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格构柱肢体采用双肢柱,格构柱的计算长度lox= 1.00 m,loy= 1.00 m。

(1)y轴的整体稳定验算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按下式验算:

型钢采用双肢 5号槽钢,A=13.86 cm2, i y=1.10 cm;

λy=l oy / i y=1.00×102 / 1.10=90.909 ;

λy≤[λ]=150,长细比设置满足要求;

查得φy= 0.615;

σ=50.00×103/(0.615×13.86 ×102)= 58.693 N/mm ;

格构柱y轴稳定性验算σ= 58.693 N/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满足要求;

(2)x轴的整体稳定验算

x轴为虚轴,对于虚轴,长细比取换算长细比。换算长细比λox按下式计算:

单个槽钢的截面数据:

z o=1.35 cm,I1 = 26 cm4,A o=6.93 cm2;

整个截面对x轴的数据:

Ix=2×(26+ 6.93×(1.6/2- 1.35)2)= 56.193 cm4;

ix= (56.193 /13.86)1/2= 2.014 cm;

λx=l ox / i x=1×102 / 2.014=49.664 ;

λox=[49.6642+(27×13.86 / 0.5)]1/2=56.701 ;

λo x≤[λ]=150,长细比设置满足要求;

查得φx= 0.824;

σ=50×103/(0.824×13.860 ×102)= 43.754 N/mm ;

格构柱x轴稳定性验算σ= 43.754 N/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满足要求;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

塔吊格构柱计算书2

塔吊格构式基础计算书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塔吊使用说明书、《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等编制。 基本参数 1、塔吊基本参数 塔吊型号:QTZ70(JL5613);标准节长度b:2.8m; 塔吊自重Gt:852.6kN;最大起重荷载Q:30kN; 塔吊起升高度H:120m;塔身宽度B: 1.758m; 2、格构柱基本参数 格构柱计算长度lo:12.7m;格构柱缀件类型:缀板; 格构柱缀件节间长度a1:0.4m;格构柱分肢材料类型:L140x14; 格构柱基础缀件节间长度a2:0.4m;格构柱钢板缀件参数:宽360mm,厚14mm; 格构柱截面宽度b1:0.4m; 3、基础参数 桩中心距a:3.9m;桩直径d:0.8m; 桩入土深度l:22m;桩型与工艺:泥浆护壁钻(冲)孔灌注桩; 桩混凝土等级:C35;桩钢筋型号:HRB335; 桩钢筋直径:14mm; 承台宽度Bc:5.5m;承台厚度h:1.4m; 承台混凝土等级为:C35;承台钢筋等级:HRB400; 承台钢筋直径:25;承台保护层厚度:50mm; 承台箍筋间距:200mm;

4、塔吊计算状态参数 地面粗糙类别:B类城市郊区;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2.38; 主弦杆材料:角钢/方钢;主弦杆宽度c:160mm; 非工作状态: 所处城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基本风压ω0:0.3 kN/m2; 额定起重力矩Me:0kN·m;基础所受水平力P:80kN; 塔吊倾覆力矩M:1930kN·m; 工作状态: 所处城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基本风压ω0:0.3 kN/m2,额定起重力矩Me:756kN·m;基础所受水平力P:50kN; 塔吊倾覆力矩M:1720kN·m; 非工作状态下荷载计算 一、塔吊受力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承台自重:G c=25×Bc×Bc×h=2.5×5.50×5.50×1.40×10=1058.75kN;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力:F k=Gt+Gc=852.60+1058.75=1911.35kN; 2、塔吊倾覆力矩 总的最大弯矩值M kmax=1930.00kN·m; 3、塔吊水平力计算 挡风系数计算: φ = (3B+2b+(4B2+b2)1/2c/Bb) 挡风系数Φ=0.50; 水平力:V k=ω×B×H×Φ+P=0.3×1.758×120.00×0.50+80.00=111.644kN;4、每根格构柱的受力计算

柱计算书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一、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900mm ,B 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1100mm ,H 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12mm ,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400mm 。 柱箍采用双钢管48mm×3.0mm。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50mm ,高度80mm 。 B 方向竖楞5根,H 方向竖楞6根。 面板厚度18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6000.0N/mm 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9000.0N/mm 2。 1100 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γ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 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3.000h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1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1.700m ; β——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7.090kN/m 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0×27.090=24.381kN/m 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0×4.000=3.600kN/m 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 13.72kN/m A 面板计算简图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40m 。 荷载计算值 q = 1.2×24.381×0.400+1.40×3.600×0.400=13.719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21.60cm 3; 截面惯性矩 I = 19.44cm 4; (1)抗弯强度计算

