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资产清查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335.51 KB
- 文档页数:70
固定资产清查指南一、前言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经营效益有着直接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加强资产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二、清查目的1. 核实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状况和使用情况,与账面记录相互核对,保证账实相符。
2. 及时发现遗失、损坏、闲置等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为制定资产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4. 为编制企业财务报表提供准确的固定资产数据。
三、清查范围清查范围包括企业所有的房屋及构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
四、清查准备1. 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2. 制定详细的清查工作计划和操作流程。
3. 准备清查所需的各种表格和工具。
4. 核对现有固定资产账面记录,确保数据准确完整。
五、清查步骤1. 实地盘点,对固定资产的实物进行逐一清点。
2. 核对固定资产卡片和账面记录,查明差异原因。
3. 对发现的遗失、损坏等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4. 填写并整理各种清查记录表格,编制清查报告。
六、清查后续工作1. 根据清查结果,及时调整和更新固定资产账面记录。
2. 对于需要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3. 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制定合理的资产管理措施。
4. 针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七、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清查工作纪律,确保清查工作的客观公正。
2. 妥善保管好清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记录和文件资料。
3. 加强清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清查工作的专业水平。
4. 重视清查工作的保密性,防止泄露企业机密。
通过定期的固定资产清查,企业可以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为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奠定基础。
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数据汇总指导1. “填报单位”的上报:填报单位性质的行政单位在生成报表以后,点击“上报”,生成“XX单位上报数据(行政).QX”(注:事业单位上报数据格式为“XX单位上报数据(事业).QX”)。
2. “汇总单位”的数据收集:(注:若下属单位既有行政又有事业的情况,在建立报表封面的时候‘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其他’)进入汇总单位,“设置当前单位”为红色汇总单位,“设置当前套表”选择“行政单位清查汇总套表”,(如果被接收的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单位,其上报的数据格式为“XX单位上报数据(事业).QX,则应选择”事业单位清查汇总套表””)点击“收集”,选择下级单位上报上来的数据进行接收。
注意1:(汇总单位在一开始录入本单位封面时,就要确定本单位性质为“汇总单位”而非“填报单位”,但是必须在“增加本级填报单位”打“V”(勾)。
)注意2: 部分汇总单位下级既有行政单位也有事业单位,上报的文件也分行政和事业的,这种情况下,该汇总单位需要接收两次,即分别选择“行政单位清查汇总套表”和“事业单位清查汇总报表”分别接收不同性质的单位上报的数据。
3. “汇总单位”的数据汇总收集完下级单位上报的数据后,点击“汇总”按钮,选择汇总单位进行数据汇总。
(注:如果接收的单位中即有行政也有事业的数据,那么数据汇总应分别进行,即事业和行政分别汇总。
)4.汇总单位的上报:汇总单位在汇总完收集上来的数据后,连同自身的数据,尚需要向上级汇总的,可以比照一般填报单位,直接选择“上报”按钮,向上级上报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单位接收到的下级单位中既有行政单位也有事业单位的,也需要分别选择“行政单位清查汇总套表”和“事业单位清查汇总报表”分开上报,上报数据格式仍然是“XX单位上报数据(行政).QX”和“XX单位上报数据(事业).QX”.5.数据接收上报汇总后的“树形结构”示例:注:该示例中,市局机关本级和市级二级单位平级,并和县局平级,而县局机关则和自己县级二级单位平级,同列为第三级!。
资产清查工作指南
一、资产清查的重要性
资产清查是企业健康运营的重要基础,能够全面掌握企业拥有的各类资产情况,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运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产清查的范围
1. 固定资产: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等。
2.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3. 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现金等。
4. 其他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长期待摊费用等。
三、资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1. 成立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制定清查方案。
2. 建立清查台账,准备工具和表格文件。
3. 对资产清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四、资产清查的具体步骤
1. 核实资产的权属和使用情况。
2. 对资产的数量、状态和工作环境进行实地查看。
3. 与账面记录和资产台账进行核对。
4. 对未入账和已报废资产进行特别核查。
五、资产清查的后续工作
1. 汇总清查结果,编制资产清查报告。
2. 对账务记录和资产台账进行相应的调整。
3. 对闲置、损坏和需要处置的资产提出建议。
4. 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六、注意事项
1. 清查工作要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
2. 做好安全防护,确保人员和资产安全。
3. 妥善保管清查记录和相关资料。
4. 加强与各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协调。
以上是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希望对企业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有所帮助。
资产清查工作审计目标、任务和有关要求一、资产清查审计目的、范围和内容按照《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目的、原则、内容、组织实施等作了具体规定。
整个清查工作从今天起正式启动,到6月底结束,要先后完成单位自查、复查审计、汇总报告、资产核实四个阶段。
目前,省直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进展顺利,各主管单位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订了实施方案,大部分单位已经完成自查工作。
按照实施方案的安排,从4月15日起,全省资产清查进入审计阶段。
(一)资产清查审计的目的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相关文件的规定,资产清查的审计目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在行政事业单位以2006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全面清查资产、负债及收支的基础上,对相关会计记录和资料进行审计,在此基础上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溢、资金挂账的准确性、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出具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二)资产清查基准日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2006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三)审计工作的范围1、单位范围。
2006年12月31日以前经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行政事业单位须根据有关规定填报相关数据。
2、项目范围(1)货币资金、往来帐款、对外投资、存货(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以及资产清查单位2006年度资产收益情况(2)资产损溢。
主要包括盘盈(含帐外)、盘亏、资金挂帐等(3)或有事项。
主要包括对内对外的或有负债、担保、财产抵押和司法诉讼等情况。
3、审计资料范围(1)资产清查基准日的会计报表。
资产清查方案
