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2年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第7讲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 解法分析与经典变式(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23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讲义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1)有关概念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
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 :b =m :n (或nm b a =)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
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d c b a = 4.比例外项:在比例dc b a =(或a :b =c :d )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
5.比例内项:在比例dc b a =(或a :b =c :d )中b 、c 叫做比例内项。
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dc b a =(或a :b =c :d )中,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ab b a =(或a:b =b:c 时,我们把b 叫做a 和d 的比例中项。
8.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dc b a =(或a :b=c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2)比例性质1.基本性质: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反比性质: cd a b d c b a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3.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a b c d a c d c b d ba dbc a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同时交换内外项4.合比性质:d d c b b a d c b a ±=±⇒=(分子加(减)分母,分母不变). 注意: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5.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 如果)0(≠++++====n f d b nm f e d c b a ,那么b a n f d b m e c a =++++++++ . 注意:(1)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方法.(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知识点三:黄金分割1)定义: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如果AC BC AB AC =即AC 2=AB ×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辅助线解析一、相似、全等的关系全等和相似是平面几何中研究直线形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全等形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相似形,相似形则是全等形的推广.因而学习相似形要随时与全等形作比较、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相似形的讨论又是以全等形的有关定理为基础. 二、相似三角形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① ;② ;③ . 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只要能在复杂图形中辨认出上述基本图形,并能根据问题需要舔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基本图形,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四、三角形相似的证题思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路: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对平行线型找平行线),因为这个条件最简单; 2)再而先找一对内角对应相等,且看夹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 3)若无对应角相等,则只考虑三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 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夹边对应成比例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夹角相等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找第三边也对应成比例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找一个直角 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找另一角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找两边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4 找顶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a)已知一对等b)己知两边对应成比c)己知一个直d)有等腰关找底角对应相等 判定定理1 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 判定定理3e)相似形的传递性 若△1∽△2,△2∽△3,则△1∽△3五、“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先看比例式前项和后项所代表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若能,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以了,这叫做“横定”;若不能,再看每个比的前后两项的两条线段的两条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能否分别确定一个三角形,则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行了,这叫做“竖定”。
有些学生在寻找条件遇到困难时,往往放弃了基本规律而去乱碰乱撞,乱添辅助线,这样反而使问题复杂化,效果并不好,应当运用基本规律去解决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考题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是近几年中考数学的热点问题.解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第二步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并验根。
难点在于寻找分类标准,分类标准寻找的恰当,可以使得解的个数不重复不遗漏,也可以使得列方程和解方程又好又快.解题攻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解题思路: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1、若题目中问题为,则对应线段已经确定。
2、若题目中为与相似,则没有确定对应线段,此时有三种情况:①,②、③、3、若题目中为与,并且有、(或为90°),则确定了一条对应的线段,此时有二种情况:①、,②、需要分类讨论上述的各种情况。
例题解析(2017年真题和2017年模拟)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m)(m>0)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且点A在点B的左侧.(1)若抛物线过点G(2,2),求实数m的值;(2)在(1)的条件下,解答下列问题:①求出△ABC的面积;②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使AH+CH最小,并求出点H的坐标;(3)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图甲,四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在B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点A、D,交y轴于点E,连结AB、AE、BE.已知tan∠CBE=,A(3,0),D(﹣1,0),E(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B的坐标;(2)求证:CB是△ABE外接圆的切线;(3)试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D、E、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B(3,0),C(0,3),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以及顶点坐标;(2)如果点C关于抛物线y=﹣x2+bx+c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点,连接BC,BE,求tan∠CBE的值;(3)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且△DAM和△BCE相似,求点M坐标.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块含60°角的三角板作如图摆放,斜边AB在x 轴上,直角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已知点A(﹣1,0).(1)请直接写出点B、C的坐标:B(,)、C(,);并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2)现有与上述三角板完全一样的三角板DEF(其中∠EDF=90°,∠DEF=60°),把顶点E放在线段AB上(点E是不与A、B两点重合的动点),并使ED所在直线经过点C.此时,EF所在直线与(1)中的抛物线交于第一象限的点M.连接MB和MC,当△OCE∽△OBC时,判断四边形AEMC的形状,并给出证明;(3)有一动点P在(1)中的抛物线上运动,是否存在点P,以点P为圆心作圆能和直线AC和x轴同时相切?若存在,求出圆心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矩形ABCD中,AO=10,AB=8,分别以OC、OA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D(3,10)、E(0,6),抛物线y=ax2+bx+c经过O,D,C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一动点P从点E出发,沿EC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CO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O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C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相似?(3)点N在抛物线对称轴上,点M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与点N,使四边形MENC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与点N的坐标(不写求解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抛物线C1:y=ax2+bx+4与x轴交于A(﹣3,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M(﹣,5)是抛物线C1上一点,抛物线C2与抛物线C1关于y轴对称,点A、B、M关于y轴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B′、M′.(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2)过点M′作M′E⊥x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抛物线y=﹣x2+2x的顶点为A,直线y=x﹣2与抛物线交于B,C两点.(1)求A,B,C三点的坐标;(2)作CD⊥x轴于点D,求证:△ODC∽△ABC;(3)若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x轴于点M,则是否还存在除C点外的其他位置的点,使以O,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这样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以1cm/秒的速度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以2cm/秒的速度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其中曲线OG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余各部分均为线段).(1)试根据图(2)求0<t≤5时,△BPQ的面积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2)求出线段BC、BE、ED的长度;(3)当t为多少秒时,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E相似;(4)如图(3)过E作EF⊥BC于F,△BEF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果△BEF中E、F的对应点H、I恰好和射线BE、CD的交点G在一条直线,求此时C、I两点之间的距离.9.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 (﹣1,0),顶点为B.点C(5,m)在抛物线上,直线BC交x轴于点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点E的坐标;(2)联结AB,求∠B的正切值;(3)点G为线段AC上一点,过点G作CB的垂线交x轴于点M(位于点E右侧),当△CGM与△ABE相似时,求点M的坐标.10.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原点O,顶点为A(1,1),且与直线y=x﹣2交于B,C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B、C的坐标;(2)求△ABC的内切圆半径;(3)若点N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N作MN⊥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M,则是否存在以O,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P是位于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Q,求线段PQ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BC交于点M,问是否存在点P,使以M、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BO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分别相交于点A(﹣3,0)和点B(1,0),与y轴相交于C(0,﹣3m)(m>0),顶点为点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①,当m=2时,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APC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3)如图②,当m取何值时,以A、D、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13.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3与x轴相交于点A和点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且OB=OC,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直线AC和BD交于点E.(1)求点D的坐标;(2)连接CD、BC,求∠DBC余切值;(3)设点M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如果△EBM和△ABC相似,求点M的坐标.14.如图,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C点,抛物线的对称轴l与x轴交于M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PC的值最小时,求PA+PC长;(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M、O、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4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点C在线段OA上,点D在此抛物线上,CD⊥x轴,且∠DCB=∠DAB,AB与CD相交于点E.(1)求证:△BDE∽△CAE;(2)已知OC=2,tan∠DAC=3,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017年07月30日045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m)(m>0)与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且点A在点B的左侧.(1)若抛物线过点G(2,2),求实数m的值;(2)在(1)的条件下,解答下列问题:①求出△ABC的面积;②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使AH+CH最小,并求出点H的坐标;(3)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点G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可求得m的值;(2)①根据(1)中的m值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分别求抛物线与x轴和y轴的交点坐标,根据坐标特点写出AB和OC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ABC 的面积;②由对称性可知:x=1,点A和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所以由轴对称的最短路径可知:连接BC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点H,依据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BC 的解析式,将x=1代入得:y=,则点H的坐标为(1,);(3)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根据∠ACB与∠ABM为钝角,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ACB∽△ABM 时;②当△ACB∽△MBA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m的值即可.