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修复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823.80 KB
- 文档页数:5
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近年来,神经系统损伤成为世界各地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卒中、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
因此,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生物学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生物学机制包括神经元再生、突触重塑以及胶质细胞增殖等过程。
神经元再生是指损伤后失去功能的神经元重新恢复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突触重塑是指损伤后连接神经元的突触重新组织和形成。
胶质细胞增殖是指损伤后活化的胶质细胞通过增殖和分化为新的神经元和突触进行修复。
这些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为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神经元再生方面,许多研究表明,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一定的再生潜能。
神经干细胞是实现神经元再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干细胞疗法,激活损伤部位的神经干细胞,促进神经元再生和修复。
此外,神经元再生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调控,如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和外源性因素的干预等。
突触重塑是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另一个重要生物学机制。
突触是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关键连接点。
在损伤后,突触的重塑能够重新建立和修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研究表明,在突触重塑过程中,突触蛋白的表达和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节突触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可以促进突触的重塑和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胶质细胞增殖是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另一个重要过程。
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最丰富的细胞类型,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微胶质细胞等。
在损伤后,胶质细胞会被活化,并增殖为新的神经元和突触进行修复。
研究表明,促进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以促进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
此外,胶质细胞在损伤后还参与维持神经元的稳态和神经回路的重塑。
除了上述生物学机制外,神经系统损伤修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炎症反应、神经肽和细胞黏附分子等都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通信作者:张花治,E -m a i l :975869491@q q.c o m 第一作者:张永浩,E -m a i l :913573660@q q.c o m 中医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张花治(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ʌ摘要ɔ 该文总结分析近年来中医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文献,发现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有针刺或在针刺基础上加用电针㊁火针㊁艾灸㊁中药内服等,均具有良好的疗效㊂ʌ关键词ɔ 外展神经麻痹;第六神经麻痹;针刺;电针;火针;艾灸;复方樟柳碱中图分类号:R 246.8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2032 外展神经麻痹又称为第六神经麻痹,是一种多发的眼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的水平复视㊁固定斜视,可能伴有头晕㊁恶心㊁斜颈等症状㊂该病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颅脑外伤㊁脑血管病㊁糖尿病等㊂对于外展神经麻痹的治疗,病程>6个月的患者以手术为主,而病程ɤ6个月的患者主要采取抗炎㊁营养神经㊁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 等对症支持治疗[1]㊂以上治疗手段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有一定的复发率,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医疗成本较高,且术后患者恢复较慢[2-3]㊂寻找安全有效㊁医疗成本低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麻痹的外展神经功能恢复,是近年来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研究热点㊂中医治疗方法如汤药㊁针刺㊁艾灸㊁按摩等,对外展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㊂1 中医对外展神经麻痹的认识外展神经麻痹归属中医 风牵偏视 视歧两物 等范畴㊂‘黄帝内经“云: 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㊂ 对于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古代医籍有多种记载㊂‘秘传眼科龙木论“认为本病初起 皆因肾脏虚劳 致使不觉中风,口眼 斜 ㊂‘诸病源候论㊃目病诸候“曰: 人脏腑虚而风邪入目,瞳子被风邪所射,睛不正则偏视㊂ ‘类经㊃疾病类“云: 邪气中于风府㊁天柱之间,乘其虚则入脑连目,目系急 是以视一为两也㊂ 以上条文均认为该病多因本虚在内,兼受外邪所致㊂随着现代医家对外展神经麻痹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近年来医学界又提出了新的观点㊂韩景献认为,肝郁日久导致三焦气机失常,气血津液输布障碍,久之瘀血阻滞,兼有外邪侵扰目络,发为外展神经麻痹[4]㊂李忠仁认为,该病或因气血不足㊁脾虚生痰阻络,或阴虚生风夹痰㊁上扰目窍所致[5]㊂据‘灵枢㊃经筋“记载,手㊁足三阳经筋的分布均与眼相关,不少医家从经筋理论出发认识本病,将外展神经麻痹归属 经筋病 范畴㊂盛国滨等[6]认为,外展神经麻痹主要由经筋无法舒展所致㊂聂甜等[7]认为,外展神经麻痹与少阳经筋不舒密切相关㊂也有研究者认为,风㊁寒㊁湿邪瘀痹,导致经脉不通,筋㊁肉失于濡养,使外展神经功能丧失[8]㊂2 