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常见感染及抗生素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51.99 KB
- 文档页数:9
1.抗微生物药物1.1.抗生素1.1.1.青霉素类青霉素G钠Sodium Benzylpenicillin[别名] 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钠。
Sodium Penicillin G。
[应用] 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强。
对革兰阳性杆菌(白喉杆菌)、螺旋体、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放线菌及部分拟杆菌有抗菌作用。
用于呼吸系统感染、脑膜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淋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白喉、炭疽等。
[用法用量] 肌注:成人40~80万u/次,2~4次/日,儿童每日3~5 万u/kg,分2~4次给药。
静滴:成人240~2000万u/日,儿童每日20~40万u/kg,分4~6次,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溶解成1万u/ml后滴入。
[副作用] 毒性小、主要为过敏反应。
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发生神经系统反应。
[注意事项] (1)用前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试(皮试液浓度为200u/ml,皮内注射0.1ml)。
(2)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混合可使后者失效,与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合用可使血药浓度上升。
(3)不宜鞘内给药。
围生期合理用药等级:B[制剂规格] 粉针剂:80万u/瓶。
青霉素V钾Penicillin VK[应用] 用于治疗对青霉素G敏感的微生物引起的轻度到中度感染,如链球菌感染(轻中度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轻度丹毒),肺炎球菌感染(轻中度呼吸道感染),葡萄球菌感染(对青霉素敏感的皮肤及软组织轻度感染),梭菌螺旋体病(坏死溃疡性龈炎、咽炎)。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常用推荐剂量:链球菌感染(轻中度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轻度丹毒):125~250mg(20~40万u)/次,3~4次/日,10天为1个疗程。
肺炎球菌感染(轻中度呼吸道感染包括中耳炎):250~500mg(40~80万u)/次,4次/日,病人无热后2天方可停药。
葡萄球菌感染(对青霉素敏感的皮肤及软组织轻度感染):250~500mg(40~80万u)/次,3~4次/日。
妇产科抗生素应用摘要:妇产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必须要应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而每种抗生素又有不同的治疗特点,临床上不能随便的选用。
医生应该按照患者病情情况、抗生素适应症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以免引发严重的后果。
本文首先介绍了妇产科抗生素应用的原则,其次对妇产科手术抗生素预防性应用进行了阐释,最后概述了妇产科患者手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的种类选择,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妇产科;抗生素;应用抗生素是一种常见的药物,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治疗性抗生素,另一种是预防性抗生素。
通常情况下,医生都会给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但是如果患者在手术之前就患有炎症,则需要使用治疗性抗生素。
如果医生决定使用抗生素治疗方案来为患者进行治疗,则首先要确定抗生素品种,其次要明确给药剂量,最后要明确给药途径,尽可能不使用局部抗生素。
一、妇产科抗生素应用的原则抗生素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广大妇女的抵抗病毒的能力,使其不感染等,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这就使得抗生素的服用必须因人而异,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相应原则。
抗生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用于治疗,二是用于预防。
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的效果。
妇产科抗生素应用所要遵循的具体原则如下:第一,如果妇产科患者已经确定是细菌或微生物感染,医生可以允许患者服用指征应用抗生素。
医生需要仔细的观察患者的情况,同时借助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初步感染诊断,此时妇产科患者可以应用抗生素。
但是如果没有微生物感染的证据或者是由于病毒而引起的干扰,此时医生要禁止患者服用指征应用抗生素。
第二,医生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患者感染病原,之后按照病原类型以及药敏实验结果,科学选择抗生素。
通常而言,抗生素的选择主要是以细菌药敏试验数据为依据,所以如果医疗机构有能力,所有的住院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之前,将标本存留下来,送到相关部门进行药敏试验,以此确定原菌以及最终结果。
而非住院患者如果病情需要到有关部门进行药敏试验,但是因为很多地方药敏工作开展情况下并不理想,因此大多数门诊患者都没有进进行药敏试验。
妇产科医院常见感染风险及护理对策妇产科医院是妇科和产科疾病的专科医院,在该种医院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感染风险。
这些感染风险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这些感染风险,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1. 阴道感染阴道感染是妇科常见的感染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等。
护理对策包括:- 加强个人卫生教育,提醒患者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清洁剂;- 鼓励患者穿棉质内裤,避免过紧或有刺激性的内裤;- 防止交叉感染,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操作;- 按规定更换和清洗患者床单、内衣等物品;- 鼓励患者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促进肠道蠕动,防止宫颈感染的发生。
2.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感染炎症,常见病因有产后感染、宫腔手术、子宫内异物等。
护理对策包括:- 患者术前术后加强消毒,尽量预防感染源;- 术后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感染的早期症状,如发热、腹痛等;- 提醒患者术后按时服用抗生素,遵守医嘱;- 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预防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换尿布,保持外阴清洁。
3. 产褥热产褥热是产后感染的一种严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四肢关节痛、腹痛等。
护理对策包括:- 患者入院前进行基础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感染风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器械、伤口等消毒和清洁;- 规范手卫生,鼓励患者及家属按要求使用洗手液洗手;-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流通的空气,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提醒患者术后按时服用抗生素,避免感染蔓延。
4. 乳腺炎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胀痛、红肿、发热等。
