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艺术本质论共41页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41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特殊的的社会意识形态、特殊的生产形态,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
分为三个层面,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社会
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关键地位,它与经济基础关系极为密切;艺术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能通过政治中介才能联系经济基础)(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精心整理 (1)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利用艺术相推动发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关系。
(2)宗教对艺术影响根本上来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
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宗教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2)宗教对艺术否定中又包含对自身的否定,当艺术重新获得独立性,反过来利用宗教实现自己本质。
(3)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但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1)哲学影响艺术。
(2)艺术反映哲学,并且对世界观的形成。
艺术的本质: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黑格尔美学思想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3.“模仿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4.“再现说”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基本论点是艺术反映现实,但他所理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使其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 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 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艺术的本质: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政治、经济、道德、哲学、宗教的内部联系。
换句话说,就是艺术这种事物内部的一种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规定着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事物。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和经济基础的关系: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艺术和政治的关系: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1)既承认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关系,同是又承认艺术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他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他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许多艺术现象都同宗教联系在一起。
艺术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1)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它们是相互影响的(2)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1)艺术是一种思想关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关系是反映物质关系的,意识形态是反映经济基础的。
(2)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不同于作为“中间环节”的其他意识形态。
(3)艺术与宗教、哲学等其他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共性,但它们究竟是不同的社会事物,在上层建筑里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彼此不能混为一谈,不能相互替代。
艺术的本质艺术概论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问题,也是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各种媒介来传达思想、情感、观念和价值观。
艺术可以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电影等各种形式。
然而,艺术的本质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形式,它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些学者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美和真理的追求。
艺术家通过创作来表达他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试图揭示真理和真相。
这种对美和真理的追求可以激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意义。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人类经验的表达。
艺术家通过创作来表达他们对生活、情感、人性等方面的体验和思考,从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这种对人类经验的表达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无论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它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艺术,支持艺术家的创作,让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全书的哲学思想:对立统一2、艺术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一、艺术的本质: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从社会本质的角度来看)(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属于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通俗来讲: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受到社会形态的影响)举例:主旋律的创作问题(2)几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共同性(共性)。
上层建筑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
A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
例:母系社会的雕像大部分是女性。
原始社会大部分艺术都是表现狩猎、猛兽、巫术等。
“扬州画派”产生于当时的盐运中心——扬州,是因为当时扬州的商业发展影响了文人们的生活,一些画家追求个性,于是形成了放纵的风格。
B艺术、哲学等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
(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文学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从根本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正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C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相互影响。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个性)特殊之处在于它与经济并不是一种平行关系,地位比较特殊,有时候艺术先进与经济,有时候艺术落后经济。
(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来联系经济基础。
中间环节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A、艺术和政治:经济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艺术通过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媒介)B、艺术与道德:统治阶层的道德会影响到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反过来又改造人们的道德,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C、艺术与宗教:它们属于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二者相互影响。
宗教利用利用艺术来、宣传教义,艺术在发展中又获得独立性,利用宗教题材反映人文主义理想。
D、艺术与哲学:哲学对艺术创作发生影响,反映哲学观念。
艺术创作又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2、艺术与社会生活(1)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