头,买来的花,可爱的花坛,一起帮着把花种下去。
我这样看着她们精心布置的花坛,想着过几天,这块花园里面将有千姿百态的花开放,画面一定会很好看,一定非常美丽!这样被清明的气息所包围,一家人在一起,这种景色是多么的安静而温馨。
5、同行古迹随着雨季过后,我们带着孩子去了古迹游览,古迹地安排得比较严谨,有专门的导游跟随着我们,导游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古迹的情况,它也有时间让我们去体验古迹里面的文化气息。
孩子们穿着民族服饰,蹦蹦跳跳,可小小有点贪玩,这样的活动让他们既可以体验古迹的文化氛围,也可以放松一下。
看着大家手拉着手,嘻嘻哈哈,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做亲情友情美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附答案一、明确交际话题1.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____________。
2.“小事”指的是()A.不重要的、琐碎的事情。
B.随处可见,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二、提出交际要求1.面对不文明的行为,在劝说时要做到()①大声呵斥,这样才能警示别人。
②尽量说得含蓄点,免得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得罪别人。
③态度要热情、坦诚,尊重对方,力求以理服人。
2.看到令人感动、温暖的行为,正确做法是()①不好意思当面表扬别人,记在心中,默默离开。
②当面表达自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传承美德,让更多的人有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学习交际方法1.看清图意,表达看法:排列顺序。
()弄清图中人物在干什么,想想他们的做法对不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中有些什么。
()就图中人物的行为说自己的看法。
2.结合实际,收集素材:判断对错。
A.我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我们平时看到的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
()B.在交流的时候,我们要用简洁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 C.对于温暖的行为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同学身上找例子,但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最好从别的班级的同学中找例子,这样有利于我们班集体的团结友爱。
()四、实践交际活动1.我要交流的“小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交流的“小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身边的“小事”,处理方法判断对错。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能力。
2.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3.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
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身边的小事
不文明的行为:不受欢迎和尊重留下遗憾
令人温暖的行为:乐于助人正能量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指导,选题要精心思考,其中的道理应尽量的深入浅出,老师的范例也要精心准备。
在课堂外,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与别人交流,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自己口语交际的内容。
不足之处: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
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