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约客》教案及相关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古诗《约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黄梅时节”“青草池塘”等意象所营造的氛围。
(2)体会诗人等待友人时的心情变化。
2、难点(1)掌握诗歌中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2)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传达的寂寞与无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江南雨季的图片或视频)同学们,看这江南的雨季,绵绵细雨,池塘水涨,青草茂盛。
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有一位诗人在等待着友人的到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学习这首《约客》。
2、作者及背景介绍赵师秀(1170~1219 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南宋诗人。
宋太祖八世孙。
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这首诗约作于南宋宁宗赵扩嘉熙三年(1239 年),当时作者在浙江永嘉为官。
江南的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很多人都被困在家中,诗人也在这样一个夜晚等待友人前来下棋,然而友人久久未至。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4、诗歌解读(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梅时节,阴雨连绵,家家户户都被笼罩在雨幕之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传来阵阵蛙声。
)“家家雨”“处处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营造了一种热闹、喧嚣的氛围。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人约的客人为何没来?(可能是因为天气原因,也可能是有其他事情耽搁了。
)“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等待时的焦急、无聊和无奈。
古诗约客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约客》这首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诗句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寂寞、无奈和期待的复杂情感。
理解诗歌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写景诗句对烘托气氛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含义。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在等待朋友时的心情和感受,引出课题《约客》。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诗人赵师秀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讲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状况。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理解诗意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对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讲解,如“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处处蛙”等。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赏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写景诗句,体会其营造的氛围。
让学生思考“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一细节描写所表现出的人物心情。
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寂寞、无奈还是期待?6、诵读诗歌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背诵。
7、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等待的经历,并用文字描述出来。
推荐学生阅读赵师秀的其他诗作,加深对诗人的了解。
8、课堂小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强调学习古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9、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约客》。
古诗《约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古诗《约客》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古诗中的生字、生词。
4、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掌握古诗中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难点(1)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理解诗人通过写景抒情所传达的深层意蕴。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古诗,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过等待别人的经历?等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诗人赵师秀也经历了一次等待,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约客》,看看他在等待中有着怎样的感受。
2、板书课题:约客(二)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 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南宋诗人。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 年)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黄梅时节家家雨”:梅子黄时,处处都在下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有约不来过夜半”:与朋友相约,可是朋友过了半夜还没有来。
“闲敲棋子落灯花”: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灯花。
3、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等待友人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通过描绘江南梅雨时节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湿漉漉、阴沉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等待时的烦闷心情。
《约客》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约客》中的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约客》中的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关系。
2. 掌握阅读、分析和表达文学作品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学作品《约客》中的主题。
2. 分析文学作品《约客》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关系。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金瓶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约客》。
Step 2:分析文学作品《约客》1. 阅读文学作品《约客》。
2. 分析文学作品《约客》中的主题。
a. 主题一:人性的复杂性。
b. 主题二:价值观的冲突。
3. 分析文学作品《约客》中的人物塑造。
a. 朱九真:一个矛盾的人物,既不愿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又不肯用谎言掩盖自己的罪行。
b. 王宗仁:一个真实和坦诚的人物,相信真相会净化一切。
4. 分析文学作品《约客》中的情节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a. 朱九真的谎言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和价值观的冲突。
b. 王宗仁的坦诚反映出真相和正义的重要性。
Step 3:点拨和总结1. 教师解答学生在分析文学作品《约客》中遇到的问题。
2. 总结学生对文学作品《约客》的分析和理解。
Step 4:课堂延伸1. 让学生分析自己生活中的人物和情节,看看它们是否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价值观的冲突。
2. 请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以展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1. 讲解课,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主题、人物和情节之间的关系。
2. 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 书面分析,让学生用文字分析文学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1. 阅读《约客》,对主题、人物和情节进行分析,写一篇文章,展示你的分析和思考过程。
约客教案参考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约客》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
