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应用教案(第3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溶液中存在的几个守恒关系;2.会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3.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解释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解释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一、【旧知回顾】++①NaCl ②CH3COONa ③NH4Cl ④AlCl3⑤Na2SiO3⑥Ba(OH)2⑦Na2CO3⑧NaHSO4⑨NaOH⑩H2SO4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钠盐,NaX、NaY、NaZ的溶液,其pH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HX、HZ、HYB、HZ、HY、HXC、HX、HY、HZD、HY、HZ、HX4、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铵盐中,c(NH4+)最大的是()A、NH3·H2OB、NH4HSO4C、NH4NO3D、CH3COONH4 二、【学习新知】合作探究1、水解平衡中的三个守衡关系CH3COONa + H2O CH3COOH + NaOH CH3COO—+ H2O CH3COOH + OH-以醋酸钠溶液为例说明:(填 > , < ,=)溶液呈电中性,所以溶液中n(正电荷)= n(负电荷)即:n(Na+)+ n(H+) n(CH3COO—)+ n(OH-)两边同时除以体积即:电荷守恒:c(Na+)+c(H+)=c(CH3COO—)+ c(OH-)CH3COONa固体中,n(Na+) n(CH3COO—)但在CH3COONa溶液中,因为CH3COO—水解,所以n(Na+) n(CH3COO—) 即c(Na+) c(CH3COO—);根据CH3COONa固体中,n(Na+) n(CH3COO—) 所以该溶液中n(Na+) n(CH3COO—) + n(CH3COOH),两边同时除以体积即:物料守恒:c(CH3COOH)+ c(CH3COO—)=c(Na+)将上述两式相加得到以下关系:质子守恒:c(OH-)= c(H+)+ c(CH3COOH)质子守恒:根据水电离出的c(OH-)= c(H+),溶液中的H+或OH-虽与其他离子结合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其总量相同,写出下列溶液中的三种守衡关系。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三篇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1本节课的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解盐类水解的应用,包括均衡常数、氢离子和羟离子浓度计算以及常见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利用盐类水解的化学反应来控制酸碱溶液的性质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合的酸碱指示剂来判定酸碱溶液。
本节课紧密结合了前面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计算均衡常数、氢离子和羟离子浓度的方法。
3.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
4.能够利用盐类水解的化学反应来控制酸碱溶液的性质。
教学重点:1.盐类水解的应用。
2.均衡常数、氢离子和羟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计算出来的酸碱指数来选择适合的酸碱指示剂。
2.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对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有一定的认识。
此外,学生也已经学习过酸碱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因此,本节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教学策略: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认识和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讲解相关化学知识来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应用,提高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了解。
2.实验法。
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3.讨论法。
通过学生的讨论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2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内容:通过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盐类的水解反应,大家再次理解水解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主备人:使用人:课题:选修 4 第 3 章第 2 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教学手段:精讲精练、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目标: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3.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
内容分析:盐类的水解在复习中计划用两课时,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盐类的水解原理、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和盐类水解的规律等。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Th活动设计意图考点解读盐类的水解内容是高考考差的重点和热点,本节课高考中主要考点有:对水解原理的理解、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和水解平衡移动以及水解规律的应用。
阅读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自我诊断1.下列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或水解方程式不正确的是()①H C l+H2O H3O++C l-完成习题检查学生对盐类水解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②Zn C l2+2H2O Zn(O H)2+2H C l③Na2CO3+2H2O H2CO3+2NaOH④A l2(C O3)3+6H2O2A l(O H)3↓+3H2C O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全部学生思考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 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A.N a2C O3N a H C O3N a C l N H4C lB.N a2C O3N a H C O3N H4C l N a C lC.(N H4)2S O4N H4C l N a N O3N a2SD.N H4C l(N H4)2S O4N a2S N a N O3问题探究1. N H4C l和C H3C OO N a在水中并没有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知识梳理要点精讲CH3COONa=Na++CH3COO-+H2O OH- + H+CH3COOH回顾相关知使学生深刻理CH3COONa+H2O CH3COOH +NaOH盐类的水解反应可看做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盐+水酸+碱识点,完成填空。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3、4)四、盐类的水解规律:(水解规律)(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都弱双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强显中性)谁强显谁性。