【解答】解:(1)把点G(2,2)代入抛物线y=﹣(x+2)(x﹣m)中得:2=﹣(2+2)(2﹣m),m=4;(2)①由(1)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当x=0时,y=﹣(0+2)(0﹣4)=2,∴C(0,2),∴OC=2,当y=0时,﹣(x+2)(x﹣4)=0,x=﹣2或4,∴A(﹣2,0),B(4,0),∴AB=2+4=6,=AB•OC=×6×2=6;∴S△ABC则△ABC的面积是6;②∵A(﹣2,0),B(4,0),由对称性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点A和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连接BC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点H,此时AH+CH为最小,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把B(4,0),C(0,2)代入得:,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当x=1时,y=,∴H(1,);(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M,由图形可知:∠ACB与∠ABM为钝角,分两种情况考虑:①当△ACB∽△ABM时,则有,即AB2=AC•AM,∵A(﹣2,0),C(0,2),即OA=OC=2,∴∠CAB=45°,∠BAM=45°,如图2,过M作MN⊥x轴于N,则AN=MN,∴OA+ON=2+ON=MN,设M(x,﹣x﹣2)(x>0),把M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x﹣2=﹣(x+2)(x﹣m),∵x>0,∴x+2>0,∵m>0,∴x=2m,即M(2m,﹣2m﹣2),∴AM==2(m+1),∵AB2=AC•AM,AC=2,AB=m+2,∴(m+2)2=2 •2(m+1),解得:m=2±2,∵m>0,∴m=2+2;②当△ACB∽△MBA时,则,即AB2=CB•MA,∵∠CBA=∠BAM,∠ANM=∠BOC=90°,∴△ANM∽△BOC,∴,∵OB=m,设ON=x,∴=,即MN=(x+2),令M[x,﹣(x+2)](x>0),把M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x+2)=﹣(x+2)(x﹣m),同理解得:x=m+2,即M[m+2,﹣(m+4)],∵AB2=CB•MA,CB=,AN=m+4,MN=(m+4),∴(m+2)2=•,整理得:=0,显然不成立,综上,在第四象限内,当m=2 +2时,抛物线上存在点M,使得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2.图甲,四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在B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点A、D,交y轴于点E,连结AB、AE、BE.已知tan∠CBE=,A(3,0),D(﹣1,0),E(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B的坐标;(2)求证:CB是△ABE外接圆的切线;(3)试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D、E、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将点E(0,3)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得a的值,从而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B作BF⊥y轴,垂足为F.先依据配方法可求得点B的坐标,然后依据点A、B、E三点的坐标可知△BFE和△EA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证明△BAE为直角三角形,接下来证明△BFE∽△EO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从而可得到∠CBE=∠EAB,于是可证明∠CBA=90°,故此CB是△ABE 的外接圆的切线;(3)过点D作DP′⊥DE,交y轴与点P′,过点E作EP″⊥DE,交x轴与点P″.然后证明△DEO、△P′DO、△EP″O均与△BAE相似,然后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可求得DO、OP′、OP″的长度,从而可求得点P的坐标.【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将点E(0,3)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3a=3,∴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x﹣3)=﹣x2+2x+3.∵y=﹣x2+2x+3=﹣(x﹣1)2+4,∴B(1,4).(2)如图1所示:过点B作BF⊥y轴,垂足为F.∵A(3,0),E(0,3),∴OE=OA=3.∴∠OEA=45°.∵E(0,3),B(1,4),∴EF=BF.∴∠FEB=45°.∴∠BEA=90°.∴AB为△ABE的外接圆的直径.∵∠FEB=∠OEA=45°,∠EOA=∠BFE,∴△BFE∽△AOE.∴tan∠EAB==.∵tan∠CBE=,∴∠CBE=∠EAB.∵∠EAB+∠EBA=90°,∴∠CBE+∠EBA=90°,即∠CBA=90°.∴CB是△ABE的外接圆的切线.(3)如图2所示:∵且∠DOE=∠BEA=90°,∴△EOD∽△AEB.∴当点P与点O重合时,△EPD∽△AEB.∴点P的坐标为(0,0).过点D作DP′⊥DE,交y轴与点P′.∵∠P′ED=∠DEO,∠DOE=∠EDP′,∴△EDP′∽△EOD.又∵△EOD∽△AEB,∴△EDP′∽△AEB.∵∠ODP′+∠OP′D=90°,∠DEP′+∠OP′D=90°,∴∠ODP′=∠DEP′.∴=,即.∴OP′=.∴点P′的坐标为(0,﹣).过点E作EP″⊥DE,交x轴与点P″.∵∠EDP″=∠EDO,∠EOD=∠DEP″,∴△EDO∽△P″DE.∵又∵△EOD∽△AEB,∴△EDP″∽△AEB.∴∠EP″O=∠BAE.∴tan∠EP″O==,即=.∴OP″=9.∴P″(9,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0,0)或(0,﹣)或(9,0).3.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B(3,0),C(0,3),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以及顶点坐标;(2)如果点C关于抛物线y=﹣x2+bx+c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点,连接BC,BE,求tan∠CBE的值;(3)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且△DAM和△BCE相似,求点M坐标.【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然后把解析式配成顶点式,从而得到D 的坐标;(2)先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E(2,3),作EH⊥BC于H,如图1,易得△O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OCB=45°,BC=OB=3,接着判断△CH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CH=EH=CE=,所以BH=2,然后利用正切的定义求解;(3)直线x=﹣1交x轴于F,如图2,解方程﹣x2+2x+3=0得A(﹣1,0),再利用正切定义得到tan∠AD=,所以∠CBE=∠AD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当点M在点D的下方时,设M(1,m),当=时,△DAM∽△BCE;当=时,△DAM∽△BEC,于是利用相似比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即可得到对应的M点的坐标;当点M在D点上方时,则∠ADM与∠CBE互补,则可判断△DAM和△BCE不相似,【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过点B(3,0),C(0,3),∴,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y=﹣x2+2x+3=﹣(x﹣1)2+4,∴顶点D的坐标为(1,4);(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点C与E点为抛物线上的对称点,∴E(2,3),作EH⊥BC于H,如图1,∵OC=OB,∴△O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B=45°,BC=OB=3,∴∠ECB=45°,∴△CH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H=EH=CE=,∴BH=BC﹣CH=2,在Rt△BEH中,tan∠EBH===,即tan∠CBE的值为;(3)直线x=﹣1交x轴于F,如图2,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则A(﹣1,0)∵A(﹣1,0),D(1,4),∴AF=2,DF=4,∴tan∠ADF==,而tan∠CBE=,∴∠CBE=∠ADF,AD==2,BE==,BC=3,当点M在点D的下方时,设M(1,m),当=时,△DAM∽△BCE,即=,解得m=,此时M点的坐标为(1,);当=时,△DAM∽△BEC,即=,解得m=﹣2,此时M点的坐标为(1,﹣2);当点M在D点上方时,则∠ADM与∠CBE互补,则△DAM和△BCE不相似,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M坐标为(1,),(1,﹣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块含60°角的三角板作如图摆放,斜边AB在x 轴上,直角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已知点A(﹣1,0).(1)请直接写出点B、C的坐标:B(3,0)、C(0,);并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2)现有与上述三角板完全一样的三角板DEF(其中∠EDF=90°,∠DEF=60°),把顶点E放在线段AB上(点E是不与A、B两点重合的动点),并使ED所在直线经过点C.此时,EF所在直线与(1)中的抛物线交于第一象限的点M.连接MB和MC,当△OCE∽△OBC时,判断四边形AEMC的形状,并给出证明;(3)有一动点P在(1)中的抛物线上运动,是否存在点P,以点P为圆心作圆能和直线AC和x轴同时相切?若存在,求出圆心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C的长度,再求出OB的长度,从而可得点B、C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解答;(2)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OE的长度,再根据点A的坐标求出AO的长度,进而∠MEB=∠AEC=60°.即可得出结论;(3)分在x轴上方和x轴上方两种情况,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点A(﹣1,0),∴OA=1,由图可知,∠BAC是三角板的60°角,∠ABC是30°角,所以,OC=OA•tan60°=1×=,OB=OC•cot30°=×=3,所以,点B(3,0),C(0,),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则,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故答案为:3,0,0,;学科网(2)四边形AEMC是菱形.∵△OCE∽△OBC,∴,即,解得OE=1,∴E(1,0)在抛物线对称轴上,∴△CAE为等边三角形,∴∠AEC=∠A=60°.又∵∠CEM=60°,∴∠MEB=∠AEC=60°.∴点C与点M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1)对称.C(0,),∴M(2,).∴MC=AE=2,MC∥AE∴四边形AEMC是平行四边形.∵AC=CM=2∴四边形AEMC是菱形.(3)由⊙P与直线AC和x轴同时相切,易知点P在两线夹角的平分线上,①当在x轴上方时,如图,∠PAO=30°,设点P坐标为(m,﹣m2+m+),过P作PQ⊥x轴,交点为Q,则AQ=PQ,得m+1=(﹣m2+m+)解得,m1=2,m2=﹣1(舍去),所以点P坐标为(2,)②当在x轴下方时,∠PAO=60°,设点P坐标为(n,﹣n2+n+),过P'作P'Q'⊥x轴,交点为Q',则AQ'=P'Q',得(n+1)=﹣(﹣n2+n+)解得,n1=6,n2=﹣1(舍去),所以点P坐标为(6,﹣7)综上所述,存在点P满足条件,点P坐标为(2,)或(6,﹣7).5.如图,在矩形ABCD中,AO=10,AB=8,分别以OC、OA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D(3,10)、E(0,6),抛物线y=ax2+bx+c经过O,D,C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一动点P从点E出发,沿EC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CO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O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C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相似?(3)点N在抛物线对称轴上,点M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与点N,使四边形MENC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与点N的坐标(不写求解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可求得C点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t可分别表示出CQ、PC的长,当∠PQC=∠DAE=90°,有△ADE∽△QPC;当∠QPC=∠DAE=90°,有△ADE∽△PQ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分别得到关于t的方程,可求得t的值;(3)由题意可知CE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当M为抛物线顶点时满足条件,再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线段MN被线段EC平分,可求得N点坐标.【解答】解:(1)∵四边形ABCO为矩形,∴∠OAB=∠AOC=∠B=90°,AB=CO=8,AO=BC=10.∴C(8,0),∵抛物线y=ax2+bx+c过点D(3,10),C(8,0),O(0,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DEA+∠OEC=90°,∠OCE+∠OEC=90°,∴∠DEA=∠OCE,由(1)可得AD=3,AE=4,DE=5.而CQ=t,EP=2t,∴PC=10﹣2t.当∠PQC=∠DAE=90°,△ADE∽△QPC,∴=,即=,解得t=.当∠QPC=∠DAE=90°,△ADE∽△PQC,∴=,即=,解得t=.∴当t的或时,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相似;(3)存在符合条件的M、N点,E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由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经过EC中点,若四边形MENC是平行四边形,那么M点必为抛物线顶点;则M(4,);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线段MN必被EC中点(4,3)平分,则N(4,﹣);∴存在符合条件的M、N点,且它们的坐标为M(4,),N(4,﹣).6.如图,抛物线C1:y=ax2+bx+4与x轴交于A(﹣3,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M(﹣,5)是抛物线C1上一点,抛物线C2与抛物线C1关于y轴对称,点A、B、M关于y轴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B′、M′.(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2)过点M′作M′E⊥x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A(﹣3,0),M(﹣,5)代入y=ax2+bx+4,得到关于a、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C1的解析式;(2)根据抛物线C1的解析式求出B(1,0),C(0,4).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坐标特征以及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出M′(,5),B′(﹣1,0),A′(3,0),∠CAA′=∠CA′A,那么AB′=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求出D(,2).由勾股定理得出AC==5,DA′==.设P(m,0).分m<3与m>3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解:(1)把A(﹣3,0),M(﹣,5)代入y=ax2+bx+4得,,解得,所以抛物线C1的解析式为y=﹣x2﹣x+4;学科网(2)令y=0,则﹣x2﹣x+4=0,解得x1=﹣3,x2=1,∴B(1,0),令x=0,则y=4,∴C(0,4).由题意,知M′(,5),B′(﹣1,0),A′(3,0),∠CAA′=∠CA′A,∴AB′=2.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px+q.把A′(3,0),C(0,4)代入,得,解得,∴y=﹣x+4,当x=时,y=﹣×+4=2,∴D(,2).由勾股定理得,AC==5,DA′==.设P(m,0).当m<3时,此时点P在点A′的左边,若=,即有△DA′P∽△CAB′,∴=(3﹣m),解得m=2,∴P(2,0).若=,即有△DA′P∽△B′AC,∴=(3﹣m),解得m=﹣,∴P(﹣,0).当m>3时,此时点P在点A′的右边,∵∠CB′O≠∠DA′E,∴∠AB′C≠∠DA′P,∴此情况,△DA′P与△B′AC不能相似.综上所述,存在点P(2,0)或(﹣,0)满足条件.7.如图,已知抛物线y=﹣x2+2x的顶点为A,直线y=x﹣2与抛物线交于B,C两点.(1)求A,B,C三点的坐标;(2)作CD⊥x轴于点D,求证:△ODC∽△ABC;(3)若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x轴于点M,则是否还存在除C点外的其他位置的点,使以O,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这样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抛物线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可求得A点坐标,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解方程组,可求得B、C的坐标;(2)由A、B、C三点的坐标可求得AB、BC和AC的长,可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且可得=,可证得结论;(3)设M(x,0),则P(x,﹣x2+2x),从而可表示出OM和PM的长,分=和=两种情况,分别得到关于x的方程,可求得x的值,可求得P点坐标.【解答】解:(1)∵y=﹣x2+2x=﹣(x﹣1)2+1,∴A(1,1),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B(2,0),C(﹣1,﹣3);(2)证明:∵A(1,1),B(2,0),C(﹣1,﹣3),∴AB==,BC==3,AC==2,∴AB2+BC2=2+18=20=AC2,∴△ABC是以A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BC=∠ODC,∵C(﹣1,﹣3),∴OD=1,CD=3,∴==,∴△ODC∽△ABC;(3)设M(x,0),则P(x,﹣x2+2x),∴OM=|x|,PM=|﹣x2+2x|,∵∠OMP=∠ABC=90°,∴当以△OPM与△ABC相似时,有=或=两种情况,①当=时,则=,解得x=或x=,此时P点坐标为(,)或(,﹣);②当=时,则=,解得x=5或x=﹣1(与C点重合,舍去),此时P点坐标为(5,﹣15);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其坐标为(,)或(,﹣)或(5,﹣15).8.