护理对策包括:- 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保持乳房通畅,减少乳房堵塞的风险;- 加强乳房清洁,及时清洗乳房、哺乳器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按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促使乳腺炎早日康复;-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乳汁分泌。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1.背景:该指南旨在提供准确、全面和最新的妇产科抗生素使用建议,以指导医生在妇产科疾病中的抗生素选择和治疗方案。
2.抗生素的分类和机制:2.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链霉素类- 咪哒霉素类- 羧苄青霉素类- 三代头孢菌素类2.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类- 克拉霉素类2.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卡那霉素类- 庆大霉素类- 阿米卡星类2.4 四环素类抗生素- 强力霉素类- 盖南霉素类2.5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氟苄西林类- 氧氟沙星类- 氟罗沙星类3.妇产科常见感染疾病的抗生素治疗:3.1 阴道炎- 念珠菌感染:经典治疗方案为甲硝唑治疗,也可选用氟康唑。
- 细菌性阴道炎:建议使用甲基红霉素,替代方案为灭滴灵。
3.2 附件炎- 急性盆腔炎:采用飞秒青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联合治疗。
3.3 子宫颈感染- 治疗时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有对头孢菌素过敏,则可使用经验性治疗。
4.抗生素的使用原则:4.1 根据致病菌选择抗生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4.2 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对其敏感的抗生素。
4.3 根据疗效监测和病情变化,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4.4 遵守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和剂量,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4.5 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的用药安全。
5.附件:- 抗生素使用常见问题汇总- 妇产科常见感染疾病治疗方案比较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 飞秒青霉素:一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菌的活性。
- 卡那霉素: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某些革兰阴性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 灭滴灵: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抗生素,常用于对甲基红霉素过敏的患者。
- 氟康唑: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
本文档涉及附件:- 抗生素使用常见问题汇总- 妇产科常见感染疾病治疗方案比较表格。
产科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产科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前列腺素类药物1.使用方法:前列腺素类药物通常用于催产和促进子宫收缩,以帮助分娩。
通常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剂量根据个体情况和产程进展情况来调整。
2.注意事项:在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和宫颈情况,防止产程过快或过慢。
同时,要关注产妇的血压和心率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二、镇痛药物1.使用方法:镇痛药物在产前可以通过硬膜外或腰麻的方式给药,也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
在产程中,可以根据产妇的疼痛情况进行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2.注意事项:在使用镇痛药物时,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呼吸情况和意识状态,防止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同时,要注意镇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在产程晚期,需要谨慎使用。
三、抗生素1.使用方法:在产前检查中,如果发现孕妇存在感染性疾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在产后,如果产妇发生感染,也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方式使用抗生素。
2.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四、补铁药物1.使用方法:在孕妇贫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补铁药物来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
在产后,如果产妇出现贫血,也可以通过口服补铁药物来进行治疗。
2.注意事项:在使用补铁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出现铁过多的情况。
同时,要注意补铁药物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情况。
五、高血压药物1.使用方法:对于产妇因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可能需要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方式来使用高血压药物。
2.注意事项:在使用高血压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确保产妇的血压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要注意高血压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的影响,避免给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六、血红蛋白增加药物1、使用方法:在产后,如果产妇因大出血导致贫血,可能需要使用血红蛋白增加药物。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根据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制定《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第一部分: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一、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1.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应用。
2.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
3.根据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选择抗生素。
4.综合确定抗生素的应用方案: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生素治疗方案。
妇产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妇产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一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妇产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基本原则:妇产科手术基本上属于清洁一污染手术或污染手术,应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第二部分:妇科常见感染及抗生素应用一、阴道感染1.治疗原则:(1)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通常在显微镜下检查即可诊断,必要时再进行培养。
