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顺序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305.00 KB
- 文档页数:37
plc顺序控制选择分支案例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顺序控制选择分支是一种常见的控制逻辑,用于根据不同条件执行不同的操作。
下面我将给出一个案例来说明PLC顺序控制选择分支的应用。
假设我们有一个自动化生产线,其中包括一个传送带和三个工作站(A、B、C)。
传送带上的物料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经过这三个工作站进行加工。
PLC控制器负责控制传送带的运行和工作站的操作。
现在,我们需要设计一个PLC顺序控制选择分支来满足以下要求:1. 当物料到达传送带时,首先检测物料的类型。
2. 如果物料类型为A,则将物料传送到工作站A进行加工。
3. 如果物料类型为B,则将物料传送到工作站B进行加工。
4. 如果物料类型为C,则将物料传送到工作站C进行加工。
5. 在每个工作站完成加工后,物料将继续传送到下一个工作站。
为了实现这个顺序控制选择分支,我们可以使用PLC中的条件语句(IF语句)和跳转指令。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PLC程序示例:START:IF 检测到物料 THEN.IF 物料类型 = A THEN.控制传送带运行到工作站A.等待工作站A完成加工。
控制传送带运行到下一个工作站。
ELSE IF 物料类型 = B THEN.控制传送带运行到工作站B.等待工作站B完成加工。
控制传送带运行到下一个工作站。
ELSE IF 物料类型 = C THEN.控制传送带运行到工作站C.等待工作站C完成加工。
控制传送带运行到下一个工作站。
END IF.END IF.跳转到START.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使用了嵌套的条件语句来根据物料类型选择不同的工作站。
每个工作站的加工过程都会等待完成后,控制传送带继续运行到下一个工作站。
最后,通过跳转指令回到起始点,实现循环执行。
这个案例展示了PLC顺序控制选择分支的应用,通过判断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操作路径,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顺序控制。
当然,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涉及到其他的控制逻辑和安全保护措施,这里只是简单示例了基本的选择分支控制。
步进顺序控制指令我们知道每一个状态都有一个控制元件来控制该状态是否动作,保证在顺序控制过程中,生产过程有秩序地按步进行,所以顺序控制也称为步进控制。
FX1S采用状态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并且只利用其常开触点来控制步动作。
控制状态的常开触点称为步进接点,在梯形图中用符号表示。
当利用SET指令将状态继电器置1时,步进接点闭合。
此时,顺序控制就进入该步进接点所控制的状态。
当转移条件满足时,利用SET指令将下一个状态控制元件( 即状态继电器)置1后,上一个状态继电器(上一工步)自动复位,而不必采用RST指令复位。
用梯形图表示:状态转移图用梯形图表示的方法:(1)控制元件:梯形图中画出状态继电器的步进接点;(2)状态所驱动的对象:依照状态转移图画出;(3)转移条件:转移条件用来SET下一个步进接点;(4)转移方向:往哪个方向转移,就是SET置1的步进接点控制元件。
根据上述所学知识,我们学习步进指令(STL、RET)。
一、步进指令STL、RET1.STL指令STL指令称为“步进接点“指令。
其功能是将步进接点接到左母线。
格式:操作元件:状态继电器S。
RET指令称为“不仅返回“指令。
其功能是使临时左母线回到原来左母线的位置。
格式:操作元件:无。
程序举例:步进接点只有常开触点,没有常闭触点。
步进接通需要SET指令进行置1,步进接点闭合,将左母线移动到临时左母线,与临时左母线相连的触点用LD、LDI指令,如上图。
在每条步进指令后不必都加一条RET指令,只需在连续的一系列步进指令的最后一条的临时左母线后接一条RET指令返回原左母线,且必须有这条指令。
2.指令说明:(1)步进接点与左母线相连时,具有主控和跳转作用;(2)状态继电器S只有在使用SET指令以后才具有步进控制功能,提供步进接点。
(3)在状态转移图中,会出现在一个扫描周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状态同时动作的可能因此在相邻的步进接点必须有联锁措施。
(4)状态继电器在不仅状态转移图中使用可以按编号顺序使用,也可以任意。
什么是plc顺序控制?plc顺序控制设计方法
挨次掌握通常是对一些开关量的掌握如按钮、限位开关等输入内容以及指示灯、中间继电器等输出内容,这里主要针对是规律掌握,它是我们plc的基本掌握内容。
可以说是在传统继电器系统进展起来的,因此这里我们试验平台需要的东西有:
1、输入相关器件
常见的是按钮开关一类的,而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旋转按钮、复位按钮、急停开关,脚踏开关。
除此之外就是限位开关一类的有行程开关、接近开关,行程开关是靠机械位置进行闭合多为两线制,接近开关是靠感应位置进行闭合,有两线制和三线制(NPN型和PNP型)的常闭或者常开类型,它们一般用在设备上的极限位置。
2、输出相关器件
输出的内容比较多,PLC般不能与掌握外围设备直接进行连接,需要通过中间继电器、接触器的形式进行掌握,常见的掌握对象有三相异步电机、各种电磁阀包括水阀、气阀的。
