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 格式:docx
- 大小:109.99 KB
- 文档页数:1
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一个市场中,对特定商品的总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经
济学变量曲线。
当没有特别外部政策干预时,总需求曲线是告诉经济学家如何有效地预测
总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根据经济学原理,总需求可以推导出来。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从基本的经济学假设出发:基本的经济学假设下,持有金钱的消费者,他们的总需求量受到私人财产所限制,随着物价水平下降,消费者会因购买可能性增加而
增加总需求,反之亦然。
其次,推导总需求曲线也需要一个基本的供求模型:一个构建于物价和实际数量两个变量
的合理抽象模型来描述市场供求变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市场供求均衡,总需求、供给平衡的物价,同时也就是总需求的平衡价格。
2.随着物价上升,总需求会下降,当物价于总需求均衡价格相同时,总需求量为最高。
3.在实际市场中,消费者对物品价格敏感,当物价发生变化时,总需求会受到更强烈的影响,因此总需求曲线具有负坡度。
最终,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是以上依据的结合,首先根据已知数据,构建供求模型,即以市
场物价和实际数量两重变量构建一个合理抽象立体,然后构建总需求函数,最后形成总需
求曲线,该总需求曲线能够反映出物价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变化。
1.以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决定理论说明扩大政府采购的作用。
答: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总需求曲线不仅在允许价格变动的条件下概括了所述的IS —LM 模型,而且还较为直观地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旨在影响总需求的所谓需求管理政策。
另一方面,总需求曲线只是给出了价格水平和以收入水平来表达的总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决定价格水平和均衡的总需求水平。
为了说明整个经济价格水平和总产出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需要引出另一个分析工具,即总供给曲线。
扩大政府采购后的影响分析如下:(1)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扩大政府采购、减少税收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的一种政策选择,通常在经济萧条,失业严重的条件下被采用。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AD 曲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2)扩大政府采购将使需求曲线外移,下面分析财政扩张使需求曲线外移的机理。
在图6.32(a )中,初始的LM 和IS 曲线对应着既定的名义货币量和价格水平P 0。
在E 点达到均衡,在右图中有AD 曲线上的点与之对应。
现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增加了对诸如基础设施的支出。
其结果,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在初始价格水平上有一新的均衡在E '点形成,对应着更高的利率和更高的收入、支出水平。
这样,在初始价格P 0,均衡收入和支出现在都提高了。
在图6.32(b )中用E '点标明这种状态。
E '点是新的总需求曲线D A '上的一点,它反映了增加政府支出的效果。
也可以从初始AD 曲线上的其他任何一点出发,然后在图6.32(b )说明政府支出的增加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如何导致了更高的均衡产量水平。
总需求ad曲线的公式推导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简称AD)描述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中的总需求量。
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企业和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总体需求。
总需求曲线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D = C + I + G + (X - M),其中C代表个人消费支出,I代表私人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下面将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的公式:1. 个人消费支出(C):个人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Yd)。
一般来说,个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成正比,但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可以将个人消费函数表示为:C = c0 + c1(Yd),其中c0表示固定消费支出,c1表示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即可支配收入的每单位增加所带来的消费增加)。
2. 私人投资(I):私人投资受利率(r)的影响。
一般来说,利率越低,私人投资越多。
因此,可以将私人投资函数表示为:I = I0 - i1(r),其中I0表示基本投资支出,i1表示边际投资倾向系数(即利率的每单位增加所带来的投资减少)。
3. 政府支出(G):政府支出是政府根据经济政策制定的预算安排。
通常,政府支出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因此,可以将政府支出表示为:G = G0。
4. 净出口(X - M):净出口取决于国内的总产出、国内价格水平和国外价格水平。
一般来说,当国内总产出(Y)增加时,净出口也会相应增加;当国内价格水平(P)上升相对于国外价格水平(P*)时,净出口会减少。
因此,可以将净出口函数表示为:(X - M) = X0 - x1(Y - T) - x2(P - P*),其中X0表示基本出口,x1表示边际出口倾向系数,T表示税收,x2表示边际进口倾向系数。
将上述各个部分代入总需求公式中,得到总需求曲线的公式:AD = (c0 + c1(Y - T)) + (I0 - i1(r)) + G0 + (X0 - x1(Y - T) - x2(P - P*))这就是总需求曲线的公式推导过程。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答: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满足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和满足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时,价格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下面从收入一支出曲线和IS -LM 曲线这两种方法来导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
(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如图6—2l(a)和6—21(b)所示。
当价格水平为0P 时,均衡的总支出或收入为0Y ,于是在图6—21(b)图中得到与0P 相应的0Y ,即图6—21(b)中的A 点。
A 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如从0P 上升为1P 。
在构成总支出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价格上升将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下降,从而使总支出下降,表现在图6—21(a)图中,总支出从0AE 下降为1AE ,从而使均衡收入从0Y 下降为1Y ,于是又得到了图6—21(b)图中的B 点,B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将A 、B 等这类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图6—2l(b)图中的总需求曲线。
(2) 根据IS -LM 模型推导,如图6—22(a)和图6—20(b)所示。
图6—22(a)为IS -LM ;图6—22(b)表示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为1P 时,此时的LM 曲线(1P )与IS 相交于1E ,1E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1Y 和1r 。
将1P 和1Y 标在图6-22(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D 点。
现假设P 由1P 下降为2P 。
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右移到(2P )位置,它与IS 的相交点为2E 点,又可在图6—22(b )中找到2D 点。
