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计算表
- 格式:pdf
- 大小:845.19 KB
- 文档页数:19
模具报价成本分析表
一、模具设计成本分析
1、设计费用
(1)初步设计费用:包括机械设计、流体设计(液压设计与气动设计)、电气设计、控制设计和热力设计等等;
(2)样机设计费用:此费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完成模具设计的部分,另一部分是制作模具的部分,主要是根据客户提供的模具设计图纸进行各种测试和修改;
(3)总装设计费用:此费用主要是完成所有模具部件的拼装和最终的模具试制工作,包括总装图纸绘制、最终模具的拼装工作以及样件测试等;
(4)定型设计费用:此费用包括模具定型以及模具尺寸、尺度等的细节调整。
2、制造费用
(1)模具材料成本:此费用主要包括模具的原材料、配件材料、仪器和设备等等;
(2)模具加工费用:此费用主要包括磨床、车床、刨削、铣床、锯床及其他模具加工设备,以及钳工、抛光、热处理等等;
(3)模具装配费用:此费用主要是把模具的各个部件装配成一个模具,以及模具装配时需要的工具、设备及配件等;
(4)模具检测费用:此费用主要是检测模具的精度、尺寸、尺度等,以及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的技术性检测和模具试。
模具面积计算重量计算公式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计算模具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模具的重量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成本和生产效率。
因此,了解模具面积计算重量的计算公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模具的重量可以通过模具的面积来计算。
模具的面积是指模具的外表面积,包括模具的底部、侧面和顶部。
模具的面积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计算,然后通过密度计算出模具的重量。
模具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下:A = 2πrh + 2πr^2。
其中,A表示模具的表面积,π表示圆周率,r表示模具的半径,h表示模具的高度。
在实际应用中,模具的形状各异,因此计算模具的面积需要根据模具的实际形状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模具形状的面积计算公式:1. 圆柱形模具的面积计算公式:A = 2πrh + 2πr^2。
其中,r表示模具的半径,h表示模具的高度。
2. 立方体模具的面积计算公式:A = 6s^2。
其中,s表示模具的边长。
3. 圆锥形模具的面积计算公式:A = πr(r + l)。
其中,r表示模具的底部半径,l表示模具的斜高。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模具的表面积。
一旦得到了模具的表面积,就可以通过模具的密度来计算模具的重量。
模具的密度一般是通过材料的密度来确定。
不同的模具材料有不同的密度,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模具的密度。
一般来说,模具的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ρ = m/V。
其中,ρ表示模具的密度,m表示模具的质量,V表示模具的体积。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模具的密度。
然后,通过模具的面积和密度,就可以计算出模具的重量:W = ρA。
其中,W表示模具的重量,ρ表示模具的密度,A表示模具的表面积。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模具的重量。
这对于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
知道模具的重量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此外,计算模具的重量还可以帮助制造商合理安排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知道模具的重量可以帮助制造商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模具设计计算公式介绍如下:
1.模具尺寸计算公式
•模具长度L = 零件长度+ 拉料量+ 压头高度+ 开料量+ 模板厚度
•模具宽度W = 零件宽度 + 拉料量 + 压头宽度 + 开料量 + 2 x 壁厚
•模具高度H = 零件高度 + 拉料量 + 压头高度 + 开料量 + 2 x 壁厚
2.模具压力计算公式
•模具最大压力Fmax = (K x A x S x T) + (K x B x S x T) 其中,K为系数,A为零件的侧面积,B为零件的底面积,S为
材料抗拉强度,T为材料的厚度。
3.模具材料选择公式
•模具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模具的使用寿命、成本、加工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模具材料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
良好的热导性和耐磨性等特点。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合
金钢、硬质合金等。
4.模具加工工艺公式