难治性或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必须进行酵母菌培养,获病原微生物后进行药敏试验,根据不同病原微生物选择抗真菌药物。
如为两种病原微生物同时感染,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可同时使用两种抗生素。
(2)应同时去除病因,如停用广谱抗生素、控制糖尿病等。
(3)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或性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
(4)抗生素使用必须按疗程完成。
(5)妊娠期应选择阴道局部用药,妊娠初期3个月,禁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6)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应区分单纯性和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应参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区别治疗。
2.治疗方案:表一二、宫颈炎1.治疗原则:(1)检测宫颈炎致病微生物,可根据高倍(×400)显微镜下宫颈涂片每个视野中多形核白细胞>30个,或油镜下可见每个视野多形核白细胞>10个作出初步诊断。
(2)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青霉素在妇产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引言: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妇产科感染治疗中,青霉素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阴道炎等。
本文将对青霉素在妇产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青霉素是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它能够结合细菌的靶标,抑制横向连接的多肽链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破裂和细胞死亡。
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高的活性,但对革兰阴性菌的效果较弱。
青霉素在妇产科感染中的应用:1.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子宫内膜炎是妇产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由致病菌如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
青霉素是子宫内膜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可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途径使用。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子宫内膜炎,青霉素通常能够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对于重度感染或合并其他致病菌的情况,可能需要联合其他抗生素使用。
2. 盆腔炎的治疗:盆腔炎是指盆腔内多个器官的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
青霉素在盆腔炎的治疗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盆腔炎,青霉素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或肌肉注射途径使用。
然而,对于重度感染或合并其他致病菌的情况,联合其他抗生素可能更为有效。
3. 阴道感染的治疗:青霉素在阴道感染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阴道感染常由念珠菌、滴虫等引起。
青霉素可以通过局部涂抹或阴道给药的方式使用。
然而,青霉素对于某些致病菌的敏感性较差,因此在临床中常常需要结合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青霉素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青霉素在妇产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相对安全,但仍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
对于已经对青霉素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此外,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青霉素时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结论:青霉素在妇产科感染治疗中应用广泛,对于一些轻度和中度感染,青霉素通常能够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
妇产科临床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即为探讨妇科、产科感染疾病的抗生素合理应用方法,并对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进行有效指导,避免患者不良发生概率,提高病人的恢复速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临床合理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抗生素;妇产科;临床应用抗生素种类较多使治疗感染类药物的总称,抗菌药物一般指具有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以及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的药物【1】。
抗菌药物既可以是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某些产物,也可以使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还有些抗菌药物是化学全合成。
以下内容将分析不同种类抗生素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使用情况。
1.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①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
②根据病原种类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③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的反应使用抗生素。
④对使用抗生素的范围要严格控制,此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注意控制摄入量,服用抗菌素的同时,不可与其它药物同用,防止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1.妇科常见感染及抗生素应用妇科的炎症多数为厌氧菌感染所引起,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对于治疗普通妇科炎症常采用头孢类或氧氟沙星类。
而念珠菌感染采用氟康唑、伊曲康唑进行针对性治疗感染。
抗生素药物应用于妇科要根据不同的病原菌感染从而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2】。
对于子宫颈炎疾病:发病因素主要病原体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需做菌检加以确诊。
若为淋菌感染,首选头孢曲松,次选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大观霉素,也可选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需要肌注与口服联合用药。
若为衣原体感染,首选四环素或米诺霉素,替代方案为阿奇霉素、红霉素或氧氟沙星【3】。
务必在急性期予以彻底控制,如果转为慢性宫颈炎,则考虑用新霉素溶液局部涂敷,或用电灼、激光治疗,以尽快消炎及促进上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