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以1cm/秒的速度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以2cm/秒的速度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其中曲线OG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余各部分均为线段).(1)试根据图(2)求0<t≤5时,△BPQ的面积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2)求出线段BC、BE、ED的长度;(3)当t为多少秒时,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E相似;(4)如图(3)过E作EF⊥BC于F,△BEF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果△BEF中E、F的对应点H、I恰好和射线BE、CD的交点G在一条直线,求此时C、I两点之间的距离.【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观察图象可知,AD=BC=5×2=10,BE=1×10=10,ED=4×1=4,AE=10﹣4=6在Rt△ABE中,AB===8,如图1中,作PM⊥BC于M.由△ABE∽△MPB,得=,求出PM,根据△BPQ的面积y=•BQ•PM计算即可问题.(2)观察图象(1)(2),即可解决问题.(3)分三种情形讨论①P在BE上,②P在DE上,③P在CD上,分别求解即可.(4)由∠BIH=∠BCG=90°,推出B、I、C、G四点共圆,推出∠BGH=∠BCI,由△GBH∽△CBI,可得=,由此只要求出GH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观察图象可知,AD=BC=5×2=10,BE=1×10=10,ED=4×1=4,AE=10﹣4=6在Rt△ABE中,AB===8,如图1中,作PM⊥BC于M.∵△ABE∽△MPB,∴=,∴=,∴PM=t,当0<t≤5时,△BPQ的面积y=•BQ•PM=•2t•t=t2.(2)由(1)可知BC=BE=10,ED=4.(3)①当P在BE上时,点C在C处时,∵BE=BC=10,∴当AE=AP=6时,△PQB与△ABE相似,∴t=6.②当点P在ED上时,观察图象可知,不存在△.③当点P在DC上时,设PC=a,当=时,∴=,∴a=,此时t=10+4+(8﹣)=14.5,∴t=14.5s时,△PQB与△ABE相似.(4)如图3中,设EG=m,GH=n,∵DE∥BC,∴=,∴=,∴m=,在Rt△BIG中,∵BG2=BI2+GI2,∴()2=62+(8+n)2,∴n=﹣8+或﹣8﹣(舍弃),∵∠BIH=∠BCG=90°,∴B、I、C、G四点共圆,∴∠BGH=∠BCI,∵∠GBF=∠HBI,∴∠GBH=∠CBI,∴△GBH∽△CBI,(也可以先证明△BFI∽△GFC,想办法推出△GFB∽△CFI,推出∠BGH=∠BCI)∴=,∴=,∴IC=﹣.9.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x+c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 (﹣1,0),顶点为B.点C(5,m)在抛物线上,直线BC交x轴于点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点E的坐标;(2)联结AB,求∠B的正切值;(3)点G为线段AC上一点,过点G作CB的垂线交x轴于点M(位于点E右侧),当△CGM与△ABE相似时,求点M的坐标.【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对称轴可求得a的值,再把A点坐标代入可求得c的值,则可求得抛物线表达式,则可求得B、C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可求得E点坐标;(2)由A、B、C三点的坐标可求得AB、AC和BC的长,可判定△ABC是以B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定义可求得答案;(3)设M(x,0),当∠GCM=∠BAE时,可知△AM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求得M点的坐标;当∠CMG=∠BAE时,可证得△MEC∽△MC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x的值,可求得M点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对称轴为x=1,∴﹣=1,解得a=,把A点坐标代入可得+1+c=0,解得c=﹣,∴抛物线表达式为y=x2﹣x﹣,∵y=x2﹣x﹣=(x﹣1)2﹣2,∴B(1,﹣2),把C(5,m)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m=﹣5﹣=6,∴C(5,6),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把B、C坐标代入可得,解得,∴直线BC解析式为y=2x﹣4,令y=2可得2x﹣4=0,解得x=2,∴E(2,0);(2)∵A(﹣1,0),B(1,﹣2),C(5,6),∴AB=2,AC==6,BC==4,∴AB2+AC2=8+72=80=BC2,∴△AB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tan∠B===3;(3)∵A(﹣1,0),B(1,﹣2),∴∠CAE=∠BAE=45°,∵GM⊥BC,∴∠CGM+∠GCB=∠GCB+∠ABC=90°,∴∠CGM=∠ABC,∴当△CGM与△ABE相似时有两种情况,设M(x,0),则C(x,2x﹣4),①当∠GCM=∠BAE=45°时,则∠AMC=90°,∴MC=AM,即2x﹣4=x+1,解得x=5,∴M(5,0);②当∠GMC=∠BAE=∠MAC=45°时,∵∠MEC=∠AEB=∠MCG,∴△MEC∽△MCA,∴=,即=,∴MC2=(x﹣2)(x+1),∵C(5,6),∴MC2=(x﹣5)2+62=x2﹣10x+61,∴(x﹣2)(x+1)=x2﹣10x+61,解得x=7,∴M(7,0);综上可知M点的坐标为(5,0)或(7,0).10.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原点O,顶点为A(1,1),且与直线y=x﹣2交于B,C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B、C的坐标;(2)求△ABC的内切圆半径;(3)若点N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N作MN⊥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M,则是否存在以O,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可设顶点式,把原点坐标代入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C点坐标;(2)先求出AB,BC,AC,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出△ABC是直角三角形,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出内切圆的半径;(3)设出N点坐标,可表示出M点坐标,从而可表示出MN、ON的长度,当△MON和△ABC相似时,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得或,可求得N点的坐标.【解答】解:(1)∵顶点坐标为(1,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1,又抛物线过原点,∴0=a(0﹣1)2+1,解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1,即y=﹣x2+2x,联立抛物线和直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B(2,0),C(﹣1,﹣3);(2)由(1)知,B(2,0),C(﹣1,﹣3);∵A(1,1),∴AB==,BC==3,AC==2,∴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设△ABC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r===2﹣;(3)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设N(x,0),则M(x,﹣x2+2x),∴ON=|x|,MN=|﹣x2+2x|,由(2)知,AB=,BC=3,∵MN⊥x轴于点N,∴∠ABC=∠MNO=90°,∴当△ABC和△MNO相似时,有或,①当时,∴,即|x||﹣x+2|=|x|,∵当x=0时M、O、N不能构成三角形,∴x≠0,∴|﹣x+2|=,∴﹣x+2=±,解得x=或x=,此时N点坐标为(,0)或(,0);②当,时,∴,即|x||﹣x+2|=3|x|,∴|﹣x+2|=3,∴﹣x+2=±3,解得x=5或x=﹣1,此时N点坐标为(﹣1,0)或(5,0),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N点,其坐标为(,0)或(,0)或(﹣1,0)或(5,0).11.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P是位于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Q,求线段PQ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BC交于点M,问是否存在点P,使以M、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BO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A(1,0),B(3,0),C(0,3)三点代入y=ax2+bx+c,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设P点坐标为(t,t2﹣4t+3),则Q坐标为(t,﹣t+3),那么PQ=﹣t+3﹣(t2﹣4t+3)=﹣t2+3t,再利用配方法化为顶点式,即可求出PQ的最大值;(3)由PQ∥y轴,得出∠PQB=∠OCB,那么以M,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包含两种情况:①当△PMQ∽△OBC时,PM⊥PQ,y P=y M=1,易求P(2﹣,1);②当△MPQ∽△OBC时,先求直线PM的解析式,再联立PM与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P(1,0).【解答】解:(1)把A(1,0),B(3,0),C(0,3)三点代入y=ax2+bx+c,得,解得,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3;(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mx+n,将点B,C坐标代入y=mx+n,得,解得,所以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设P点坐标为(t,t2﹣4t+3),则Q坐标为(t,﹣t+3),∴PQ=﹣t+3﹣(t2﹣4t+3)=﹣t2+3t=﹣(t﹣)2+,∴当t=时,PQ的值最大,最大值为;(3)∵y=x2﹣4x+3=(x﹣2)2﹣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点M是对称轴与直线BC的交点,∴将x=2代入y=﹣x+3,得y=﹣2+3=1,即M(2,1).∵PQ∥y轴,∴∠PQB=∠OCB,∴以M,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包含两种情况:△PMQ∽△OBC或△MPQ∽△OBC.①当△PMQ∽△OBC时,∠QPM=∠COB=90°,即PM⊥PQ,∴y P=y M=1,将y P=1代入y=x2﹣4x+3,得x2﹣4x+3=1,解得x1=2﹣,x2=2+(舍去),∴此时P(2﹣,1);②当△MPQ∽△OBC时,∠QMP=∠COB=90°,即PM⊥BC,∴k PM==1,∴可设直线PM的解析式为y=x+d,将M(2,1)代入y=x+d,得2+d=1,解得d=﹣1,∴y=x﹣1,解方程组,得,(舍去),∴此时P(1,0).综上所述,存在点P,使以点M,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P点坐标为(2﹣,1)或(1,0).。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专题攻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例题1、2、3、4.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如例题6.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如例题5,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例题解析例❶如图1-1,抛物线y=1x2-3x+4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与y轴交于点C.动82直线EF(EF//x轴)从点C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平移,且分别交y轴、线段BC于E、F两点,动点P同时从点B出发,在线段0B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原点0运动.是否存在t,使得△匕卩卩与厶ABC相似.若存在,试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1【解析】ABP卩与厶ABC有公共角ZB,那么我们梳理两个三角形中夹ZB的两条边.△ABC是确定的.由y=x2-x+4,可得A(4,0)、B(&0)、C(0,4).782于是得到BA=4,BC=4*5.还可得到C E=C0=1.EF OB2△BPF中,BP=21,那么BF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在RtAEFC中,CE=t,EF=21,所以CF=^5t.因此BF=处5-呂二*;5(4-1).于是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BABP ①当—时,BCBF42t44_—.解得t—(如图1-2). 4冒55(4-1)3BABF ②当—时,BCBP4—〔5(4-1).解得1—20(如图1-3). 4f5217得顶点M(1,-图1-2 图1-3例❷如图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M的抛物线y=ax2+bx(a>0)经过点A和x轴正半轴上的点B,AO=BO=2,ZAOB=120°.(1)这条抛【解析】AABC与AAOM中相等的一组角在哪里呢?本题由简到难,层层深入.第(1)题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得到顶点M的坐标,为第(2)题求ZAOM的大小作铺垫;求得了ZAOM的大小,第(3)题暗示了要在△ABC中寻找与ZAOM相等的角.(1)如图2-2,过点A作AH丄y轴,垂足为H.容易得到A(-1,3).再由A(-1,J3)、B(2,0)两点,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二辜x2-睾x.⑵由y吕x2一斗x召(x-1)2-斗,v33(3)由A (-1,\:'3)、B(2,0),可得ZABO=30°. 因此当点C 在点B 右侧时,ZABC=ZA0M=150°. 所以△ABC 与AAOM 相似,存在两种情况:① 当燮=_°A 仝时,BC =BA ==2.此时C(4,0)(如图2-3).BCOM J3弋3 BC OA —② 当==时,BC =x/3BA =\3x 2\;3=6.此时C (8,0)(如图2-4).BAOM图2-3.图2-4例❸如图3-1,抛物线y=ax 2+bx —3与x 轴交于A(l,0)、B(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D,顶点为C.(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过M 作MN 丄x 轴于点N,使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3-1【解析】AAMN 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必须先证明△BCD 是直角三角形.一般情况下,根据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所以 tan ZBOM=.所以ZBOM=30。
相似三角形题型讲解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是中考必考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是常见的热点题型,所以掌握好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本讲就如何判定三角形相似,以及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来解决与比例线段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的问题进行探索。
一、如何证明三角形相似例1、如图:点G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DC 的延长线上,AG 交BC 、BD 于点E 、F ,则△AGD ∽ ∽ 。
分析:关键在找“角相等”,除已知条件中已明确给出的以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图形,利用公共角、对顶角及由平行线产生的一系列相等的角。
本例除公共角∠G 外,由BC ∥AD 可得∠1=∠2,所以△AGD ∽△EGC 。
再∠1=∠2(对顶角),由AB ∥DG 可得∠4=∠G ,所以△EGC ∽△EAB 。
评注:(1)证明三角形相似的首选方法是“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找到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对应相等,便可按对应顶点的顺序准确地把这一对相似三角形记下来。
例2、已知△ABC 中,AB=AC ,∠A=36°,BD 是角平分线, 求证:△ABC ∽△BCD分析:证明相似三角形应先找相等的角,显然∠C 是公共角,而另一组相等的角则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得。
借助于计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证明:∵∠A=36°,△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C=72° 又BD 平分∠ABC ,则∠DBC=36°在△ABC 和△BCD 中,∠C 为公共角,∠A=∠DBC=36° ∴△ABC∽△BCD例3:已知,如图,D 为△ABC 内一点连结ED 、AD ,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CBE=∠ABD,∠BCE=∠BAD 求证:△DBE∽△ABCA B C DEF G 1234ABCD分析:由已知条件∠ABD=∠CBE,∠DBC公用。
所以∠DBE=∠ABC,要证的△DBE和△ABC,有一对角相等,要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或者再找一对角相等,或者找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解题方法、技巧、步骤、辅助线解析一、相似、全等的关系全等和相似是平面几何中研究直线形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全等形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相似形,相似形则是全等形的推广.因而学习相似形要随时与全等形作比较、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相似形的讨论又是以全等形的有关定理为基础.二、相似三角形(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①;②;③.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四、三角形相似的证题思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路:1)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对平行线型找平行线),因为这个条件最简单;2)再而先找一对内角对应相等,且看夹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3)若无对应角相等,则只考虑三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五、“三点定形法”,即由有关线段的三个不同的端点来确定三角形的方法例1、已知:如图,ΔABC中,CE⊥AB,BF⊥AC.求证:例2、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点E、F,AC·AE=AF·AB吗?说明理由。