注意:①有弱还要看溶不溶,不溶也不一定不水解。
(如MgCO3也水解,但是FeS不水解。
)②中和反应一般是完全进行的,所以有弱电解质参与的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其水解反应程度很小,用可逆符号。
③谁强显谁性,都强不水解显中性,都弱看水解的相对强弱。
④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看电离与水解的相对强弱。
(HSO3—和H2PO4—,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所以NaHSO3和Na H2PO4的水溶液呈酸性,其他弱酸的酸式盐一般水溶液呈碱性)例题:将0.05mol下列物质置于500m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目最多的是()A、NH4BrB、K2SO4C、Na2SD、Mg(OH)2五、影响因素(1)内因—(2)外因:例:以FeCl3水解为例:FeCl3水解离子方程式练习:CH3COONa的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推广:①浓度: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向移动,但水解程度。
道理与化学平衡相似,增大某反应物浓度,平衡向移动,但该反应物转化率一般要。
减小盐的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移动。
如CO32-+H2O HCO3-+OH-,加水稀释c(HCO3-)、c(OH-)均。
故盐的浓度越大,水解程度,但对应的离子浓度。
溶液的酸碱性:对于水解呈酸性的溶液加酸水解,加碱水解。
对于水解呈碱性的溶液加酸水解,加碱水解。
(填促进、抑制)(如a、FeCl3溶液在配制时加入盐酸,抑制其水解。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SO4和NH4Cl溶液,c(NH4+)显然是NH4HSO4大于NH4Cl。
)②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
因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中和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水解反应一定。
(如制备Fe (OH)3胶体利用了温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③同种元素阳离子的化合价——价高者解程度更大,如Fe3+>Fe2+习题:1.在6份0.01mol/L氨水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物质:A.浓氨水B.纯水C.少量K2CO3D.少量H2SO4 E.少量NaOH固体F.少量Al2(SO4)3固体(1)能使c(OH—)减小、c(NH4+)增大的是_______(2)能使c(OH—)增大、c(NH4+)减小的是_______(3)能使c(OH—)和c(NH4+)都增大的是_________(4)能使c(OH—)和c(NH4+)都减小的是_________2.有四种一元酸HA、HB、HC、H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D和NaB溶液的pH,前者比后者大,NaA溶液呈中性,1mol/L的KC溶液遇酚酞试液呈红色;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B、HC用样的装置分别作导电性试验,发现后者的灯泡比前者亮,则这四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导学案(第3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并能写出相关等式2、能进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预习案盐类水解的应用(一)、某些盐溶液的配制与保存:加相应的酸或碱1、FeCl3 :加少量; 2、FeCl2 :加少量和铁屑;3、NH4F溶液:铅容器或瓶(二)、某些物质的用途(1)用盐作净化剂:明矾、FeCl3 等Al3+ + 3H2O Fe3+ + 3H2O胶体可以吸附不溶性杂质。
(2)用盐作杀菌剂:Na2FeO4、氯气和绿矾混合等;+6的铁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水解生成Fe(OH)3 胶体具有吸附性。
Cl2 + 2Fe2+Cl2 + H2O (3)用盐作洗涤剂:Na2CO3、C17H35COONa 等CO32—+ H2O C17H35COO— + H2O加热,平衡移,碱性,去污效果好。
(4)肥料的混用:农村俗语:“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你知道肥分损失的原因吗?草木灰的成分:K2CO3,水解呈碱性.CO32—+ H2O -铵态氮肥——铵盐,水解呈酸性.NH+ + HO(5)Na2SiO3和NH4Cl混合:加速凝结SiO2- + 2NH+ + 2HO == (6)Al2(SO4)3和NaHCO3溶液反应:用于泡沫灭火器Al3++3HOHCO-+HO HCO +OH-Al3+ + 3HCO- =(三)、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相同温度、浓度下)NaHCO3 Na2CO3 NaClO CH3COONH4 Na2SO4Na2HPO4 NaH2PO4 NaHSO3 NaHSO4 AgNO3(四)、某些盐的无水物,不能用蒸发溶液或灼烧晶体的方法制取 MgCl ·6H 2O 晶体只有在干燥的HCl 气流中加热,才能得到无水MgCl FeCl 3溶液( )Na 2CO10HO 溶液( ) Fe(NO 3)3溶液( ) CuSO 4·5HO 溶液( ) Fe 2(SO 4)3溶液[ ] Na 2SO 3溶液( ) Na 2CO 3溶液( )Ca(HCO 3)2溶液( )(五)、溶液中微粒浓度 (以CH 3COONa 为例:) 1、一个不等式(除水外)[Na + ]>[CH 3COO -] >> > >> 2、三个守恒⑴物料守恒:是指某一成份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该成份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第二节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第三节学案编撰人:许师审核人:王修琴黄涛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自主学习【旧知回顾】决定盐类水解的本质因素是______________,影响盐类水解的常见因素有:(1)温度:因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可______水解,使水解平衡________移动,水解程度________。
(2)盐的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以________水解,平衡________移动,水解程度________;如果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________移动,水解程度________。
(3)溶液的酸碱度:H+可抑制阳离子水解,促进阴离子水解。
OH- 能抑制阴离子水解,促进阳离子水解。
【思考拓展】人们利用水解反应设计出了泡沫灭火器,其原理是:把浓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的硫酸铝溶液混合即可产生大量气体,在起泡剂的作用下即可产生大量气泡,用以灭火。
