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
- 格式:docx
- 大小:37.64 KB
- 文档页数:3
1目的通过对适宜的质量活动及因素控制下不当引起的质量成本统计分析来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成本的管理。
3职责3.1财务部是质量成本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收集编制相关数据并分析相互关系。
3.2品质部是负责鉴定成本的统计及控制。
3.3经营部负责外部故障成本统计及控制。
3.4经理办公室召集预防成本统计及控制。
3.5生产部、工程部负责内部故障成本统计及控制。
4定义无5工作程序5.1质量成本的构成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鉴别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个科目组成。
5.1.1预防成本:是为实施预防性措施而发生的费用。
5.1.1.1质量管理工作费用:企业为制定质量方针、目标、计划,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开展质量管理所发生的咨询、工序能力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所支付的费用。
5.1.1.2培训费:为达到质量要求或改进产品质量的目的,提高职工素质而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检测技术、操作技术等培训的费用。
5.1.1.3质量评审费:新产品设计方案评审、试制产品投产前评审以主机企业的产品质量审核、质量体系审核所支付的费用。
5.1.1.4质量改进措施费: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改变产品设计、调整工艺,开展工序控制,进行技术改进的措施费用。
5.1.1.5工资及福利基金:质量管理部门及检验员的工资及提取福利基金。
5.1.1.6量奖励费:为确保和改进产品质量而支付的各种奖励费用。
5.1.2鉴定成本:为评定产品是否达到具有所规定的质量而进行检验、试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
5.1.2.1检测试验费:对进厂的原材料、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按质量要求进行检查、测试和检测、测量、试验、校准所发生的费用。
5.122办公费用:为检验、试验所发生的旅差费、文印费等办公费用。
5.123检测设备折旧和修理费:质量检测设备的折旧和维护、修理费用。
5.124.4工资及福利基金:指专职检验和计量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基金。
1.目的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为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依据2.范围本公司不良质量成本的管理工作。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不良质量成本月报表、不良质量成本分析报告、持续改善计划书的审核。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分析不良质量成本,制定持续改善计划并监督实施。
3.3财务部负责收集、汇总、核算各部门的不良质量成本数据,编制不良质量成本统计表、不良质量成本月报表、不良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3.4相关部门负责收集、汇总不良质量成本数据并定期交财务部。
3.5技质部负责持续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的跟踪验证与记录。
4.定义4.1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4.2鉴定成本: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4.3内部失败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或产生的费用;4.4外部失败成本: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5.程序5.1不良质量成本的分类:5.1.1预防成本5.1.2鉴定成本5.1.3内部失败成本5.1.4外部失败成本5.3不良质量成本计算方法5.3.1预防成本率=预防成本/不良质量总成本×100%5.3.2鉴定成本率=鉴定成本/不良质量总成本×100%5.3.3内部损失成本率=内部损失成本/不良质量总成本×100%5.3.4外部损失成本率=外部损失成本/不良质量总成本×100%5.3.5不良质量成本率=不良质量总成本/产品总成本×100%5.3.6产品销售收入不良质量成本率=不良质量总成本/产品销售收入总额×100%5.3.7利润不良质量成本率=不良质量总成本/总利润×100%5.4不良质量成本计划的制定每年年初,财务部负责编制“年度不良质量成本计划”,经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放给相关部门收集数据。
5.5不良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5.5.1相关部门负责按财务部的要求收集、统计本部门不良质量成本数据。
科锐塑胶工业(中山)有限公司Kore Industries zhongshan Co., LTD.文件编号 KR-QP-13 版 本 号 B0 程序文件质量成本控制程序生效日期 2020.4.9 页 码第1页 共4页1 目的通过财务方式来度量质量体系是否有效2 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质量成本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改进控制的内容和方法,适用于质量成本的控制。
3 职责3.1财务部负责质量成本科目的确定,组织收集质量成本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编制质量成本报告。
3.2品质负责对质量成本报告进行质量分析和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3.3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改进计划的实施领导。
3.4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每月及时报告财务部。
3.5总经理负责确定质量成本目标,审批财务报告。
4 定义4.1预防成本:为预防产品质量问题发生而投入的资源成本,如:(a )质量管理;(b )质量工程;(c )可靠性工程;(d )培训;(e )过程控制;(f )质量计划等所需成本。
4.2鉴定成本:为鉴定质量状况而发生的成本,如:(a )检验/测试;(b )供应商控制;(c )测量控制;(d )材料控制;(e )质量审核等所需成本。
4.3故障成本4.3.1内部故障成本:由于质量失效而导致的内部损失成本,如:(a )报废;(b )修理;(c )返工/返修;(d )因供应商而导致的损失;(e )缺陷分析所需成本。