分析方法:1)先将积式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横定”还是“竖定”?)六、过渡法(或叫代换法)有些习题无论如何也构造不出相似三角形,这就要考虑灵活地运用“过渡”,其主要类型有三种,下面分情况说明.1、等量过渡法(等线段代换法)当三点设置法不能解决待证问题时,即线段比例公式中的四条线段在图中均在同一条直线上,不能形成三角形,或四条线段形成两个三角形,但两个三角形不相似时,就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找到与比例公式中的一条线段相等的线段来代替这条线段。
如果没有,可以考虑加一条简单的辅助线。
然后用三点成形法确定相似三角形。
只要代入得当,问题往往可以解决。
当然,也要注意最后把被替换的线段替换回来。
例1:如图3,△ABC中,AD平分∠BAC, AD的垂直平分线FE 交BC的延长线于E.求证:DE2=BE·CE.分析:1、等比过渡法(等比代换法)当用三点设置法无法确定三角形,又没有等比线段代换时,可以考虑等比代换法,即可以考虑使用第三组线段的比比例桥,即通过对已知条件或图形的深入分析,在验证的结论中找到等于某一比值的比值并进行代换,再用三点设置法确定三角形。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综合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能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相关计算和证明;3.初步体会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思想;4.体会在函数动点中寻找某些特殊的点形成的等腰三角形;5.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如图,在Rt△ABC中,∠BAC= 90°,AB=3,AC=4,AD是BC边上的高,点E、F分别是AB边和AC边上的动点,且∠EDF= 90°.(1)求DE︰DF的值;(2)设直线DF与直线AB相交于点G,△EFG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线段B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满分解答】:(1)∵∠BAC= 90°∴∠B +∠C=90°,∵AD是BC边上的高∴∠DAC+∠C=90°∴∠B =∠DAC又∵∠EDF= 90°∴∠BDE+∠EDA=∠ADF +∠EDA = 90°∴∠BDE =∠ADF∴△BED∽△AFD ∴DE BDDF AD=∵3cot4BD ABBAD AC===∴DE︰DF =34(2)若△EFG为等腰三角形,根据点G的不同位置分两大类讨论:例1题图B CDEFA A A90 9090,所以该情况下只可能但该情况下不能直接求解出,则画底边上的高(点G作∴xy -=28…………………………1分 定义域是:20<<x ………………1分(3)解:①当PN PM =时,∵DC PM // ∴PNDNPM DC =∴DN DC = 由(2)知:4=PD ,2=DC∴2=-==DN PD PN PM ………………2分②当MN MP =时,∵△ADP ∽△CPB ,4==BC PC 易得:82===PD AD AP 易证:AD MN //即:四边形AMCD 是平行四边形∴2==AM DC∴6=-=AM AP PM …………………………2分 ( 注:当NP NM =时不存在)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6.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7.能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8.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并体验动态思维过程; 9.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压轴题“一题精讲”(一):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处理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时,一般可遵循以下思路:第一步:确定对应关系对于需要讨论的两个三角形,常常可以从发现一组同角(等角)入手,继而进一步挖掘条件或分类讨论,确定对应关系.第二步:解得未知量①代数方法:通过对应关系列出比例式,用未知数和常数表示比例式中的每条边,通过列方程求解.根据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围绕着已证明等角的夹边列比例式比较简单.如下图:在两个三角形中,有∠A=∠D,则∠A的夹边AB和AC,∠D的夹边DE和DF,则可列出以下两组比例式,即AB:AC=DE:DF 或AB:AC=DF:DE.②几何方法:通过对应关系确定对应角,通过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发现新的等腰或相似三角形,建立数量关系,从而得以求解。
(以下习题及解法部分选自黄喆《图解中考数学压轴题》)(1)本题的第一问是证明AE和PE间的数量关系,由此可以联想到通过发现相似三角形,从而找到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可以发现图中有两组相似三角形,其中一组是“斜A型”相似三角形:△ADP和△ABC,其三边的比为1:2:√5;另一组是“共边共角型相似三角形”△PDE和△APE,其中两边的相似比为1:2.(2)本题的第二问是建立三△BEP的面积和线段AP间的函数关系.由于BP的长度可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因此过点E作BP的垂线EH,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EH的长度即可.对于EH的求法,可以借助构造的DP-EH-A型图进行求解,结合DE与AE的数量关系,可以求得DP 和EH的比值,进而可以求出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EH的长度.(3)本题的第三问是相似三角形存在性的讨论。
①寻找等角:∵∠DPE=∠A,∠DPA=∠C=90°,∴∠ABC=∠BPE(等角的余角相等)方法1 代数方法:根据夹边列出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关系:PB:PE=AB:BC或PB:PE=BC:AB,即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PE成为关键。
第7讲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在很多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压轴题中,其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就是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来说,会有一组等角,然后从边或从角的角度进行分类讨论:通常,我们还可以借助基本图形分析法,找到边与角的数量关系,从而完成上述问题的讨论。
例1.(2022金山一模25题).已知:如图 11,AD⊥直线MN,垂足为D,AD=8,点B 是射线DM 上的一个动点,∠BAC=90°,边AC 交射线DN 于点C,∠ABC 的平分线分别与AD、AC 相交于点E、F.(1)求证:△ABE∽△CBF;(2)如果AE=x,FC=y,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联结DF,如果以点D、E、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F 相似,求AE 的长.2022金山一模25题的图形背景是母子型+角平分线,解题路径围绕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以及射影定理展开。
题型主要围绕证明三角相似,函数关系的建立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或角平分线的性质标出图形中的等角,然后再根据角的等量关系确定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一问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利用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得到等角,继而再射影定理模型中的等角关系,利用A.A判定相似即可。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二问是函数关系的确立。
利用第一问中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以及等角的三角比相等可以顺利地建立函数关系。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三问是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由第一问中角的数量关系可得∠BFC=∠DEF ,因此由角进行分类讨论。
在分类讨论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斜X 型和射影定理模型即可快速得到结论,对于不存在的情况要能够排除。
解:(1)∵AD ⊥直线MN ,∠BAC =90°,∴∠BAD +∠ABD = 90°, ∠BCF +∠ABD = 90°,∴∠BAD =∠BCF ……………………………………………………………………………(1分)∵BF 平分∠ABC ,∴∠ABE =∠CBF ………………………………………………………(1分) ∴△ABE ∽△CBF . …………………………………………………………………………(1分)(2)作FH ⊥BC 垂足为点H .∵△ABE ∽△CBF ,∴∠AEB =∠CFB ,∵∠AEB+∠AEF =180°,∠CFB+∠CFE =180°∴∠AEF =∠CFE ,∴AE =AF=x ;…………………………………………………………(1分) ∵BF 平分∠ABC ,FH ⊥BC ,∠BAC =90°,∴AF=FH=x .∵FH ⊥BC ,AD ⊥直线MN ,∴FH∥AD ,∴FH FC AD AC=,即8x y y x =+,…………(2分) 解得:28x y x=-(48x <<)……………………………………………………………(2分)(3)设AE=x ,由△ABE ∽△CBF ,如果以点D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F 相似,即以点D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 相似.∵∠AEB =∠DEF ,如果∠BAE =∠FDE ,得DF∥AB ,∴∠ABE =∠DFE ,∵∠ABE =∠DBE , ∴∠DBE =∠DFE ,∴BD=DF , ………………………………………(1分) 由DF∥AB ,得∠DFC=∠BAC =90°,∴∠DFC=∠ABD =90°,又∠BAD =∠BCF ,∴△ABD ≌△CDF ,…………………………………………………(1分)CF=AD=8,即2=88x x-,解得:4x =-±(舍去负值),∴4AE x ==-+…………………………(1分)如果∠BAE =∠DFE ,得AE BE EF DE=,∵∠ABF =∠BED ,∴△AEF ∽△BED ,∴∠AFE =∠BDE , 因为∠AFE 是锐角,∠BDE 是直角,所以这种情况不成立。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 知识点睛1. 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思路①分析不变特征分析背景图形中的定点,定线,定角等不变特征. ②分类、的图形.,画出符合题意 通常先尝试画出其中一种情形,分析解决后,再类比解决其他情形. ③求解、验证围绕不变特征、画图依据来设计方案进行求解;验证时,要回归点的运动范围,画图或推理,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注:复杂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往往需要研究背景图形,几何背景往往研究点,线,角;函数背景研究点坐标,表达式等.2.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不变特征及特征下操作要点举例:一般先从角(不变特征)入手,分析对应关系后,作出符合题意图形, 再借助不变特征和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解. 常见特征如一组角对应相等,这一组相等角顶点为确定对应 点,结合对应关系分类后,作出符合题意图形,一般利用对 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解 .结合图形形成因素(判定,定义等)考虑分类 画图MM➢ 精讲精练1.如图,将长为 8 cm ,宽为 5 cm 的矩形纸片 ABCD 折叠,使点 B 落在 CD 边的点 E 处,压平后得到折痕 MN ,点 A 的对称点为点 F ,CE =4 cm .若点 G 是矩形边上任意一点,则当 △ABG 与△CEN 相似时,线段 AG 的长为.FFADA D EEBNCBNC2.如图,抛物线 y = - 1 x 2 + 10x - 8 经过 A ,B ,C 三点,3 3BC ⊥OB ,AB =BC ,过点 C 作 CD ⊥x 轴于点 D .点 M 是直线 AB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作 MN ⊥x 轴于点 N ,若 △AMN 与△ACD 相似,则点 M 的坐标为.3.如图,已知抛物线 y = 3x 2 + bx + c 与坐标轴交于 A ,B ,C 三4点,点 A 的坐标为(-1,0),过点 C 的直线 y = 34tx - 3 与 x 轴交于点 Q ,点 P 是线段 BC 上的一个动点,过 P 作 PH ⊥OB于点 H .若 PB =5t ,且 0<t <1.(1) 点 C 的坐标是,b = ,c = .(2) 求线段 QH 的长(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3) 依点 P 的变化,是否存在 t 的值,使以 P ,H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Q 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 t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yCA OB xEyCA OB xEyCA OB xEyCA OB xE4.如图,抛物线y =-1x2 +3x + 2 与x 轴交于A,B 两点,与2 2y 轴交于点C,点D(1,m)在抛物线上,直线y=-x-1 与抛物线交于A,E 两点,点P 在x 轴上,且位于点B 的左侧,若以P,B,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 相似,则点P 的坐标为.5. 如图,已知抛物线过点 A (0,6),B (2,0),C (7, 5).2(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若 D 是抛物线的顶点,E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 AC的交点,F 与 E 关于 D 对称.求证:∠CFE =∠AFE .(3) 在 y 轴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P ,使△AFP 与△FD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6.如图,抛物线y=ax2+bx 经过两点A(-1,1),B(2,2).过点B作BC∥x 轴,交抛物线于点C,交y 轴于点D.连接OA,OB,OC,AC,点N 在坐标平面内,且△AOC 与△OBN 相似(边OA与边OB对应),则点N 的坐标为.yE C BFO AxD yE C BD 1 FO AxD7.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y =3 x 2 + 3 3 x - 7 38 4 8与 x 轴交于点 A ,B (点 A 在点 B 右侧),点 D 为抛物线的顶点.点 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CD 交 x 轴于点 F ,△CAD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得到△CFE ,点 A 恰好旋转到点 F ,连接 BE .(1) 求点 A ,B ,D 的坐标.(2) 求证:四边形 BFCE 是平行四边形.(3) 如图 2,过顶点 D 作 DD 1⊥x 轴于点 D 1,点 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 P 作 PM ⊥x 轴,点 M 为垂足,使得△P AM 与△DD 1A 相似(不含全等).①求出一个满足以上条件的点 P 的横坐标; ②直.接.回.答.这样的点 P 共有几个?图1图2⎨【参考答案】1. 15 , 20 , 25 或 25 4 3 4 32. M 1( 5 , - 7 ),M 2( 11 , 1 )2 4 2 43.(1)(0,-3); - 9;-3;4⎧4 - 8t (0 < t ≤1 ) (2) QH = ⎪ 2; 1⎪8t - 4(⎪⎩ 2< t < 1)(3)符合条件的 t 值有 732 4. P 1( 13 ,0),P 2( - 22,0)或 25 或 32-1.7 55.(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1x 2 - 4x + 6 ;2(2)证明略;(3)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为(0,-2)或(0,-41 ). 26. (3,4),(4,3),(-2,-1)或(-1,-2)7. (1)A (1,0);B (-7,0);D (-3, -2 3 );(2)证明略;(3)①点 P 的横坐标分别为-11,-5 - 37;②共 3 个. 3 32。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例1 2022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一模第24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bx经过点A(2, 0)和点B(-1, m),顶点为D.(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求tan∠ABD的值;(3)设线段BD与x轴交于点P,如果点C在x轴上,且△ABC与△ABP相似,求点C的坐标.例2 2022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一模第24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在直线12y x上,二次函数y=ax2+bx-2的图像也经过A、B两点,并与y轴交于点C,如果BC//x轴,点A的横坐标是2.(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对称轴与BC交于点D,点E在x轴的负半轴上,如果以E、O、B所组成的三角形与△OBD相似,且相似比不为1,求点E的坐标;(3)设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是M,求tan∠AMC的值.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1, 0)和点B(3, 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及点C的坐标;(2)联结BC、BD,求∠CBD的正切值;(3)若点P为x轴上一点,当△BDP与△ABC相似时,求点P的坐标.图1如图1,抛物线234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4, 0),与y 轴交于点B (0, 3),点M (m , 0)为线段OA 上一动点,过点M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直线AB 及抛物线分别交于点P 、N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此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如果以点P 、N 、B 、O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m 的值;(3)如果以B 、P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PM 相似,求点M 的坐标.