资产清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清查范围:明确需要清查的资产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
2. 制定清查计划:根据清查范围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清查计划,包括清查时间、人员安排、工作流程等。
3. 组织人员实施:按照清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实施清查工作。
4. 现场核查:对各项资产进行现场核查,核实资产的数量、质量、价值等信息。
5. 整理分析:对清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6. 编制报告:根据清查结果,编制详细的资产清查报告,包括清查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建议等内容。
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为保证清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清查前,应制定详细的清查方案和流程,明确责任和分工。
2. 在清查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清查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在清查结束后,应对清查结果进行复核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4. 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清查方案,保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资产清查工作指南《资产清查工作指南》嘿,刚接触资产清查工作的小伙伴们,听我给你们唠叨唠叨这资产清查工作。
我刚接手这事儿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两眼一抹黑啊。
一、基本注意事项首先呢,你得清楚清查的范围,就像是在数家里有多少东西一样,公司或者单位里有啥资产都得包含进来,大到房子、车子,小到一支笔、一个本子。
可别漏了,我当时就是没太在意角落里那些旧设备,后来还得返工重新查一遍,那可麻烦死了,这可是个教训,所以这事儿一定要列个详细的清单。
还有重要的一点,你得有明确的清查时间节点,这就好比出门旅游得有个归期一样。
在这个时间段内的资产才是要清查的对象,一定要把界限划清楚喽。
二、实用建议在清查过程中呢,制定个清查表格特别好用。
你可以把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购置时间、存放地点这些信息都写进去。
我一开始就是随手记录在本子上,结果又乱又不好找,后来做了表格,那整理起来方便多了。
这里有个诀窍,在表格里增加一个使用状态的选项,是在用、闲置还是报废,这样对于整个资产的情况就更一目了然啦。
另外,小组合作清查效率更高,就像一群人搬东西总比一个人搬要快,大家分工,有些人负责清查办公区域的,一些人负责仓库之类的。
三、容易忽视的点大家可能很容易忽视一些无形资产。
像公司的专利啊、商标啊、软件著作权这些。
我当时就差点把这些忘了,因为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清查的时候一定得想起来。
还有就是那些尚未入账的资产,比如临时存放的一些赠品,虽然没入账,但是也是公司的资产。
四、特殊情况特殊情况也不少呢。
比如说遇到一些共享的资产,像公司里多个部门共用的打印机,你怎么算呢?这个就得标记清楚各自使用的情况,根据使用频率或者其他规则来确定是算在哪个部门资产里还是作为共享资产管理。
又比如租赁进来的资产,虽然不是我们买来的,但是在租赁期内也属于我们管理使用,也要在清查的时候特殊标注清楚。
这种情况就有点像租房子住,你租的房子虽然不是你的,但是居住期间也是要好好打理并且要记录在册呢。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指南一、背景和目的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资产清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资产的清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合规和有效利用。
本指南旨在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工作,确保资产清查的顺利进行。
二、资产清查的基本原则资产清查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全面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进行清查,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
2.及时性:资产清查工作应定期进行,确保资产情况的及时掌握。
3.准确性:清查结果要准确反映实际情况,避免漏报、误报等问题。
4.独立性:资产清查工作应由独立的部门或人员进行,与资产管理部门相互独立,确保清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5.尊重隐私:在资产清查过程中,要尊重个人的隐私权,确保个人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三、资产清查的流程和步骤资产清查通常包括以下流程和步骤:1.审查相关文件:首先,审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登记台账等相关文件,了解清查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2.制定清查计划:根据相关文件和实际情况,制定资产清查的具体计划,包括清查时间、范围、方式等。
3.组织人员:确定清查工作的责任人和清查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4.调查核实:按照清查计划,对各个部门的资产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确保清查的准确性。
5.制作清查报告:将清查结果整理成清查报告,包括资产清查的总体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整改建议。
6.审核和公布:将清查报告提交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级部门进行审核,经审核通过后公布结果。
7.整改和追踪:根据审核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建立问题追踪机制,确保问题的及时解决和整改措施的落实。
四、资产清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资产清查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保护资产安全:在资产清查过程中,要确保资产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盗窃等情况的发生。
2.做好沟通和协调:与各部门的负责人和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
资产清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公布日期】2024.08.23
•【字号】皖自然资权〔2024〕1号
•【施行日期】2024.08.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
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各相关直属单位:
为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夯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127号)要求,省自然资源厅制定了《安徽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安徽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实施方案
2024年8月23日。
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办发〔2006〕51号)精神,确保全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我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一、清查目的(一)全面摸清家底。
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
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
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编制2008年及以后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
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一)清查基准日。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2006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1.2006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行政事业单位须根据有关规定填报相关数据。
三、清查内容各单位的资产清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
四、组织实施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从2007年1月开始,2007年6月底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