中医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中医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主要通过针刺恢复麻痹的眼外直肌功能,亦可配合电针㊁火针㊁艾灸㊁中药内服等方法治疗,以加强疗效[9]㊂2.1 普通针刺治疗 研究显示,针刺眼周穴位能疏通经气,促进麻痹眼肌生理功能恢复[10]㊂杨光[11]研究发现,针刺可以改善外展神经麻痹恒河猴的眼球运动,促进外展神经功能恢复㊂张培等[12]运用互动式针法治疗1例右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取右侧攒竹㊁鱼腰㊁丝竹空㊁太阳㊁四白及双侧风池㊁合谷㊁光明㊁丰隆穴,针刺1次后患者的右眼外展功能稍有恢复,复视重影范围变小,针刺10次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㊂D U FS 等[13]治疗1例右眼外展神经麻痹患者,取患侧睛明㊁承泣㊁瞳子髎㊁水沟及双侧风池穴进行针刺,针刺10次后患者右眼斜视㊁复视及伴随的头晕㊁眼胀痛等症状均消失㊂曹庆喜[14]将60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眼外肌及太阳穴治疗,对照组取光明㊁太冲㊁风池㊁合谷㊁太溪㊁81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瞳子髎加太阳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10d 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d ,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提示针刺眼外肌及太阳穴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疗效显著㊂2.2 针刺加电针治疗 电针是在普通针刺基础上接通电针仪,代替人工长时间行针,对治疗外展神经麻痹具有一定疗效[15]㊂电针通过脉冲电流刺激局部腧穴,激活神经末梢,促进施万细胞增殖并释放大量神经活性物质,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16-18]㊂段春晓等[19]发现对外展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眶内电针,可以兴奋麻痹的外直肌,促进局部代谢与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的神经,重建患者的视功能㊂刘征等[20]将60例外伤后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眼外直肌穴并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络辨证取穴[头部腧穴取视区,近端腧穴取阳白㊁四白㊁攒竹㊁太阳㊁睛明㊁瞳子髎,远端腧穴取光明㊁血海(眼眶周围淤血者)]针刺治疗方法,针刺12次后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 <0.05)㊂马朝廷等[21]将48例(48眼)单纯外展神经麻痹性眼球运动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22眼)和治疗组26例(26眼),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片(每次0.5m g ,每日3次)加患侧颞浅静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每次2m L ,每日1次)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患侧球后㊁合谷穴(低频连续波,频率为60次/m i n ,每次30m i n ,每日1次),配合体针加眼周诸穴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遮盖患眼,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对照组的63.6%(P <0.05),且眼球运动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㊂L I U ZD等[22]采用电针治疗改善眼肌麻痹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发现该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㊂宗凯等[23]运用滞针动法配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发现该法可以增加患侧眼球运动距离,缩小复视角度㊂栗雪梅等[24]采用针刺配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发现该法可提高患者的眼球活动度㊂2.3 针刺加其他疗法 火针㊁艾灸通过局部施治,改善麻痹眼肌的微循环和新陈代谢,以恢复神经功能,而中药内服可通过改善脑组织的血流,以修复损伤的麻痹神经[25-27]㊂临床不必拘泥于一种治疗手段,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同时使用多种方法治疗外展神经麻痹㊂梅茜[28]将60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选用患侧四白㊁丝竹空㊁太阳㊁睛明㊁鱼腰㊁攒竹㊁瞳子髎及双侧合谷㊁足三里㊁太冲㊁行间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对患侧丝竹空㊁瞳子髎㊁太阳及双侧足三里穴进行火针治疗,治疗28d 后发现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表明火针结合针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单一针刺治疗㊂方金英等[29]以温针灸为主治愈1例中毒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访半年后未见异常㊂陈丹等[30]治疗1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取百会㊁阳白㊁攒竹㊁丝竹空㊁四白㊁瞳子髎㊁风池㊁合谷㊁太冲㊁申脉㊁照海穴进行针刺治疗,行平补平泻手法,再于患者双侧眼周热敏感点施以温和灸治疗,治疗40d 后患者右眼球外展时瞳孔外缘与目外眦相距约0.1mm ,复视基本消失,外展神经功能基本恢复㊂针药结合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刘金红等[31]通过内服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1例糖尿病性左眼外展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后患者左侧眼球外展运动无阻碍,复视消失㊂3 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外展神经麻痹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㊂姚鹏等[32]将23例(23眼)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12例(12眼)和对照组11例(11眼),两组患者均采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丝竹空㊁瞳子髎㊁球后㊁太阳㊁四白㊁合谷㊁风池㊁足三里㊁光明治疗,得气后留针30m i n ,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外直肌止点旁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每日1次,治疗14d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54.5%(P <0.05)㊂刘丹等[33]选取痰瘀阻络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及相关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基于化痰通络法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复视情况和眼球活动度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75%(P <0.05)㊂杜福生等[34]治疗32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在营养神经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㊁眼周推拿㊁辨证内服中药㊁穴位注射等中医治疗方法,治疗30d 后患者有效率达93.75%㊂91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O c t.2023,V o l.31N o.204小结目前,临床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不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西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方法较单一;对于满足外展神经麻痹手术条件的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患者的接受度较低㊂研究显示,中医疗法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眼球运动度的改善情况常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且中医疗法种类较多㊁不良反应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弥补西医治疗的局限[35]㊂在未来研究中,临床医师还应探索更多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中医治法,如刮痧㊁雷火灸㊁中药离子导入等㊂根据不同病因从众多的中医治法中筛选出最佳的组合方式,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这也是中医眼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㊂参考文献[1]D A G I LR,V E L E ZFG,A R C H E RS M,e t a l.A d u l t s t r a b i s m u s p r e f e r r e d p r a c t i c e p a t t e r n[J].O p h t h a l m o l o g y,2020,127(1): P182-P298.[2]甫拉提㊃阿布都热衣木,刘黎明,陈星.外展神经麻痹非共同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J].临床眼科杂志,2012,20(1):50-51.[3]许静,尹洁.外展神经麻痹性斜视的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232-2233.[4]许文斌,成海燕,刘阿庆,等.韩景献教授针刺治愈外展神经麻痹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57-58. [5]景丹丹,刘瑜.李忠仁针刺四关穴治疗疑难眼病验案3则[J].江苏中医药,2022,54(4):63-65.[6]盛国滨,陈剑,王静.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2,40(1):112-113. [7]聂甜,陈晓军.基于手足少阳经筋理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1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3):202.[8]李莹.针药结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验案1则[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8):133-134.[9]张芹欣,宁百乐,邓敏贞,等.针刺眼外直肌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M e t a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6): 51-54.[10]张雪,王伟志.针刺球后穴治疗脑出血后麻痹性斜视验案[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20):102-103. [11]杨光.针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应用与机制初探[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5.[12]张培,王莹,赵红.互动式针法治疗外展神经麻痹1例[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78.[13]D UFS,P I N G J J,P E N GH.C a s e o f a b d u c e n s n e r v e p a l s y[J]. W o r l d JA c u p u n c tM o x i b u s t i o n,2021,31(1):79-82. [14]曹庆喜.针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15]刘征,马燕辉,姜雪岩.电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7,27(4):269-272. [16]陈肖峰,吕伟,康丽娟,等.手针与电针对穴区局部影响的比较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7):6-9. [17]张阳,曹江鹏,蔡兴慧,等.针刺通过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修复神经损伤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33(6):90-94.[18]章明星,刘阳阳,刘建卫,等.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8):1769-1771.[19]段春晓,刘铁镌,栗雪梅,等.眶内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外展神经麻痹的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16(4):195-198.[20]刘征,史留举,马琳,等.针刺眼外直肌穴配合电针治疗外伤后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37(12):2355-2359.[21]马朝廷,杨迎新,马秋艳,等.电针改善单纯外展神经麻痹性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5, 15(12):2171-2173.[22]L I U ZD,HUJ,Z HO U W K.E l e c t r o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h e r a p yf o ro p h t h a l m o p l eg i a:ac a s es e r i e s[J].W o r l dJ A c u p u n c t M o x i b u s t i o n,2017,27(2):6-10,47.[23]宗凯,刘刚,陈学梅,等.滞针动法配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8): 51-54.