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420.96 KB
- 文档页数:2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红拿着爷爷的“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物体则是倒立、缩小的。
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
你认为最具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A.放大镜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B.放大镜所成物体的像有哪些种类?C.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有何关系?D.凸透镜成像的条件是什么?2.如图中所示,可判断出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A.小于焦距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C.等于两倍焦距D.大于两倍焦距3.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沿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A.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大B.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小C.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大D.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小4.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A.王亚平与水球之间B.水球内部C.拍摄相机的胶片上D.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5.赛赛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透镜的种类,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则根据这两个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B.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C.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D.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6.图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下列哪一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A.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7.放映幻灯片时,想在屏幕山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择()A.B.C.D.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4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1 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5-3-2所示。
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_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________像。
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_______(填“大于二倍焦距”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
此透镜对光起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图5-3-2解析:从题围中可以看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故一定是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答案:凸实大于二倍焦距会聚【解法点拨】解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题目时,通常需要根据题目中直接给出的或隐含的凸透镜的焦距以及物距、像距、成像特点中的一点推导出其他两点,所以一定要牢记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以及对应的成像特点,还要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例2 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5-3-3中的甲和乙,则()。
图5-3-3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应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应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小明拍出的像比小红拍出的像大,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明拍摄时的物距较小红的小,像距较小红的大。
所以小红要想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应离小强近一些,同时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D<时,“物远、像【解法点拨】关于生活中透镜的调节问题,关键是牢记凸透镜成像规律:①当u 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7小题)1.太原市部分街道路口安装有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
当行人闯红灯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照,拍到的人像跟数据库内的有效证件照片进行对比识别,紧接着LED屏上就会出现闯红灯者的照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拍照时,行人位于摄像头2倍焦距以外B.行人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的实像C.行人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虚像D.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2.李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C.当物距是1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为20cm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则移动光屏()A.能承接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能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不能承接到像D.距透镜15 cm 处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选用多个LED灯制成字母“F“做为实验光源,用标有格子的白色板做成光屏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图中的光源和光屏对换,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B.将图中光源“F”向右移动5cm,再向右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这是投影仪的原理C.在图中贴近凸透镜右侧放置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的像,该镜片是近视镜D.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凸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就可得到清晰的像6.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此时成像情况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二.填空题(共8小题)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 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 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2.如图是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C. 若将蜡烛移动到30cm处,光屏移动到8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若在蜡烛和凸诱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4.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5.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 10cm<f<15cmB. 15cm<f<20cmC. 20cm<f<30cmD. 30cm<f<40cm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透镜和凹透镜D. 玻璃砖7.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1.下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3.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4.(2020·湖南常德中考)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被应用在了照相机上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6.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些。
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7.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法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姓名:日期:等第: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2.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 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现在将凸透镜向光屏移近10 cm,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则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A.倒立的、缩小的是实像 B.倒立的、放大的是实像C.正立的、缩小的是虚像 D.正立的、放大的是虚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 ( )A.大于20 cm B.大于10 cm且小于20 cm C.小于10 cm D.等于20 cm4.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缩小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5.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B.20 cmC.12 cmD.以上都不对6.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15 cm,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蜡烛距透镜40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7.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 cm--20 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A.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B.焦距为10 cm的凹透镜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D.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8.如下图所示,在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字母“F”,正确插入幻灯片的方法是( )9.以下物品中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 )A.穿衣镜B.老花镜 C.近视镜 D.汽车观后镜10.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11.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放大的像,如果在凸透镜上沾一个小黑点,则光屏上 ( ) A.没有黑点的像 B.一片漆黑 C.有一个放大的黑点像 D.有一个缩小的黑点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13.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14.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15.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主光轴.16.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_的____像,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____.17.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 cm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__的____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1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的____像.19.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_______.20.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印制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2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在_______时,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22.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以上两格选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2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移到15 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______.24.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屛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它的焦距是cm;用此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乙图所示,调整后再光屛上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写出像的正倒、大小、虚实);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2)烛焰放距凸透镜20 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3)使烛焰向右移动2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参考答案:1.C;2.A;3.A;4.D;5.D;6.C;7.C;8.D;9.B;10.C;11.A;12.A;13.B;14.焦点;15.不改变、会聚于、平行于;16.倒立、缩小、实、照相机;17.倒立、缩小、实、小于;18.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外、光屏、倒立、缩小、实;19.虚 u<f;20.放大镜虚像;21.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2.虚实远离投影仪;23. (1) 10 (2)大;24、(1)10;(2)倒立、缩小的实像;(3)远离;25、(1)下(2)10 (3)右放大。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1.某摄影师在某次利用相机拍照时,发现被拍摄人的正面照在照片中的比例太小,很不美观。