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阳江项目工程;工程建设地点:;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0天。 本工程由投资建设,设计,地质勘察,监理,组织施工;由担任项目经理,担任技术负责人。 格构柱肢体采用双肢柱,格构柱的计算长度lox= 1 m,loy= 1 m。 (1)y轴的整体稳定验算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按下式验算: σ = N/φA ≤ [f] 型钢采用双肢 5号槽钢,A=13.86 cm2, i y=1.94 cm; λy=l oy / i y=1×102 / 1.94=51.546 ; λy≤[λ]=150,长细比设置满足要求; 查得φy= 0.847 ; σ=50×103/(0.847×13.86 ×102)= 42.592 N/mm ; 格构柱y轴稳定性验算σ= 42.592 N/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满足要求; (2)x轴的整体稳定验算 x轴为虚轴,对于虚轴,长细比取换算长细比。换算长细比λox按下式计算:

λox= (λx2 + 27A/A1x)1/2 单个槽钢的截面数据: z o=1.35 cm,I1 = 8.3 cm4,A o=6.93 cm2,i1 = 1.1 cm; 整个截面对x轴的数据: Ix=2×(8.3+ 6.93×(1.6/2- 1.35)2)= 20.793 cm4; ix= (20.793 /13.86)1/2= 1.225 cm; λx=l ox / i x=1×102 / 1.225=81.644 ; λox=[81.6442+(27×13.86 / 0.5)]1/2=86.106 ; λox≤[λ]=150,长细比设置满足要求; 查得φy= 0.648 ; σ=50×103/(0.648×13.86 ×102)= 55.671 N/mm ; 格构柱x轴稳定性验算σ= 55.671 N/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满足要求;

注射模具设计强度和刚度计算例_.

注射模具设计的习题 10、有一壳形塑件,如图7-37所示,所用模具结构如图7-38所示,选用HDPE 塑料成型,型腔压力取40MPa,模具材料选45钢,其许用应力[σ]=160MPa,其余尺寸见图7-38。计算定模型腔侧壁厚度S和型芯垫板厚度H。 1

1、定模型腔侧壁厚度的计算: 分析:该零件为矩形零件,凹模置于定模侧,且采用了底部镶拼组合式结构,模板形状为矩形,所以采用组合式凹模的侧壁厚度的计算公式。 刚度计算公式为P156中(6.20) p?H1?l4 S= 32?E?H?[δ] 参数取值 p=40MPa;H1=80mm,l=120mm E=2.06*105Mpa,H=120mm [δ]=? 其中:许用变形量[δ]的确定,满足以下三个原则 型腔不发生溢料 HDPE的许用变形量为0.025~0.04mm,HDPE的粘度相对较高,取为0.03mm 保证塑件精度 塑件的外轮廓尺寸中长度尺寸为120mm,没有标公差等级,按MT7取公差,即

δ=?i/[5(1+?i)]=2.4/[5(1+2.4)],所以保证塑件精度的许用变形量为0.14mm 保证塑件顺利脱模 [δ]≤2?2%+4% 2=0.06mm 所以许用变形量[δ]=0.03mm 6.20)可得到 S=40?80?1204 32?2.06?105?120?0.03=30.35mm 4 由刚度计算公式( 强度计算公式:(公式6.22) S=p?H1?l2 2?H?[σ] 参数取值[σ]=160MPa,p=40MPa;H1=80mm,l=120mm =40?80?1202 S2?120?160=34.64mm 但考虑应力中第二项的影响,S稍放大,取为40mm 比较强度和刚度计算的结果,将定模型腔的侧壁厚度暂取为40mm 因此凹模周界尺寸为:B0=65+2*40=145mm L=120+2*40=200mm 查看中小型标准模架,将本模具与模架模型对比: 6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1 s f c bh02(9-1-1)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E 1 s f c bh02 / RE(9-1-2)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M Max M u , RE M uE(9-1-3)比较 39 和表 43 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 控制。故表 39 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 43,且为乘以RE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 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 CD 跨: b f 1 3l0 =7.5/3=2.5m; b f b s n0.3 [ 4.20.5 (0.25 0.3)] 4.2m b f b12h f0.3 12 0.3 1.86m h f h00.1 , 故取b f =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一排钢筋取 h0=700-40=660mm,