[24]栗雪梅,周凌云,刘铁镌,等.眶内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65例[J].中国针灸,2018,38(7):700-702. [25]宋玉强,付渊博,李彬,等.当代火针创新发展及应用概论[J].中国针灸,2022,42(11):1317-1320. [26]刘静霞,刘尧.基于现代文献的麻痹性斜视中医用药规律探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1,31(3):168-173. [27]胡海慈,张合瑜,曹菲,等.通滞活络颗粒冲剂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中老年后天性眼肌麻痹[J].国际眼科杂志, 2018,18(9):1739-1741.[28]梅茜.火针结合针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29]方金英,何兴伟.温针灸为主治疗中毒性外展神经麻痹1例[J].江西中医药,2016,47(3):59-60.[30]陈丹,康明非.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外展神经炎验案举隅[J].江西中医药,2016,47(1):58-59.0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31]刘金红,华依霓,赵静静,等.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案[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5):607-609.[32]姚鹏,杨惠婷,刘洁.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8,37(1):33-36.[33]刘丹,陈丹,陈洪琳,等.化痰通络法治疗痰瘀阻络型外展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0):32-35.[34]杜福生,李永芝,朱玉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8,28(1):36-39.[35]任薇,曹礼忠,黄桃园,等.基于M e t a 分析法评价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0):53-56.(收稿日期:2022-08-08)[编辑:白晓晖周荣荣]第一作者:朱烈,E -m a i l :1766616240@q q.c o m 近5年粘连性肩周炎常见治疗方案的优势与局限朱 烈1张向阳1,鄢路洲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2.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四川自贡643000)ʌ摘要ɔ 针对粘连性肩周炎,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肩关节粘连松解术㊁口服药物等,中医主要包括推拿㊁拔罐㊁针灸㊁穴位注射㊁小针刀等,但疗效各异㊂该文总结近5年粘连性肩周炎常见治疗方法的优势与局限,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㊂ʌ关键词ɔ 粘连性肩周炎;中医;西医;治疗方案;优势与局限中图分类号:R 684.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2033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㊁多发病,好发于50岁患者,故又称为 五十肩 ,女性多于男性㊂中医认为,肩周炎的产生有虚㊁实两个方面原因,实指风㊁寒㊁湿邪侵袭,虚为机体气血不足㊁推动无力,导致肩关节局部经络㊁气血阻滞㊂西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紊乱㊁自身免疫功能异常㊁慢性劳损等有关,目前发病原因及机制均不明确[1-2]㊂该病可分为急性期㊁粘连期及恢复期[3]㊂急性期主要病理表现是肩关节周围肌肉㊁关节囊㊁韧带及肌腱等软组织发生无菌性㊁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表现为肩部疼痛㊂粘连期患者因急性期肩关节活动减少及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长期作用,导致关节囊增厚,并与周围滑膜㊁韧带㊁肌腱等组织广泛粘连,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其中外展㊁外旋㊁内旋㊁后伸时受限明显[4-6]㊂目前,对粘连性肩周炎的病理机制暂不明确,且治疗方法各异,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肩关节粘连松解术㊁口服药物等,中医治法主要包括推拿㊁拔罐㊁针灸㊁穴位注射㊁小针刀等㊂本文主要是总结粘连性肩周炎常见中医㊁西医治疗方法的优势与局限㊂1 西医治疗方案1.1 肩关节粘连松解术 ①神经阻滞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术㊂该法对关节活动受限㊁僵硬等症状明显,尤其是粘连期因疼痛难以配合行单纯手法推拿的患者有效㊂目前临床多在患者患侧肩关节肌间沟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待麻醉满意后,术者令患者行患侧肩关节上举㊁内收㊁内旋㊁外旋等动作,松解肩关节㊂在松解过程中,动作轻柔,忌使用暴力,直至术者感觉手下阻碍力度变小,再缓慢重复上述各个方向动作,直至患者恢复正常的肩关节功能㊂术后患者口服止痛药物以镇痛,并配合爬墙等功能锻炼治疗㊂张玉[7]认为,在臂丛神经阻滞下施行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能在松解肩关节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㊂孟映福等[8]研究发现,在臂丛麻醉下行关节粘连松解术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粘连僵硬期肩周炎患者,能有效缓解症状㊂另外,常规粘连松解术多在盲探下对臂丛神经进行阻滞,会增加麻醉风险,容易对患者局部肌肉㊁肌腱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肩关节疼痛度增加,甚至造成患肢骨折㊁神经断裂等不可逆转的后果[9-10]㊂②关节镜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术㊂经保守治疗收效不佳的患者,采用该法可以1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
神经再生研究的进展及前景神经再生是指在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通过一定的修复和重构,使神经系统重新建立连接的过程。
这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因为神经系统的受损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神经再生研究近年来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和投入,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成果。
一、神经再生的机制和障碍神经再生的过程和成功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神经元的内部结构和机能、神经元周围环境的支持、神经元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和伤口的修复。
在这四个因素中,神经元周围环境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为神经元的再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信号。