对其原理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除泡沫灭火器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盐的水解的应用呢?【迁移应用】(1) 判断或比较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时要考虑盐的水解: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NaZ的溶液,其PH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HX> HZ > HYB、HZ >HY> HXC、HX>HY>HZD、HY > HX >HZ 练习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醋酸钠;②硫酸;③醋酸铵;④硫酸氢钠;⑤氯化铵;⑥碳酸氢钠;⑦氢氧化钠,按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A、②④⑤③⑥①⑦B、④②⑤③①⑥⑦C、②④⑤③①⑥⑦D、⑦⑥⑤④①③②练习2、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AC、BD、AD、BC,其水溶液的浓度均为1mol/L,在常温下,AC、BD溶液的PH=7,AD溶液的PH>7,BC溶液的PH<7,则下列有关溶液的酸碱性强(2)配制溶液或制备物质时可能要考虑盐的水解:例3、在配制Al2(SO4)3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在配制Na2S 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
3.3.3盐类的水解(第3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均存在平衡,会判断溶液中微粒种类及微粒间的定量关系。
2.建立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思维模型,掌握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判断溶液中微粒种类及微粒间的定量关系。
难点:判断溶液中微粒种类及微粒间的定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的方法:“两大理论”与“三种守恒”【讲解】1.两大理论引领思维建模(1)电离理论①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产生的微粒非常少,还要考虑水的电离。
如氨水中:c(NH3·H2O)>c(OH-)>c(NH+4)。
①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步电离。
如在H2S溶液中:c(H2S)>c(H+)>c(HS-)>c(S2-)。
(2)水解理论①离子的水解损失是微量的(相互促进的水解除外),但由于水的电离,水解后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c(OH-)总是大于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的浓度。
如NH4Cl 溶液中:c(Cl-)>c(NH+4)>c(H+)>c(NH3·H2O)。
①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步水解,如在Na2CO3溶液中:c(CO2-3)>c(HCO-3)>c(H2CO3)。
【讲解】三种“守恒”关系式一、溶液中的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即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
(1)解题方法①分析溶液中所有的阴、阳离子。
①阴、阳离子浓度乘以自身所带的电荷数建立等式。
(2)举例如:Na 2CO 3溶液中【生】①Na +、H +、CO 2-3、HCO -3、OH -。
①1×c (Na +)+1×c (H +)=2×c (CO 2-3)+1×c (HCO -3)+1×c (OH -)。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山东省临沂市高新实验中学尹克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一般规律;②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③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②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盐类水解的学习,深刻理解内因和外因对事物影响的辩证关系,建立矛盾的统一与转化等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
教学重点:①盐类水解的本质;②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③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教学难点:①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②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采用设置问题、实验、讨论、分析、归纳、讲解、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法方法教学用具:仪器用品: CH3COONa、Na2CO3、 NH4Cl、 Al2(SO4)3、 NaCl、 KNO3、NaHCO3盐溶液、酚酞试液、PH试纸、玻璃棒、试管、试管夹。
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 提问 ]①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的—的相对大小有何关系?cH+和 cOH———。
[ 生 ]酸溶液 cH+ > cOH ,碱溶液 cH+< cOH ,中性溶液cH+= cOH[ 提问 ]②当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生 ]抑制水的电离。
[ 创设情境 ] 当在水中加盐时,是否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用PH 试纸测量一下你面前所放的 CH3COONa、 Na2CO3、 NH4Cl、 Al2(SO4)3、NaCl、 KNO3六种盐溶液的 PH 并填入表 1 的前三栏。
(投影表 1)表1:溶液CH3 COONa Na2CO3NH4Cl Al2(SO4)3NaCl KNO3PH 值酸碱性cH+与 cOH—的关系盐的类型[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正确使用PH 试纸 ][ 提问 ]这六种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 生 ]不是。
[ 过渡 ]我们知道盐溶液中的H+和 OH—都来源于水,而水本身是中性的,为什么加入某些盐就会显酸性或碱性,而加入另一些盐仍呈中性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盐类的水解教案3(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盐类的水解教案授课:化学组周祖超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盐类水解概念的引出、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由此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教学难点: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及判断;设计思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理论探索——寻求规律——实验验证——归纳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具:实验探究式、分组讨论、科学抽象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现碱性,那么反过来,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吗显碱性的溶液一定碱的溶液吗盐的溶液是否显中性呢要证明盐的溶液是否真的显中性,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学生实验】用PH试纸检测CH3COONa、NH4Cl和NaCl溶液的酸碱性。