4.3.2外部故障成本:由于质量失效而导致的外部损失成本,如:(a )生产缺陷;(b )工版次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修订原因 修订人 A/1 2017/02/15 使文件符合IATF16949:2016相关要求新规B02020/04/09换版程序优化李明霞科锐塑胶工业(中山)有限公司Kore Industries zhongshan Co., LTD.文件编号KR-QP-13 版本号B0程序文件质量成本控制程序生效日期2020.4.9页码第2页共4页程(设计)缺陷;(c)经营缺陷;(d)担保货物;(e)故障分析(出货后返回品)所需成本;(f)故障处理(差旅费、索赔费等)。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1.目的本程序旨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为公司管理者提供识别过程的改进依据,以适宜的质量满足产品的要求,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范围与本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相关的质量成本。
3.职责3.1财务部3.1.1负责每季度核算质量成本相关的费用。
3.1.2负责统计维修费用等级预算表。
3.1.3负责向相关质量控制人员提供质量成本的《****-D-***001-01-01维修费用等级预算表》,以便完成对质量体系的评价。
3.2责任部门3.2.1负责收集、核算并提供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按季度上报至财务部。
3.2.2负责依据《****-D-FIN001-01-01维修费用等级预算表》,组织实施有效的成本改进措施。
3.3质量部负责基于财务维修费用等级预算表鉴别质量成本,同步至质量反馈表,跟踪各责任部门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3.4销售部负责提供销售额。
3.5技术总工负责《****-D-FIN001-02-01维修立项任务书》的批准。
4.定义4.1质量成本: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费用。
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5.程序5.1质量成本的收集5.1.1质量成本的收集5.1.1.1销售部负责提供合同额5.1.1.2各责任部门负责提供维修费用。
质量成本的整理和统5.2计5.2.1财务部负责将各部门提供的维修费用及销售部提供的合同额进行费用分项,形成对比项。
5.2.2 5.同时统计总维修费用与合同额比例。
财务部负责制定维修费用预算,责成责任部门填写《****-D-FIN001-02-01维修立项任务书》经划出部门,划入部门,技术总工确认后,下达至各责任部门进行管理。
3质量成本控制与分析5.3.1 5.3.2责任部门基于预算进行日常质量成本控制管理。
财务部每季度统计《****-D-FIN001-01-01维修费用等级预算表》,并下达到责任部门。
当责任部门质量成本预算发生偏离时,责任部门需填写《****-D-FIN001-02-01维修立5.3.3项任务书》,并形成偏离报告经确认后进行调整。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Document No.文件编号:Release Date 发布日期:Effective Date生效日期:Control Mode 受控模式:Compiled by 编辑:Reviewed by 评审:Examined by 审核:Approved by 批准:1、目的通过财务方式来衡量质量体系是否有效,促进改善工作效果和提高效率、降低损耗、提高顾客满意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各项质量成本的收集、汇总、分析、改进控制活动。
3、职责1. 财务部是质量成本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相关数据汇总并进行总体分析。
2. 财务部负责制订产品质量成本目标,组织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收集、汇总数据,编制质量成本报告和作财务分析。
3. 质量部负责对质量成本报告进行质量分析和制订改进计划。
4.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并按期上报财务部。
4、定义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各种费用,以及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费用。
5、流程图见附件一6、工作程序6. 1 质量成本策划6.1.1 由财务部按照公司年度营业计划制订产品质量成本计划,确定产品质量成本目标。
6.1.2 由财务部确定采用质量成本作为财务报告方式,将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大类二十四项(见附件二),并明确收集部门和相应内容。
6.2 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6.2.1 各质量成本发生部门每月按照质量成本构成的收集内容和职责,收集、核算、统计本部门所负责质量成本数据,确保数据准确和可靠。
6.2.2 将所统计数据列入“质量成本统计表”中,对于内部损失成本须按时间和生产来描述,对于外部损失成本按照成本发生原因、时间的损失和生产的损失来描述,并于次月5日前填报财务部。
6.3 质量成本报告的编制和分析、改进6.3.1 由财务部根据各部门填报的“质量成本统计表”进行汇总统计(同时依据财务上的帐务进行校准),填写“质量成本报告表”,并以总成本为比较标准,计算总质量成本与总成本的比率,以及内外部损失成本与总成本的比率。
XX 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编号:Q/FL2.0822—20202020年01月10日发布2020年01月11日实施1 目的有效、正确地掌握公司产品的各项质量成本,并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为质量改进计划及质量策略规划提供参考,以便能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做到以预防为主,处理为次,并为经营决策者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提交给顾客产品的各项质量成本。
3 术语和定义3.1质量成本:是一种动态成本,是总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组成。
3.2预防成本:为调查、预防或减少不合格或缺陷所支付的成本费用。
3.3鉴定成本:为评估产品质量是否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和检查、试验的费用3.4内部损失成本:产品或服务在交货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产品/服务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成本损失费用。
3.5外部损失成本:产品或服务在交付后因未能满足规定的产品/服务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成本损失费用。
4 职责4.1财务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a) 负责汇总产品的各项质量成本;b) 负责编制质量成本报表及质量成本分析。
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成本的收集、统计。