两排钢筋取 h0=700-65=635mm, 则 f c b f h f h0h f 2=14.3×1860×130×(660-130/2) =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BC 跨: b f 1 3l0 =3.0/3=1.0m; b f b s n =0.3+8.4-0.3=8.4m; b f b12h f 0.312 0.131.86m ; h f h00.1, 故取b f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h0=550-40=510mm, 则 f c b f h f h0 h f 2=14.3 ×1000×130×( 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 49 及表 50。 表格 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层号 AB 跨BC 跨CD 跨 -MABz-MABy-MBCz-MBCy-MCDz-MCDy 负弯矩 M ( kN·m)-213.6-181.8-188.86-188.86-181.18-213.6 M bh0.1140.0970.1010.1010.0970.114 1 f c0 s2 1(12s ) 0.1210.1020.1070.1070.1020.121 4 0.9710.9490.9470.9470.9490.971 s 0. 5 1(12s ) 配筋 As(m m2)925.84803.52839.35839.35803.52925.84实配钢筋3C203C203C203C20 3 负弯矩 M ( kN·m)-370.84-319.2-347.48-347.48-319.92-370.84

格构柱塔吊计算书

万荣路858号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塔式起重机基础计算书 一、概述 采用一台JL5015塔式起重机和两台QTZ63塔式起重机。采用相同的基础, 4根直径800mm、长28m的钻孔灌注桩,桩中心距为3m。灌注桩上为460mmx460mm钢格构柱,钢格构柱插入钻孔灌注桩内3m,格构柱伸入塔基承台600mm,承台为 4200mmx4200mmx1350mm,砼等级C35。每根钻孔灌注桩内配12根直径18mm的HRB335级钢筋作为主筋,箍筋为加密区υ8@100、非加密区υ8@200。每根格构柱顶采用8根直径25mm的HRB335级钢筋作为锚筋,埋入承台35d(d为主筋直径)。以下以最不利荷载计算。 KN.m)。 表中:Qmax为最大桩顶反力,,均根据后续计算结果摘录。 编制依据: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 工程相关土建设计图纸。 5. 塔式起重机说明书。 计算简图: 二、 桩顶反力计算(45度方向非工作状态时最不利) 一、基本资料: 承台类型: 四桩承台,方桩边长 d = 460mm 桩列间距 S a = 3000mm ,桩行间距 S b = 3000mm ,承台边缘至桩中心距离 S c = 600mm 承台根部高度 H = 1350mm ,承台端部高度 h = 1350mm 承台相对于外荷载坐标轴的旋转角度 α = 45°

柱截面高度 h c= 1600mm (X 方向),柱截面宽度 b c= 1600mm (Y 方向)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a= 1500kN 桩中心最小间距为 3m,6.52d (d -- 圆桩直径或方桩边长)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 f c= 16.72N/mm , f t= 1.575N/mm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 300N/mm ,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边缘的距离 a s= 110mm 纵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0.15% 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γz= 1.35;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 1.35 基础混凝土的容重γc= 25kN/m ;基础顶面以上土的重度γs= 18kN/m , 顶面上覆土厚度 d s= 0m 承台上的竖向附加荷载标准值 F k' = 0.0kN 设计时执行的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基础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 《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CECS 88:97)以下简称承台规程 二、控制内力: N 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轴向力值(kN); F 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N); F k= N k + F k' V xk、V 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剪力值(kN); M xk'、M y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弯矩值(kN2m); M xk、M 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弯矩值(kN2m); M xk= (M xk' - V yk2H)2Cosα + (M yk' + V xk·H)·Sinα M yk= (M yk' + V yk2H)2Cosα - (M xk' - V yk·H)·Sinα F、M x、M y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竖向力、弯矩设计值(kN、kN2m); F =γz·F k、 M x=γz·M xk、 M y=γz·M yk Nk = 1068.4; M xk'= 0; M yk'= 1526.4; V xk= 24; V yk= 0 F k= 1068.4; M xk= 1102.2; M yk= 1102.2 F = 1442.3; M x= 1488; M y= 1488 三、承台自重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G k: a = 2S c + S a= 2*600+3000 = 4200mm; b = 2S c + S b= 2*600+3000 = 4200mm 承台底部底面积 A b= a2b = 4.2*4.2 = 17.64m 承台体积 V c= A b2H = 17.64*1.35 = 23.814m 承台自重标准值 G k" =γc·V c= 25*23.814 = 595.4kN 承台上的土重标准值 G k' =γs·(A b - b c·h c)·d s= 18*(17.64-1.6*1.6)*0 = 0.0kN 承台自重及其上土自重标准值 G k= G k" + G k' = 595.4+0 = 595.4kN 四、承台验算: 1、承台受弯计算: (1)、单桩桩顶竖向力计算: 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Q k= (F k + G k) / n (基础规范 8.5.3-1) Q k= (1068.4+595.4)/4 = 415.9kN ≤ R a= 1500kN

