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训练(含解析)(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53.00 KB
- 文档页数:14
小专题(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01 专题概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学生实验中的一个重点实验.考查的内容往往是实验器材的调整、像的特点的归纳、成像规律的应用等.这一实验可延伸拓宽为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凸凹程度的关系、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的探究.
1.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凸凹程度的关系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探究过程 放 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调 调节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探究 调节蜡烛距离凸透镜的位置,然后再适当地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温馨提示 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1)蜡烛、凸透镜、光屏没有调节到同一高度;(2)蜡烛处于一倍焦距上或一倍焦距之内;(3)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上的光屏无法移动到该位置
在探究的过程中,若凸透镜上半部分用白纸遮住(或凸透镜上落了一只苍蝇或凸透镜不完整)时,在光屏上都能够得到物体完整的像,只不过是比原来暗一些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两个关键点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以焦点为界,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在焦点以内成虚像,在焦点处不成像;以二倍焦距为界,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在二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
“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前半句是说在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所成的像变大,像距也跟着变大;后半句是说物体在焦点以内时,随着物距的减小,所成的虚像变小,像距也在变小
02 专题训练
类型1 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实验探究
1.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________(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E、F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___.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C
)
A.A点 B.B点
C.C点 D.E点
2.
(2018云南中考)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蜡烛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以内
C.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蜡烛靠近透镜,光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3. (2018广西贵港中考)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C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 (2018辽宁阜新中考)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 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上 (填“上”或“下”)移动。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B 。(填符号)
考点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5.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选择练习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7cm C.10cm D.16cm
2、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3、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4、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 大于20cm
B. 等于10cm
C. 小于10cm
D. 在10cm与20cm之间
5、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 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6、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 大于20cm
B. 等于10cm
C. 小于10cm
D. 在10cm与20cm之间
7、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1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
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5 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得像一定是( )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4.图中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的操作是( )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2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6.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1 / 1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选题(共4题;共8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无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蜡烛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 cm<f<16 cm D. 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 cm<f<32 cm
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 B. 照相机是利用 A 点的成像原理制成的
C. 蜡烛在 C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将蜡烛从 C 移到 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
4.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B. 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
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培优题(解析版)
1 / 11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培优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
A. 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间
C.一定小于8 cm
D. 一定在8 cm到10 cm之间
2、蜡烛放在如图10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 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3、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4、毕业了,小明与全班同学用胶片照相机照了合影后,接着照一张单身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培优题(解析版)
2 / 11 A.小明应远离镜头,同时胶片应靠近镜头
B.小明应靠近镜头,同时胶片应远离镜头
C.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5、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6、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屏,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锻炼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的兴趣.
【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
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7-98,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的范围,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的范围.
2.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18 cm、15 cm、13 cm、11 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在这几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在f与2f之间,像距的共同点是大于2f,说明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4.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的范围. 【合作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填空题
1、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 _________ ;
(2)当f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 __________ ;(4)u=f是成 __________ 像的分界点;(5)
u=2f是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界点;(6)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
距 _______ 像 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
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3、 ______ c三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 b、
(选填“正立”点时,在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 _________ )的。或
“倒立”;当物15cm4、某物体通过一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为
立、 ______ 移至该透镜前20cm处时,能够用光屏承接到的像为就是
___________ 、“缩小”或“等大”)的像, __________ (填“放大”利用这一原
理制成的。、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
的5乙透镜的 _______ 象,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推断:甲透镜的焦距 。
、如图所示,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6如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实验中,看 到这个像, 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 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物距为 2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得到一 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为 25cm,成像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勺实
2019
第 1 页 共 10 页
2019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当u>2f时,凸透镜成 、 的实像;
(2)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 的 像;
(3)当f
(4)当u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当物体距离凸透镜4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像。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其中 遵循此成像规律。
(3)若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 cm处时,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凸透镜成 (选填“实”或“虚”)像。
5.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 cm处,经此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 2019
第 2 页 共 10 页
2019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6.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
第1页,共11页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2021-202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卷(附解析)
一、单选题
1. 在研究凸透镜的实验中,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厘米处,就会在凸透镜另一侧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厘米处,则经凸透镜后会产生一个(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不能成像
2. 在“用点燃的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在草稿上记录了一次实验现象(漏画了光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A. 𝑙1是物距
B. 𝑙2是像距
C. 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实验中,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3. 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4.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3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40cm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页,共11页 A. 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30cm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B. 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D. 距离透镜40cm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经过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6.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重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和方法。
难点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知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等。
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2.猜想与假设:
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可能跟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3.设计实验: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参照课本P97图5.3-1)。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天天练