过程分析(乌龟图):5 工作流程及内容6 相关文件6.1 Q/FL2.0706—2020《文件控制程序》6.2 Q/FL2.0707—2020《记录控制程序》6.3 Q/FL2.0908—2020《管理评审控制程序》6.4 Q/FL2.1002—2020《持续改进控制程序》6.5 Q/FL2.0603—2020《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7 附录7.1预防成本的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附件一7.2鉴定成本的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附件二7.3外部损失成本的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附件三7.4内部损失成本的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附件四8 记录8.1质量计划及其工程策划成本统计表Q/JL082201-C8.2新产品开发和评估成本统计表Q/JL082202-C8.3产品/过程设计成本统计表Q/JL082203-C8.4可靠性试验成本统计表Q/JL082204-C8.5质量控制和管理之教育和培训成本统计表Q/JL082205-C8.6供应商评估/管理与辅导成本统计表Q/JL082206-C8.7质量审核成本统计表Q/JL082207-C8.8质量管理人员成本统计表Q/JL082208-C8.9测量仪器/工装/设备之设计与发展成本统计表Q/JL082209-C8.10进货/过程/成品检验成本统计表Q/JL082210-C8.11材料/成品实验成本统计表Q/JL082211-C8.12委外检验和试验成本统计表Q/JL082212-C8.13测量仪器/实验设备维护、校正、购置成本记录表Q/JL082213-C 8.14内部不良质量报废/返工/返修/重新检验成本统计表Q/JL082214-C 8.15怠工成本统计表Q/JL082215-C8.16顾客抱怨/投诉成本统计表Q/JL082216-C8.17顾客退货成本统计表Q/JL082217-C8.18售后服务之人工/材料/培训成本统计表Q/JL082218-C8.19责任赔偿成本统计表Q/JL082219-C8.20延期交付的交通运输超额成本统计表Q/JL082220-C8.21年度质量成本和趋势分析统计表Q/JL082221-C8.22质量成本综合分页报表Q/JL082222-C8.23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Q/JL060301-C编制/日期:/2020.1.7审核/日期: /2020.1.7批准/日期: /2020.1.7附件一:预防成本的各项构成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核算方式1、质量先期策划:为策划和规划整体质量计划、检验计划、可靠度计划、数据系统等质量保证工作所产生的成本费用。
不良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不良质量成本控制程序1·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1·4 参考文件2·质量管理体系2·1 质量政策2·2 质量目标2·3 质量手册2·4 质量程序文档3·质量成本控制3·1 不良质量成本的定义3·2 不良质量成本的分类3·2·1 外部失误成本3·2·2 内部失误成本3·3 不良质量成本的测算方法 3·3·1 直接测算法3·3·2 隐含测算法3·4 不良质量成本的控制策略 3·4·1 预防成本控制3·4·2 评审成本控制3·4·3 检验成本控制3·4·4 内部失误成本控制 3·5 质量成本报告3·5·1 报告内容3·5·2 报告频率4·质量改进措施4·1 不良质量的原因分析4·1·1 根本原因分析4·1·2 表面原因分析4·2 质量改进计划制定4·2·1 设置质量改进目标 4·2·2 确定质量改进措施 4·3 质量改进实施4·3·1 质量改进的责任分工 4·3·2 质量改进的时间计划 4·3·3 质量改进的执行过程5·质量风险管理5·1 质量风险识别5·1·1 内部风险5·1·2 外部风险5·2 质量风险评估5·2·1 风险影响度评估5·2·2 风险发生概率评估 5·3 质量风险应对策略5·3·1 风险避免策略5·3·2 风险转移策略5·3·3 风险减轻策略5·3·4 风险应对计划6·验证和确认6·1 质量审核6·2 质量评估6·3 验证活动6·4 确认活动7·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3·质量风险评估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质量管理体系:指组织实施的、用来管理和控制质量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等文件。
1. 目的通过对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计划、分析,规范和完善上海大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控制质量成本。
2. 适用范围上海大众各部门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
3. 定义质量成本: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预防成本:指为了防止质量事故发生,保证产品质量,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最低而发生的费用;鉴定成本:指在“一次交验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内部故障成本:产品销售之前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质量有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事故发生的费用总和;外部故障成本:指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企业支付的一切费用之和。
4. 责任4.1财务部负责设立质量成本科目;制定单位质量成本指标;建立质量成本报表体系;编制质量成本报告并报送执管会和质量管理者代表。
4.2质量保证部负责控制本部门质量成本,完成质量成本目标;统计本部门的质量成本数据;负责全公司三保费用的统计;负责外构件内部故障成本的责任鉴定;负责外部故障成本的审核;负责将质量成本按责任、产品分解到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提出质量改进措施,并编制质量分析报告;对各部门的质量成本实施监督并督促整改。
4.3计划与物流部负责统计本部门的质量成本数据;负责组织废品工时、返修工时、返工工时、停工工时统计,编报工时报表;根据各车间提供的核算节点提供生产工时;统计本部门的质量成本数据。
4.4 工厂负责统计本部门的质量成本数据;将报废单输入SAP废品核算系统;控制本部门质量成本,完成预算目标;分析工厂质量成本,提出和落实改进措施。
4.5人事部负责:统计鉴定成本与预防成本中的人员费用。
4.6培训部负责统计为质量培训而发生的培训费。
4.7 产品经理部负责组织对未达开发要求质量成本的统计统计本部门的质量成本协调组织无形损失的统计4.8组织系统部负责划分质量成本责任;制定质量成本工作流程;建立质量成本考核体系,对各部门质量成本实施考核;维护废品核算系统,并根据需求及时更新;5. 规定5.1质量成本核算5.1.1 质量成本核算方法上海大众质量成本核算采取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相结合的方法;质量成本每月核算一次,核算周期与会计核算周期一致。
1. 目的加强不良质量成本管理,减少质量损失,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不良质量成本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核算、分析、控制及不良质量成本信息的传递活动。
3. 职责3.1 综合部负责开展不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及时收集、汇总相关资料,进行不良质量成本核算、分析。
