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河口的演变
- 格式:pptx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46
河口潮汐及其作用
河口在海洋潮波的作用下,出现河口潮汐现象。
潮波在河口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形,潮差递减,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加长。
涨潮流上溯所达到的界线,称为潮流界。
潮波影响所及的界线称为潮区界。
在河口水体中,盐水和淡水的混合,使悬浮物质絮凝而沉降,河口泥沙发生强烈的淤积。
另外,细颗粒物质受海洋生物的作用而聚集成团,也促使河口泥沙沉积。
河流输出物对河口的填充,使三角洲不断推进和扩展。
五六千年来,长江口建造了3万多平方千米的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为每年平方千米。
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使三角洲成为重要的农业基地。
天然三角洲的湿地需要疏干,需要防范洪水大潮的侵袭。
农业所需的灌溉用水,都直接受到河口动力因素和泥沙运动因素的影响。
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经过河口,汇注海洋,使河口的近海水域,常为重要的渔场,如长江口外的舟山渔场、吕四渔场等。
河口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源,又便于内地和外海的交通,故普遍在河口建港。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80%的大城市都分布在河口区。
然而河口的动力因素和泥沙运动复杂,而且普遍存在拦门沙,必须整治和疏浚,以维护航道的水深,这也是水运事业中的关键问题。
特别是船舶向大吨位方向发展,此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
此外,在河口区的城市建设中,有关供水、排污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潮汐河口分类指标与河床演变特征研究
熊绍隆;曾剑
【期刊名称】《水利学报》
【年(卷),期】2008(039)012
【摘要】本文在前人关于河口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河口形态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收集整理了水沙资料相对齐全的29个河口的相关数据及其演变特征,根据潮汐河口水流挟沙率与流速的关系,确定以径、潮流比值a和径、潮流含沙量比值β的组合aβ1/2作为潮汐河口分类指标,并采用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予以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用分类指标aβ1/2将潮汐河口分为河口湾型、过渡型和三角洲型三大类,其中,Ⅱ、Ⅲ类进一步各分成三个亚类.随后对不同类型河口的形成条件、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总页数】10页(P1286-1295)
【作者】熊绍隆;曾剑
【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8
【相关文献】
1.潮汐河口河床演变准恒定二维模式 [J], 汪德爟
2.河床演变数值计算法讲座(2)河床演变现象及基础方程 [J], 宫本邦明;李维国
3.顶板分类指标与方法的改进—兼谈分类指标的确定 [J], 高明中
4.基于DEM的西江磨刀门水道近40年来河床演变特征研究 [J], 胡德礼;刘秋海;吴超羽;杨日魁
5.三峡工程第一、二期围堰阶段坝区河床演变研究——径流水库输水输沙特性、平衡条件及河床演变机理 [J], 韩其为;李云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绪论1.河口的定义:河流与其受纳水体之间的过渡段受纳水体:海洋、湖泊、河流、水库2.入海河口(潮汐河口): 河流与海洋交汇(过渡)的地段,河、海两方面动力因素相互作用,海水与河流淡水掺混形成的一种特殊海岸形态。
3.研究手段:数学分析统计、数学模拟、物理模拟数学分析统计(资料分析):地质分析、地貌分析、水文分析(动力、泥沙)等综合分析,这是学科交叉、渗透的必然趋势。
数学模拟:伴随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迅速发展优点:可重复性,能够模拟大尺度,长周期的变化趋势,花费小。
缺点:复杂地形条件下,计算精度(存在数值耗散)难以保证。
物理模拟优点:早期采用,直观性强,对于特殊地形有很好的复演性,可用于探索性的发现。
更能反映物理过程的本征,更可靠。
缺点:耗时、花费较大、较难模拟长时间的变化趋势,不能考虑科氏力作用,模拟区域不能很大,存在比尺效应等。
4.研究内容:河口动力因素(径流、潮流、波浪、沿岸流、沿岸漂沙)河口泥沙的运动规律、河口演变及整治5.河口分段:潮区界、潮流界、河口门口、感潮河段潮区界:在河口里潮波上溯的上界(最高点),亦即河口中潮水位发生涨落的上界。
潮流界:涨潮水流所能够达到的上界,亦即在涨落潮过程中往复水流的上界,实测涨、落潮流流速为零。
河口口门:多年平均中潮位水面纵坡降线与平均海平面的交点所在的位置。
感潮河段:河口口门至潮区界的河段6.潮区界和潮流界的位置及其影响因素:来水和潮流条件、地理位置来水和潮流条件:随着潮差的大小和径流强弱,潮区界和潮流界的位置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
枯季上移,洪季下移。
地理位置:平原地区,河床的纵坡降小,潮波上溯的距离远;山地丘陵地区,河床的纵坡降大,潮波上溯距离较短,潮区界和潮流界的间距亦近。
河流进口段范围:潮区界和潮流界之间河流河口段范围:潮流界至口门之间口外海滨范围:河口口门至滨海浅滩的外界7.河口分类:形态特征:三角港(钱塘江)、三角洲(长江口)动力特征(XX海相):强潮(钱塘江)、弱潮(黄河口)、湖源(射阳河口)、陆海(长江口)盐淡水混合:强混合型、缓混合型、弱混合型、倒置型三、河口发育的动力因素8.径流量多年变化:(年变差系数C V)1)南→北0.3→ 0.8(台风→大量的降水→C V↑)2)流域面积小>流域面积大3)流域面积小的丰枯年变化幅度大, 而流域面积大的丰枯年变化小4)呈枯丰年交替和连续丰枯的情况9.季节变化: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