柱模板计算书

柱模板计算书 品茗软件大厦工程;工程建设地点:杭州市文二路教工路口;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0天。 本工程由某某房开公司投资建设,某某设计院设计,某某勘察单位地质勘察,某某监理公司监理,某某施工单位组织施工;由章某某担任项目经理,李某某担任技术负责人。 柱模板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柱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木楞或钢楞)组成,第一层为直接支撑模板的竖楞,用以支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第二层为支撑竖楞的柱箍,用以支撑竖楞所受的压力;柱箍之间用对拉螺栓相互拉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柱模板支撑体系。 柱模板设计示意图 柱截面宽度B(mm):600.00;柱截面高度H(mm):600.00;柱模板的总计算高度:H = 3.00m; 根据规范,当采用溜槽、串筒或导管时,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为 2.00kN/m2;

计算简图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柱截面宽度B方向对拉螺栓数目:1;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数目:3;柱截面高度H方向对拉螺栓数目:1;柱截面高度H方向竖楞数目:3;对拉螺栓直径(mm):M12; 2.柱箍信息 柱箍材料:木楞; 宽度(mm):80.00;高度(mm):100.00; 柱箍的间距(mm):450;柱箍合并根数:1; 3.竖楞信息 竖楞材料:木楞;竖楞合并根数:2; 宽度(mm):60.00;高度(mm):80.00; 4.面板参数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格构柱计算计算书 格构柱肢体采用双肢柱,格构柱的计算长度lox= 1.00 m,loy= 1.00 m。 (1)y轴的整体稳定验算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按下式验算: 型钢采用双肢 5号槽钢,A=13.86 cm2, i y=1.10 cm; λy=l oy / i y=1.00×102 / 1.10=90.909 ; λy≤[λ]=150,长细比设置满足要求; 查得φy= 0.615; σ=50.00×103/(0.615×13.86 ×102)= 58.693 N/mm ; 格构柱y轴稳定性验算σ= 58.693 N/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满足要求; (2)x轴的整体稳定验算 x轴为虚轴,对于虚轴,长细比取换算长细比。换算长细比λox按下式计算: 单个槽钢的截面数据:

z o=1.35 cm,I1 = 26 cm4,A o=6.93 cm2; 整个截面对x轴的数据: Ix=2×(26+ 6.93×(1.6/2- 1.35)2)= 56.193 cm4; ix= (56.193 /13.86)1/2= 2.014 cm; λx=l ox / i x=1×102 / 2.014=49.664 ; λox=[49.6642+(27×13.86 / 0.5)]1/2=56.701 ; λo x≤[λ]=150,长细比设置满足要求; 查得φx= 0.824; σ=50×103/(0.824×13.860 ×102)= 43.754 N/mm ; 格构柱x轴稳定性验算σ= 43.754 N/mm≤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满足要求;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

抗风柱计算书

#、#抗风柱计算书 ------------------------------- | 抗风柱设计| | | | 构件:KFZ1 | | 日期:2012/11/09 | | 时间:09:09:59 | ------------------------------- ----- 设计信息----- 钢材等级:Q235 柱距(m):8.800 柱高(m):7.440 柱截面:焊接组合H形截面: H*B1*B2*Tw*T1*T2=300*250*250*6*10*10

铰接信息:两端铰接 柱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1.000 柱平面外计算长度:7.440 强度计算净截面系数:1.000 设计规范:《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容许挠度限值[υ]: l/400 = 18.600 (mm) 风载信息: 基本风压W0(kN/m2):0.400 风压力体形系数μs1:1.000 风吸力体形系数μs2:-1.000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1.000 柱顶恒载(kN):0.000 柱顶活载(kN):0.000 考虑墙板荷载 风载、墙板荷载作用起始高度y0(m):0.000 -----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 ----- 抗风柱设计----- 1、截面特性计算 A =6.6800e-003; Xc =1.2500e-001; Yc =1.5000e-001; Ix =1.1614e-004; Iy =2.6047e-005; ix =1.3186e-001; iy =6.2444e-002; W1x=7.7428e-004; W2x=7.7428e-004; W1y=2.0837e-004; W2y=2.0837e-004; 2、风载计算 抗风柱上风压力作用均布风载标准值(kN/m): 3.520 抗风柱上风吸力作用均布风载标准值(kN/m): -3.520 3、墙板荷载计算 墙板自重(kN/m2) : 0.200 墙板中心偏柱形心距(m): 0.260 墙梁数: 6

柱模板计算书

柱模板计算书 柱模板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柱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组成,第一层为直接支撑模板的竖楞,用以支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第二层为支撑竖楞的柱箍,用以支撑竖楞所受的压力;柱箍之间用对拉螺栓相互拉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柱模板支撑体系。 柱模板设计示意图 柱截面宽度B(mm):500.00;柱截面高度H(mm):500.00;柱模板的总计算高度:H = 3.00m;