例5 2022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第25题如图1,已知△ABC 中,∠ACB =90°,AB =6,BC =4,D 是边AB 上一点(与点A 、B 不重合),DE 平分∠CDB ,交边BC 于点E ,EF ⊥CD ,垂足为点F .(1)当DE ⊥BC 时,求DE 的长;(2)当△CEF 与△ABC 相似时,求∠CDE 的正切值;(3) 如果△BDE 的面积是△DEF 面积的2倍,求这时AD 的长.如图1,在Rt △ABC 和Rt △ABD 中,∠ACB =∠DAB =90°,AB 2=BC ∙BD ,AB =3,过点A 作AE ⊥BD ,垂足为点E ,延长AE 、CB 交于点F ,联结DF .(1)求证:AE =AC ;(2)设BC =x , AE y EF,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3)当△ABC 和△DEF 相似时,求边BC 的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3种题型)【知识梳理】一、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三、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考点剖析】题型一: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1例1.已知ABC ∆∽111A B C ∆,顶点A 、B 、C 分别与A 1、B 1、C 1对应,1132AB A B =,BE 、B 1E 1分别是它们的对应中线,且6BE =.求B 1E 1的长. 【答案】4.【解析】解:111ABC A B C ∆∆∽,BE 、11B E 分别是对应中线,1111AB BEA B E B ∴=即11362E B =,114E B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例2.已知ABC ∆∽111A B C ∆,顶点A 、B 、C 分别与A 1、B 1、C 1对应,12AC =,119A C =,1A ∠的平分线A 1D 1的长为6,求A ∠的平分线的长. 【答案】8.【解析】解:111ABC A B C ∆∆∽,AD 、11A D 分别是A ∠、1A ∠的平分线,1111AC AD A C A D ∴=即1296AD =,8AD ∴=即A ∠的平分线的长为8.【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例3.求证: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解析】已知:如图,111ABC A B C ∆∆∽,且相似比为k ,AD 、11A D 分别是BC 、11B C 的高.求证:11ADkA D =.证明:111ABC A B C ∆∆∽,1B B ∴∠=∠,11ABkA B =;又AD 、11A D 分别是BC 、11B C 的高,11190BDA B D A ∴∠=∠=,111ABD A B D ∴∆∆∽,1111AB ADk A B A D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例4.求证: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解析】已知:如图,111ABC A B C ∆∆∽,且相似比为k ,AD 、11A D 分别是边BC 、11B C 的 中线.求证: 11ADk A D =.证明:111ABC A B C ∆∆∽,1B B ∴∠=∠,1111AB CBkA B C B ==;又AD 、11A D 分别是边BC 、11B C 的中线,12BD BC ∴=,111112B D B C =,∴11DB k D B =,1111AB BD A B B D ∴=,111ABD A B D ∴∆∆∽,1111AB ADkA B A D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例5.求证: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解析】已知:如图,111ABC A B C ∆∆∽,且相似比为k ,AD 、11A D 分别是BAC ∠、111B A C ∠ 的角平分线.求证:11ADk A D =.证明:111ABC A B C ∆∆∽,1B B ∴∠=∠,111BAC B A C ∠=∠,11ABkA B =;又AD 、11A D 分别是BAC ∠、111B A C ∠的角平分线,11111111,22BAD BAC B A D B A C ∴∠=∠∠=∠,111BAD B A D ∴∠=∠,111ABD A B D ∴∆∆∽,1111AB ADk A B A D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例 6.如图,ABC ∆和111A B C ∆中,AD 和BE 是ABC ∆的高,11A D 和11B E 是111A B C ∆的高,且1C C ∠=∠,1111AD ABA D AB =. 求证:1111AD BEA DB E =【解析】AB C D EA 1E 1D 1 C 1B 1证明:1111AB ADA B A D =,又111ADB A D B ∠=∠,111ABD A B D ∴∆∆∽,111ABD A B D ∴∠=∠,又1C C ∠=∠,111ABC A B C ∴∆∆∽,又BE 、11B E 分别是ABC ∆、111A B C ∆的高,1111BE AB E B A B ∴=,1111BE ADE B A D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例7.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BAD C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交AD 于点F ,1BD =,3CD =,求BF :BE .【解析】解: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F EBC ∠=∠,又BAD C ∠=∠,ABF CBE ∴∆∆∽,AB BFCB BE ∴=,又BAD C ∠=∠,ABD ABC ∠=∠BAD BCA ∴∆∆∽,AB BD BC BA ∴=,14AB AB ∴=,2AB ∴=,12AB BC ∴=,1:2BF BE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例8.如图,在ABC ∆中,矩形DEFG 的一边DE 在BC 边上,顶点G 、F 分别在AB 、AC 边上,AH 是BC 边上的高,AH 与GF 交于点K .若32AH cm =,48BC cm =,矩形DEFG 的周长为76cm ,求矩形DEFG 的面积.【答案】2360cm .AB C DEFABC D EFGH K【解析】解:设DG xcm =,()38FG x cm=−矩形DEFG ,//90GF BC GDB ∴∠=,,GF AGBC AB ∴=,又AH 是高,90AHB ∴∠=,GDB AHB ∴∠=∠//DG AH ∴,DG BG AH AB ∴=,1DG GFAH BC ∴+=,3813248x x −∴+=,20x ∴=,∴20DG cm =,18FG cm =,2360DEFG S cm ∴=矩形. 【总结】本题考查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定理,矩形的周长面积等知识.例9.如图,正方形DEFG 的边EF 在ABC ∆的边BC 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AH 是ABC ∆的高,BC = 60厘米,AH = 40厘米,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答案】24.【解析】设正方形EFGD 的边长为x ,//DG BC ,DG AD APBC AB AH ∴==.406040x x −∴=,24x ∴=,∴正方形EFGD 的边长为24.【总结】本题考查三角形内接正方形的相关知识,主要还是通过比例相等来列式建立关系. 例10.在锐角∆ABC 中,矩形DEFG 的顶点D 在AB 边上,顶点E 、F 在BC 边上,顶点G 在AC 边上,如果矩形DEFG 的长为6,宽为4,设底边BC 上的高为x ,∆ABC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ABCDEF GH P【答案】23(4)4x y x x =>−.【解析】解:如图, 矩形DEFG ,//90GD BC DEC ∴∠=,,GD AD BC AB ∴=.又 AH 是高,90AHC ∴∠=. DEC AHC ∴∠=∠, //DE AH ∴,DE BDAH AB ∴=, 1DG DEBC AH ∴+=, 641BC x ∴+=,64xBC x ∴=−,又12ABC S y BC AH ∆==,∴()2344x y x x =>−.【总结】本题考查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定理,矩形的面积等知识.题型二: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2例11.若ABC ∆∽DEF ∆,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1:2,则ABC ∆与DEF ∆的周长比为( )(A )1:4 (B )1:2 (C )2:1 (D )1:2【答案】B【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例12.已知ABC ∆∽111A B C ∆,顶点A 、B 、C 分别与A 1、B 1、C 1对应,它们的周长分别为48和60,且12AB =,1125B C =,求BC 和A 1B 1的长.【答案】112015BC A B ==,.【解析】解:111ABC A B C ∆∆∽,1111111ABC A B C C AB CBC A B C B ∆∆∴==;又111484605ABC A B C C C ∆∆==,∴1120,15BC A B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例13.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最长边分别为35厘米和14厘米,它们的周长相差60厘米,那么大三角形的周长是.【答案】100cm .【解析】两三角形的相似比为5:2,则周长比为5:2,设大三角形周长为5acm ,小三 角形周长为2acm ,则5260a a −=,所以20a =,所以大三角形的周长为100cm . 【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例14.如图,在ABC ∆中,12AB =,10AC =,9BC =,AD 是BC 边上的高.将ABC ∆沿EF 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则DEF ∆的周长为.【答案】312.【解析】由折叠得EF 垂直平分AD ,AD 是BC 上的高,ABCD EF//EF BC ∴,AEF ABC ∴∆∆∽,12AEF ABC C C ∆∆∴=,9101231ABC C ∆=++=,312AEF C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例15.如图,梯形ABCD 的周长为16厘米,上底3CD =厘米,下底7AB =厘米,分别延长AD 和BC 交于点P ,求PCD ∆的周长.【答案】152cm .【解析】解:梯形ABCD ,//CD AB ∴,AEF ABC ∴∆∆∽,37PDC PAB C CD C AB ∆∆∴==,即327PDC PDC ABCD C C C CD ∆∆=+−梯形, 31667PDC PDC C C ∆∆∴=+−,152PDC C cm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例16.如图,在ABC ∆中,=90C ∠︒,5AB =,3BC =,点P 在AC 上(与点A 、C 不重合),点Q 在BC 上,PQ //AB .当PQC ∆的周长与四边形P ABQ 的周长相等时,求CP 的长.【答案】247.【解析】解:CPQ PABQC C ∆=四边形,ABCD PABCPQCP CQ PQ BQ PQ AP AB ∴++=+++, CP CQ BC CQ AC CP AB ∴+=−+−+, 5AB =,3BC =,90C ∠=,4AC ∴=,345CP CQ CQ CP ∴+=−+−+,6CP CQ ∴+=,//PQ AB ,CP CQCA CB ∴=,∴643CP CP −=,247CP =. 【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题型三: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3例17.(1)如果把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00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倍;(2)如果一个三角形保持形状不变但面积扩大为原来的100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倍.【答案】(1)10000;(2)10.【总结】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例16.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5cm 2和16cm 2,则它们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的比为( )(A )25:256(B )5:16(C )5:4(D )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对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例18.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B 和AC 上,DE //BC ,6DE =,9BC =,16ADE S ∆=.求ABC S ∆的值.【答案】36.ABCD E【解析】解://DE BC ,ADE ABC ∴∆∆∽,226499ADE ABC S DE S BC ∆∆⎛⎫⎛⎫∴=== ⎪ ⎪⎝⎭⎝⎭,36ADE S ∆∴=.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例19.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若B ACD ∠=∠,4AD cm =,6AC cm =,28ACD S cm ∆=,求ABC ∆的面积.【答案】218cm .【解析】解:B ACD ∠=∠,A A ∠=∠,ACD ABC ∴∆∆∽,222439ACD ABC S AD S AC ∆∆⎛⎫⎛⎫∴=== ⎪ ⎪⎝⎭⎝⎭, 又28ACD S cm ∆=,218ABC S cm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例20.如图,在ABC ∆中,点D 、E 在AB 、AC 上,DE //BC ,ADE ∆和四边形BCED 的面积相等,求AD :BD 的值.【答案】21+.ABCDABCD E【解析】解://DE BC ,ADE ABC ∴∆∆∽,2ADE ABC S AD S AB ∆∆⎛⎫∴= ⎪⎝⎭,ADE BCEDS S ∆=四边形,12ADE ABC S S ∆∆∴=,12AD AB ∴=,12121AD DB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例21.如图,在ABC ∆中,AD BC ⊥,BE AC ⊥,D 、E 分别为垂足.若60C ∠=︒,1CDE S ∆=,求四边形DEAB 的面积.【答案】3. 【解析】解:AD BC BE AC ⊥⊥,,90CDA BEC ∴∠=∠=.90CDA BEC ∴∠=∠=,CBE CAD ∴∆∆∽,CD CACE CB ∴=.90CDA BEC ∴∠=∠=,CBE CAD ∴∆∆∽,CD CACE CB ∴=,DCE ACB ∴∆∆∽,2DCE ACB S CD S CA ∆∆⎛⎫∴= ⎪⎝⎭,又60C ∠=, 30CBE CAD ∴∠=∠=,12CD CA =,14DCE ACB S S ∆∆∴=,13DCE BDEA S S ∆∴=四边形,1CDE S ∆=,3DEAB S ∴=四边形.【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例22.如图,Rt ABC ∆中,点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直线EF //BD 交AB 于点E , 交AC 于点G ,交AD 于点F ,若13AEG EBCG S S ∆=四边形,求CFAD的值.A B CDEF【答案】21.【解析】解://EF BD ,AEG AEC ∴∆∆∽,AE AFAB AD ∴=,2AEG ABC S AE S AB ∆∆⎛⎫∴= ⎪⎝⎭,13AEG EBCGS S ∆=四边形,14AEG ABC S S ∆∆∴=,12AE AF AB AD ∴==,Rt ABC ∆,90ACD ACB ∴∠=∠=,CF ∴是中线,12CF AD ∴=,12CF AD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等知识.【过关检测】一、单选题1.(2022秋·上海浦东新·九年级校考期中)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 A .1:4 B .1:2C .1:16D .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A【分析】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高线的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详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为1: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4, ∴周长的比为1:4.ABCDEFG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灵活运用.在ABC 的边,ABC 的面积是A .4B .8【答案】A【分析】过点A 作AH BC ⊥于H ,交GF 于M ,如图,先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出8AH =,设正方形DEFG 的边长为x ,则,,8GF x MH x AM x ===−,再证明AGF ABC ∽,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方程,然后解关于x 的方程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A 作AH BC ⊥于H ,交GF 于M ,∵ABC 的面积是32,8BC =, ∴2132BC AH ⋅=,∴8AH =,设正方形DEFG 的边长为x ,则,,8GF x MH x AM x ===−, ∵GF BC ∥,∴AGF ABC ∽, ∴GF AMBC AH = , 888x x −∴= ,解得∶4x =,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正方形的性质,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3.(2022秋·上海嘉定·九年级校考期中)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49:,那么它们的面积比为( ) A .23: B .818:C .49:D .1681:【答案】D【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49:, ∴它们的面积比1618: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关键. 九年级统考期中)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DEF 的一边长,如果这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DEF 的另两边长可能是(【答案】B【分析】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相似,即可求得.注意DEF 中为5cm 边长的对应边可能是6cm 或7.5cm 或9cm ,所以有三种情况.【详解】解:设DEF 的另两边为cm,cm x y , 若DEF 中为5cm 边长的对应边为6cm , 则:567.59x y==,解得:254x =,152y =; 若DEF 中为5cm 边长的对应边为7.5cm ,则:57.569x y ==,解得:4x =,6y =;若DEF 中为5cm 边长的对应边为9cm , 则:5967.5x y ==,解得:103x =,256y =; 结合选项可得B 选项可选.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相似.解此题的关键要注意DEF 中为5cm 边长的对应边不确定,答案不唯一,要仔细分析,小心别漏解.