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二单元第七课汉字与书法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838.50 KB
- 文档页数:2
选择题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如图所示最符合这种书法特征的作品是A.B.C.D.【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的字体是草书,由此可知,C项正确;A是行书,B项是楷书,D项是隶书,故错误。
选择题“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
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
这说明汉字演变A. 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B. 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C. 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D. 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答案】C【解析】“‘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
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
”说明汉字演变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故C正确;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选择题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请欣赏如图所示四种文字:秦朝时期的主要书写文字应该是A.B.C.D.【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的主要书写文字是小篆。
A项是商代的甲骨文;B项是魏晋时期出现的楷书;C项是秦朝后期出现的隶书,主要盛行于汉代;D项是小篆。
由此可知,D项正确,ABC错误。
选择题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西周时以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重大事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正确。
第7课汉字与书法[随堂检测]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解析:选B。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的甲骨文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当时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占卜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表格只是体现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没有涉及甲骨文字本身,无法得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2.《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
分析各备选小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材料不能表明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③错误,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3.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解析:选B。
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A项字体属于楷书,B项字体属于隶书,C项字体属于行书,D项字体属于草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4.《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兄侄颜季明的草稿(如图)。
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国家壮烈牺牲,身首异处,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
下列作品中,与《祭侄文稿》风格一致的是( )A.秦《泰山石刻》B.王羲之书《兰亭序》C.颜真卿书《多宝塔碑》D.西周散氏盘铭文解析:选B。
《祭侄文稿》体现的是行书字体,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A项是小篆字体,B项是行书字体,C项是楷书字体,D项是金文,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第7课汉字与书法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抓住关键词“商代”“牛耕”。
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排除B项;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C项;甲骨文是商周时代的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
答案:D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解析:依据材料“(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B项符合题意。
答案:B3.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图中秦阳陵虎符上的字体属于( )A.隶书B.楷书C.篆书D.行书解析:秦朝统一文字,规定小篆是全国的统一标准字体,所以虎符上的字应为篆书,故选C。
答案:C4.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 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解析: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5.“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解析:根据材料中“唐朝”“狂僧”和四幅作品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体现的是怀素的作品特点,故选C项。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文字发明的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①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②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③________。
(3)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④________、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⑤______”,以⑥________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对⑦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 ①刻画符号 ②甲骨文 ③金文 ④笔画 ⑤书同文 ⑥小篆 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温馨提示文字统一的意义文字的统一,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
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用提升】1.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解析:根据所学,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C项错误。
答案:C二、书艺历程1.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
(1)秦汉时期。
A.形成条件: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B.书法特征: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但它们大多还是①________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2018·某某某某一中高二期中)老师介绍右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
其中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X,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解析:由书法作品中的文字特点可知这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但到民国时期才被国人所知,所以该作品是民国初年的作品,D项正确。
答案:D2.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某某祭祀解析:联系所学,人神共治表述不符合中国文化,排除A项;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其代表含义是传承也是文明的载体,所以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了君权神授,排除C项;D 项表述错误。
答案:B3.(2019·某某新丰中学高二月考)汉武帝末年,鲁恭王X余坏孔子宅,得《尚书》《礼》《论语》等儒家经典,这些经书因其文字与汉代文字不同而被称为古文经,汉代文字所写的被称为今文经。
“今文”是指( )A.草书B.隶书C.金文D.楷书解析:由题意可知今文为汉代文字,草书是在唐代楷书出现后的艺术化字体,故A项错误;隶书是汉代的通行文字,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金文是周代的通行文字,故C项错误;楷书到汉末、三国时期才出现,故D项错误。
答案:B4.(2018·某某卷)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
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是南宋赵盂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日:〝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人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顾影自怜,清高拔俗的情味。
该画属于A. 习俗画B. 宫廷画C. 文人画D. 山水画2.以下图为上海世博会的徽标,有关该徽标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表达了中西合璧、多元文明谐和融合的意境②用中国的书法隶书表达出生博会的肉体③表达了崇尚谐和、聚合的中华民族肉体④表达了中国人民在融出生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明的不懈努力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3.右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故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表达其作风的是A.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 〝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4.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名声大到事先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知道,此人最有能够是〔〕A. 王羲之B. 怀素C. 张旭D. 欧阳询5.对比新石器时代和战国两汉时期的绘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都以帛画为主要特征B. 颜色都比拟艳丽C. 都用毛笔绘画D. 都有质朴、浪漫的特征6.«清明上河图»之所以遭到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它反映了〔〕A. 事先普遍的绘画题材B. 画家的作风和成熟的技巧C. 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D. 人们对习俗画的喜好7.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化进程中,可以看出汉字〔〕①演化的总趋向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新鲜的文字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8.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第2单元第7课(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该是( )A.小篆B.隶书C.金文D.楷书解析:秦统一后,“书同文”,将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字体,因此能够判定,此文字是小篆。
答案: A2.在考古中,发觉了一批甲骨文以前的刻画符号或初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
对它们正确的表述是()A.是国家形成的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必然渊源关系C.已经全数取得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到增强各地域联系的作用解析:本题材料较多,信息量大,要求对所给选项进行去伪存真的辨别,可用排除法。
A项错误,这些刻画符号显现的时刻早于国家的形成;C项与事实不符;D项不成立,因为原始时期,部落之间几乎是不交流的。
答案: B3.下图所示的“孙、周、吴、郑”四个字是()A.甲骨文B.楷书C.隶书D.行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很明显是甲骨文,因为是象形而成。
