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本质--几种学说
- 格式:ppt
- 大小:860.50 KB
- 文档页数:26
1.艺术的本质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
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4)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从现代艺术本质论谈艺术的终结韩阳苏州科技大学摘要: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艺术批判家通过黑格尔和阿瑟•丹托的理论著作提出艺术将要终结这一话题,本文就艺术终结这一话题,结合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通过对黑格尔和阿瑟•丹托理论的分析,最终通过现代艺术本质的四种界说和当代艺术理论的三种主流观点:莫里斯•魏兹的“艺术是无法定义的”,纳尔逊•古德曼的“艺术品的'艺术性'是在具体情况下产生的”以及阿瑟•丹托的“艺术依托'艺术界'而存在”。
通过深入分析,得出艺术的终结是艺术旧形式的终结,同时是艺术性形式的诞生。
关键词:艺术本质艺术形式艺术终结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3-0164-04艺术终结这一话题,早在19世纪,在黑格尔《美学》一书中就提出过,黑格尔认为:“不管这种情形究竟是怎样,艺术却已实在不能达到过去时代和过去民族在艺术中寻找的而且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寻找到的那种精神需要的满足……希腊艺术的辉煌时代以及中世纪晚期的黄金时代都已一去不返了”。
但到了20世纪,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举办的一个名为“布里洛盒子”的展览引起了美国哲学家阿瑟•丹托的深思。
阿瑟•丹托认为,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绘画、雕塑这些传统的与宗教或是哲学相关的表现形式中了,新生事物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明的进步都已经使得艺术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艺术不再仅仅是依托宗教或哲学,开始有了更多新的载体,反而是对哲学的一种反终结。
一、艺术终结概述(一)黑格尔的艺术终结在黑格尔的理论中,艺术的终结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艺术为人服务,而在人的精神发展中,艺术与宗教以及哲学共同构成了人的精神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艺术以感性化的方式作为第一阶段,而第二阶段的宗教则以观念和表象来呈现绝对精神。
哲学作为最高级阶段,是通过自由思考来呈现绝对精神的。
因此黑格尔认为,当艺术无法承担精神的表达或实现其功能时,最终会转向宗教或者哲学,因此,艺术的终结是必然的。
《艺术理论教程》核心笔记各大美院经典笔记——赵文景1、艺术的发生:史前艺术是指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的艺术。
阿尔塔米拉洞穴是史前艺术的代表。
2、巫术说艺术起源主要学说之一,产生于19世纪、20世纪原始艺术遗迹大量发现、原始文化深入研究之后才出现.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与人类的巫术活动,其哲学基础是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观念。
3、表现说艺术起源主要学说之一,认为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4、模仿说艺术起源产生最早的学说,它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模仿。
5、游戏说艺术起源主要学说之一,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
人类的过剩精力通过艺术得以发泄,呈现一种无目的、无功利的游戏特征。
劳动说劳动时间说源于马克思主义创建人恩格斯的著名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它认为,艺术源自于人类的劳动实践。
艺术发展规律:平衡与不平衡、继承与创新。
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语言用以完成艺术表达的独特媒介。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创造出来的形象,是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
艺术意蕴是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和意味,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
诗情或是神韵.典型与意境:典型是艺术作品终会塑造的成功的艺术形象。
意境是值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和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
同时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
艺术创作:包括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学概论简略试题(全12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艺术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答:(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艺术世界仅是第三性。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道”不仅是文艺本质,而且是文艺内容,“文”是作为“道”工具而已。
(2)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如: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自由的艺术”.(3)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论断。
(4)第四,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答: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起源,经历漫长历史过程. 其次,性质和特点,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和情感。
总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巡回展览画派”第三,揭示了艺术系统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艺术创作是“生产阶段”,艺术作品是“产品”。
艺术鉴赏是“消费阶段”.过去美学理论,侧重某一环节,不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整体.如:19世纪实证批评家:圣佩韦等,重视对作家研究,侧重艺术创作.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重视对作品研究.侧重艺术作品.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诞生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研究,侧重读者,听众,观众总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应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进行综合研究.第二节艺术特征3.艺术特征论述:答:“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在西方美学史上对艺术的本体的五种说法1.模仿说“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
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希腊理性原则的变化所致。
2.游戏说游戏说是关于艺术(或者说文明)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
代表人物康德、席勒、斯宾塞、谷鲁斯。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
游戏发生说的贡献在于突出了艺术的无功利性,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于游戏又过于简单化。
3.表现说表现说(expression theory of art)是西方艺术起源理论之一,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的内在情感。
德国赫尔德认为,一切美邻是“表现性的”,有的形式对观照者只有作为内在生命的表现时才是美的。
显露出表现说的端倪。
4.巫术说巫术说并不是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而是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着某种启发意义。
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雷纳克、萨罗蒙赖纳许、吉德逊。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渲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
5.劳动说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
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
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
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
艺术本质与各门类艺术刘小土名词解释:1.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
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这在美学史上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其中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
2.“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情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是影子的影子,黑格尔也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道”不仅是文的本质,而且是文的内容,而“文”仅仅是“道”的工具。
3.“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或“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天才的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德国哲学家尼采将其推向极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中国,自古便有“情志合一说”、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作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4.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有关艺术本质理解的表述,贝尔通过“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发现了线条、色彩的构成关系与排列组合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独立价值和意义。
他把这些构成方式和排列组合视为“有意味的形式”,虽然贝尔的理论存在其循环论证否定再现等毛病,但它直接为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在美学上影响深远。
艺术学概论简略试题(全12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艺术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答:(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艺术世界仅是第三性。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道”不仅是文艺本质,而且是文艺内容,“文”是作为“道”工具而已。
(2)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如: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自由的艺术”.(3)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论断。
(4)第四,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答: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起源,经历漫长历史过程. 其次,性质和特点,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和情感。
总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巡回展览画派”第三,揭示了艺术系统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艺术创作是“生产阶段”,艺术作品是“产品”。
艺术鉴赏是“消费阶段”.过去美学理论,侧重某一环节,不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整体.如:19世纪实证批评家:圣佩韦等,重视对作家研究,侧重艺术创作.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重视对作品研究.侧重艺术作品.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诞生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研究,侧重读者,听众,观众总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应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进行综合研究.第二节艺术特征3.艺术特征论述:答:“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艺术概论一、艺术发生的几个学说及代表人物:1、神力说:艺术是从未知的人类世界中来。