九年级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在ABC 中,:ADEABCSS为(A .3:5 【答案】C【分析】根据DE BC ∥可知ADEABC ,由:3:2AD DB =可知:3:5AD AB =,即相似比为3:5,再利用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判断求解. 【详解】解:∵DE BC ∥, ∴ADEABC ,∵:3:2AD DB =, ∴:3:5AD AB =,2239525ADE ABCSAD SAB ⎛⎫⎛⎫∴===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用到的知识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DEF 的最短边长为,那么DEF 的周长等于(126【答案】D【分析】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求出相似比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ABC DEF ∽,∴相似比为3193k ==,13ABC DEFC C∴=,33(356)42DEFABCCC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是关键.是ABC 的重心,四边形与ABC 面积的比值是(【答案】B【分析】连接DE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中线的性质可得1,2DE BC DE BC =∥,12ABDABCS S =,12BDEABDSS =,从而得到ADE ACB △△∽,进而得到221112,34AED ABCSD E E D S B G C G BD CE ⎛⎫⎛⎫===⎪ ⎪⎝⎭⎝⎭==,继而得到13DEGBDESS =,14ADEABCSS =,可得1116212DEGABCABCSS S =⨯=,再由ADEDEGAEGD S SS=+四边形,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DE ,∵点G 是ABC 的重心,∴点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1,2DE BC DE BC =∥,12ABDABCS S =,12BDEABDSS =,∴ADE ACB △△∽, ∴12DG EG DE BG CG BC ===, ∴221112,34AED ABCSD E E D S B G C G BD CE ⎛⎫⎛⎫===⎪ ⎪⎝⎭⎝⎭==, ∴13DEGBDES S =,14ADE ABCSS =,∴111326DEGABDABDS S S =⨯=, ∴1116212DEG ABCABCSS S =⨯=,∴1114123ADEDEGABCABCABCAEGD S SS S S S =+=+=四边形,即四边形AEGD 与ABC 面积的比值是13.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8.(2022秋·上海长宁·九年级校考期中)已知ABC 与DEF 相似,且ABC 与DEF 的面积比为1:4,若DEF 的周长为16,那么ABC 的周长等于________.【答案】8【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先求出ABC 与DEF 的相似比,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解答即可.【详解】解:∵相似三角形ABC 与DEF 面积的比为1:4, ∴它们的相似比为1:2,∴ABC 与DEF 的周长比为1:2, ∵DEF 的周长为16, ∴ABC 的周长等于8, 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2022秋·上海奉贤·九年级校联考期中)已知ABC ∽111A B C △,顶点A 、B 、C 分别与1A 、1B 、1C 对应,AB :113A B =:4,BE 、11B E 分别是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则BE :11B E =______. 【答案】3:4【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解答即可. 【详解】解:ABC ∽111A B C △,BE ∴:11B E AB =:113A B =:4,故答案为:3: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是解题的关键.10.(2022秋·上海浦东新·九年级校考期中)如图,DE BC ∥,:2:3AE EC =,则:OE OB =________.【答案】2:5【分析】根据:2:3AE EC =可求出:2:5AE AC =,再根据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解:∵:2:3AE EC =,∴25AE AC =,∵DE BC ∥,∴25DE AE BC AC ==,且DEO CBO △∽△, ∴25OE DE OB CB ==, 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2022秋·上海松江·九年级校考期中)已知ABC 和DEF 相似,对应边AB 与DE 之比为3:4,如果DEF 的周长为24,那么ABC 的周长是___________.【答案】18【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得:3:4ABCDEFCC=,又因为DEF 的周长是24,再建立方程即可.【详解】解:∵ABC 和DEF 相似,对应边AB 与DE 之比为3:4, ∴:3:4ABCDEFCC=,∵DEF 的周长是24, ∴:243:4ABCC=∴ABC 的周长是18, 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12.(2023·上海长宁·统考一模)如图,在ABC 中,90C ∠=︒,正方形EFGH 的边FG 在ABC 的边AB 上,顶点E 、H 分别在边AC 、BC 上,如果其面积为24,那么AF BG ⋅的值为______.【答案】24【分析】通过证明Rt Rt AFE HGB ∽,则AF BG EF HG ⨯=⨯,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90C ∠=︒,正方形EFGH 的四个顶点在三角形的边上, 90A B ∴∠+∠=, 90B BHG ∠+∠=,Rt Rt AFE HGB ∴∽, =24AF BG EF HG ∴⨯=⨯.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主要涉及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如果ABC 三边长分别是DEF 的两边长为【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代入数据即可求解.【详解】解:∵ABC DEF △△∽,∵ABC ,2,2,DEF 的两边长为1x∴21x ==,解得:x所以DEF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相似比是解题关键.14.(2022秋·上海宝山·九年级统考期中)已知111ABC A B C :△△,顶点A 、B 、C 分别与1A 、1B 、1C 对应,11:3:5AB A B =,E 、1E 分别是边AC 、11AC 的中点,如果1BE =,那么11B E 的长为________. 【答案】53/213【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列比例式求解即可.【详解】解答:解:∵11111:35ABC A B C AB A B =∽,:,∴对应中线BE 、11B E 的比值为35:,∴11135B E =::, ∴1153B E =. 故答案为:53.【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15.(2022秋·上海杨浦·九年级统考期中)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3:4,那么它们对应高之比为__________.2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因为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3:42;再结合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3:4,∴2,∴2,2.【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熟练掌握形式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6.(2023·上海·一模)如果ABC ∽DEF ,且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4、5, DEF 的最短边长为6,那么DEF 的周长等于________.【答案】24【分析】先设DEF 的周长等于c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即可求出c 的值.【详解】解;设DEF 的周长等于l ,∵ABC ∽DEF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4、5,DEF 的最短边长为6, ∴33546c ++=,解得24c = .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17.(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2、3、4,DEF 与ABC 相似,且DEF 周长为54,那么DEF 的最短边的长是______.【答案】12 【分析】先计算出ABC 的周长,进而得出相似比为16∶,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2、3、4,∴ABC 的周长为:9∵DEF 与ABC 相似,且DEF 周长为54,∴ABC 与DEF 的周长比为95416=∶∶, ∴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16∶, 设DEF 的最短边的长是x ,则:216x =∶∶,解得∶12x =.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是解题的关键.18.(2023·上海宝山·一模)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2:3:4,与它相似的另一个三角形ABC 的最小边长为4厘米,那么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 _____厘米.【答案】18【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因而与已知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也是2:3:4,即可求得三角形的三边,从而求得周长.【详解】解:所求三角形的三边的比是2:3:4,设最短边是2x 厘米,则24=x ,解得2x =,因而另外两边的长是36x =厘米,48x =厘米.则三角形的周长是68418++=(厘米).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由此得到所求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也是2:3:4,是解题关键. 19.(2022·上海·九年级专题练习)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 9:25, 其中较大的三角形一边上的高是 5 厘米, 那 么另一个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为_________厘米.【答案】3【分析】把面积之比转换成相似比,在通过比例求出高 【详解】∵两个三角形面积比为9:25∴两个三角形相似比为3:5设:另一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为x∴355x =,解得x=3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相似比和面积比的应用,掌握他们的区别是本题关键. 20.(2023·上海徐汇·统考一模)如图,在Rt ABC △中,90C ∠=︒,2AC =,1BC =,正方形DEFG 内接于ABC ,点G 、F 分别在边AC 、BC 上,点D 、E 在斜边AB 上,那么正方形DEFG 的边长是______.【答案】【分析】过点C 作C M A B ⊥于点M ,交GF 于点N ,首先由勾股定理得出AB 的长,由面积法即可求出CM 的长,可证得CGF CAB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C 作C M A B ⊥于点M ,交GF 于点N ,Rt ABC △中,90C ∠=︒,2AC =,1BC =,AB ∴,1122ABC S AC BC AB CM =⋅=⋅△,∴AC BC CM AB ⋅∴===, ∵正方形DEFG 内接于ABC ,GF EF MN ∴==,GF AB ∥,CGF CAB ∴△∽△,CN GF CM AB ∴=,EF −=,解得:EF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1.(2023·上海虹口·校联考二模)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ABE C ∠=∠,DE AB ∥,如果6AB =,9AC =,那么:BDE CDE S S △△的值是______.【答案】4:5【分析】根据已知证明ABE ACB ∽,得出4AE =,进而得出5EC =,根据DE AB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出45AE BD EC DC ==,即可求解. 【详解】解:∵BAE CAB ∠=∠,ABE C ∠=∠,∴ABE ACB ∽,∵6AB =,9AC =,∴AB AE AC AB =∴24AB AE AC ==,∴945EC AC AE =−=−=,∵DE AB ∥,∴45AE BD EC DC == ∴:BDE CDE S S △△=::4:5BD DC AE EC ==,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2.(2023·上海·一模)如果梯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我们称该梯形为“优美梯形”.如果一个直角梯形是“优美梯形”,它的上底等于2,下底等于4,那么它的周长为______.【答案】8+8【分析】根据 “优美梯形”的定义,得到ABD BDC ∽△△,从而得到90CBD BAD ∠=∠=︒,AD AB BD BC BD CD ==,推出2BD AB CD =⋅,算出BD =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D 、BC 的长,即可得到该直角梯形的周长.【详解】解:根据题意,作图如下,ABCD 为直角梯形,90BAD ADC ∴∠=∠=︒,90ABD ADB ∴∠+∠=︒,90ADB BDC ∠+∠=︒,ABD BDC ∴∠=∠,直角梯形ABCD 是“优美梯形”,ABD BDC ∴∽,90CBD BAD ∴∠=∠=︒,AD AB BD BC BD CD ==,2BD AB CD ∴=⋅,2AB =,4CD =,BD ∴,在Rt ABD 中,2AD ,在Rt BCD △中,BC =∴该梯形的周长2428AB BC CD DA =+++=++=+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梯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3.(2022秋·上海奉贤·九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如果2ABC ACD S S =,那么COD S △:ABC S =______.【答案】1:3/13【分析】首先根据2ABC ACD S S =,可得AD :1BC =:2;然后根据AOD ∴∽COB ,可得AO :OC OD =:OB AD =:1BC =:2,进而可得AOD S:1BOC S =:4,AOD S :1AOB S =:2,AOD S :1OCD S =△:2,设AOD S k =,分别表达OCD S 和ABC S 进而可得结论.【详解】解:在梯形ABCD 中,//AD BC ,2ABC ACD S S =,AD ∴:1BC =:2;//AD BC ,AOD ∴∽COB ,AO ∴:OC OD =:OB AD =:1BC =:2,AOD S∴:1BOC S =:4,AOD S :1AOB S =:2,AOD S :1OCD S =△:2, 设AOD S k=,则4BOC S k =,2AOB OCD S S k ==, 6ABC AOB BOCS S S k ∴=+=, COD S ∴:2ABC S k =:61k =:3.故答案为: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以及梯形的特征和应用,要熟练掌握.三、解答题24.(上海·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已知梯形ABCD ,AB ∥DC ,△AOB 的面积等于9,△AOD 的面积等于6,AB =7,求CD 的长.【答案】143【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易得△COD ∽△AOB ,由此可得:CD DO AB BO =;由△AOB 的面积等于9,△AOD 的面积等于6,可得:23DO BO =,再结合AB=7即可求得CD 的长.试题解析:∵AB ∥DC ,∴△COD ∽△AOB , ∴CD DO AB BO =,∵△AOB 的面积等于9,△AOD 的面积等于6, ∴23DO BO =, ∴23CD DO AB BO ==, 又∵AB =7, ∴273CD =, ∴CD =143.【答案】20平方厘米【分析】根据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结合面积和即可求解.【详解】解:设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x ,y ,则有22365x y x y ⎧⎛⎫=⎪ ⎪⎨⎝⎭⎪+=⎩,解得2045x y =⎧⎨=⎩;答:较小三角形面积为20平方厘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26.(2020秋·上海宝山·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图,正方形DEFG 的边EF 在ABC ∆的边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ABC ∆的边15BC =,高10AH =,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和面积.【答案】6,36【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DG //BC ,不难证明ADG △∽ABC ,即DG AM BC AH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分别表示出对应边的长度并代入DG AM BC AH =求解,即可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即可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正方形DEFH ,AH ⊥BC ,∴DG=GF=MH=x ,DG //BC ,∴ADG=B ∠∠,AM=10-x ,在ADG △与ABC 中,ADG=BAC BAC B ∠=∠⎧⎨∠∠⎩,∴ADG △∽ABC ,∴DG AM BC AH =,∴101510x x −=, 解得:x=6,S=6×6=36.答:正方形的边长为6,面积为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根据相似比等于高之比列方程求解是解题关键.27.(上海·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的材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mm.【答案】48mm【分析】设正方形EF=EG=ID=x,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EF∥BC,△AEF∽△ABC,列出比例式EF AIBC AD=,代入计算即可.【详解】∵四边形EFHG是正方形,AD是高,∴ EF∥BC,四边形EGDI是矩形,∴ EG=ID,设正方形EF=EG=ID=x,∴△AEF∽△ABC,∴EF AI BC AD=,∵ BC=120mm,高AD=80mm,∴80 12080x x−=,解得x=48,故正方形的边长为48mm.【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三角形综合内容分析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相当多的知识点可以与相似三角形综合起来考察.