然而,神经元周围环境的支持往往被一些障碍所打断,例如炎症反应、瘢痕组织的形成、神经髓鞘的破坏等等。
这些因素对神经元的细胞膜、骨架结构和胞质流动都会产生影响,从而阻碍神经系统的再生。
二、神经再生的进展和应用尽管神经再生的机制和障碍十分复杂,但神经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其中,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和电刺激技术是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
(一)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可以促进神经元生存、增殖和分化的物质。
通过应用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可以加速神经元的再生和重建。
例如,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促进节细胞的再生,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分化和存活。
(二)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可以分化为多种类型神经细胞的原始细胞。
经过一系列的分化和修复,神经干细胞可以用来修复神经系统中某些受损的细胞。
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实例证明了神经干细胞的应用前景,例如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三)电刺激技术电刺激是一种可以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元内部的信号传递,从而促进神经元连接和重构的技术。
虽然电刺激的技术难度比较大,但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证明了它的应用前景。
三、神经再生的未来尽管神经再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研究人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神经元周围环境的生理和病理特征,需要开发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也需要加强与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和合作。
针刺上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脑出血恢复来自中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邹伟团队的最新研究显示针刺可促进脑出血的恢复,该作用可能与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针刺已被广泛应用于出血性卒中的治疗,且能明显改善实验动物和临床患者的结局。
但对于针刺治疗脑出血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因而邹伟等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以50μL自体血尾状核注射建立脑出血模型,造模后12h进行针刺,之后每24h刺激1次。
刺激百会(DU20和曲鬓(GB7),针刺深度为1.0英寸,停留30min,200次/min扭曲3×5min。
发现针刺能有效减少出血灶和脑水肿,促进基底节中Nestin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增加基底神经节Nestin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细胞数量。
证实了针刺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了脑出血的恢复。
这项成果撰写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0年8期。
文章摘要:针刺已被广泛应用于脑出血的治疗,且能明显改善实验动物和临床患者的结局,但对于针刺治疗脑出血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实验以50μL自体血注射于Wistar大鼠尾状核注射建立脑出血模型,造模后12h进行针刺,之后每24h刺激1次。
刺激百会(DU20)和曲鬓(GB7),针刺深度为1.0英寸,停留30min,200次/min扭曲3×5min。
在造模后6 h,1,2,3,7 d腹腔注射1mL脑保护药物茴拉西坦(0.75mg/mL),3次/d作为阳性对照。
以Berderson行为学评分评估运动功能,以Western blot分析基底节中Nestin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基底节中Nestin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细胞数量。
结果显示针刺能有效减少出血灶和脑水肿,促进基底节中Nestin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增加基底神经节Nestin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细胞数量。
神经损伤的再生与康复治疗新进展引言: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但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意外事故、创伤、肿瘤和感染等。
传统上,神经组织急性损伤后很难再生,并且恢复困难。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神经损伤再生与康复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一、神经损伤的机制理解在实现对神经损伤治疗方法革新之前,了解其机制至关重要。
最新的研究表明,除了传统信号通路如递质释放、髓鞘形成外,还有一些新发现需要重视。
例如,免疫系统对于神经修复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当神经受到损伤时,免疫细胞会迅速进入受损区域,并释放出一系列促进再生的分子信号。
此外,在微环境因素方面也取得了许多突破,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和神经血管再生等。
二、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1. 修复性手术技术的发展传统上,对于神经损伤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修复。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修复技术,其效果更好并且具有潜力。
例如,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并且已在动物模型中取得显著成功。
另一个突破是纳米技术的应用,它可以通过释放药物或增强细胞附着来促进伤口愈合。
2. 基因工程与基因治疗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通过转染特定基因到受损区域,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一些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
例如,连接蛋白家族C (connexin family C) 的异常表达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