为增加人在照片中的比例,摄像过程应该()A.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后退,镜头向后调B.被拍摄人不动,摄影师向前,镜头向前调C.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向前,镜头向后调D.摄影师不动,被拍摄人后退,镜头向前调2.如图所示,是无锡市中小学统一安装的“一键式报警柱”。
按下按钮就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面对面视频通话,实现校园安全事件的紧急救助。
关于此设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B.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定律C.“报警”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报警”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如果把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到距离凸透镜20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三种情况都可能4.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使用的的凸透镜焦距为16cmB.物体放在A点对应的位置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C.物体放在C点对应的位置,放大倒立的实像D.物体从A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5.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6.用光具座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则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等大、倒立的实像D.缩小、倒立的虚像7.如图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3分59秒,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的照片,火箭周围冒有大量的“白气”,载着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向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飞奔而去。
乙 丙;(5)大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答案】(1)会聚;20.0;(2)像能够在光屏上呈现;投影仪;(3)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1)凸透镜能够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处即凸透镜的焦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50.0cm﹣30.0cm=20.0cm;(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图乙中光屏上能够呈现出像,说明此像是实像;图乙中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3)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右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即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2021青海)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小,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答案】B【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7.(2021眉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答案】D【解析】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10cm=40cm,凸透镜焦距为10cm,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45cm=5cm,则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35cm=15cm,物体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故C错误;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则光屏上呈现的像和像距都变大,故D正确。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练习题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在屏上恰好能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用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屏上的像会:()A. 只存在下半部分;B. 只存在上半部分;C. 消失;D. 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稍暗些。
3.两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A. 一定相交于一点B. 一定会聚于焦点C. 一定靠拢但不一定相交D. 一定发散4.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 平面镜B. 凸透镜C. 凹透镜D. 凹面镜5.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6.物体距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7.物体距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8.在距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9.在距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 0cmC. 15cmD. 20cm10.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f<2cmB. 2cm<f<4cmC. 4cm<f<5cmD. 5cm<f<8cm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 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 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 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12.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1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所选用的仪器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以及________。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徐爷爷用焦距为8厘米的放大镜看书,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正立放大的文字,则书离放大镜的距离可能是()A.5厘米B.8厘米C.12厘米D.20厘米2.用水彩笔在磨砂屯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B.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C.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D.看不到像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增大物距D.减小取景范围4.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A.B.C.D.5.“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现在许多道路上都会安装有电子眼.如图甲所示是某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电子眼”,图乙为“电子眼”监督路面交通情况时拍下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实像B.“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虚像C.“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虚像D.“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实像6.要把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8 cm B.等于8 cmC.小于8 cm D.大于8 cm,小于16 cm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平面镜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B.实像可以拍摄,虚像不能拍摄C.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也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20cmC.30cm D.40cm10.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当物体置于镜前2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 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可以使光线产生聚焦或发散的作用。
凸透镜的两侧都是凸面,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焦到一个焦点上。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以下几点:a) 凸透镜成像的位置: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会聚焦到一个焦点上,焦点的位置取决于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
b)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成像物体的大小与距离凸透镜的位置有关系,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物体就越小。
c) 凸透镜成像的方向:成像的方向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位置,通常遵循朝向凹透镜的方向。
3. 假设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会产生聚焦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一个焦点上。
这样就会产生实际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4.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和光轴之间,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和光轴之间,凸透镜会产生聚焦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焦点上。
这样就会产生实际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5.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前面,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前面,凸透镜会产生发散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发散出去。
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6.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后面,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后面,凸透镜会产生发散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发散出去。
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7. 一个物体的位置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的位置是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一个物体的位置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的位置是变小的。
这是因为物体离得越远,凸透镜所产生的焦距会变小,导致成像的位置变小。
8.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成像后,会产生实像还是虚像?大小是正的还是负的?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成像后,会产生实像。
在凸透镜的成像过程中,实像的大小是正数。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4)在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适当移动光屏直到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变大。