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与演变河口地区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其地貌特征与演变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并深入分析其演变过程。
一、地貌特征1. 河口湾:河口地区最明显的地貌特征之一就是河口湾,即河流流入海洋形成的水域。
河口湾具有宽阔的水面、浅平的水底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常常形成天然良港。
例如,中国的珠江口、黄河口和长江口都是著名的河口湾。
2. 河流三角洲:河流在流入海洋时,由于水流受到海浪和潮汐的影响,其携带的沉积物开始沉积,逐渐形成三角洲。
河流三角洲通常由多个河道组成,河道上分布着丰富的沉积物和沼泽地。
著名的河流三角洲有尼罗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3. 滨海平原:河口地区河流与海洋交汇形成的滨海平原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滨海平原的地势较低,容易受到洪水和海潮的影响,但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和海洋资源。
二、演变过程1. 河流沉积物的沉积:当河流流入海洋时,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和颗粒物开始沉积。
这些沉积物在河口湾和河流三角洲形成,并逐渐丰富地扩展。
沉积物的类型和数量取决于水流的速度、波浪和潮汐的作用以及供应河流的土壤类型和含量。
2. 潮汐和海浪的影响:河口地区的地貌演变不仅取决于河流的作用,还受到潮汐和海浪的影响。
潮汐的周期性水动力作用会改变河床的形状,可能会导致河道的变化和新的沉积物的形成。
海浪的冲击力和侵蚀作用也会改变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
3. 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河口湾和河流三角洲常常成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例如港口、城市和工业园区的建设。
这些人类活动给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水质污染、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在研究河口地区的地貌特征与演变过程时,我们应当注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只有充分了解地貌演变的原因和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渤海湾淤泥质海岸潮汐汊道的发
育过程
张忍顺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海岸为例,探讨淤泥质海岸潮汐汊道的发育过程。
研究表明,淤泥质海岸的潮汐汊道与废弃河口的演变密切相关。
其外海岸是在高海平面上形成的,经现代动力过程切割而成的贝壳状沙堤或沙堤。
废弃的河口演变成了潮汐河流系统的主干。
海平面上升和三角洲地面沉降是导致岔道潮汐盆地形成的重要根本因素。
海岸的快速后退导致潮沟的微量侵蚀,扩大了受潮面积。
一旦海贝沙岛或沙岛被侵蚀到海面以下,潮汐汊道就开始消亡。
刁口和神仙沟、大口和洮儿河、曹妃甸的现状可以代表淤泥质海岸潮汕公路的形成、成熟和消亡三个阶段。
(共8页)。
河口的沉积特征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是河流冲积物与海洋潮汐作用相互影响的区域。
在河口地区,由于河流水流速度减慢、潮汐作用和波浪冲击的影响,沉积物开始沉降。
河口的沉积特征主要包括河口三角洲、河口湾和河口滩地等。
一、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在河口地区形成的三角形或扇形地带,由于水流速度减慢,沉积物开始沉降,逐渐形成扇形的河口三角洲。
河口三角洲通常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这些泥沙被潮汐和波浪作用搬运和重塑,形成了河口三角洲的特征。
河口三角洲的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河口三角洲上的土地多为沼泽湿地,水源充足,适宜稻作种植。
同时,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的土层厚度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二、河口湾河口湾是河流在河口地区形成的宽阔湾区,通常位于河口三角洲的前缘。
河口湾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受到潮汐和波浪的影响,沉积物在河口湾中沉积和搬运。
河口湾的特点是水深较大,适合航运和港口建设。
河口湾通常是河口地区的天然良港,由于水深较大,可以容纳大型船只停靠,有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河口湾也是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潮汐和波浪的影响使得河口湾中的海洋生态系统繁荣发展。
三、河口滩地河口滩地是河流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沙洲或沙滩地带,通常位于河口三角洲的前缘或河口湾的内部。
河口滩地是由于河流携带的沙子在河口地区沉积而成的,受到潮汐和波浪的影响,沉积物在河口滩地上沉积和搬运。
河口滩地的特点是地势较低,容易受到洪水和风暴潮的影响。
由于河流冲积物的沉积,河口滩地土层松软,容易受到风暴潮和洪水的侵蚀。
因此,河口滩地常常需要进行防洪治理和海堤建设,以保护沿岸地区的安全。
