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 格式:ppt
- 大小:14.90 MB
- 文档页数:7
身边的小事三年级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微小的事情,但却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身边的小事。
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玩耍,看到一个小女孩摔倒了,她的膝盖擦破了皮,鲜血直流。
我立刻跑过去,把她扶起来,拿出我的手帕帮她包扎伤口。
小女孩感激地看着我,说了声谢谢。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还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人没有座位,站在车厢里摇摇晃晃。
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他。
老人感激地对我笑了笑,这让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小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可以传递爱和温暖,让别人感到快乐和幸福。
所以,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以上是一个关于“身边的小事”的口语交际内容,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调整。
课题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标题在“小事”上加引号,隐含了事小意义大的价值导向。
语言运用:把对生活中常见行为的看法讲清楚。
思维能力: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汇总时尽量涵盖每个人的意见,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审美创造: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4幅情境图。
帮助学生勾连生话、唤起回忆。
上面两幅图表现的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下面两幅图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关注描写:本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的要求,重在把对生活中常见行为的看法讲清楚。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是要求小组交流时注意倾听记忆,了解每个人的想法,汇总时尽量涵盖每个人的意见,渗透着彼此尊重的交际意识。
【教学目标】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点】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2-5)1.教师导入:今天,老师在学校车棚看见一个小同学把被风吹计倒的自行车一辆辆扶起来摆放整齐,当时我的心里感到特别温暖,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小事呢?2.揭示课题:这些小事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常见,有的时候一些小事也会给别人带来温暖,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说说我们对身边“小事”的看法。
(板书:身边的“小事”)(设计意图:借助身边事把生活的场景引入课堂,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的回忆,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为后面关注具体场景、表达看法打下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一、教学内容分析《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口语交际板块。
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小事,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明辨是非的意识。
教材中可能会提供一些身边小事的示例,如文明行为(在公交车上让座、爱护公共环境等)和不文明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这些示例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话题基础。
通过对这些小事的讲述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关注身边生活,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语文要素:能够清楚地讲述身边的小事,做到内容完整、表达有条理,并能针对这些小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身边发生的小事,包括事情的经过、人物的行为等。
-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讲述事件。
- 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些小事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在讲述和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热情,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感。
-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详细、有条理地讲述身边的小事。
例如,在描述一件在公园看到有人践踏草坪的小事时,学生要能说出事情发生的地点(公园的哪个角落)、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人物(是年轻人还是小孩等)以及事情的具体经过(怎么践踏草坪的,是直接走过去还是在草坪上玩耍等)。
- 引导学生针对小事发表自己的合理看法。
比如对于前面提到的践踏草坪事件,学生能说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会破坏环境,影响公园的美观等。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说话范例
身边的“小事”(一)
小明:我和大家说一件发生在我家的非常感人的小事吧。
暑假的一天,晚饭后,“叮咚……叮咚……”门铃响了起来,我打开门一看,一个陌生的叔叔背着奶奶站在门口:“是权利家吧,老人家把腿摔坏了,赶紧去医院看医生吧!”爸爸连声道谢,那位叔叔又帮助爸爸把奶奶送到了医院。
多么可敬可爱的叔叔呀!能主动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多么热心!多么善良!你们说,这种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令人感动吗?
小红:你说的这件事好感人哪!现在,老人摔倒了,有的人不敢扶,怕是碰瓷的。
你说的这位叔叔真是大好人。
其实,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我们每个人都要向这位叔叔学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手帮一把。
身边的“小事”(二)
小明:今年国庆节,我们全家去旅游,在景区我发现有的游客在墙壁上留言“×××到此一游”。
看到这种行为,我非常气愤!这种行为既不文明,又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于是我勇敢地制止了他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小红:我也遇到过这种行为,有的游客还美滋滋地爬到大树上拍照。
多不文明啊!如果游客都这么做,时间长了,树木就会被折磨死。
以后别人还怎么观赏景色呀?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
小明:是呀,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但影响游客的心情,而且会破坏景物。
如果是在国外,还会损害国家的形象呢!所以旅游时,一定要遵循景区的规章制度,爱护一草一木,文明游览。
发现不文明的行为要及时劝阻。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话题:身边的“小事”2. 交际方法:倾听、表达、交流3. 交际要求:认真听、主动说、态度自然、尊重他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
3.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4. 总结与反馈: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2. 主体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小事”,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与家长交流,讲述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课前学习任务了解身边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形成自己初步的看法。
课堂学习任务探究一:描述情境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描述情境图。
问题: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四幅图片,它们分别描述的是什么行为?2.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对于图中人物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1)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总大家的意见。
(2)组内评价交流情况。
评价标准:小组成员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组内代表在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3)自由交流在表达看到和汇总意见时遇到的问题。
(4)各组代表在全班分享交流成果。
探究二:小组交流生活中的“小事”。
问题:你的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和小组同学交流你发现的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或是不文明的行为,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并汇总其他组员的想法。
交流提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1)互相交流,汇总组员的想法。
(2)评价组内成员的交流情况。
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小组成员身边的“小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组员一组员二组员三组员四(3)组内交流完,推选优秀组员参与全班交流。
(4)没有在全班发言的小组,与邻近小组交流自己小组同学的看法。
本课小结1.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学会了对身边的“小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学会了在汇总小组意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任务向家长描述自己身边的某件“小事”,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身边的“小事”并进行口语交际。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身边的“小事”》是一篇关于观察和思考身边事物的口语交际文章。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发现身边的“小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课文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身边的“小事”》,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身边的“小事”的重要性。
3.3 口语交际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选取一个身边的“小事”进行交流和表达。
3.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在口语交际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2 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程度的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和分享,评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身边的一个“小事”,并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5.2 课堂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和交流身边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课文文本:准备《身边的“小事”》课文文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6.2 教学图片:收集一些与身边“小事”相关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6.3 教学视频:准备一些与身边“小事”相关的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6.4 口语交际练习材料:准备一些口语交际练习材料,用于学生分组练习。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身边“小事”的重要性。
7.2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