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540.46 KB
- 文档页数:15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基础巩固】1.(2021兰州)小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跟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小美应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照相机;右.
【解析】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也就是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
2.(2021荆门)小华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图乙所示安装到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可观察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近视眼镜”或“照相机”)就是遵循了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
【答案】10.0;缩小;照相机;等大
【解析】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f=40.0cm﹣30.0cm=10.0cm。
由图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20cm处,物距u=50.0cm﹣20.0cm=30.0cm>10.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遵循了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
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会看到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在光屏上无法呈现。
3.(2021大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用不透明纸片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一小部分,此时光屏上 (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或“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答案】(1)放大;投影仪;(2)能;(3)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解析】(1)如图所示,此时物距为15.0cm,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凸透镜被遮住一部分,光屏上仍然会出现完整的像,但是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所成的像会变暗一些。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甲(1)如图甲所示,调节烛焰、 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2)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蜡烛放在 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4)放在 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 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丙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 一些(选填“大”或“小”).
乙 丙【答案】(1)凸透镜;(2)上;(3)a;(4)d;d;(5)大【解析】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即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成的像越小,所以蜡烛放在a处成的像最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所以此时应将蜡烛放在d处;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应减小物距,物距不变时镜头焦距调大,则相当于减小了物距,所以镜头焦距应该调得较大一些.5.(2021哈尔滨)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如图所示:
(1)小明用发出平行光的手电筒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中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实像,他判断此像是实像的依据应是 ,请你列举一例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
(3)在(2)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右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此时成像的情况是 。
【答案】(1)会聚;20.0;(2)像能够在光屏上呈现;投影仪;(3)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1)凸透镜能够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处即凸透镜的焦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50.0cm﹣30.0cm=20.0cm;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图乙中光屏上能够呈现出像,说明此像是实像;
图乙中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3)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右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即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2021青海)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小,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答案】B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7.(2021眉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移到45cm
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
【答案】D
【解析】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
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10cm=40cm,凸透镜焦距为10cm,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45cm=5cm,则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50cm﹣35cm=15cm,物体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故C错误;
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则光屏上呈现的像和像距都变大,故D正确。
8.(2021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
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答案】C
【解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成清晰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v=20cm>2f,则f<10cm,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9.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
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答案】C【解析】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中,有两种成放大的像,一种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另一种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题图所示两种情景.甲图是正立的像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乙图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成虚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也靠近凸透镜,像会变小,在成实像时,物体远离凸透镜,像会靠近凸透镜,像会变小.10.艾力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4 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cmB.20 cmC.30 cmD.40 cm【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像,应有34 cm>2f,解得f<17 cm,选项中只有A满足.11.(2021江西)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B.20cmC.30cmD.40cm
【答案】A
【解析】A、如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像出现在光具座70~80cm之间,故A符合题意;
B、如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则此时的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
即大于40cm,像出现在光具座100cm以外,所以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此时的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此时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不符合题意。12.(多选)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答案】ABC【解析】思路解析:ABC选项,物体均在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越靠近焦点所成的实像越大,故ABC正确;烛焰在d点时,位于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选项错误。1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A【解析】在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中,当物体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像的位置也随之移动,像与物是朝同一方向移动的。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之外移向凸透镜时,像做远离凸透镜的运动,且像变大;当物体离凸透镜接近二倍焦距时,像也接近凸透镜接近二倍焦距,像继续变大;当物继续移向凸透镜,像仍做远离凸透镜的运动,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像变为虚像,像仍变大;当物继续靠近凸透镜,像仍做远离凸透镜的运动,像继续变大,所以A正确。1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