固然咱们也能够依照常识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A4.《汉书·艺文志》记载:“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对以上材料熟悉正确的有()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形成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写公函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④隶书由甲骨文直接进展演化而来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解析:汉字形体的演变进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题中引文“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别离表现了②③。
答案: A5.第五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在山东临沂成功举行。
临沂有着漂亮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
这位“书圣”是()A.欧阳询B.柳公权C.王羲之D.黄庭坚解析:本题要紧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有“书圣”之称的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临沂是其故乡。
答案: C6.“各具情态,成心无法”是哪个时期的书艺特点()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第二单元DIERDANYUAN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下列说法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故选C项。
2.下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新石器时代D.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正确。
3.某人从文物市场购买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
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你认为下列哪个最准确()A.商代文物B.汉代文物C.唐代文物D.当代臆造文物,材料中的“宣纸、甲骨文、词”明显不是同一朝代的,故这一文物最有可能是当代人臆造的。
4.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
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5.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D.书法艺术“横、竖、撇、勾、点”等信息可知该艺术形式为书法艺术。
6.四位书法爱好者结伴参观了中国古代书法展,他们分别对如图张旭的书法艺术反映的时代风貌发表了不同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C.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D.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他的书法体现了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故A项符合题意。
7.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明人尚姿,清人尚变。
第7课 汉字与书法[随堂检测]1.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A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 .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D .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解析:选B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的甲骨文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说明当时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故B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占卜的相关信息,故A 项错误;表格只是体现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没有涉及甲骨文字本身,无法得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C 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 项错误。
2.《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④解析:选B 。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
分析各备选小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材料不能表明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③错误,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3.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解析:选B 。
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A 项字体属于楷书,B 项字体属于隶书,C 项字体属于行书,D项字体属于草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4.《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兄侄颜季明的草稿(如图)。
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国家壮烈牺牲,身首异处,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
下列作品中,与《祭侄文稿》风格一致的是( )A.秦《泰山石刻》B.王羲之书《兰亭序》C.颜真卿书《多宝塔碑》D.西周散氏盘铭文解析:选B。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作业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
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A.甲骨文B.金文C.篆书D.楷书2.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3.下图是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该作品“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这种书体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4.如果有人想师从名家练习行书,你认为最好的字帖是()A.《兰亭序》B.《颜氏家庙碑》C.《自叙帖》D.泰山石刻5.唐代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特色世称“颜筋柳骨”。
他们的作品一个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一个刚劲挺拔、骨力遒劲。
而从字体来看,两者都属于()A.楷书B.篆书C.行书D.隶书6.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感情的是()A.篆书B.隶书C.草书D.楷书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
”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材料二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多士》材料三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请回答:(1)材料一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2)材料二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3)秦朝“书同文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下图是某公司挂在显著位置的一块牌匾,与此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B.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隶书C.该匾的落款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D.该匾的内容突出体现了公司的发展理念9.“构成中国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是指()A.大篆B.小篆C.甲骨文D.隶书10.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具情态的宋代四大家:蔡襄胜在“度”,苏轼胜在“趣”,黄庭坚胜在“韵”,米芾胜在“姿”。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
1.(江苏省无锡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1年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
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
“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
材料反映了
①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较高
②商代文字书体灵活给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③“后母戊”三字体现了甲骨文象形的特点
④商代社会重孝观念较为普遍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商朝时期社会生活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示青铜器是商朝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的表现,又因商朝文字镌刻在青铜器陶范内相对于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相对比较流畅和便于书写,因此商朝司和后是同一字的一正一反两种写法给考古工作带来了难度正确;③虽然商朝文字亦是甲骨文,但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毕竟是商朝的特色故应该排除这个具有较强干扰性的选项,④应该是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西汉时期,故应排除③
④;此题正确选项是A。
2.(山西省太原市2012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7.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观察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作品字形严谨,应该创作于秦汉时期
B.该作品字形多变,体现了“尚意”的特征
C.该作品运笔洒脱,体现了书法的实用功能
D.该作品笔法娴熟,反映了当时的盛世景象
【答案】B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书法。
该作品是宋苏轼《寒食帖》草书,选择B项。
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2届高三测试)12.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
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①正确。
图拍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③正确。
②表述不正确。
图片无法体现汉字的古老,故④不正确。
因此选B。
4.(天津市六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9. 右图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意为“四海之宝”。
它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以蓝色为主色调,表明了中国人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
这一创意体现了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化特征的理解。
中国讲究以人为本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文化;蓝色象征着航洋,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竞争与交流,反映了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是显示出了中华文化汉纳百川的特点。
所以此题应该全选。
5.(2012年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24.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答案】C
【解析】考察文字的起源。
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故选C。
6.(浙江省金华十校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
分析各选项,②④项正确,第①项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不能表明材料中的“书”为甲骨文;第③项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7.(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仔细观察下列钱币的图片,根据其中的信息判断哪些一定是赝品?
①②③④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答案】C
【解析】②上的字体是楷体,这是不正确的;③钱币上的通宝都是以年号命名,而不以朝代命名。
①是秦的半两钱;④是唐朝的开元通宝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