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八上生物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 格式:ppt
- 大小:6.01 MB
- 文档页数:23
苏教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四章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分组协作探求交流展现分组协作探求交流展现分组协作探求交流展现大小:十分庞大。
用纳米来计算。
比拟细菌和病毒,大约3万的病毒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10万个细菌才有一个小米粒那么大。
协助先生了解病毒的庞大。
形状:球形、杆形、蝌蚪形直观教学法——图文并茂观察病毒图片,了解病毒的形状。
图片颜色鲜明,笼统直观有助先生了解看法病毒。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普通由蛋白质外壳和外部遗传物质构成。
直观教学法——图文比拟法图片颜色鲜明,使笼统的内容直观化、详细化,有助于先生了解记忆。
回忆动植物、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对比观察病毒结构图,看法到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打破了重点难点。
探求点三: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病毒的生活特点:寄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要侵入其他生物的细胞,才干停止生命活动。
直观教学法——播放视频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充沛应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的进程»,先生豁然开朗时,出示病毒侵染活细胞的动画,直观地展现病毒繁衍方式,边解说边强化重点,加深对病毒生命活动的了解。
打破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为前面片面看法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对人类有益方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 DNA——蛋白质1.20世纪初,迷信家初次用哪种仪器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A.缩小镜 B.电子显微镜C.低倍光学显微镜D.高倍光学显微镜2.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纤维索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中心D.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的中心3.病毒这一类生物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区别。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一.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但又使学生感觉较为抽象,因此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微视频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交流展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细菌和病毒,引导学生关爱生物、珍惜生命、珍惜健康。
3.在交流互动中培养互相尊重的品格,乐于合作,善于思考。
三.教学重点1.描述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描述细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收集资料、展示交流,从而知道细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节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展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把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多的留给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微课《细菌》。
2.提前一周时间,学生自主报名,分为两组,并分别选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内容分别是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组长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督促与协调工作,小组内各成员间,可以是到与之相关的科研部门或单位,如卫生防疫站、环保监测站、酿造厂、大学相关科系及研究所、医院等,也可到图书馆和网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也可以制作课件、课堂上的讲解工作等等,由小组内成员自行选择。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具体事例。
3.两小组制作好课件,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其成果并在课堂上交流展示。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引出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和病毒及其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菌落是同种细菌或真菌大量繁殖的集合体B. 菌落是各种细菌聚集而形成的集合体C. 菌落肉眼可见,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D. 菌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答案】B【解析】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AC正确,B错误;从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因为细菌菌落比真菌菌落小,D 正确。
2.下列选项中,除哪项外均是霉菌菌落的特征()A.菌落较小 B.菌落常呈绒毛状C.有不同的颜色 D.菌落比较大【答案】A【解析】霉菌为多细胞真菌,菌落较大,A错误;霉菌为“丝状真菌”的统称,霉菌菌体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B正确;霉霉菌属于真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C正确;菌落特征:菌落较大,D正确。
3.下图为五种不同的生物,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除噬菌体外,都是单细胞生物B. 除草履虫外,都有细胞壁C. 除衣藻外,都营腐生生活D. 除草履虫外,都不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答案】A【解析】酵母菌、大肠杆菌、草履虫、衣藻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的生物,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符合题意;草履虫是动物,没有细胞壁;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酵母菌、大肠杆菌是营腐生生活的,噬菌体是寄生,衣藻是自养,C不符合题意;消费者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物,此题中的噬菌体和草履虫都属于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4.下列证明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A.取两种不同的落叶,分为甲、乙两组B.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C.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D.实验过程中落叶要保持潮湿【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解:A、应取两种相同的落叶,分为甲、乙两组,故A错误.B、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B正确.C、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形成对照,C正确.D、实验过程中落叶要保持潮,D正确.故选:A5.下图分别是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图指的是青霉B. 乙图指的是曲霉C. 1和2表示青霉或曲霉的菌丝D. 1的颜色为绿色,2的颜色为黑色【答案】C【解析】青霉和曲霉的营养菌丝生长在营养物质的内部,从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营养;直立菌丝在营养物质的表面生长,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产生孢子的结构.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所以青霉显出绿的颜色;曲霉的直立菌丝顶端膨大成球状,球状结构的表面呈放射状地生有成串的孢子.孢子随着曲霉种类的不同而呈黄色、橙红色或黑色.所以甲为青霉,乙为曲霉。
苏教版八上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教案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收集整理从网上查询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学习重点: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难点: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课堂导入:有一种生物,它们食入铁锈,清理污染的下水道,并同时产生电能,这些微小的生物中可能包含着原始生命的线索。
2003年SARS病毒肆虐,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2005年禽流感在世界一些国家流行,又引起极大的震动。
灵芝又称为瑞草,灵芝草,被人们喻为“仙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它到底是什么生物呢?其实这些生物都是神奇的微生物。
那么,你想了解微生物的知识吗?这一节你会了解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微生物的世界。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7---29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细菌的结构特征: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
细菌细胞一般由、、、等部分构成,有的还有和等结构,它们作用分别是和。
细菌的营养方式:或。
细菌的生殖方式:。
2:真菌真菌的个体大小:单细胞真菌个体小,如:酵母菌和霉菌。
多细胞真菌个体较大,如。
真菌的结构特征:具有真正的细胞结构,真菌细胞由、、等部分构成。
真菌的营养方式:或。
真菌的生殖方式:或。
3:病毒病毒的个体大小:十分微小,要用才能观察到。
病毒的形态(图14---39):_____状、状和螺旋状。
病毒的分类:根据寄主的不同可分为病毒、病毒和。
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由和构成。
病毒的营养方式:病毒的生殖方式:。
合作探究:探究1(P28):.细菌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呢?探究2.为什么受伤后不及时对伤口处理,会导致伤口发炎、化脓?合作探究:探究3.探究霉菌生长的条件(P30)温故知新:微生物适宜生活在、、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