河口的沉积特征主要包括河口三角洲、河口湾和河口滩地。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沉积地带,适宜农业发展;河口湾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宽阔湾区,适合航运和渔业发展;河口滩地是河流冲积物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沙洲或沙滩地带,容易受到洪水和风暴潮的影响。
历史地理第十九辑一千年来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四个主要河口的动力地貌演变机制与环境王庆高光辰仲少云陈吉余前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暖将直接改变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和流域水文泥沙特性,进而影响到整个流域的侵蚀与堆积状况。
河口是流域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河口段潮汐水道是河流与其基准面之间的动力转换地段。
在那里陆地、海洋直接作用,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极为活跃。
在 未来全球海面上升面前,河口的自动调节作用可使河口以上河床免受基准面上升的直接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缓冲作用。
但是,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的流域特性的改变又会影响河口区的动力、沉积及地貌过程,有可能使河口的缓冲作用减弱乃至消失。
长江、淮河、黄河和钱塘江是中国东部平成现代黄河入海河口•原淮河入海河口则遭到废弃。
另一方面,千余年来长江河口南岸砂嘴的向东推展,又直接导致了现代杭州湾的形成,使钱塘江口的口外滨海区动力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①。
目前•这四条河流中下游均面临严重的洪涝潮灾害威胁,为制订正确的流域及河口综合治理方案•有必要准确地把握河口在百年时间尺度上的动力地貌演变趋势。
最近的一千年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繁荣的时期,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其 中不乏对不同时期河口动力地貌现象的描述。
本文就是在对这些资料搜集、鉴别、整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及已有专文论述,其中淮河河口专指1855年前的人海河口,不涉及淮河入江河口和入洪泽湖河口。
原地区四条最主要的河流,近千年来其河口演变有密切的联系。
在12世纪以前,淮河、黄河分别注入南黄海和渤海,各自拥有独立的入海河口。
1128年黄河夺淮入黄海后,大量泥沙被挟带至淮河河口堆积,洪泽湖及淮河人洪泽湖河口逐渐形成,而淮河入海河口逐渐萎缩。
1851年后淮河改道注入长江河「1段,形成淮河入江河口,淮河演变为长江的一条支流。
1855年后黄河又北徙入渤海,形长江河口动力地貌演变河口有别于正常河流的最重要动力特①陈吉余、悻才兴、虞志英杭州湾的动力地貌.中国海岸发育过程和演娈规律…恥.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岀版社;陈吉余、悻才兴、徐海根、董水发.1979.|W]千年来|<江河[]发ff的模X•海洋学报•V.1.N.1o征,是潮汐作用特别是逆向涨潮流上溯作用的存在°在公元前3世纪前长江九江段河湖不分•有彭蠡泽位于江北,公元1世纪后长江才与彭蠡泽分离,但直到8世纪时潮流界仍在九江①・15世纪初潮流界下移至彭泽②。
迪河河口湾形态演变——位于英国东爱尔兰海的潮汐不对称河口摘要潮汐不对称(涨潮和落潮持续时间不相等)是导致河口剩余沉积物搬运和河口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河口形态演变是一个短期的动态平衡过程,然而,这些特征在对于长期来说确是短暂的。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用三维数值模型法调查了迪河河口潮汐变形和潮汐不对称的空间分布。
从流域测高法和近来的区域侵蚀和沉积方面来说,高分辨率的激光雷达测量被用来支持并解释我们的数值模型结果。
数值模型结果的谐波分析表明更浅的潮间带区域潮汐最不对称,表现出涨潮控制作用。
在主要的通航水道显示出一些落潮流处于控制地位,但是这些地方的潮水相对的没有变形.。
总体看来,涨潮流处于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将沉积物带入河口地区,这可以用来解释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形态变化(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中大面积的增长)及近期的可以从LIDAR测量中看到2003—2006年的形态变化。
测高分析表明迪河河口可能趋于平衡,并且,在将来涨潮流的控制作用和沉积速率可能因此而降低。
一个填充型的河口,潮滩面积的增长及海拔的升高会最终使得河口变成一个落潮控制型河口,如以前的研究所表现及在这项研究中理想化河口模型结果所呈现的结果一样。
然而,迪河大潮幅与液压深度比率表明潮滩必然会向广阔发展。
关键字:形态学迪河河口湾潮汐不对称水动力学测高法1.引言和目的河口和潮滩是受海洋和陆地影响的复杂的动力系统。
通常有着非常高的娱乐、商业和生态价值,因此,对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深入的了解河口形态过程和演变对于海岸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可以预测沉积物沉积和运移的变化模式。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形态动力过程和识别导致现在迪河河口水深测量的机制,以用于预测将来的变化趋势。
最近的LIDAR调查数据已经出来,并且已经用于推断河口范围的行为趋势的测高分析。
随后,与迪河有关的河口平衡和稳定性的概念被讨论。
迪河的潮汐传播被用数值模型分析法描画出来。
迪河河口的潮汐不对称、剩余流和剩余沉积物搬运的模式也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