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教材(2012最新版)《1.3运动的快慢》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240.53 KB
- 文档页数:5
1. 3运动的快慢【知识与技能】1.速度的认识。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创设引入】观看:刘翔比赛视频,说明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
学习内容一:速度及速度的计算阅读课本P19至P20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国际单位。
【自学检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St,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速度认识1. 观察下面表格,有四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行驶,如何比较下列物体运动的快慢:总结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方法一:运动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方法二:通过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 .如果通过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运动快慢如何比较?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大小。
3.在物理学上,我们用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在交通运输上通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单位,符号是km/h。
4•你见过汽车的速度表没有?结合图 1.3-2给大家说说你的认识。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20km/h ,该汽车速度表的量程是220km/h二:阅读P20小资料“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时的速度为1.1_m/s,它表示的含义是人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1米。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1 x10一3 km速度的单位换算:1m/s = = 3.6km/h。
1 ——3600h【即时练习】1 .下列哪句成语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B)A .姗姗来迟B •一日千里C .离弦之箭D •风驰电掣2.水中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到108 km/h,陆地上最快的猎豹,1 s可跑40 m ,空中最快的褐海燕,1 min能飞5 km ,把它们的速度大小从大到小排列是褐海燕、猎豹、旗鱼。
第3节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学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自主探究活动一:探究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1.2.活动二:探究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9~20,并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2.物理学中采用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因为“1 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3.速度的定义: .4.公式: .其中,路程用“”表示,时间用“”表示,速度用“”表示.5.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是,速度的单位就写成,其中“/”表示“除以”的意思,读作“”,所以米/秒(m/s)就读作“”.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米/秒72 km/h=72×m/s=20 m/s,30 m/s=30× km/h=108 km/h.6.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速度是5米/秒,表示.活动三: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0~21,并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课本P21“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甲图中汽车行驶的特点: .乙图中汽车行驶的特点: .结论:甲图中汽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所以甲图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乙图中汽车的时间也相同,但相邻的距离,所以乙图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我们把类似于甲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2.定义: 叫匀速直线运动.注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s和t无关.(可用v=求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即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的速度都相同.也就是说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反映运动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例:火车以60 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任何时刻、任何位置的速度都是60 km/h.活动四:探究:变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22,并回答下列问题)1.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平均速度公式: .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注意:(1)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的值与所取的时间(或路程)有关,在整个变速运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物体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也就是说,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课堂检测1.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 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 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 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2.下列运动中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为( )A.正在启动的汽车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C.被抛出去的石块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 m的路程时用了30 s的时间,那么它前15 s内的速度为( )A.0.5 m/sB.1.5 m/sC.2 m/sD.3 m/s4.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 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发令员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约为( )A.0.5 sB.1 sC.30 sD.60 s5.如图所示为赵宁同学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出租车专用发票.则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6.一列长为200米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千米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秒.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自主探究活动一:1.初期: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依据: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长短,经过路程长的运动员跑得快.2.结束:跑完全程用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依据:运动员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员跑得快.活动二:1.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速度3.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4.v=s t v5.米( m) 秒( s) 米/秒( m/s) 每米每秒 m/s 3.6 km/h6.物体1 秒时间通过的路程是5米活动三:1.各时间段路程相等,速度不变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不同,速度有变化相等不相等2.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活动四:1.不相等2.v=课堂检测1.C 解析:旗鱼的速度为108 km/h= m/s=30 m/s,猪豹的速度为40 m/s,褐海燕的速度为5km/min= m/s=83.3 m/s,选项C正确.2.B 解析: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知,运动快慢不变且沿直线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3.B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位置任何时间的速度都相同,v==1.5 m/s.4.B 解析:由题意可知,枪声的回声通过的路程为s=2×170 m=340 m.由速度公式可得,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t==1 s,选项B正确.5.答案:300 s 10 m/s解析:由图可知,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为t=5 min=5×60 s=300 s.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3 km=3 000 m由速度公式得,v==10 m/s.所以,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0 m/s.6.答案:20 m/s解析:由题意可知,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1.8 km+200 m=2 000 m.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100 s.由速度公式得,v==20 m/s.所以,火车行驶的速度是20 m/s.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2.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某液体的密度是()A.1.75×10kg/mB.1.2×10kg/mC.1.16×10kg/mD.1.0×10kg/m3.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镜片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4.