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石头》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30 MB
- 文档页数:83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石头)教学设计1.石头(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拟、分类、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根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石头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外表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依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教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组成局部。
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一般概念,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课以观察和描述为核心,联系生活,展开四个主要活动:〔1〕交流哪里有石头,意识到石头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2〕观察石头,从多个方面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3〕按一个特征标准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4〕举例说出石头有哪些用途。
着重在于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引导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觉石头的共同特征。
(学情分析)石头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大局部学生都有玩过石头的经历。
所以应该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一般概念,创立有趣的情景,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分类,比照等方法丰富对岩石的感性认识。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开展有限,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观察、比拟、分类,教师要做到帮扶合理,结合图形卡,颜色卡,词汇卡等辅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的时机,体会研究的方法,认识到石头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组成局部。
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对石头的特征做结构性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就是小孩子也需要用科学的词汇言语描述石头的特征。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一些常见的石头的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1.石头的基本特征;
2.常见石头的名称。
学习难点:
1.掌握石头的分类方法;
2.能够准确地辨认不同的石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的石头,引导学生认识石头的外形和质地,着重培养学生对石头的观察力。
2.发现石头的特征
请学生用手摸摸不同石头的感觉,描述不同的石头质地和重量,进一步观察石头的其他特征,形状、颜色、纹理等。
3.分类石头
根据石头的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引导学生分类不同的石头。
采用更加普通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分类的重要性。
4.总结
让每个学生说出分类过程中的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石头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较为准确地辨认不同的石头。
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展示实物,让学生互相交流,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目标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让其适当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归纳总结。
这次课程,学生普遍表现积极,有很多学生对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石头的特点、种类和用途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