艺术是由神来掌管的。
代表人物:宙斯,缪斯2、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摹仿: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说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尤其是对动物的摹仿。
亚里士多德——艺术就是摹仿。
他根据模仿所用的媒介,把艺术分为不同种类。
摹仿是他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摹仿是人的本能。
3、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游戏冲动是艺术创作的动机。
呈现为一种无目的,无功利的游戏特征。
代表人物: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4、艺术起源于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来源于情感,直觉即表现。
归根到底,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尤其是抒怀的表现。
他强调,艺术既不是功利的活动,也不是道德的活动,艺术甚至不能分类,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克罗齐,古希腊柏拉图的“迷狂说”。
5、艺术起源于巫术:其哲学基础是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观念。
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6、艺术起源于劳动:艺术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劳动是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力。
劳动提供来了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艺术活动的需要,劳动制约了早期艺术的形式。
劳动决定节奏,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的发生,直至形成诗、歌谣、舞三位一体的形式,先决条件无疑就是集体劳动。
音乐、舞蹈和诗歌在原始时代是三位一体的艺术。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7、多元说: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艺术的产生。
二、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2、准艺术的发生:准艺术(准备阶段)○阿尔塔米拉野牛壁画(西班牙)拉斯科野牛壁画(法国)3、准艺术的繁荣:陶器出现了4、准艺术的衰落和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衰落的标志是陶制品艺术从高峰的跌落和欢快和谐艺术风格的消失。
三、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人,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艺术基础知识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和起源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艺术本质第二节艺术的主要门类艺术类型的划分主要艺术门类第三节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意境和风格艺术流派与思潮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第四节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的方法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方式第五节艺术接受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鉴赏艺术的社会功能第六节美术的主要理论与观点美术的概念及特点美术的性质美术的价值美术的主要类别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和起源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影子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国古典文学“文以载道说”。
(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的天才创造物,是“自由的艺术”,自由为艺术的精髓,这点上与游戏相通。
尼采《悲剧的诞生》,将日神精神的“梦”和酒神精神的“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3)模仿说和再现说: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其真实性甚至可以高于生活。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魔法的不仅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更有内在本质与规律;车尼尔雪夫斯基:“没事生活”。
认为艺术完全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
(4)情感表现说:艺术是用外在的材料表达艺术家的内心的情感。
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
(5)实践论: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
艺术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并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式,并且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特殊的规律与独立的价值。
(艺术不是一种赏玩之物,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须。
它的存在形式在本质上不是为装饰消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艺术学概论基础知识及要点1、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艺术四要素:艺术家一一作品一一欣赏者一一世界艺术活动圈:艺术欣赏一一艺术批评一一艺术研究一一艺术创造2、艺术概论: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3、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①模仿说:艺术是对自然界河社会现实的模仿A、合理性:原始艺术具有模仿成分B、片面性:模仿并非艺术本质。
只是一种实现手段C、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②巫术说:艺术具有某种实用倾向或实际目的的行为A、合理性:原始思维,万物有灵。
能力有限,寄托巫术B、片面性:艺术离不开物质生产劳动C、代表人物:弗雷泽《金枝》,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③游戏说:艺术出自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过剩精力的释放。
表现在:I、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n、人将这种自由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A、合理性:揭示了人流思想深处的原始的艺术冲动B、片面性:忽略了人的艺术创造的社会实践性C、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④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艺术A、合理性:指出了艺术活动的社会实践根本特征B、片面性:社会实践逐渐生成具有审美色彩的中间艺术C、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⑤表现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A、合理性:艺术具有表现情感的实际功能B、片面性:艺术起源并非出于表现,而是有其发展过程C、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
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情感表现说"。
美国苏珊.朗格,“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⑥多远决定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二十由多元决定的。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因此,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性、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关联。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同意。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应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应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教学要求1.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
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关于艺术的起源与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使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三)本章的重点难点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1.关于艺术的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1)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2)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和真实隔着三层”。
(3)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1)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2)康德认为,艺术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艺术是纯粹的。
(3)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1)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2)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是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1)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2)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主观因素渗透并融汇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
(3)艺术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的发展不能脱离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三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1)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2)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认为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
(3)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1)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2)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1)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2)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3)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归根结底,是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1)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2)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并融汇到艺术作品之中。
(3)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最终原因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艺术本质的四种主流学说
1. 表现主义: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达和展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作品应该是情感和体验的表达,通过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考。
2. 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艺术作品应该追求独特的形式美学,通过线条、颜色、材料等元素的组合来创造出艺术的价值。
3. 内容主义: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作品所传递的内容和信息。
艺术作品应该有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意义,通过对社会问题、人类经验等的反思和表达来传达艺术家的观点。
4. 反艺术主义: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对传统艺术形式和规范的反叛和颠覆。
艺术家应该打破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规则,通过创新和挑战来重新定义艺术的边界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