利用CRISPR-Cas9等新兴技术修改这些异常基因使得失去功能的神经组织能够再次正常工作。
三、康复治疗的创新方法神经损伤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恢复功能至关重要。
在过去,传统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创新性的康复方法已被推出。
1.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康复领域取得了革命性进展。
通过使用虚拟现实设备,患者可以进行模拟场景下的运动训练。
这种基于游戏化思想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对锻炼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康复效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研究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的保护层,既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挑战,又承担着保护内部组织的责任。
因此,当皮肤受到损伤时需要尽快修复,以恢复其正常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作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近年来被证实可以在皮肤损伤修复中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探讨BNDF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BNDF是一种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包括成纤维细胞、角质细胞、表皮细胞等各种细胞类型的神经营养因子。
与神经细胞内分泌生长因子不同,BNDF主要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NDF在皮肤损伤修复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皮肤本身就富含神经元,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神经系统。
当皮肤受到创伤时,受损部位往往会产生强烈的信号,激活周围的神经系统。
BNDF的产生随之增加,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皮肤损伤修复过程。
根据研究显示,BNDF作用于伤口处皮肤组织,可以直接促进创伤部位血流量的增加,增强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力,有助于创伤愈合。
此外,BNDF还具有调节局部免疫反应的作用,通过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提高受损组织的抗炎能力。
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皮肤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BNDF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加速肌肉、皮肤等组织的修复。
BNDF也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迁移,使它们更快地向创伤处聚集。
这使得BNDF在促进创伤患者皮肤屏障重建和创伤愈合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此外,一些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当皮肤受损后,BNDF的作用还有助于生成进一步生长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神经系统,改善伤患后的神经损伤症状。
总之,BNDF对于皮肤损伤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在创伤发生后诱导了大量的生理反应,通过直接及间接地促进皮肤细胞增殖、迁移和免疫反应,有助于促进创伤患者的愈合。
在未来,随着对BNDF等神经营养因子作用细节的不断研究,相信会有更加精细、多样的疗法用于治疗各种损伤和伤口,为现代医学带来更好的,更加复杂和高效的治疗方式。
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作者:蓝奉军孙红杨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第07期【摘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FMRS外文医学数据库检索与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相关的文献,并对符合神经损伤修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神经损伤修复治疗方法包含多种多样,主要有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干细胞治疗、自体神经移植及组织工程治疗等主流方法来修复损伤神经,神经损伤在修复治疗方面仍具有很多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神经损伤干细胞组织工程材料治疗Research Progress of Nerve Injury Repair Methods/LAN Fengjun, SUN Hong, YANG Hu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07): -184[Abstract] The literatures related to nerve injury repair methods are searched through CNKI,Wanfang database, PubMed database and FMRS foreign language medical database,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erve injury repair methods was summarized. There are a variety of methods for nerve injury repair, inclu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stem cell therapy, autologous nerve transplantation and tissue engineer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nerve injury repair and treatment, which are worth further exploration.[Key words] Nerve injury Stem cells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 TreatmentFirst-author’s addres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4,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7.043周圍神经损伤可因多种原因导致,例如代谢性疾病、胶原病、恶性肿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素以及热、化学或机械创伤等引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