PLC的输出类型一般分为晶体管和继电器类型,晶体管可以驱动直流负载开关频率很高常常掌握脉冲输出,继电器可以驱动任何形式的负载,只不过开关频率有一点的限制,可直接驱动一些沟通负载如接触器。
3、小结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比较基础的也是我们常见的低压元器件,我们以掌握三相异步电机的启保停、正反转、通电断电延时为例建试验
平台,主要有按钮、中间继电器、接触器、小功率的三相异步电机,最好能够搭建一个机械的移动平台(电机连接丝杆),可以增加行程开关或者接近开关进行限制。
PLC顺序控制的编程方法
PLC顺序控制的编程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控制对象:需要明确要控制的对象以及控制目的,例
如控制一台机器人完成某项任务或者控制一个生产线的自动化流程。
2.根据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确定控制步骤:一般而言,控
制步骤应该包括启动、运行、停止等基本操作。
3.根据控制步骤,设计PLC顺序控制程序的控制逻辑:控制
逻辑包括各个步骤的触发条件、执行动作和控制顺序等,需要确保控制逻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4.根据设计的控制逻辑,使用PLC编程软件编写PLC顺序控
制程序: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编程规范和注释,以便后期的维护和调试。
5.将编写好的PLC顺序控制程序下载到PLC设备中,并进行
参数设置和输入输出配置。
6.进行调试和测试:在下载程序后,进行调试和测试,修正
错误。
plc顺序控制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LC顺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PLC进行简单的顺序控制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PLC的程序结构和编程语言;熟悉PLC的输入输出接口和信号类型。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能够进行PLC的输入输出信号连接和调试;能够分析和解决PLC顺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PLC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LC的基本原理、PLC的程序设计方法、PLC的输入输出控制和PLC的工程应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PLC的基本原理:介绍PLC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
2.PLC的程序设计方法:介绍PLC的编程语言、程序结构、指令系统和解题方法。
3.PLC的输入输出控制:介绍PLC的输入输出接口、信号类型、接口电路和故障诊断。
4.PLC的工程应用:介绍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和设计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PLC在工程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熟悉PLC的输入输出控制和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些与PLC技术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plc顺序控制设计法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中的控制器。
PLC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顺序控制设计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PLC顺序控制设计法,并对相关技术进行讲解和指导。
PLC顺序控制设计法是一种根据工艺流程设计程序,在控制逻辑上实现一系列顺序操作的控制方式。
这种方法的应用广泛,常见于各种自动生产线、工艺流程控制中。
PLC顺序控制设计法的步骤如下:1.分析工艺流程,确定具体操作步骤。
2.针对每个操作步骤,设计PLC程序,使之符合实际要求。
3.在程序中添加各种条件判断、保护机制和控制逻辑。
4.在程序执行前根据工艺要求对所有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设置。
PLC顺序控制设计法的优点:1.工艺流程可靠、安全。
PLC程序根据预设逻辑来控制各个操作步骤的执行顺序,在确保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安全性。
2.PLC顺序控制设计法的灵活性高。
通过修改PLC程序中的控制逻辑,可以适应不同的工艺流程需求,减少了设计和维护成本。
3.自动化程度高。
一旦PLC程序正确设置,就可以自动执行,省去大量人力资源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PLC顺序控制设计法需要了解的相关技术有:1.涉及到的工业领域知识。
较深入了解工艺流程、设备和产品的相关技术性能、操作方式等,对PLC顺序控制设计法的应用有很大帮助。
2.编程语言掌握。