3.2 各部门协同综合部开展不良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向综合部提供真实、可靠的不良质量成本数据和资料,执行本部门相关的不良质量成本计划。
4. 工作程序4.1 综合部收集整理不良质量成本预测资料,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不良质量成本测算,制定不良质量成本目标。
4.2 综合部依据批准的不良质量成本目标,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下,统一编制不良质量成本计划,将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实行归口分级控制,各部门依据计划制定并实施具体控制措施。
4.3 各部门于每月5日前向综合部分别报送月份不良质量成本统计相关数据,统计上报的数据必须真实。
4.4 综合部根据上月全公司的费用归集情况与各部门提交的相关指标,进行不良质量成本核算。
4.5不良质量成本分类4.5.1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是由发货前不符合产品要求及顾客其它要求造成的一种失效损失。
4.5.1.1内部损失成本的构成与资料来源:a.由内部原因造成的(包括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废品/返工返修损失,根据生技部提供的废品报表/返工、返修品报表以及其资料计算。
b.由于存在质量问题而使产量降低的损失,根据生技部提供的月产量计划与完成情况统计报表计算。
c.由内部原因造成的额外挑选成本,根据生技部提供的关于额外挑选消耗的直接/非直接材料的可以验证的资料计算。
若挑选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进行,则须计算附加的人力成本。
d.由于内部原因造成产品降级使用所造成的产品价值损失,根据综合部提供的产品正常价值与降级后的价值的差额计算。
e.由内部原因造成的重复检查费用,根据生技部提供的关于重复检验消耗的直接/非直接材料的可以验证的资料计算。
1 目的明确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质量成本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和报告等环节的方法、内容和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成本的实施和管理。
3 定义无。
4 职责4.1质量部负责质量成本管理的日常指导工作,组织制定质量改进措施,保证质量成本降低。
负责根据成本状况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落实。
4.2财务部是负责质量成本管理的总归口部门。
4.3各相关部门负责按规定的程序提供相应的数据。
4.4财务人员负责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数据及原始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与汇总。
5 程序内容5.1 原则5.1.1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是以寻求适宜的产品质量成本为手段,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5.1.2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是对每一环节实施一系列的组织和活动,做到数据可靠、核算正确、分析透彻、控制有效、考核真实,以达到适宜的产品质量成本。
5.2 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和实施5.2.1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由总经理统一领导,财务归口、品质部协助管理,并由技术部、生产部、行政人事部和各生产车间共同组成组织体系。
5.2.2财务应组织实施质量成本统计和核算,并负责定期编制“质量财务报告”和“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5.2.3品质部组织落实、监督、考核质量成本计划,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落实。
5.2.4各质量职能部门应配备兼职质量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本部门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
核算人员在业务上接受财务部的指导。
5.3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结合本公司实际及产品特点,建立质量成本指标体系如下:5.3.1预防成本率(%)=(预防成本÷质量成本)×100%5.3.2鉴定成本率(%)=(鉴定成本÷质量成本)×100%5.3.3内部损失成本率(%)=(内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100%5.3.4外部损失成本率(%)=(外部损失成本÷质量成本)×100%5.4质量成本预测质量成本预测是制定质量成本计划的基础,品质部、财务部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历史资料、国内外同行的信息、产品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质量成本的目标值进行短期(一年)、中长期(三至五年)的预测。
质量成本的控制标题:质量成本的控制引言概述: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而产生的成本,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
有效控制质量成本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成本、评估成本、故障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控制质量成本。
一、预防成本的控制1.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政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确保质量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1.2 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因人为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
1.3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成本。
二、评估成本的控制2.1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2.2 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避免成本的进一步增加。
2.3 加强供应商管理,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标准,避免因供应商质量问题导致的成本增加。
三、故障成本的控制3.1 进行故障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3.2 实施预防性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提前发现并排除潜在故障。