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B.用光沿直线传播知识可以解释“小孔为什么可以成像”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特点D.使用投影仪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5.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中安装了多个光学仪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车头灯照明利用了凹面镜反射原理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防止车内物品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安全驾驶C.行车记录仪相当于一台数码相机,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成正立、缩小实像的特点6.如图是去年我区冬天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C.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D.可以用体温计来测我区该天的气温7.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处于120dB环境中,对人体没有伤害B.利用B超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能传递信息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是15 Hz,则它翅膀每分钟振动15次D.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装有消声器,主要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下图是同学们所画的光路图,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10.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二、填空题11.已知ρ水=1.0×103kg/m3,ρ冰=0.9×103 kg/m3,体积为1 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______kg,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
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了解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3、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5、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由于“位移”和“路程”不相同,高中与初中所学的速度不相同。
用具体事例讨论有利于学生更好适应高中阶段对速度概念的学习。
因为第一次接触极限思想,先不要启发学生思考。
接触多了就自然明白。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速度,初步认识速度与初中所学不同。
2.教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制人:秦健审核人:批准人:时间:编号:80103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学生姓名:组别:评价等级:【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和变形形式的运用。
难点:速度的测量,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内容(一)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2速度的定义:3速度的单位:4计算公式:(二)匀速直线运动1、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2、叫匀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二、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探究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问题思考:(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观众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2、小组归纳: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_________内看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的”;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_________的距离,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3、小试牛刀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4、小组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总结: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得情况下,_____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自学指导二: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1、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自然段,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学习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学习难点】理解速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学法指导】由生活事例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取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比较法)【知识链接】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长短。
b图:是通过:比较通过相同所用的长短。
2、速度(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
(3)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5m/s=__________km/h 10km/h=__________m/s (4)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的速度是,高速路上小轿车运行的速度是。
3、匀速直线运动(1)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和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比,与t成比。
)【合作探究】1.速度:(1)物理意义:!!(2)定义:问题1: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 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1.2过程与方法:通过速度的探究体会速度的大小体会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应用公式来解题的计算能力。
对速度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能结合生活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2。
2 教学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3 专家建议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大家会深刻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大家会因为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后,对生活中的事物更加上心。
4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小组讨论5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小车、秒表等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我们学校刚刚举办完了秋季运动会,不少同学在运动会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啊,小明跑步很厉害,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说小明跑得很快,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怎样来确定运动物体的快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来探究的问题.【师】我们都知道,运动会评判跑步成绩有秒表,汽车开动看速度有时速仪表,它们是如何来衡量运动快慢的?【生】通过速度。
【师】对了,很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例子:(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时,在比赛过程中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些,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在终点时我们又用的是什么方法?【生】用秒表测速,根据每个人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判断快慢。
(2)小华步行,而爸爸骑自行车,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生】可以观察他们的运动路程的多少来判断快慢。
【总结】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也可以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短的运动慢.6。
1.3《运动的快慢》教学教案学校名称:大厂中学教学科目:初中物理授课姓名:李新鹏教学过程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4min)【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展现例题,让学生讨论。
让学生归纳总结,老师给予点评总结得出结论:(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四、兵教会兵、解决问题(10min)阅读教材第20页至22页,引出速度的学习【播放视频3】引出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结论】物理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公式】,用符号表示为:【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3.6km/h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练习:18km/h=______m/s15 m/s=______ km/h出示小资料:[一些物体的速度]找同学说出下列物体速度的物理意义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得出学生到黑板进行单位换算,抽学生批阅。