【详解】(1)由图甲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当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f=60.0cm-50.0cm=10.0cm(2)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物距u=50.0cm-10.0cm=40.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物距u=50.0cm-30.0cm=20.0cm此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变大。
2.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1.小聪手拿放大镜由远及近观察图甲所示的字母“R”,他通过放大镜不可能看到的像是()A.B.C.D.2.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大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大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C.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是缩小的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B.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D.国家大剧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6.“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意思是水稻下面可乘凉,这是因为水稻下面形成了阴影区域,下列现象与阴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湖光倒“影”B.杯弓蛇“影”C.毕业合“影”D.形“影”不离7.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下列四种情形中,有一种情形不是在以上过程中观察到的,它是()A.B.C.D.8.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9.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用其后置变焦数码照相机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照片。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梳理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物距和像距(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常用u 表示。
(2)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常用υ表示。
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步骤(1)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2)将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点燃蜡烛,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把蜡烛放在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即f u 2>,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观察这个像的倒正和大小。
改变物距u ,重做这一步。
(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f u 2=,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5)把蜡烛再移近凸透镜,使f u f 2<<,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改变物距u ,重做这一步。
(6)把蜡烛继续移近凸透镜使f u =,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7)把蜡烛移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即f u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
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烛焰。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凸透镜 平行光 f =υ像 与 物 异 侧 一个点 测定焦距 f u 2>f f 2<<υ 缩小、倒立、实像 照相机 f u 2= f 2=υ 等大、倒立、实像 测定焦距 f u f 2<<f 2>υ 放大、倒立、实像 幻灯片、投影仪 f u =同 侧不成像 f u < 放大、正立、虚像 放大镜★★口诀巧记: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二、利用光路图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1. 当f u 2>时,成像光路图如图甲所示,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当f u 2=时,成像光路图如图乙所示,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1. 当f u f 2<<时,成像光路图如图丙所示,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2.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 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放大、倒立的像C. 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D. 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30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3.马路上的一种球形交通摄像头能拍清楚几百米远的物体.如图所示为这种摄像头成像的示意图,镜头与像屏的位置都不变,两者间距很小.图中0是透镜的光心,E是主光轴与屏的交点,M是线段OE的中点,被跟踪的汽车前车牌在靠近摄像头时总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车驶近摄像头的过程中()A.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0点与M点之间B.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C.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O点与M点之间D.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5.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B.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C.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D. “刷脸”时,若发现成像太大,则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6.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B.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 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D. 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7.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A. B.C. D.8.某同学经过一节课的凸透镜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他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A. 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 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9.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 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B. 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 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1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情景,烛焰位于凸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工作原理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器件是()A. 照相机B. 放大镜C. 投影仪D. 潜望镜11.小夏用图中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A.B.C.D.1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所成的像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B规律方法综合练提升能力13.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映出荷叶纹理的“清晰”像,这个像的特点是()A. 正立放大B. 正立等大C. 倒立放大D. 倒立缩小14.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A. 倒立、放大的像B. 倒立、缩小的像C. 正立、放大的像D. 正立、缩小的像15.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16.艾力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4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10cmB. 20cmC. 30cmD. 40cm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40cm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30cm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B. 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D. 距离透镜40cm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经过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18.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19.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蜡烛距透镜45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 蜡烛距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 蜡烛距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 蜡烛距透镜6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用图甲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把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放置,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的焦距是5cmB. 图乙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C. 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一下,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u>2f时,f<v<2f,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当u=2f时,v=2f,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3)当f<u<2f时,v>2f,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4)当u=f时,________。
(5)当u<f时,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6)________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________倍焦距是成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无论成实像还是成虚像,烛焰总是越靠近________成的像越大。
22.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后,人看到了像。
图所示甲、乙两图中像AB的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其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23.如图所示:(1)图甲中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
(2)图乙中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
(3)图丙中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要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5.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的物体(用“↓”表示),从A点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1所示。
(1)图1是A发出的两条光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可发现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像与物位于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________。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
(3)当物距u相同,换用焦距减半的凸透镜,请画出图2的成像光路图,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6.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中应将________放在其他两个元件之间。
调整器材,使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上,确保像成在光屏________。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像成在________cm刻度线和________cm刻度线之间。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像成在________cm刻度线之外。
(4)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像成在________cm刻度线处。
(5)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________。
(6)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