本讲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旨在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知识结构步同级年九2 / 23G1、平行线与相似三角形利用平行线构造的相似主要有两个基本的模型,即:“A ”字型和“X ”字型.【例1】 过ABC ∆的顶点C 任作一直线,与边AB 及中线AD 分别交于点F 、E .求证:2AE AFED FB = . 【答案】略.【解析】过点D 作//DG AB 交CF 于点G .//DG AB ∴AE AF ED GD =,DG CDBF CB =;AD 是中线, ∴2BC CD =, ∴12DG BF =;∴2AE AF ED BF=. 【总结】题考查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知识,要学会构造平行基本模型.【例2】 如图,已知ABC ∆中,AD 、BE 相交于G ,:3:1BD DC =,:1:2AG GD =.模块一:平行线与相似三角形知识精讲例题解析BCDE F求:BG GE的值.【答案】11.【解析】点G作//GM BC交AC于点M.//GM BC∴AG GMAD CD=,EG GMEB CB=;:1:2AG GD=,∴13AG GMAD CD==,:3:1BD DC=,∴14DCBC=,∴112GMBC=,∴112GEEB=,∴:BG GE的值为11.【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知识,要学会构造平行基本模型.【例3】如图,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75BAD∠=︒,30CAD∠=︒,AD = 2,BD = 2DC,求AC的长.【答案】3.【解析】过点D作//DM AB交AC于点M.//DM AB,∴75BAD ADM∠=∠=;又180ADM AMD DAM∠+∠+∠=,30CAD∠=∴75AMD∠=,∴AMD ADM∠=∠,∴2AD AM==.//DM AB,∴AM BDAC BC=.又2BD DC=,∴23BD AMBC AC==.∴3AC=.【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及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例4】已知:P为ABC∆的中位线MN上任意一点,BP、CP的延长线分别交AC、AB于点D和点E.求证:1AD AEDC EB+=.步同级年九4 / 23【答案】略.【解析】过点A 作//GH BC 分别交CE 、BD 的延长线 于点G 、H .MN 是中位线,//.AM MB AN NC MN BC ∴==,,////GH BC MN ∴. ∴AM GP MB PC= GP PC ∴=//GH BC ∴GH GPBC PC=GH BC ∴=;//GH BC ∴AD AH AE AGDC BC EB BC==,∴1AD AEDC EB+= . 【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三角形中位线的相关知识.模块二:角平分线与相似三角形知识精讲1、角平分线与相似三角形角平分线类的相似模型如下:分为“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两种类型,虚线部分为辅助线的作法.【例5】如图,AD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求证:AB BDAC DC=. 【答案】略.【解析】过点C 作//CM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M . //CM AB ∴AB BD CM DC=,BAD M ∠=∠ AD 是角平分线∴BAD DAC ∠=∠; ∴M DAC ∠=∠∴AC CM = ∴AB BDAC DC=. 【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角平分线及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例6】如图,A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求证:AB BDAC CD=. 【答案】略.【解析】过点B 作//BM AC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M .//BM AC , ∴AC CDBM DB=,DAC M ∠=∠ 例题解析ACDMAMAABC DEFGAD 是外角平分线, ∴MAD CAD ∠=∠;∴M MAD ∠=∠, 又MAB MAD ∠=∠,∴M MAB ∠=∠.∴AB BM =.∴AB BDAC DC=. 【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角平分线及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例7】在ABC ∆中,120BA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求证:111AD AB AC=+. 【答案】略.【解析】过点C 作//CM AD 交BA 于点M .//CM AD ,∴AB ADBM CM=,DAC ACM BAD M ∠=∠∠=∠, AD 平分BAC ∠,120BAC ∠=. ∴60BAD CAD ∠=∠=;∴60M ACM ∠=∠= ,ACM ∴∆是等边三角形.∴AC CM AM ==.∴AB AD AB AM MC =+即AB ADAB AC AC=+.∴111AD AB AC=+. 【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角平分线及等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例8】如图,在ABC ∆中,90CAB ∠=︒,CFG B ∠=∠过点C 作CE // AB ,交CAB ∠的平分线AD 于E .(1)不添加字母,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2)求证:FC ADCG ED =. 【答案】略.【解析】 (1)①ADB EDC ∆∆∽、②CAB GCF ∆∆∽.DAB CEI证明①: //CE AB ∴ADB EDC ∆∆∽证明②://CE AB 180CAB ACE ∴∠+∠=,90CAB ∠=,90ACE ∴∠=;CAB ACE ∴∠=∠CFG B ∠=∠ ∴CAB GCF ∆∆∽(2)由CABGCF ∆∆∽得FC ABCG AC=ADB EDC ∆∆∽ ∴AB ADEC DE=//CE AB ,EAB CED ∴∠=∠,CAE EAB ∠=∠, ;CAE E ∴∠=∠,CA CE ∴= ∴AB AD AC DE = ∴ FC ADCG DE=.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例9】如图,ABC ∆中,AI 、BI 分别平分BAC ∠、ABC ∠,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交BI 延长线于E ,连接CI .(1)ABC ∆变化时,设2BAC α∠=.若用α表示BIC ∠和E ∠,那么BIC ∠=______,E ∠=______;(2)若AB = 1,且ABC ∆与ICE ∆相似,求AC 长. 【答案】(1)90α+,α;(2)略. 【解析】(1)180BAC ABC ACB ∠+∠+∠=,∴1801802ABC ACB BAC α∠+∠=-∠=-.AI 、BI 分别平分BAC ∠、ABC ∠,步同级年九8 / 23BACDABCD 图1图2∴ 12IBC ABC ∠=∠,CI 平分ACB ∠.∴ 12ICB ACB ∠=∠.180IBC ICB BIC ∠+∠+∠=()()1180180902BIC IBC ICB ABC ACB α∴∠=-∠+∠=-∠+∠=+. 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 ∴ 12ACE ACD ∠=∠.()1902ICE ICA ACE ACD ACB ∴∠=∠+∠=∠+∠=. 90BIC ICE E α∠=∠+∠=+,E α∴∠= .(2)ABC ∆与ICE ∆相似,90ICE ∠=, ABC ∴∆是直角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① 当90ABC ∠=时,E α∠=, 2BAC α∠=, E BAC ∴∠≠∠ .E BCA α∴∠=∠=. 90BAC BCA ∠+∠=, 30α∴=. ∴ 22AC AB ==;② 当90BCA ∠=时,E α∠=, 2BAC α∠=, E BAC ∴∠≠∠ .E ABC α∴∠=∠=,90BAC ABC ∠+∠=, 30α∴=, ∴ 1122AC AB ==; ③ 当90BAC ∠=时, 2BAC α∠=, 45α∴=. ∴ 1AC AB ==;综上所述,1122AC =或或.【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两三角形相似分类讨论,还考查了三角形角平分线的知识.1、a 2 = b·c 与相似三角形 常见及扩展模型如下:模块三:a 2 = b·c 与相似三角形知识精讲AB CDEH由图1可证:2AB BD BC=;由图2可证:2AB BD BC=,2AD BD DC=,2AC CD CB=.【例10】如图,Rt ABC∆中,90BAC∠=︒,AD BC⊥于点D.求证:2AD BD DC=.【答案】略.【解析】AD BC⊥,∴90ADB ADC∠=∠=.∴90BAD B∠+∠=.90BAC∠=,∴90C B∠+∠=,∴BAD C∠=∠.∴ABD CAD∆∆∽,∴AD BDCD AD=.∴2AD BD CD=•.【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知识.【例11】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高AD,BE相交于点H.求证:24DH DA BC=.【答案】略【解析】AD、BE是高,∴90ADB BEC∠=∠=.∴90HBD C∠+∠=,90CAH C∠+∠=.∴HBD CAH∠=∠,∴HBD CAD∆∆∽.∴HD BDCD AD=即DH AD BD CD=AB AC AD BC=⊥,,∴12BD DC BC==.∴BAD C∠=∠.例题解析AB CDA BCDEF∴214DH AD BC=,∴24DH AD BC=.【总结】本题考查“双高”模型相似的知识.【例1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 // CD,AB⊥BC,对角线AC⊥BD,垂足为E,AD = BD,过E的直线EF // AB交AD于点F.(1)AF = BE;(2)AF2 = AE·EC.【答案】略.【解析】(1)//EF AB,AF不平行EB,∴四边形FABE是梯形.又AD BD=,∴DAB DBA∠=∠.∴四边形FABE是等腰梯形,∴AF BE=;(2)90AEB CEB∠=∠=,∴90EBA EAB∠+∠=,90ECB EAB∠+∠=.∴EBA ECB∠=∠.∴EBA ECB∆∆∽.∴EB EAEC EB=.∴2EB EA EC=•,∴2AF EA EC=•.【总结】本题考查等腰梯形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例1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H,交AC于点G,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2DF CF BF=.【答案】略.【解析】联结AF点F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AF FD=,FAD ADF∠=∠.FAD FAC DAC∠=∠+∠,ADF BAD B∠=∠+∠∴FAC DAC BAD B∠+∠=∠+∠.又AD平分BAC∠,∴BAD DAC∠=∠,∴FAC B∠=∠.又AFC AFB∠=∠,∴EBA ECB∆∆∽,∴AF FCFB AF=.∴2AF CF BF=•,∴2DF CF BF=•.AB CDEFGHA BCDEFGH TH【总结】本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外角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知识.1、内接矩形与相似三角形 相关模型:常用结论:AT DEAH BC=.【例14】如图,ABC ∆中,3AC =,4BC =,90C ∠=︒,四边形DEFG 为正方形,其中D 、 E 在边AC 、BC 上,F 、G 在AB 上,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答案】6037. 【解析】设正方形DEFG 的边长为a ,过点C作CH AB ⊥交AB 于点H ,易知:////DG CH DE AB ,DG AD CH AC ∴=,DE CD AB AC = 1DG DECH AB ∴+=在Rt ABC ∆中,34AC CB ==,, 5AB ∴=,125CH =. 模块四:内接矩形与相似三角形知识精讲例题解析ABCD EFGAB CH GFE D11255a a∴+=,6037a∴=,∴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6037.【总结】本题考查三角形内接正方形的模型,熟练掌握此题涉及的知识点.【例15】ABC∆中,正方形EFGH的两个顶点E、F在BC上,另两个顶点G、H分别在AC、AB上,BC = 15,BC边上的高AD = 10,求正方形EFGH的面积.【答案】36.【解析】设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a,易知:////HE AD HG BC,.HE BHAD BA∴=,HG AHBC AB=.1HE HGAD BC∴+=,11015a a∴+=,6a∴=,∴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36.【总结】本题考查三角形内接正方形的模型,熟练掌握此题涉及的知识点.【例16】如图,已知ABC∆中,AC = 3,BC = 4,90C∠=︒,在ABC∆内部求做一正方形,问怎样截取可以使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正方形的边长.【答案】如图截取,正方形边长为127.【解析】设正方形CDEF的边长为a,易知:////EF CB DE AC,.DE BEAC AB∴=,EF AECB AB=,1DE EFAC CB∴+=.在Rt ABC∆中,34AC CB==,,134a a∴+=.127a∴=.∴正方形DEFC的边长为127.【总结】本题考查三角形内接正方形的模型,还考查了最优化问题,与例16区别.【例17】如图,ABC ∆中,四边形DEFG 为正方形,其中D 、E 在边AC 、BC 上,F 、G 在 AB 上,1ADG CDE S S ∆∆==,3BEF S ∆=,求ABC ∆的面积.【答案】9.【解析】过点D 作//DH CB 交AB 于点H ,可得 DGH EFB ∆≅∆. 4DAH S ∆∴= .易证CDE DAH ∆∆∽,214CDE DAH S CD S DA ∆∆⎛⎫∴== ⎪⎝⎭.12CD DA ∴= , 13CD CA ∴=.CDE CAB ∆∆∽, 219CDE CAB S CD S CA ∆∆⎛⎫∴== ⎪⎝⎭. 9CBA S ∆∴=.【总结】本题要灵活应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步同级年九14 / 23ABCDEFAD1、一线三等角与相似三角形相关模型如下图所示:【例18】已知,在等腰ABC ∆中,AB = AC = 10,以BC 的中点D 为顶点作EDF B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AE = 6,AF = 4,求底边BC 的长.【答案】46. 【解析】EDC B BED ∠=∠+∠,而EDC EDF FDC ∠=∠+∠, ∴B BED EDF FDC ∠+∠=∠+∠.又EDF B ∠=∠,∴BED FDC ∠=∠.AB AC =,∴B C ∠=∠.EDB DCF ∴∆∆∽. BE BDDC CF∴=.106104BDDC -∴=-, 24DC BD ∴=.又12CD DB BC ==, 46BC ∴=. 【总结】本题是对“一线三等角”模型的考查.【例19】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B // CD ,90ABC ∠=︒,点E 在边BC 上,且34AB BE EC CD ==,模块五:一线三等角与相似三角形知识精讲例题解析AD = 10,求AED ∆的面积.【答案】24. 【解析】90ABC ∠=,//AB CD ,∴90DCB ABC ∠=∠=.又34AB BE EC CD ==, ABE ECD ∴∆∆∽.∴AEB EDC ∠=∠. ∴34AE AB ED EC ==.90EDC DEC ∠+∠=,∴90AEB DEC ∠+∠=. ∴90AED ∠=. 在Rt AED ∆中,10AD =,68AE ED ∴==,. 24AED S ∆∴=.【总结】本题考查一线三等角模型的相似问题,还有外角知识、平行的判定等.【例20】矩形ABCD 中,以对角线BD 为一边构造一个矩形BDEF ,使得另一边EF 过原矩形的顶点C .(1)设Rt CBD ∆的面积为1S ,Rt BFC ∆的面积为2S ,Rt DCE ∆的面积为3S ,则1S ______23S S +(用“ > ”、“ = ”、“ < ”填空);(2)写出图中的3对相似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答案】(1)=;(2)BFC CED ∆∆∽;BFC DCB ∆∆∽; CED DCB ∆∆∽.【解析】(1)过点C 作CH BD ⊥交BD 于点H ,易得; (2)BCD DCE F FBC ∠+∠=∠+∠,而90BCD F ∠=∠= .∴FBC DCE ∠=∠.BFC CED ∴∆∆∽.【总结】本题主要是考查“一线三等角”模型的相似以及矩形的性质.模块六:旋转与相似三角形例题解析HABCDE FAB CDEM【例21】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90BCD∠=︒,AD // BC,BC = CD,E为梯形内一点,且90BEC∠=︒,将BEC∆绕点C旋转90°使BC与DC重合,得到DCF∆,联结EF 交CD于M.已知BC = 5,CF = 3,则DM : MC的值为()A.53B.35C.43D.34【答案】C.【解析】旋转后,CEB CFD∆≅∆.5CB CD∴==,3CE CF==,BE DF=,90BEC DFC∠=∠=.在Rt CBE∆中,222BE CE BC+=,4BE∴=.4DF∴=.90ECF∠=,90ECD DCF∴∠+∠=.又90DCF FDC∠+∠=ECD FDC∴∠=∠//CE DF∴43DM DFMC EC∴==.【总结】本题考查旋转的相关知识,平行的判定、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知识.【例22】在ABC∆中,CA = CB,在AED∆中,DA = DE,点D、E分别在CA、AB上.(1)如图1,若90ACB ADE∠=∠=︒,则CD与B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2)若120ACB ADE∠=∠=︒,将AED∆绕点A旋转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则CD与BE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答案】(1)CD BE=;(2)CD.【解析】(1)90ACB ADE∠=∠=∴//DE BC∴AD DCAE EB=∴2CD BE=;(2)过点C作CH AB⊥交AB于点H120ACB∠=30CAB∴∠=∴CAAH=∴ACAB==由ADE ACB∆∆∽,得:AD ACAE AB=DAE CAB∠=∠,∴ACD ABE∆∆∽∴CD ACBE AB=,∴CD=.【总结】本题考查旋转的相关知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例23】把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板ABC和DEF叠放在一起,使三角板DEF的锐角顶点D 与三角板ABC的斜边中点O重合,其中90ABC DEF∠=∠=︒,45C F∠=∠=︒,AB = DE= 4,把三角板ABC固定不动,让三角板DEF绕点O旋转,设射线DE与射线AB 相交于点P,射线DF与线段BC相交于点Q.(1)如图1,当射线DF经过点B,即点Q与点B重合时,易证APD∆∽CDQ∆,则A BCDE图1 图2步同级年九18 / 23FAB (Q )CD (O )EPPABCD (O )ABCD (O )QPQ EFEF 图1图2图3此时AP CQ =______;(2)将三角板DEF 由图1所示的位置绕点O 沿逆时间方向旋转,设旋转角为α.其 中090α︒<<︒,问AP CQ 的值是否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8;(2)不改变. 【解析】(1)略;(2)易证APD CDQ ∆∆∽, 得:AP ADCD CQ=AP CQ CD AD ∴•=•. 又42AC =, 22CD AD ∴==, 8AP CQ ∴•=.【总结】本题考查旋转的相关知识,等腰三角形,“一线三等角”得相似等的相关知识.模块七:函数与相似三角形例题解析ABCDEF【例24】如图,已知ABC ∆与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BC 边上(点D 不与B 、C重合),DE 与AC 相交于点F .