2D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 和r ,于是就有许多对P 和Y 的组合,从而构成图6—20(b)中的一系列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图6—2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6—22 根据IS -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曲线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
理解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对于把握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组成。
我们先从消费需求说起。
消费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
当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的实际财富增加,这会导致消费增加。
比如,原本你有10 万元存款,物价下降后,这 10 万元能买到更多的东西,你感觉自己更富有了,可能会增加消费。
投资需求与利率密切相关。
价格水平下降会导致货币需求量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会下降。
利率下降使得投资成本降低,从而刺激投资增加。
企业在考虑投资项目时,会比较投资的预期收益和资金成本(即利率)。
当利率降低时,更多原本不划算的投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企业就会增加投资。
政府购买通常由政府的政策和预算决定,在短期内可以视为一个既定的量,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
净出口需求则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化有关。
当国内价格水平下降时,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变得更便宜,这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净出口增加。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假设在一个初始的价格水平 P₁下,经济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分别为 C₁、I₁、G₁和 NX₁,此时的总需求量为 Y₁。
当价格水平下降到 P₂时,由于上述提到的各种效应,消费增加到 C₂,投资增加到 I₂,净出口增加到 NX₂,此时的总需求量增加到 Y₂。
我们可以在一个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需求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标出这两个点(P₁,Y₁)和(P₂,Y₂)。
然后,通过不断改变价格水平,并分析其对总需求量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
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意味着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是基于一系列假设和简化的。
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和总需求函数的含义1、总需求(1)概念: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组成: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内需】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在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既定条件下,个人、厂商和政府部门的计划(意愿)支出之和。
2、总需求函数y = f(P)(1)概念: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的收入。
由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所以均衡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就是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二、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1、总需求曲线【AD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2、推导(1)从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2)从双重市场均衡推导总需求曲线(3)以IS-LM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3.总需求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1)左边:产品市场上投资大于储蓄和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2)右边:产品市场上投资小于储蓄和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4.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的解释【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1)利率效应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成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也称为庇古的财富效应.(3)税收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总需求曲线什么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是指对应于既定的价格总水平的社会总支出水平或总需求量,表示经济中的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在既定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既价格总水平提高导致投资支出减少。
反之亦然。
总需求曲线的导出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表明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的图形。
总需求曲线可由下述方法导出:从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出发,寻求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在IS─LM模型中,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唯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变动并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影响IS曲线。
但是,价格水平的变动却要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要影响LM曲线。
这是因为,LM曲线中所说的货币供给量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如果以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M/P就是实际货币供给量。
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变动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就会发生变动。
实际货币量的变动会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引起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变动就会影响总需求变动,即P↓→M/P↑→M/P>L→i↓→I↑→AD↑例题: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S(Y)=I(r)(1)M/P=L1(Y)+L2(r)(2)假定S(Y)=0.1Y-80,I(r)=720-2000r,M=500,M/P=0.2Y-4000r。
把上述给定数值代入(1),(2)0.1Y-80=720-2000r (3)500/P=0.2Y-4000r (4)把(3)和(4)联立,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Y):Y=4000+1250/P (5)(5)式即为总需求曲线的公式,它反映了国民收入(Y)与物价水平(P)反方向变化关系,这说明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数值。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在经济学中,总需求曲线是显示一定价格水平下市场上所有产品和
服务的总需求量的曲线。
下面将简要介绍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首先,总需求曲线可以表示为以下方程:Q = f(P),其中Q代表总
需求量,P代表价格水平,f代表一个将价格水平映射为总需求量的函数。
其次,总需求量可以被拆分为消费者支出(C),投资支出(I),