2. 诗中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与情感的相互关系。
2. 如何品味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约客》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陈与义及诗作的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的语言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黄梅”、“江南”、“夜雨”等。
(2)学生自主探讨诗中的情感,如孤独、期待、失望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意象与情感的相互关系。
4. 品味语言(1)学生举例说明诗中运用哪些手法表现出语言美。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进一步品味诗的语言美。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加强感悟。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期待与失望的作文。
8. 板书设计约客陈与义意象:黄梅、江南、夜雨情感:孤独、期待、失望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教师提供其他唐代诗人的类似题材诗歌,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其异同。
2. 创作拓展: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写等待或期待的诗,要求运用意象和情感的交融,进行诗歌创作训练。
七、评价与反思1. 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
约客(赵师秀)教课设计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一致的,看禁止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少儿的察看能力,扩大少儿的认知范围,让少儿在察看事物、察看生活、察看自然的活动中,累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察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察看于察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察看过程的指导,侧重于少儿察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课目的:1、认识赵师秀,意会诗歌要旨,领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2、领会作者所展现的孤寂者深夜期客不至的特别感觉。
教课要点:目标 1.教课难点:目标 2.教课过程:家庭是少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少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初期抓好少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少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状况实时传达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读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少儿的阅读能力提升很快。
导入:黄梅节气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有约不来留宿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作者:赵师秀( 1170—— 1219),宋朝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
有《秀集》二卷、《天堂集》一卷,已佚。
有《清苑集》世。
2、注:① 客: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四、五月,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多数是阴雨的候,因此称“黄梅” 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都追上下雨。
形容雨水多,到都有。
④ 蛙:到是蛙跳蛙。
⑤有:即邀友人。
⑥ 落灯花:旧以油灯照明,灯心残,落下来仿佛一亮的小花。
3、文:梅子黄,家家都罩在烟雨之中;近近那青草的池塘里,出蛙声。
已好的客人来却没有来,一晃就了子夜;我手拿棋子地敲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芯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截⋯⋯4、内容:(1)黄梅家家雨,青草池塘蛙:描的是江南初夏之夜的常景致,写出一个孤寂者深夜候客不至的独到感觉。
雨声、蛙声什么得这样清楚而?本来,他静候的是有人如而至的叩声,但是久候不至,动听的倒是潺潺雨声与无尽蛙声,夜越深就越得清楚。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约客一、教学目标1.了解约客的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2.能够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
2.生词与词组的学习和应用。
3.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课文《约客》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以及包括生词与词组在内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建立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目标。
通过全班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
第二步:阅读课文学生开始阅读课文《约客》,重点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进展以及语言特点。
第三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老师帮助学生回顾并讲解生词、词组及句子,解决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步:合作阅读与讨论成小组,相互交流,合作阅读。
组内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课文的主旨、主题和情感,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创设情境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单纯地学习课文可能会显得较为枯燥。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课文情境,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梳理课文思路通过对课文的梳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直观感受到课文对于自身人际关系的帮助。
第七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语言技能,编写与文本主题相关的短文或绘画、朗诵、演戏和编排音乐等。
第八步:作业布置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老师可以布置一定的阅读或创作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实时评价法、评价管窥法等多种教学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及时指导学生,调整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延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生词、重点短语和句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技能和积累词汇量。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约客》教案及相关资料篇一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约客》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
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为筠州推官。
诗工五律,细微精炼,有《赵诗秀集》二卷。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开头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便点出了时间、地点。
时间是六七月份,地点在江南一带,正是江南多于季节。
蛙声阵阵,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乡下,四周安静,这里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美: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看似热闹的环境,反衬出诗人在下文中要表现的“寂静〝。
练读这两句。
后两句点出了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几分焦急的等着,没事干,“闲敲棋子”,静静的看着闪闪的灯光,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的时间之久。
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下更显出作者焦急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一个“敲”,一个“落”,呼应的那么巧,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练读这两句。
(3)悟诗情。
师: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远,在自然亲切的描述中,给人一种淡薄悠闲的贴近感。
特别是最后两句,尤觉有余音绕梁之感。