•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计算,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力等。
这些参数的计算公式与加工工艺有关,
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模具设计公式,但具体情况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选择和调整。
在实际模具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模具的结构、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生产批量等。
d = K √Fd :導銷直徑(mm)F :模具分模面上的表面積(mm 2)K :比例係數,一般為0.07~0.09F>200000時,K 取0.07。
F =40000~200000時,K 取0.08 。
F<40000時,K 取0.09。
K=0.07F=150000mm 2√F =387.2983346d=27.11088342mmP =P1cosα+P2sinα=ALp(μcosα-sin α) P :拔模力(kg)P1:抽芯阻力(kg)P2:鑄件冷凝收縮後對型芯的包緊力(kg)A :被鑄件包緊的型芯成形部分斷面周長(mm)L :被鑄件包緊的型芯成形部分之長度(mm) p :單位面積的包緊力。
對鋅合金一般取0.6~0.8kg/mm 2;對鋁合金一般取1~1.2kg/mm 2;對銅合金一般取1.2~1.6kg/mm 2。
μ:壓鑄合金對型芯的摩擦係數,一般取0.2~0.25A=87mm L=61mmp=0.7kg/mm2μ=0.25α=1°cosα0.999847695sinα0.017453293P=863.7463143kgA = P/(n*s)A =頂出銷前端截面積(mm)P =頂出銷承受的總推力(kg )n =頂出銷數量s =鑄件的容許應力(kg/mm 2)。
銅、鋁合金取5kg/mm 2,鋅合金取4kg/mm 2,鎂合金取3kg/mm 2。
P=863.7463143kg n=6pcss=4kg/mm2A=35.98942976mm A=36mm 頂出銷直徑選擇Ø= 6.770275003mmP =P1cosα+P2sinα=ALp(μcosα-sin α) 拔模力公式試算請輸入n 、sA = P/(n*s) 頂出銷直徑公式試算頂出銷是否會發生挫曲頂出銷直徑d = K √F 導銷直徑公式試算請輸入K 、F導銷直徑請輸入A 、L 、α拔模力K =n*E*I/(P*L 2)K :穩定安全係數,鋼取1.5~3n :穩定係數,其值取20.19E :楊氏模數,鋼取2x106(kg/cm 2)I :頂出銷最小截面積處之慣性矩(cm 4),對於圓形截面I =лd 4/64(d =頂出銷直徑)P :頂出銷承受之實際推力(kg)n=20.19E=2000000kg/cm 2d=1cm I=0.049087385cm 4P=863.7463143kg L=15cm L 2=225cmK=10.19923241K=1.5~3直徑核可角銷直徑d =(P*h/(3Cosα21/3d :角銷直徑(mm)h :滑塊端面至受力點的垂直距離(mm)P :拔模力(kg)Q :角銷承受的最大彎曲力(kg)P=863.7463143kg h=40mm α15°cosα0.965925826cosα20.933012702d=23.11066608mm 角銷直徑選擇Ø24mm結論請輸入h ,αd =(P*h/(3Cosα21/3角銷直徑公式試算請輸入d 、lK =n*E*I/(P*L 2) 頂針挫曲公式試算。
模具估价预算表--带示范例子的哦流程清晰,模具材料的介绍正确
示范例子
A.模具简介
1.模具名称:XXX
2.模具材料:铝合金
3.模具形式:热浇铸模具
4.模具尺寸:200mm×200mm×200mm
B.模具估价
1.模具设计价格
整机设计费:RMB xx 元
材料制造费:RMB xxx 元
加工费用:RMB xxxx 元
2.模具材料价格
材料成本:RMB xxx 元
加工费:RMB xxxx 元
3.模具总价
模具设计价:RMB xxx 元
模具材料价:RMB xxxx 元
模具总价:RMB xxxxx 元
C.模具材料介绍
1.铝合金
铝合金是一种由铝、铜、锰、镁等多种金属元素经过熔炼混合而成的
合金材料。
由于其具有质轻、机械性能良好、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因此
在模具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热浇铸模具
热浇铸模具是指采用热浇铸技术制作的模具。
它的主要工艺特点是在
铸件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金属流动包覆,以达到改善铸件表面质量的目的。
此外,它还具有节约材料、结构比较复杂及具有较高的强度等优点,从而
得到广泛应用。
冲压模具设计计算第⼆章冲压⼯艺设计和冲压⼒的计算2.1冲压件(链轮)简介链轮三维图如图2.1,材料为Q235,⼯件厚度3mm,模具精度:IT13为⼀般精度。
图2.1零件三维图图2.2零件⼆维图零件图如图2.2,从零件图分析,该冲压件采⽤3mm的Q235钢板冲压⽽成,可保证⾜够的刚度与强度。
并可看出该零件的成形⼯序有落料、冲孔、拉深、翻边,其难点为该成形件的拉深和翻边。
该零件形状对称,⽆尖⾓和其它形状突变,为典型的板料冲压件。
通过计算此零件可按圆筒件拉深成形,因其尺⼨精度要求不⾼,⼤批量⽣产,因此可以⽤冲压⽅法⽣产,并可⼀次最终成形,节约成本,降低劳动。
2.2确定冲压⼯艺⽅案经过对冲压件的⼯艺分析后,结合产品图进⾏必要的⼯艺计算,并在分析冲压⼯艺类型、冲压次数、冲压顺序和⼯序组合⽅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可能的冲压分析⽅案[]10。
1)冲压的⼏种⽅案(1)落料、冲孔、拉深、翻边单⼯序模具⽣产。