政府支出(G),净出口(NX)四个部分的总和:Q = C + I + G + NX。
消费者支出通常被认为是价格的函数:C = a + bP,其中a代表消费
者愿意支出的常数项,b代表价格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
投资支出通常与利率有关:I = c + dR,其中c代表投资者愿意支出
的常数项,d代表利率对投资支出的影响。
政府支出通常由政府的预算决定,可表示为一个常数项:G = e。
净出口通常与国际贸易相关,可以表示为:NX = f + gP,其中f代
表影响净出口的常数项,g代表价格对净出口的影响。
将上述四个部分代入总需求方程中,可得到总需求曲线的方程:Q
= (a + c + e + f) + (b - d + g)P。
通过整理方程得到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为(b - d + g),截距为(a + c + e + f),从而得到总需求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综上所述,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主要涉及各个部分对总需求的影
响因素,通过将这些因素代入总需求方程中,并整理方程得到总需求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最终得到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截距。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为理解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需求ad曲线的公式推导总需求AD曲线的公式推导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简称AD曲线)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的需求量与总体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该曲线在宏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用于衡量经济的总体需求水平。
下面将介绍总需求AD曲线的公式推导过程。
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根据这四个主要部分的影响,我们可以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的公式。
1.消费:消费是经济中最大的部分,它受到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者倾向性的影响。
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收入减去税收和其他扣除后的剩余收入。
消费者倾向性是指家庭倾向于将可支配收入多少用于消费。
根据马尔萨斯消费函数,我们可以得到消费的公式:C = a + bY其中,C为消费,Y为可支配收入,a为消费中的固定部分,b为消费倾向性。
2.投资:投资是企业对资本品和存货的投资。
它受到预期收益率、利率、政府政策和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曲线图可知,投资与利率呈反比关系。
我们可以将投资的公式表示为:I = I₀ - i其中,I为投资,I₀为利率为0时的投资,i为利率。
3.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由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而进行的花费。
它是由政府预算和政策决定的。
政府支出的公式为:G = G₀其中,G为政府支出,G₀为政府支出的固定部分。
4.净出口:净出口是指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额。
它受到国际市场和汇率的影响。
我们可以将净出口的公式表示为:X - M = X₀ - mY其中,X为出口,M为进口,X₀为净出口的固定部分,m 为进口的倾向性。
根据上述四个部分的公式,我们可以将总需求表示为:AD = C + I + G + (X - M)将具体的公式代入,得到:AD = (a + bY) + (I₀ - i) + G₀ + (X₀ - mY)我们可以将上述公式进行简化,得到总需求AD曲线的公式: AD = a + I₀ + G₀ + X₀ + (b - m)Y - i或者写成:AD = C₀ + I₀ + G₀ + X₀ + (b - m)Y - i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中,我们可以将这个公式进一步简化,去掉各个恒定项后,得到总需求曲线的一般形式:AD = cY + I + G + X - M其中,c为消费的倾向性。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总需求曲线表示指定时期内总体需求量不同价格情况下的变化趋势,是货币,金融和经济领域中一种常用曲线。
推导总需求曲线一般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了解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决定购买多少产品或者服务,这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当价格提高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会减少,他们可以从别的用途中花费这些资金。
第二步:描述消费者行为:描述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情况下的购买行为,可以建立一条总需求曲线。
这条总需求曲线可以用负坡度的线来表示,曲线的斜率反映出消费者购买的感知。
第三步:划分子需求:以总需求曲线为起点划分出多条不同的子需求曲线,使每条曲线代表一种具体的消费品和服务,它们分别位于总需求曲线的下方。
从而构建出完整的子需求曲线图表,图表中不同的曲线向下延伸,每条曲线所表示的确切价格和消费量是不同的。
第四步:给定期望价格:根据子需求曲线图表,决定出期望价格,即能产生指定量的消费量的价格。
此类价格有助于商家制定价格策略,并使其产品在相应市场价格水平以及消费者口味提供给消费者。
总之,推导总需求曲线,需要了解消费者行为,描述消费者行为,划分子需求曲线,并给定期望价格。
有了总需求曲线,商家和经济学家可以根据它来判断市场价格和消费者需求,从而作出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管理和政策决策。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答: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满足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和满足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时,价格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下面从收入一支出曲线和ISLM 曲线这两种方法来导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
(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如图6—2l(a)和6—21(b)所示。
当价格水平为时,均衡的总支出或收入为,于是在图6—21(b)图中得到与相应的,即图6—21(b)中的A 点。
A 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如从上升为。
在构成总支出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价格上升将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下降,从而使总支出下降,表现在图6—21(a)图中,总支出从0AE 下降为1AE ,从而使均衡收入从下降为,于是又得到了图6—21(b)图中的B 点,B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将A 、B 等这类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图6—2l(b)图中的总需求曲线。
(2) 根据ISLM 模型推导,如图6—22(a)和图6—20(b)所示。
图6—22
(a)为ISLM ;
图6—22(b)
表示价格水
平和总需求
量之间的关
系,即总需
求曲线。
当价格为时,此时的LM 曲线()与IS 相交于,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将和标在图6-22(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点。
现假设P 由下降为。
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右移到()位置,它与IS 的相交点为点,又可在图6—22(b )中找到点。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按照同
样的程序,随
着P 的变化,
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
许多交点,每
一个交点都
标志着一组
特定的Y 和r ,于是就有许多对P 和Y 的组合,从而构成图6—20(b)中的一系列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图6—2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6—22 根据IS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