第5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选题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 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 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
2. 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 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 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90 cm,像是放大的
B.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8 cm,像是放大的
C.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像是放大的
D.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像是缩小的
3. (2020·武汉中考)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4. 如图所示是航拍的大地震时的楼房倒塌现场。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小于50 mm
B.大于100 mm
C.等于50 mm
D.大于50 mm小于100 mm
5. 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
B.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6.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9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题练习题(解析版)
一、实验,探究题
1、某小组用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
②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动到A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根据此原理制成了 。此时小明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到B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______,而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 小明将 LED 灯、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中心在 。接着小明调节 LED 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 把焦距 10cm 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是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10cm B. 15cm C. 20cm D. 30cm
2.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3.小徐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当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正好能成等大的像.他进行如下操作时,能使像变大的是( )
A、将蜡烛向左移动10cm B、将蜡烛向左移动15cm
C、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 D、将蜡烛向右移动15cm
4.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5.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A.5cm B.10cm C.20cm D.30cm
6.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2f,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则( )
A.焦距可能为18厘米
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题意可知,物距是30cm,像距20cm,可知物距大于像距;而且此时光屏出现了清晰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可以判断此时的实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
30cm2uf
则15cmf,故AB不符合题意;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时,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所以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小了,故C不符合题意;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时,此时的物距变为20cm,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应该为30cm,即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知,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有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拍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可,即镜头要往前伸,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 (人教版)
1.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4.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_____(填“甲”或“乙”)透镜。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 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 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4 cm时,成______像。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1 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5-3-2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_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________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_______(填
“大于二倍焦距”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此透镜对光起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图5-3-2
解析:从题围中可以看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故一定是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答案:凸 实 大于二倍焦距 会聚
【解法点拨】解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题目时,通常需要根据题目中直接给出的或隐含的凸透镜的焦距以及物距、像距、成像特点中的一点推导出其他两点,所以一定要牢记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以及对应的成像特点,还要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例2 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5-3-3中的甲和乙,则( )。
图5-3-3
A. 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 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应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应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小明拍出的像比小红拍出的像大,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明拍摄时的物距较小红的小,像 距较小红的大。所以小红要想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应离小强近一些,同时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D
【解法点拨】关于生活中透镜的调节问题,关键是牢记凸透镜成像规律:①当uf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 变小”。②当u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 小”。
创新题组
例3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5-3-4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5-3-4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 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 = 2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判断焦距的大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根据题意有u= 2f=v= 20 cm,知f= 10 cm, A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可知,u=15 cm时,f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不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的,C错;物体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D正确。
答案:D
【解法点拨】在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题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特殊的点。例如成等大像的点(u= 2f处),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u=f处),正像与倒像的分界点(u=f处),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u=
2f处)等。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把两个物重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
A.相等 B.铝球的比铁球大
C.铝球的比铁球小 D.浮力都等于重力
2.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
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热性 D.较好的延展性
3.有一款自行车,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可以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因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和GPS导航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关于这款自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骑行者后背上所成的像是虚像
B.投影仪的镜头到骑行者后背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的二倍
C.从骑行者背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所成的像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骑这种自行车最好穿黑色的衣服
4.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A. B.
C. D.
5.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
A. B. C. D.
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这主要是由于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8.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A. B. C. D.
9.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A.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10.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A.55℃ B.75℃ C.50℃ D.80℃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请根据图像进行分析:
(1)当V甲 = V乙 =50cm3时,对应有m甲=______,m乙=______。
(2)当m甲 = m乙时,则V甲_______V乙(填“>”、“<”或“=”)。
(3)甲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12.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凸透镜的焦距f_____(可能大于/等于/一定小于)距离L.然后小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如果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f一定_____(大于/等于/小于)刚才测得的距离L。
13.身高1.6米的小红穿红上衣、白裙子站在学校大厅穿衣镜前2m的地方,小红在镜中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m,像高为_____m;当发现衣领处有点污渍时,便走近镜子,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照向_____(选填“衣领平面镜”),小红从平面镜中看到镜子对面电子石英钟的示数为,则这个时刻的正确时间应该是_____。如果此时蓝色光照在小红身上,她上衣呈_____色,裙子呈_____色。
14.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5.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如图是利用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图中线圈的共30圈,细铜丝的直径是_____cm;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
三、计算题 17.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小明的父亲外出时买了一个用铝材料制造的艺术品球,用天平测得球的质量是594g,体积为300cm3.请你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此球是否为实心的。
(2)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注入水的质量为多少?
18.某日,小明乘坐榆林一一西安7007列车(全程铁路约625km),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榆林 绥德 延安 西安
到达时间 9:24 12:08 20:20
发车时间 7:50 9:27 12:16
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榆林开往西安所需的时间为_____h;
(2)列车由榆林开往西安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_______?
(3)假设该列车全长200m,中途以(2)中的速度通过一条2300m长的隧道,则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分钟 ______?
四、实验题
19.小明随意选取一块石子准备在实验室测定它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天平称量石子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子的质量为_____g。
(3)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子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得出石子的密度是_____kg/m3。
2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
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为什么?答: 。
如图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 .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地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