3.3 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响应客户投诉和问题,减少因售后问题导致的成本增加。
四、内部失败成本的控制4.1 强化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符合质量标准,减少废品和次品率。
4.2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4.3 实施质量成本分析,找出内部失败成本的主要来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成本。
五、外部失败成本的控制5.1 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动态,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减少因市场失败导致的成本增加。
5.2 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客户对产品的评价和反馈,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5.3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减少因售后问题导致的成本增加。
结论: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有效控制,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
一、引言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旨在确保组织在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投资得到最佳回报,同时降低质量相关的成本。
本文件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个清晰的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以确保质量成本的监控和管理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二、目标
本质量成本控制程序的目标是:
1. 确保质量成本的有效控制,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2. 降低质量相关的成本,包括内部不合格品、外部不合格品、再加工、退货等
方面的成本。
3. 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质量成本的最小化。
三、程序内容
1. 质量成本分类
根据质量成本的不同特点和性质,将质量成本分为三个主要分类:
a. 预防成本:用于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包括培训、质量规划、质量管理体系
的建立与维护等。
b. 检验与评估成本:用于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验、测试和评估,包括实验室设备、检测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等。
c. 故障成本:用于处理不合格品、售后服务和质量事故等,包括退货、再加工、返工等。
2. 质量成本控制流程
a. 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一致。
b. 识别质量成本项目:对组织的质量成本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类,包括预防成本、检验与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
c. 设定质量成本指标:根据质量成本项目的特点和重要性,设定相应的质量成本指标,以便监控和评估质量成本的控制效果。
d. 收集质量成本数据:建立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机制,确保质量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e. 分析质量成本数据:对收集到的质量成本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质量成本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f. 实施质量成本控制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成本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措施、检验与评估措施和故障处理措施。
g. 监控质量成本控制效果:定期监控质量成本指标的达成情况,评估质量成本控制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相关责任和权限
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成本控制程序,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 各部门负责根据质量成本控制程序的要求,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3. 质量成本控制小组负责协调和推动质量成本控制工作,定期汇报质量成本控制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4. 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对质量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审查和评估,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五、培训和沟通
为了确保质量成本控制程序的有效实施,组织应开展相关培训和沟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1. 培训员工关于质量成本的概念、分类和控制方法。
2. 培训员工关于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技能。
3. 定期组织质量成本控制经验交流会议,分享成功案例和改进措施。
六、评估和改进
为了确保质量成本控制程序的持续改进,组织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包括但不限于:
1. 对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对质量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3. 对质量成本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4.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七、文件控制
本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由质量部门负责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版本控制、变更管理和归档等。
结论
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文件是组织实施质量成本控制的基础和指导文件,通过制定明确的质量成本控制流程和相关责任,能够帮助组织实现质量成本的最小化,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质量成本控制程序,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