(2)落料、冲孔复合模,拉深、翻边复合模⽣产。
(3)落料、冲孔连续进⾏采⽤级进模⽣产,拉深、翻边复合模⽣产。
(4)落料、冲孔、拉深、翻边复合模⽣产。
⽅案⼀:结构简单,需要四道⼯序,四套模具才能完成⼯件的加⼯,成本⾼。
⽅案⼆:加⼯⼯序减少,节省加⼯时间,制造精度⾼,成本相应减少,提⾼了劳动⽣产率。
⽅案三:在⽅案⼆的基础上加⼤了制造成本,既不经济⼜不实惠。
⽅案四:在⽅案⼆的基础上⼜减少了加⼯⼯序,⼜节省加⼯时间,制造精度⾼,成本相应减少,⼜提⾼了劳动⽣产率。
⼀个⼯件往往需要经过多道⼯序才能完成,编制⼯序⽅案时必须考虑两种情况:单⼯序模分散冲压或⼯序组合采⽤复合模连续冲压,这主要取决于冲压件的⽣产批量,尺⼨⼤⼩和精度等因素。
通过产品质量、⽣产率、设备条件、模具制造和寿命、操作安全以及经济效益等⽅⾯的综合分析,⽐较决定采⽤⽅案四。
即:落料、冲孔、拉深、翻边→成品。
2)各加⼯⼯序次数的确定根据⼯件的形状和尺⼨及极限变形程度可进⾏以下决定:落料、冲孔、拉深、翻边各⼀次。
模具费用的计算方法:1.经验计算法模具价格=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与利润+增值税+试模费+包装运输费各项比例通常为:材料费:材料及标准件占模具总费用的15%-30%;加工费与利润:30%-50%;设计费:模具总费用的10%-15%;试模:大中型模具可控制在3%以内,小型精密模具控制在5%以内;包装运输费:可按实际计算或按3%计;增值税:17%2.材料系数法根据模具尺寸和材料价格可计算出模具材料费.模具价格=(6~10)*材料费锻模,塑料模=6*材料费压铸模=10*材料费模具报价估计1、首先要看客户的要求,因为要求决定材料的选择以及热处理工艺。
2、选择好材料,出一个粗略的模具方案图,从中算出模具的重量(计算出模芯材料和模架材料的价格)和热处理需要的费用。
(都是毛胚重量)3、加工费用,根据模芯的复杂程度,加工费用一般和模芯材料价格是1.5~3:1,模架的加工费用一般是1:1。
4、风险费用是以上总价的10%。
5、税()6、设计费用是模具总价的10%。
∙∙模具的报价策略和结算方式模具的报价与结算是模具估价后的延续和结果。
从模具的估价到模具的报价,只是第一步,而模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后的结算,形成最终模具的结算价。
在这个过程里,人们总是希望,模具估价=模具价格=模具结算价。
而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价并不完全相等,有可能出现波动误差值。
这就是以下所要讨论的问题。
当模具估价后,需要进行适当处理,整理成模具的报价,为签定模具加工合同做依据。
通过反复洽谈商讨,最后形成双方均认可的模具价格,签订了合同。
才能正式开始模具的加工。
一、模具估价与报价、报价与模具价格模具估价后,并不能马上直接作为报价。
一般说来,还要根据市场行情、客户心理、竞争对手、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估价进行适当的整理,在估价的基础上增加10-30%提出第一次报价。
经过讨价还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低报价。
但是,当模具的商讨报价低于估价的10%时,需重新对模具进行改进细化估算,在保证保本有利的情况下,签订模具加工合同,最后确定模具价格。
模具费用怎么计算模具价格=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与利润+增值税+试模费+包装运输费.经验计算法模具价格=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与利润+增值税+试模费+包装运输费各项比例通常为:材料费:材料及标准件占模具总费用的15%-30%;加工费与利润:30%-50%;设计费:模具总费用的10%-15%;试模:大中型模具可控制在3%以内,小型精密模具控制在5%以内;包装运输费:可按实际计算或按3%计;增值税:17%2.材料系数法根据模具尺寸和材料价格可计算出模具材料费.模具价格=(6~10)*材料费锻模,塑料模=6*材料费压铸模=10*材料费模具报价估计1、首先要看客户的要求,因为要求决定材料的选择以及热处理工艺。
2、选择好材料,出一个粗略的模具方案图,从中算出模具的重量(计算出模芯材料和模架材料的价格)和热处理需要的费用。
(都是毛胚重量)3、加工费用,根据模芯的复杂程度,加工费用一般和模芯材料价格是1.5~3:1,模架的加工费用一般是1:1。
4、风险费用是以上总价的10%。
5、税6、设计费用是模具总价的10%。
模具的报价策略和结算方式模具的报价与结算是模具估价后的延续和结果。
从模具的估价到模具的报价,只是第一步,而模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后的结算,形成最终模具的结算价。
在这个过程里,人们总是希望,模具估价=模具价格=模具结算价。
而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价并不完全相等,有可能出现波动误差值。
这就是以下所要讨论的问题。
当模具估价后,需要进行适当处理,整理成模具的报价,为签定模具加工合同做依据。
通过反复洽谈商讨,最后形成双方均认可的模具价格,签订了合同。
才能正式开始模具的加工。
一、模具估价与报价、报价与模具价格模具估价后,并不能马上直接作为报价。
一般说来,还要根据市场行情、客户心理、竞争对手、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估价进行适当的整理,在估价的基础上增加10-30%提出第一次报价。
经过讨价还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低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