学生到黑板进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出正确的概念统一思想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五、检查效果、教师点评(10min)【公式的应用】结合教材例题编写一例题老师巡视其他同学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强调计算题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3运动的快慢》一、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定义;2、会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二、重点难点: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公式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根据上节学习的机械运动,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平时所学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某一个物体而言的,即相对参照物而言。
思考: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小组内讨论)(二)自主学习,科学探究1、(结合“想想议议”)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2、阅读教材P19 –P20相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物理学中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采用什么样的方法?(2)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它等于。
(3)公式单位换算:1m/s= km/h3、自学教材 P20-21“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一下问题:(1)结合教材图1、3--3 的“闪光摄影”,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2)举例说明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举例说明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4、尝试解答P21“例题”、小组内交流讨论:解答物理计算题时,应注意什么?四、自我小结:1、这节课我学会了2、我还存在的疑问五、达标检测:1、一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2min内通过的路程是0、6Km,那么汽车在通过300m处的速度是 m/s。
2、甲、已两辆汽车都向北行驶,甲车速度为10m/s,乙车速度为15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速度是,运动的方向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的速度是,运动方向是。
3、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 m/s,合 Km/h,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m/s。
4、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比乙的速度大,说明()A、运动时甲比乙用的时间短B、运动时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C、通过相同的路程甲比乙所用的时间短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比乙通过的路程长5、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为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A、1、2m/sB、1、25m/sC、2m/sD、2、5m/s6、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它前2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7、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一定相等8、一列180m长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
§1.3运动的快慢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一、引入新课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2、在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___。
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可用公式:_____表示。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表示____单位____, t表示____单位____, v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读作(),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做单位,符号是_____。
1m/s=______km/h 1km/h=____m/s3、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随堂练习:(1)10 m/s=______=_____=______. (2)36 km/h=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三、匀速直线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
物理新教材(2012最新版)《1.3 运动的快慢》
学案
导学目标知识点:
①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②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③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重点: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1、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____内看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
快慢的”;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____的距离,看所
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2、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图 1.3-1所示,甲、乙
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看如图 1.3-2所示的短跑比赛
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是通过:比较相同____内通过____的长短。
b图:是通过:比较通过相同____所用____的长短。
自学指导二:速度的概念
1、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
的关系式:v=____。
2、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路程内,
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速度越大。
3、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在交通运
输中还常用______做单位,符号是____。
4、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1m/s=____km/h 1km/h=____m/s
5m/s=____km/h 54km/h=____m/s
5、交通运输中常用的测量速度的仪器是____。
某物体的运动速度是 5 m/s,表示的意
思是该物体________________。
【】
自学指导三:匀速直线运动
1、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______和______。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
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________。
________是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______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
3、物体做直线运动,______(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
做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用______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达标测试
1、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
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
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5 m/s B.10 m/s C.80m/s D.无法判断
4、如图 1.3-3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
其中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照片是:()【:】
5、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与s、t的大小无关
6、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离弦之箭B.风弛电擎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7、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A.正在起动的汽车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8、甲、乙两车的s-t图像如图 1.3-4所示,由图像可判断:()
A.甲车速度变大,乙车速度不变
B.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为零
C.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变大
D.甲车速度为零,乙车速度不变
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快慢相同,运动
的时间之比为1:4,则它们运动的路程之比及它们的速度
之比分别为:()
A.1:4 1:4 B.1:4 1:1
C.4:1 1:1 D.1:4 4:1
10、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
他改为 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A.1.2m/s B.1.25m/s C.2m/s D.2.5m/s
1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 1.3-5(a)
和(b)所示。
两小车的速度关系及
运动6秒后两小车之间的距离s为:
()【】
A.v甲<v乙;s=1.2米
B.v甲>v乙;s=0.6米
C.v甲>v乙s=1.2米
D.v甲=v乙;s=0.6米
12、有三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每小时通过54km ,乙车每秒通过20m ,丙车每
分钟通过600m ,则速度最大的是____,最小的是____。
13、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为2:1,则速度
之比为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速度之比为___。
14、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min 内行驶了360m ,在接下来的3min 内行驶了540m ,
在最后3min 内行驶了180m 。
则物体在三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全部路程内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