计算简图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柱截面宽度B方向对拉螺栓数目:0;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数目:3; 柱截面高度H方向对拉螺栓数目:0;柱截面高度H方向竖楞数目:3;2.柱箍信息 柱箍材料:木方; 宽度(mm):60.00;高度(mm):80.00; 柱箍的间距(mm):450;柱箍合并根数:1; 3.竖楞信息 竖楞材料:木方;竖楞合并根数:1; 宽度(mm):60.00;高度(mm):80.00; 4.面板参数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8.00; 面板弹性模量(N/mm2):60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 c(N/mm2):13.00;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50; 5.木方参数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 c(N/mm2):13.00;方木弹性模量E(N/mm2):9000.00;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f t(N/mm2):1.50;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模板计算高度,取3.00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分别计算得 20.036 kN/m2、72.000 kN/m2,取较小值20.036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q1=20.036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 2 kN/m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模板结构构件中的面板属于受弯构件,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分别取柱截面宽度B方向和H方向面板作为验算对象,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强度验算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由前述参数信息可知,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间距最大,为l= 220 mm,且竖楞数为3,因此对柱截面宽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斜导柱长度计算

斜度a一般取5--8度左右 斜顶脱模行程S= 扣位的距离+ (2--3mm)安全距离 计算公式: S=L X tan a 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在斜导柱抽芯中,已知模板H=25,斜导柱大φ12。导柱阶梯大小φ16。抽芯角度为12度,抽芯间隔S=5mm,请计算斜导柱长度。 最合适的解答:模具滑块的工作原理以及斜导柱长度的计算要领(公式) 1)滑块的工作原理:就是哄骗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斜导柱与滑块孕育发生相对运动趋势,使滑块沿开模标的目的和水平标的目的孕育发生两种运动情势,使之离开产品倒勾。 图中A就是产品的倒勾长度,S就是滑块在水平标的目的上运动的间隔,D是斜导柱倾角度。S=A+3~n 2)斜导柱C段的长度,相当重要,它的是非控制着滑块跑动的间隔S。那么如何计算模具滑块斜导柱的长度?有没有公式呢? 斜导柱的长度计算其实就是哄骗“三角函数”来计算。我们可以简化成1个三角形,利便使用“三角函数”式计算。 设定S就是图中的滑块滑动间隔S,角度X就是图中的角度D。(这两个数已按照产品、模具预设的需要设定为固定值,是已知数。)长度L相对于上图中的C。高度H,就是滑块滑动到了指定位置时,模具打开的间隔。 公式:L=S/ Sin(X)H=S/tan(X)(斜导柱实际长度是L+B,B为斜导柱在模板上的固定段,如图示) 3)当然,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只是有理想化的状态下,实际上还要考虑到滑块和斜导柱之间的间隙,以及它们上边的圆角,等等因素。不外,此刻AutoCAD等电脑辅助预设软体已是如此先进,纯粹把许多人从繁杂的计算公式中解放出来,只要通过一些简略的号令,或哄骗一些更快捷的外挂,就能画出所需要的斜导柱,也从而可以得出其长度,还可以摹拟它们在开模后的状态。不消人工去计算这些数据。

胶合板模板(柱模)设计计算书

柱模板设计计算书 依据<<木结构设计规范>>完成。 一、中小断面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断面长度B=450mm; 柱断面宽度H=600mm; 方木截面宽度=80mm; 方木截面高度=80mm; 方木间距l=300mm, 胶合板截面高度=18mm。 取柱断面长度和柱断面宽度中的较大者进行计算。 二、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与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正式中的较小值: 式中γc——为混凝土重力密度,取24(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m/h; β1——外加剂影响系数,取1;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85。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40.547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的新浇混凝土压力标准值 F1=40.55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3kN/m2。 三、胶合板侧模验算 胶合板面板(取长边),按三跨连续梁,跨度即为方木间距,计算如下:

胶合板计算简图 (1) 侧模抗弯强度验算: M=0.1ql2 其中 q——强度设计荷载(kN/m): q=(1.2×40.55+1.4×3.00)×600.00/1000=31.716kN/m l——方木间距,取l=300mm; 经计算得 M=0.1×31.716×(300.00/1000)2=0.285kN.m 胶合板截面抵抗矩 W=b×h2/6=600×(18)2/6=32400.00mm3 σ = M/W=0.285×106 /32400.000=8.810N/mm2 胶合板的计算强度不大于15N/mm2,所以满足要求! (2) 侧模抗剪强度验算: τ=3V/2bh 其中 V为剪力: v = 0.6×q×l=0.6×(1.2×40.55+1.4×3)×600×300/106=5.709kN 经计算得τ=3×5.709×103/(2×600.000×18.000)=0.793N/mm2 胶合板的计算抗剪强度不大于1.4N/mm2,所以满足要求! (3) 侧模挠度验算: W=0.677qa4/(100EI) 其中 q——强度设计荷载(kN/m): q=40.55×600/1000=24.330kN/m 侧模截面的转动惯量 I=b×h3/12=600.000×18.0003/12=291600.000mm4; a——方木间距,取a=300mm; E——弹性模量,取E=6000 N/mm2; 经计算得 W=0.677×24.330×300.0004/(100×6000.00×291600.00)=0.76mm 最大允许挠度 [W]=l/250=300/250=1.20mm 胶合板的计算挠度不大于允许挠度[W],所以满足要求! 四、方木验算 方木按简支梁计算,跨度近似取柱子边长a,支座反力即为螺栓(钢筋)对拉拉力,计算如下: 方木计算简图 (1) 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M=qB2/8 其中 q——强度设计荷载(kN/m): q=(1.2×40.550+1.4×3.000)×300/1000=15.858kN/m B——截面长边,取B=600mm; 经计算得 M=15.858×(600/1000)2/8=0.714kN.m;

格构柱计算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 6.7.1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实轴的整体稳定 格构式受压构件也称为格构式柱(latticed columns),其分肢通常采用槽钢和工字钢,构件截面具有对称轴(图6.1.1)。当构件轴心受压丧失整体稳定时,不大可能发生扭转屈曲和弯扭屈曲,往往发 生绕截面主轴的弯曲屈曲。因此计算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时,只需计算绕截面实轴和虚轴抵抗弯曲屈曲的能力。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实轴的弯曲屈曲情况与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没有区别,因此其整体稳定计算也相同,可以采用式(6.4.2)按b类截面进行计算。 6.7.2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虚轴的整体稳定 1.双肢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 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在弯曲屈曲时,剪切变形影响很小,对构件临界力的降低不到1%,可以忽略不计。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绕虚轴弯曲屈曲时,由于两个分肢不是实体相连,连接两分肢的缀件的抗剪刚度比实腹式构件的腹板弱,构件在微弯平衡状态下,除弯曲变形外,还需要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因此稳定承载力有所降低。根据弹性稳定理论分析,当缀件采用缀条时,两端铰接等截面格构式构件绕虚轴弯曲屈曲的临界应力为:

构式轴心受压构件(图6.1.2d) 缀条的三肢组合构件(图6.1.2d) 6.7.3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分肢的稳定和强度计算 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分肢既是组成整体截面的一部分,在缀件节点之间又是一个单独的实腹式受压构件。所以,对格构式构件除需作为整体计算其强度、刚度和稳定外,还应计算各分肢的强度、刚度和稳定,且应保证各分肢失稳不先于格构式构件整体失稳。 一、分肢稳定和强度的计算方法 分肢内力的确定

柱子承载力计算

三、框架柱承载力计算 (一)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柱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混凝土基本原理》中相同图所示。3规范7.)。如(混凝土即非抗震时: (3-62) (3-63) 其中: (3-64) 但考虑地震作用后,有两个修正,即: 数。调整系抗正截面承载力震◆ ◆保证“强柱弱梁”,对柱端弯矩设计值按梁端弯矩来调整。(混凝土规范11.4.2,抗震规范6.2.2, 6.2.3)即: 一、二、三级框架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为: (3-65) 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各类框架还应满足: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66(3-:其中矩的合弯针方向组截面顺时针或反时下——为节点上柱端示如;图所设计值之和,设弯矩组合的时反时或顺针方向——为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值对时,绝弯梁端均为负矩大和的较者,一级框架节点左右计值之;应取0较小的弯矩配实 采用顺时针方向针点左右梁端截面按反时或——为节正算的整系数计调,且考虑承载力抗震积钢筋截面面和材料标准值公关可其按有和的较大者。之力截面抗震受弯承载所对应的弯矩值。式计算1。三级取1.1.取1.4,二级取2,级系弯——为柱端矩增大数,一分弹性可情况下按般之矩柱节得点上下端的弯设计值和后,一求。分比进行配矩端下点的所析得节上柱弯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对于顶层柱和轴压比小于0.15的柱,可不调整,直接采用内力组合所得的弯矩设计值。 当反弯点不在柱的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可直接乘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一、二、三级框架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1.15,且底层柱纵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柱剪力设计值(混凝土规范11.4.4,抗震规范6.2.5) 为了保证“强剪弱弯”,柱的设计剪力应调整。 一、二、三级的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按下式调整: (3-67) 一级框架和9度各类框架还应满足: (3-68) 其中: ——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且经调整后的框架柱上、下端弯矩设计值,分别按顺时针和反时针进行计算,取其中较大者;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配按实时顺针方向下端截面反时针或——分别为柱上、面正截整系数的虑承载力抗震调标钢筋面积、材料强度准值,且考者。的较大且取两个方向矩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取1.11.2,三级级大系数,一级取1.4,二取——柱剪力增,45.112,7.范公式(混凝土规7.5.算截2、柱斜面受剪承载力计0)1,1.4.111.4.9 面截规范斜此-25%,因5受复加载将使梁的剪承载力降低1%反因。8倍作用时的0.载承受剪载力设计值取静:震时非抗 9)(3-6时:抗震 )-70(3时:心受拉)偏拉柱当中出现力(即:抗震时非 )1(3-7时:震抗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3-72) 其中: 取,M宜取柱上下端考虑地震作比——计算剪跨,可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的较大者,V取与M 对应的剪力设计值。当框。取,可小内弯点在柱高范围时反框结架构中的 架柱的3。大于3时取取1.于0时,1.0,且压为力当力轴对值设剪—取,N