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4)朗读全诗。
三、练习背诵篇二1.吟诵、背诵课文。
《约客》精品教案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师:有两句古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相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可是如果相约不成,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随着赵师秀的《约客》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文题)2.了解作者。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设计意图】由与相约有关的诗句导入,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朗读全诗,感受节奏、韵律。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
(3)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2.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来阵阵蛙声。
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3.齐读诗歌,探究诗歌内容。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生齐读后结合资料,讨论问题并作答)预设描绘了四幅画面:(1)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烟雨蒙蒙,家家户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2)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鸣,江南的夏夜寂静而美好。
(3)主人约客,耐心而又带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本来期待的是客人的叩门声,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
(4)主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要燃尽,主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的动作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本首诗歌的学习模式同前三首一样。
通过前三首诗歌的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性的认识,习得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
老师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进一步简化,以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本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沿用前面三首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做铺垫。
《约客》教案
《约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关键词、赏析古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会欣赏古诗
②通过吟唱的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目标:挖掘闲的内涵,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会欣赏古诗
三、【教学难点】挖掘闲的内涵,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
师: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古诗,我觉得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诗歌就是永嘉四灵之首的'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我们温州地处偏远,有史以来都是文化沙漠的代名词,而赵师秀却在大家辈出的南宋能够光耀一时,很值得我们思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感受诗人的诗意人生。
2、整体感知
师:有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诗歌的朗读很重要,对于这首诗是课外古诗背诵。
老师可能已经让我们背诵了,所以会背的背,不会背的齐读诗文。
师评价:很整齐,古人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这个要求。
预习的不错,下面我来检查一下,我这里有几个词语都是课文里的看谁知道他们的意思。
3、关键词
师:有人说读一首诗只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只是浅层次的阅读,真正会读诗之人不仅会背会写还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千山万水,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想让同学们以约客为例举一反三,做一个真正会读诗之人。
【《约客》教案】。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约客》教案及相关资料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约客》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
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为筠州推官。
诗工五律,细微精炼,有《赵诗秀集》二卷。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开头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便点出了时间、地点。
时间是六七月份,地点在江南一带,正是江南多于季节。
蛙声阵阵,所以是夜
晚,而且居住于乡下,四周安静,这里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美: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看似热闹的环境,反衬出诗人在下文中要表现的“寂静〝。
练读这两句。
后两句点出了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几分焦急的等着,没事干,“闲敲棋子”,静静的看着闪闪的灯光,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的时间之久。
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下更显出作者焦急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一个“敲”,一个“落”,呼应的那么巧,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练读这两句。
(3)悟诗情。
师: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远,在自然亲切的描述中,给人一种淡薄悠闲的贴近感。
特别是最后两句,尤觉有余音绕梁之感。
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背诵
篇二
教学要求:
1.吟诵、背诵课文。
能读出诗歌的语调和节奏。
2.掌握7个生字:约、梅、塘、蛙、敲、棋、灯。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吟诵课文,能读出诗歌的语调和节奏。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文幻灯、古筝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板书“赵师秀”)同学们,赵师秀是南宋诗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赵师秀写的诗《约客》。
二、吟诵诗文。
1.初读诗文。
⑴出示诗文幻灯。
⑵学生小声自由练习读诗文。
⑶学生同桌互相读。
⑷指名学生读诗文,教师正音。
2.吟诵诗文。
⑴教师有节奏、有语调地配乐范读,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吟诵兴趣。
⑵学生小声自由练习吟诵诗文。
⑶指名吟诵诗文。
(多次进行)(表扬读得正确、读得有感情的同学。
)
⑷分各种形式吟诵诗文。
⑸集体吟诵诗文,并配上古筝音乐。
3.简单理解诗文。
(逐行由老师简单讲解)
教师讲解,学生只须了解,不须理解。
“黄梅时节家家雨”:黄梅时节家家听到雨声滴答,
“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草池塘处处是鼓噪的青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朋友有约不来已经过半夜了,
“闲敲棋子落灯花”:我闲坐轻敲棋子震落了灯花。
4.背诵诗文。
⑴教师领背。
⑵学生分各种形式论着领背。
⑶学生集体配乐背诵诗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学生逐一认读卡片上的生字:约、梅、塘、蛙、敲、棋、灯。
3.给本课田字格中的生字写拼音。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约:左右结构,绞丝旁。
梅:左右结构,木字旁。
塘:左右结构,提土旁。
蛙:左右结构,虫字旁。
敲:左右结构。
棋:左右结构,木字旁。
灯:左右结构,火字旁。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
相关资料
《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赵师秀(1170~1219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南宋诗人。
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
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二妙”。
所编《二妙集》选姚诗121首、贾诗81首。
绝大部分是五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