结果:CH3COONa显碱性、NH4Cl显酸性、NaCl显中性【提问】这些盐本身是既不能电离出H+,又不能电离出OH-的正盐,它们的水溶液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酸碱性?【探究1】三种盐(CH3COONa、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以CH3COONa为例:(1)CH3COONa可看作是哪种酸和哪种碱中和而成的产物?(2)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哪几种离子哪些离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3)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CH3COONa溶液为什么显碱性【板书】CH3COONa=== CH3COO-+Na+H2O H+ + OH-CH3COOHCH3COONa + H2O CH3COOH + NaOHCH3COO- + H2O CH3COOH + OH-观察醋酸根离子水解的彩图及醋酸钠水解的动画:【小结】在CH3COONa溶液中,醋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结合,破坏了水的电离衡,使平衡正向移动,致使溶液中c(H+)<c(OH-),故溶液显碱性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分析方法分析NH4Cl、NaCl溶液的水解。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3课时)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内因和外因)。
2. 了解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了解盐类水解的相关应用,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
2.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盐类水解的实质及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我们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中的弱离子结合水中的H+或OH-生成相应的酸和碱的过程(板书反应方程式),由于一般情况下水解程度微弱,所以互为可逆反应。
同时总结了一条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那么盐类的水解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五、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越弱越水解)[探究]现有室温下,浓度均为0.2mol/L的CH3COONa、Na2CO3、NaHCO3三种溶液,其溶液显什么性?碱性是否相同?[投影]已知CH3COOH、H2CO3、HCO3-的电离方程式及电离平衡常数:(1)比较相同条件下电离H+难易CH3COOH> H2CO3>HCO3-(把HCO3-看作酸的话,即为酸性强弱)(2)比较CH3COO-、HCO3-及CO32-结合H+的难易CO32->HCO3-> CH3COO-(3)比较CH3COONa、Na2CO3、NaHCO3三种溶液水解程度。
[教师]知道了酸根离子结合H+的能力,那同浓度的这三种盐的水解程度如何呢?[引导]这三种盐水解,实质是什么?与水电离H+的结合。
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水解程度。
[学生]水解程度:Na2CO3 > NaHCO3 > CH3COONa[教师]回到开始的问题,同浓度的这三种盐溶液,碱性强弱顺序如何?[学生]碱性顺序为Na2CO3 > NaHCO3 > CH3COONa[教师]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呢?[实验]测量等浓度CH3COON a、Na2CO3、NaHCO3溶液的pH(或使用酚酞)。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盐类水解的应用》教案课题盐类水解的应用所属模块及章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内容将化学平衡理论和微粒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分子、离子等微粒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强弱、主次之分;当微粒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过程可逆时会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微粒的数目保持不变;外界条件改变会引起平衡的移动,使微粒种类、微粒数量及宏观性质或现象发生改变。
盐类水解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反应的调控功能,真切感受到原理对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
基于此,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借助“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维方法,应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物质制备、保存、溶液配制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置核心问题是“通过改变影响因素,如何达到促进或抑制盐类水解的目的?”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盐类水解第三课时,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溶液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大小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引起水解平衡的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实现对盐类水解程度的调控,从而达到生产生活及化学实验中的需要,即实现物质的制备、物质保存及物质配制。
具体地说,通过改变影响因素来抑制盐类的水解,实现物质保存、配制和无水氯化物的制备;通过促进盐类水解,实现胶体和tio2的.制备。
同时盐类水解的应用为第四节“沉淀反应”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因此,本小节内容在选修4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一)已有基础(1)通过“盐类水解前两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及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能够书写简单的盐类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2)从已有方法上看,显性方法:初步掌握了“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路和方法;隐性方法:解决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盐类的水解应用(第三课时)
一、设计理念:
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解释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介绍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以及溶液中存在的几个守恒关系。
二、过程预设与点评
Al
三、教学总评
本课时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解释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能调节学生的情趣,动静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
“交流·研讨”部分的补充很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了学会分析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机会。
这部分内容是知识的综合应用,难度不一。
其中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较易掌握,可略讲,但溶液中存在的几个守恒关系,尤其是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学生不易接受,还须多花点心思。
用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