格构柱计算

塔吊桩基础的计算书 一. 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 QTZ63 自重(包括压重):F1=450.80kN 最大起重荷载: F2=60.00kN 塔吊倾覆力距: M=630.00kN.m 塔吊起重高度: H=101.00m 塔身宽度: B=1.80m 桩混凝土等级: C35 承台混凝土等级:C35 保护层厚度: 50mm 矩形承台边长: 4.00m 承台厚度: Hc=1.35m 承台箍筋间距: S=200mm 承台钢筋级别: Ⅱ级承台预埋件埋深:h=0.5m 承台顶面埋深: D=0.00m 桩直径: d=0.80m 桩间距: a=2.00m 桩钢筋级别: Ⅱ级 桩入土深度: 34.00 桩型与工艺: 泥浆护壁钻(冲)孔灌注桩 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 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450.80kN 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F=F1+F2=510.80kN 塔吊的倾覆力矩 M=1.4×630.00=882.00kN.m 三.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 计算简图: 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 其中 n──单桩个数,n=4; 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510.80kN; G──桩基承台的自重,G=25.0×Bc×Bc×Hc+20.0×Bc×Bc× D=540.00kN; M x,M 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 x 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 N 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 最大压力: N=1.2×(510.80+540.00)/4+882.00×(2.00×1.414/2)/[2×(2.00× 1.414/2)2]=627.12kN 最大拔力: N=(510.80+540.00)/4-882.00×(2.00×1.414/2)/[2×(2.00× 1.414/2)2]=-49.18kN 2.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1条) 其中 M x1,M y1──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kN.m); x i,y 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 N i1──扣除承台自重的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 i1=N i-G/n。 经过计算得到弯矩设计值: 压力产生的承台弯矩: N=1.2×(510.80+540.00)/4+882.00×(2.00/2)/[4× (2.00/2)2]=535.74kN M x1=M y1=2×535.74×(1.00-0.90)=107.15kN.m 四. 矩形承台截面主筋的计算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2条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式中1──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矩形格构式基础计算书(品茗2014版计算书)

矩形格构式基础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塔机属性 二、塔机荷载 塔机竖向荷载简图

1、塔机自身荷载标准值 2、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

3、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标准值 4、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设计值

三、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基础布置图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 G k=bl(hγc+h'γ')=4.8×4.8×(1.2×25+0×19)=691.2kN 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G=1.2G k=1.2×691.2=829.44kN 桩对角线距离:L=(a b2+a l2)0.5=(3.62+3.62)0.5=5.091m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Q k=(F k+G k+G p2)/n=(461.4+691.2+20)/4=293.15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kmax=(F k+G k+G p2)/n+(M k+F Vk h)/L =(461.4+691.2+20)/4+(637.738+17.049×1.2)/5.091=422.432kN Q kmin=(F k+G k+G p2)/n-(M k+F Vk h)/L =(461.4+691.2+20)/4-(637.738+17.049×1.2)/5.091=163.868kN 2、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Q max=(F+G+1.35×G p2)/n+(M+F v h)/L