(1)求证:ABD ∆∽DCF ∆;(2)若BC = 1,设BD = x ,CF =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3)当x 为何值时,79AEF ABD S S ∆∆=?【答案】略. 【解析】(1)ABC ∆、ADE ∆是等边三角形 60,60B C E EDA ∴∠=∠=∠=∠=CDF FDA B DAB ∠+∠=∠+∠,CDF DAB ∴∠=∠ ABD DCF ∴∆∆∽;(2)由(1)得ABD DCF ∆∆∽,AB BDDC CF ∴=11x x y ∴=-()201y x x x ∴=-+<<;(2)易证ABD AEF ∆∆∽, AB ADAE AF∴=279AEF ABD S AE S AB ∆∆⎛⎫∴== ⎪⎝⎭ 222279AE AF AB AD ∴== ADE ∆是等边三角形 AD AE ∴= 222279AE AF AB AE ∴== 224981AF AB ∴=1AB = 79AF ∴= 72199y CF ∴==-=, 229x x ∴-+=解得1221,33x x == ∴当2133x x ==或时,79AEF ABD S S ∆∆=.【总结】本题考查旋转的相关知识,“一线三等角”模型,相似的性质等的相关知识.【例25】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2,0),B (0,2),P (a ,0)(a < 0),联结BP ,过点P 作PC ⊥PB 交过点A 的直线l 于点C (2,b ).(1)求b 与a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a 取得最大的整数时,求BC 与x 轴的交点Q 的坐标.【答案】(1)212b a a =-+;(2)8,07Q ⎛⎫⎪⎝⎭.【解析】(1)90BPO OPC BPO PBO ∠+∠=∠+∠= OPC PBO ∴∠=∠90BOP PAC ∠=∠=BPO PCA ∴∆∆∽ OP OBAC AP∴=即22a b a-=--∴212b a a =-+;(2)0a <a ∴取得最大的整数时1a =-32b ∴=-//OB ACOB OQAC QA∴=,即2322OQ OQ =- 87OQ ∴=∴8,07Q ⎛⎫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的判定及性质等知识.【例26】函数k y x =和k y x =-(0k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我们把函数k y x =和k y x=- (0k ≠)叫做互为“镜子”函数,类似地,如果函数y = f (x )和y = h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那么我们就把函数y = f (x )和y = h (x )叫做互为“镜子”函数.(1)函数y = 3x – 4的“镜子”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 (2)函数223y x x =-+的“镜子”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xy123–1–2–3123–1–2–3 ABCOAB CDEF (3)如图所示,一条直线与一对“镜子”2y x =(x > 0)和2y x=-(x < 0)的图像分别交 于点A 、B 、C ,如果CB : AB = 1 : 2,点C 在函数2y x =-(x < 0)的“镜子”函数上的对应点的横坐标是12,求点B 的坐标. 【答案】略【解析】(1)34y x =--; (2)223y x x =++; (3)分别过点A 、B 、C 作CC BB AA '''、、 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C B A '''、、.设点2,B m m ⎛⎫ ⎪⎝⎭、2,A n n ⎛⎫ ⎪⎝⎭,其中0m >,0n >.由题意,得点1,42C ⎛⎫-⎪⎝⎭. 4CC '∴=,2BB m '=,2AA n '=,A B n m ''=-,12B C m ''=+. 易知////CC BB AA ''', 又:1:2CB AB =所以,可得12().22222(4)3n m m m n n ⎧-=+⎪⎪⎨⎪-=-⎪⎩, 化简得3111433n m m n -=⎧⎪⎨-=⎪⎩,解得 1106m ±=(负值舍去), 1104104,63B ⎛⎫+-∴ ⎪ ⎪⎝⎭. 【总结】本题主要难在第3问,学生不知识怎么下手,要灵活应用相似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习题1】 如图,AB ⊥BD ,CD ⊥BD ,垂足分别为B 、D ,AC 和BD 相交于点E ,EF ⊥BD , 垂足为F .求证:111AB CD EF+=. 【答案】略.【解析】AB ⊥BD ,CD ⊥BD ,EF ⊥BD ,随堂检测A BCDE FP NMQ∴////AB CD EF∴EF DFAB DB=,EF BFCD DB=∴1EF EFAB DC+=,即111AB CD EF+=.【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知识的应用.【习题2】如图,在Rt ABC∆中,90B∠=︒,BC = 4cm,AB = 8cm,D、E、F分别为AB、AC、BC边的中点,点P为AB边上一点,过点P作PQ // BC交AC于点Q,以PQ为一边作正方形PQMN,若AP = 3cm,求正方形PQMN与矩形EDBF的公共部分的面积.【答案】34.【解析】DE是中位线,122DE BC cm∴==.D是AB中点,142DA BA cm∴==.//PQ ED,AP PQAD DE∴=.342PQ∴=,32PQ∴=.DN PN PD=-,∴12DN=.∴34S PQ DN=•=公共.【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等知识的应用.ABCDEF【作业1】 如图,已知AB // EF // CD ,找出ABD S ∆、BED S ∆、BCD S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略【解析】BED BCD S BE S BC ∆∆=,BED ABD S EDS AD ∆∆=,又ED ECAD BC=,1BED BED BCD ABD S S S S ∆∆∆∆∴+=,即111BCD ABD BEDS S S ∆∆∆+=. 【总结】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及同高三角形的面积比可转化为底的比.【作业2】 已知AD 、AE 分别为的内、外角平分线,M 为DE 的中点,求证:22AB BMAC CM=.【答案】略.【解析】联结AM , AD AE 、分别是内、外角的平分线,90DAE ∴∠=.M 是DE 的中点,MA MD ∴=,MA MD ∴=, MAC CAD ADM ∴∠+∠=∠.又ADM BAD B ∠=∠+∠,MAC CAD BAD B ∴∠+∠=∠+∠.BAD DAC ∠=∠,MAC B ∴∠=∠, MAC MBA ∴∆∆∽MC MA ACMA MB AB∴== 22AB MB AC MA ∴=. 【总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还有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课后作业ABC D EM。
第7讲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在很多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压轴题中,其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就是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来说,会有一组等角,然后从边或从角的角度进行分类讨论:通常,我们还可以借助基本图形分析法,找到边与角的数量关系,从而完成上述问题的讨论。
例1.(2022金山一模25题).已知:如图 11,AD⊥直线MN,垂足为D,AD=8,点B 是射线DM 上的一个动点,∠BAC=90°,边AC 交射线DN 于点C,∠ABC 的平分线分别与AD、AC 相交于点E、F.(1)求证:△ABE∽△CBF;(2)如果AE=x,FC=y,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联结DF,如果以点D、E、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F 相似,求AE 的长.2022金山一模25题的图形背景是母子型+角平分线,解题路径围绕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以及射影定理展开。
题型主要围绕证明三角相似,函数关系的建立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或角平分线的性质标出图形中的等角,然后再根据角的等量关系确定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一问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利用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得到等角,继而再射影定理模型中的等角关系,利用A.A判定相似即可。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二问是函数关系的确立。
利用第一问中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以及等角的三角比相等可以顺利地建立函数关系。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三问是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由第一问中角的数量关系可得∠BFC=∠DEF ,因此由角进行分类讨论。
在分类讨论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斜X 型和射影定理模型即可快速得到结论,对于不存在的情况要能够排除。
解:(1)∵AD ⊥直线MN ,∠BAC =90°,∴∠BAD +∠ABD = 90°, ∠BCF +∠ABD = 90°,∴∠BAD =∠BCF ……………………………………………………………………………(1分)∵BF 平分∠ABC ,∴∠ABE =∠CBF ………………………………………………………(1分) ∴△ABE ∽△CBF . …………………………………………………………………………(1分)(2)作FH ⊥BC 垂足为点H .∵△ABE ∽△CBF ,∴∠AEB =∠CFB ,∵∠AEB+∠AEF =180°,∠CFB+∠CFE =180°∴∠AEF =∠CFE ,∴AE =AF=x ;…………………………………………………………(1分) ∵BF 平分∠ABC ,FH ⊥BC ,∠BAC =90°,∴AF=FH=x .∵FH ⊥BC ,AD ⊥直线MN ,∴FH∥AD ,∴FH FC AD AC=,即8x y y x =+,…………(2分) 解得:28x y x=-(48x <<)……………………………………………………………(2分)(3)设AE=x ,由△ABE ∽△CBF ,如果以点D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F 相似,即以点D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 相似.∵∠AEB =∠DEF ,如果∠BAE =∠FDE ,得DF∥AB ,∴∠ABE =∠DFE ,∵∠ABE =∠DBE , ∴∠DBE =∠DFE ,∴BD=DF , ………………………………………(1分) 由DF∥AB ,得∠DFC=∠BAC =90°,∴∠DFC=∠ABD =90°,又∠BAD =∠BCF ,∴△ABD ≌△CDF ,…………………………………………………(1分)CF=AD=8,即2=88x x-,解得:4x =-±(舍去负值),∴4AE x ==-+…………………………(1分)如果∠BAE =∠DFE ,得AE BE EF DE=,∵∠ABF =∠BED ,∴△AEF ∽△BED ,∴∠AFE =∠BDE , 因为∠AFE 是锐角,∠BDE 是直角,所以这种情况不成立。
…………………………(2分) 综上所述,如果以点D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F 相似,AE的长为4-+.(1分)例2.(2022杨浦一模25题) 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5,点D 为射线AB 上一动点,且BD <AD ,点B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为点E ,射线AE 与射线CD 交于点F .(1)当点D 在边AB 上时,①求证:∠AFC =45°;②延长AF 与边C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如果△EBG 与△BDC 相似,求线段BD 的长;(2)联结CE 、BE ,如果S △ACE =12,求S △ABE 的值.2022杨浦一模25题的图形背景是等腰直角三角+轴对称,解题路径围绕轴对称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关系等。
题型主要围绕证明某个角为45°,三角形相似的存在性以及求三角形的面积。
2021杨浦一模的25题的图形背景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轴对称的性质,寻找等线段以及等角。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一问通过联结CE ,通过对称性,得到CF 平分∠BCE ,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证明∠AFC=45°。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二问是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
首先两个三角形有一组等角:45°,其次确定一组相等的钝角,得到∠G=22.5°。
利用22.5°特殊角的性质,计算出BD的长度。
解法分析:本题的第三问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需要分类讨论:即点D在线段AB或线段AB的延长线上。
依据面积的和差关系计算。
【解答】解:(1)①证明:如图1,连接CE,∵点B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为点E,∴EC=BC,∠ECF=∠BCF,设∠ECF=∠BCF=α,则∠BCE=2α,∴∠ACE=90°﹣2α,∵AC=BC,∴AC=EC,∴∠AEC=∠EAC=[180°﹣(90°﹣2α)]=45°+α,∵∠AEC=∠AFC+∠ECF=∠AFC+α,∴∠AFC=45°;②如图2,连接BE,CE,∵B、E关于直线CF对称,∴CF垂直平分BE,由(1)知:∠AFC=45°,∴∠BEF=45°,∵△EBG与△BDC相似,∠BEG=∠DBC=45°,∵∠EBG与∠BDC均为钝角,∴△EBG∽△BDC,∴∠G=∠BCD=∠BAG,∵∠G+∠BAG=∠ABC=45°,∴∠G=∠BCD=22.5°,过点D作DH⊥AB交BC于点H,则△BD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H=BD,BH=BD,∠BHD=45°,∵∠CDH=∠BHD﹣∠BCD=45°﹣22.5°=22.5°=∠BCD,∴CH=DH=BD,∵CH+BH=BC=5,∴BD+BD=5,∴BD==5﹣5,∴线段BD的长为5﹣5;(2)Ⅰ.当点D在AB上时,如图3,过点C作CM⊥AE于点M,连接BF,∵AC=EC=BC=5,∴AM=EM=AE,∴①AM2+CM2=AC2=25,∵S△ACE=AE•CM=12,∴②AM•CM=12,①+②×2,得:(AM+CM)2=49③,①﹣②×2,得:(AM﹣CM)2=49③,∵CM>AM>0,∴AM=3,CM=4,∴AE=6,由(1)知:∠AFC=45°,BE⊥CF,∴∠BEF=45°,∵∠AFC=∠ABC=45°,∴A、C、B、F四点共圆,∴∠AFB+∠ACB=180°,∴∠AFB=90°,∴△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F,设EF=BF=x,则AE=x+6,在Rt△ABF中,AF2+BF2=AB2,∴(x+6)2+x2=50,解得:x=1或x=﹣7(舍去),∴BF=1,∴S△ABE=AE•BF=×6×1=3;Ⅱ.当点D在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4,过点C作CM⊥AE于点M,连接BF,由(1)知:∠AFC =45°,CF 垂直平分BE ,∴∠BEF =45°,BF =EF ,∴∠EBF =∠BEF =45°,∴∠BFE =90°,∵AC =EC =BC =5,∴AM =EM =AE ,与Ⅰ同理可得:AM =EM =4,CM =3,AE =8,设BF =EF =y ,则AF =8﹣y ,在Rt △ABF 中,AF 2+BF 2=AB 2,∴(8﹣x )2+x 2=50,解得:x =1或x =7(舍去),∴BF =1,∴S △ABE =AE •BF =×8×1=4;综上,S △ABE 的值为3或4.例3.(2022普陀一模25题)如图,在△ABC 中,边BC 上的高AD =2,tan B =2,直线l 平行于BC ,分别交线段AB ,AC ,AD 于点E 、F 、G ,直线l 与直线BC 之间的距离为m .(1)当EF =CD =3时,求m 的值;(2)将△AEF 沿着EF 翻折,点A 落在两平行直线l 与BC 之间的点P 处,延长EP 交线段CD 于点Q .①当点P 恰好为△ABC 的重心时,求此时CQ 的长;②联结BP ,在∠CBP >∠BAD 的条件下,如果△BPQ 与△AEF 相似,试用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D 的长.2022普陀一模25题围绕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翻折的意义、锐角三角比展开,主要是①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高之比;②三角形相似的传递性;③三角形的重心题型主要围绕求线段的长度以及三角形相似的存在性。
解法分析:由题意可得,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高之比,求得m的值解法分析:由题意可得,根据翻折的意义,画出图形,由于P在AD上,且P为重心,因此可以得到△ABC为等腰三角形。
通过求出DP、PG、AG的长度,利用X型基本图形得到DQ的长,继而得出CD的长。
解法分析:由题意可得,两三角形相似。
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存在性,先去寻找等角。
根据平行以及翻折的意义,可得∠AEF=∠PQB,由△AEF于△BQP相似转化到△BPQ与△ABC 相似。
由∠PQB=∠ABC,可以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PD、DQ和PQ,在利用相似比得出m的值。
【解答】解:(1)如图1,在△ABC中,边BC上的高AD=2,tan B=2,∴=tan B=2,∴BD=1,∵EF=CD=3,DG=m,∴BC=BD+CD=4,AG=AD﹣DG=2﹣m,∵EF∥BC,∴=,即=,解得:m=,∴m的值为;(2)①如图2,∵将△AEF沿着EF翻折,点A落在△ABC的重心点P处,∴BD=CD=1,AP=2PD,即PD=AD=,AP=AD=,∴AG=GP=AP=,∴DP=GP,∵EF∥BC,∴∠PGE=∠PDQ=90°,△AEG∽△ABD,∴=,即=,∴EG=,在△PQD和△PEG中,,∴△PQD≌△PEG(ASA),∴DQ=EG=,∴CQ=CD﹣DQ=1﹣=,∴此时CQ的长为;②在Rt△ABD中,AB==,∵将△AEF沿着EF翻折,点A落在两平行直线l与BC之间的点P处,∴∠PBQ<∠ABD,∵EF∥BC,∴∠AEF=∠ABD,∴∠PBQ<∠AEF,∵∠CBP>∠BAD,∴∠BAD<∠PBQ<∠AEF,∵GP=AG=2﹣m,DG=m,∴DP=DG﹣GP=m﹣(2﹣m)=2m﹣2,∴m>1,∴1<m<2,∵∠AEF=∠ABD,∴=tan∠AEF=tan∠ABD=2,∴=2,∴EG=,∵EF∥BC,∴△PEG∽△PQD,∴=,即=,∴DQ=m﹣1,∴BQ=BD+DQ=m,∵∠AEF=∠PEG=∠BQP,∠PBQ<∠AEF,∴△BPQ与△AEF相似,则△BPQ∽△FAE或△BPQ∽△AFE,Ⅰ.当△BPQ∽△FAE时,∵△FAE∽△CAB,∴△BPQ∽△CAB,∴=,即=,∴BC=,∴CD=BC﹣BD=﹣1=;Ⅱ.当△BPQ∽△AFE时,∵△AFE∽△ACB,∴△BPQ∽△ACB,∴=,即=,∴BC=,∴CD=BC﹣BD=﹣1=,综上,线段CD的长为或.例4(2022松江一模25题)如图,已知△ABC中,∠ACB=90°,AB=6,BC=4,D是边AB上一点(与点A、B不重合),DE平分∠CDB,交边BC于点E,EF⊥CD,垂足为点F.(1)当DE⊥BC时,求DE的长;(2)当△CEF与△ABC相似时,求∠CDE的正切值;(3)如果△BDE的面积是△DEF面积的2倍,求这时AD的长.2022松江一模25题的图形背景是直角三角形,解题路径围绕着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共边共角型相似三角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