常见的PLC编程语言有ladder diagram(LAD)、instruction list(IL)、functional block diagram(FBD)、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SFC)等。
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学习。
3.控制器选型。
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和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PLC控制器,并了解其相关硬件性能,以确定PLC顺序控制设计方案。
总之,PLC顺序控制设计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生产线和工艺流程的控制中。
想要熟练掌握PLC顺序控制设计法,需要掌握一定的领域知识,熟练掌握多种编程语言技能以及掌握相关的硬件知识。
plc顺序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顺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PLC指令的功能和用法,并运用到顺序控制程序设计中。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理解顺序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顺序控制程序的编写、调试和优化。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顺序控制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顺序控制程序,实现特定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顺序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注重实践操作中的细节和规范。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高职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PLC顺序控制技术,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和PLC基本操作能力,但对顺序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尚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PLC顺序控制技术,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PLC顺序控制基本原理:介绍PLC顺序控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执行过程,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顺序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作用。
2. PLC指令系统:讲解与顺序控制相关的主要PLC指令,如顺序控制指令、跳转指令等,并通过实例演示指令的应用方法。
3. PLC顺序控制程序设计:教授顺序控制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程序流程图的绘制、程序编写、调试和优化等。
4. PLC顺序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业自动化设备中的顺序控制案例,使学生了解顺序控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PLC知识」顺序控制指令及应用实例一个复杂的任务往往可以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当按一定的挨次完成这些小任务后,囫囵大任务也就完成了。
在生产实践中,挨次控制是指根据一定的挨次逐步控制来完成各个工序的控制方式。
在采纳挨次控制时,为了直观表示出控制过程,可以绘制挨次控制图。
图1是一个3台挨次控制图,因为每一个步骤称作一个工艺,所以又称工序图。
在编程时,绘制的挨次控制图称为状态转移图或功能图,简称SFC图,图1b为图1a对应的状态转移图。
图1 一种3台电动机挨次控制图挨次控制有3个要素:转移条件、转移目标和工作任务。
在图1a中,当上一个工序需要转到下一个工序时必需满足一定的转移条件,如工序1要转到下一个工序2时,需按下启动按钮SB2,若不按下SB2,就无法举行下一个工序2,按下SB2即为转移条件。
当转移条件满足后,需要确定转移目标,如工序1转移目标是工序2。
每个工序都有详细的工作任务,如工序1的工作任务是“起动第一台电动机”。
PLC编程时绘制的状态转移图与挨次控制图相像,图1b中的状态元件(状态)S0.1相当于工序1,“S Q0.0,1”相当于工作任务,S0.1的转移目标是S0.2,S0.6的转移目标是S0.0, SM0.1和S0.0用来完成预备工作,其中SM0.1为初始脉冲继电器,PLC启动时触点会自动接通一个扫描周期,S0.0为初始状态继电器,每个SFC图必需要有一个初始状态,绘制SFC图时要加双线矩形框。
挨次控制命令挨次控制命令用来编写挨次控制程序,S7-200 PLC有3条常用的挨次控制命令。
挨次控制命令用法及解释2所示,图2a为梯形图,图2b为状态转移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挨次控制程序由多个SCR程序段组成,每个SCR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