模具设计及计算

3 模具设计及计算 3.1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3.1.1模具设计的基本作用 模具作为生产用精密、高效的工艺装备,本身也是一种精密的机械产品。该机械产品能否满足对其使用性能和成形精度的要求、必须解决好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度与寿命等各方面与模具相关的问题。 同时模具作为中心议题,可以细分成模具设计、制造、材料、成本、精度、寿命、安装、使用,以及标准化等各方面问题。 ①模具设计是模具制造的基础,合理正确的设计是正确制造模具的保证; ②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模具质量、精度以及缩短制造模具的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③模具的质量、使用寿命、制造精度及合格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模具的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④模具成本直接关系到制件的成本以及模具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⑤模具工作零件的精度决定制件的精度; ⑥模具的寿命又与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结构以及所加工制作材料等诸多因素有关; ⑦模具的安装与使用直接关系到模具的使用性能及安全; 而模具的标准化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模具具有重要的作用,模具标准化程度的高低是模具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3.1.2模具设计的基本内容 模具结构设计主要包括: ①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材料。 ②选择成形的工艺方案和制定工艺卡片。 ③确定坯料的尺寸、重量及备料方法等。 ④计算并确定的各项工艺参数,如压力机等。 ⑤进行各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与校对。 3.2模具的结构形式 冲模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按工序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和成形模等;按工序的组合程度分类,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等。各种冲模的构成大体相同,主要由工作零件、定位零件、卸料与推料零件、导向

格构柱的验算

(1)截面形式 轴心受格构柱一般采用双轴对称对称截面。常用的截面形式是用两根槽钢或工字钢作为肢件(图a~c),有时也采用四个角钢或三个圆管作为肢件(图d、e)。格构柱的优点是肢件间的距离可以调整,能使构件对两个主轴的稳定性相等。工字钢作为肢件的截面一般用于受力较大的构件。用四个角钢作肢件的截面形式往往用于受力较小而长细比较大的构件。肢件采用槽钢时,宜采用图a的形式,在轮廓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可得到较大的惯性矩 I x,比较经济而且外观平整,便于和其他构件连接。 缀条式格构柱常采用角钢作为缀条。缀条可布置成不带横杆的三角形体系或带横杆的三角形体系。 缀板式格构柱常采用钢板作为缀板。 (2)截面的初步选择设计截面时,首先应根据使用要求、受力大小和材料供应情况等选择柱的形式。中、小型柱可用缀条柱或缀板柱,大型柱宜采用缀条柱。然后根据轴力 N 和两个主轴方向的计算长度( l0x和l0y)初步选定截面尺寸。具体步骤如下: ①计算对实轴的整体稳定,用与实腹柱相同的方法和步骤选出肢件的截面规格。 ②计算对虚轴的整体稳定以确定两肢间的距离。 为了获得等稳定性,应使λx= λy( x为虚轴,y 为实轴)。用换算长细比的计算公式,即可解得格构柱的λx,对于双肢格构柱则有 缀条柱 缀板柱 由λx求出对虚轴所需的回转半径i x = l0x/λx,可得柱的h≈ i x/a1。 (1)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公式与实腹柱相同。柱的净截面面积 A n不应计入缀条或缀板的截面面积。 (2)整体稳定验算

分别对实轴和虚轴验算整体稳定性。对实轴作整体稳定验算时与实腹柱相同。对虚轴作整体稳定验算时,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应按换算长细比λ0x查出。换算长细比λ0x,则按相关知识表中的有关公式计算。 (3)单肢验算 格构柱在两个缀条或缀板相邻节点之间的单肢是一个单独的轴心受压实腹构件。它的长细比为λ1=l0l/i l,其中 l01为计算长度,对缀条柱取缀条节点间的距离,对缀板柱焊接时取缀板间的净距离(图);螺栓连接时,取相邻两缀板边缘螺栓的最近距离; i1为单肢的最小回转半径,即图中单肢绕1-1轴的回转半径。为了保证单肢的稳定性不低于柱的整体稳定性,对于缀条柱应使λ1不大于整个构件最大长细比λmax(即λy和λ0x中的较大值)的0.7倍;对于缀板柱,由于在失稳时单肢会受弯矩,所以对单肢λ1应控制得更严格些,应不大于40,也不大于整个构件最大长细比λmax的0.5倍(当λmax <50 时,取λmax =50)。 (4)缀条、缀板设计 格构柱的缀条和缀板的实际受力情况不容易确定。柱受力后的压缩、构件的初弯曲、荷载和构造上的偶然偏心,以及失稳时的挠曲等均使缀条和缀板受力。通常可先估算柱挠曲时产生的剪力,然后计算由此剪力引起的缀条和缀板的内力。 轴心压杆在受力弯曲后任意截面上的剪力 V (图)为 因此,只要求出轴心压杆的挠曲线 y 即可求得截面上的剪力V 。考虑杆件的初始弯曲和荷载作用点的偶然偏心等因素,可求出挠曲线 y 。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根据对不同钢号压杆所做了计算结果,经分析后得到了计算剪力 V 的实用计算公式 (6-29) 所得到的 V 假定沿构件全长不变,如图示 有了剪力后,即可进行缀条和缀板的计算. (5)刚度验算 刚度验算公式同式(6-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